韦宏庆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门学习文字的基础语言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课程。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促进性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值得我们去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教学策略;培养途径
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与语文能力,并不是单一的张口读书,而是能够在朗读中吐字清晰、情感细腻、语数恰当、节奏富有感染力与号召力,进而通过朗读表达文章以及自己对文章解讀的思想。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方式单一
由于教学经验、思想以及理念等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学校以及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存在方式单一落后,效果较弱的问题。
其一,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仍沿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没有从多方面,如朗读的语气、情感、节奏等方面考虑,往往为了朗读而朗读,缺乏朗读教学的目的性。
其二,缺乏对朗读材料的深入解读,以至于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如此,面对自己不理解、不熟悉的文章和语句,理解能力弱、学习能力一般的小学生自然无法在朗读中将文章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影响了朗读效果,导致朗读教学效率的下降。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当从多方面考量教学方式,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效果。
(二)缺乏系统性的学生学习检验标准
虽然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在不断创新改革研究,在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而言,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检验,仍更加注重客观成果的考量,而缺乏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效果的充分考虑。在对如学习内容的主观判断、朗读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主观性学习检验,仍缺乏系统性的检验标准。
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如普通话考核的学习检验项目,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个提升是局限的,无法从根本以及综合方面给予学生能力提升上的帮助,
而有的学校会将朗读融入语文精品课的教学项目中,但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却仍处于形式主义的表面上,真正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具有促进性作用的教学内容,依然过于局限。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正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应当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检验标准,以此更加直观且全面的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而在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上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丰富朗读能力培养方法
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时期,针对小学语文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语文朗读学习中,并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穿插相关视频、音乐的方式,从感官上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并借助这些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朗读内容、学习朗读技巧。而在朗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或者合作学习教学法,不同的朗读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而使朗读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针对语言对话较多的朗读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角色扮演深入感受文章中的角色情感,进而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而对于写景、写物类的文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布置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方式,去感受文章描写出的意境,从而在朗读中将其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朗读具有情感与意境,进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升。
(二)加强学生朗读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兴趣和缺乏兴趣以及兴趣一般的活动,学生天然的会选择有兴趣的,并能够在有兴趣的内容上花大量时间去钻研。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就需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愿意并能够主动进行朗读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其一,我们需要更具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专门的朗读学习方法,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方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传授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和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其掌握朗读技巧,并帮助他们感知朗读的乐趣,以此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
其二,充分运用先进工具,比如运用电脑、手机等,让学生在网络上自行寻找感兴趣的朗读内容,以此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朗读习惯,但我们需要注意要把控适度,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或者仅仅以学习为名而做着与学习无关的事。
其三,多开展相关的朗读竞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在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为学生设置一个朗读目标,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获取良好学习成就感,从而维持学生的朗读热情。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项目,良好的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并不断丰富语文朗读教学方式方法,从多途径帮助学生朗读能力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冠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21):163-164. [2]吴丽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20.
猜你喜欢朗读能力培养途径教学策略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河南省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研究商情(2018年48期)2018-11-2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世界家苑(2018年10期)2018-11-10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培养途径新课程·下旬(2018年5期)2018-10-18隐性分层法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究校园英语·中旬(2018年9期)2018-10-16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16期)2017-07-29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上旬(2016年6期)2016-08-06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浅谈家园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下一篇: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