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黄金虹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因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学常识,如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等,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陷入困境,进而产生抵触心理,在此背景下,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词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使学生领会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带领学生品味古典文化、学习先人智慧的重任,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人文风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要注重古诗词教学,教师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授课方法,如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情景表演等,也需要丰富教学辅助工具,如多媒体设备等,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人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古诗词教学重点偏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多数任课教师先要求学生知晓创作背景,在古诗词朗读结束后,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古诗词翻译上,通过一字一句的翻译,以此使学生懂得古诗词的表面含义,最后再为学生布置下背诵默写古诗词的学习任务。这种固定的上课流程仅服务于应试教育,不仅缺少趣味性和弹性,也很容易造成教学重点偏离,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也很难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古诗词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则是被动接收的个体,二者通过提问与解答来构建师生之间的有限联系,此种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显现出一定的延迟性,很难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也正是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导致学生的可思索空间逐渐变小,对古诗词的领悟始终停留在浅层次。

二、采用诗朗诵的表演形式进行古诗词教学

小学生因生理及心理年龄较小,仍具有很强的表演欲,鉴于此,任课教师在进行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时,可采用诗朗诵的表演形式,帮助学生深化记忆,使其在朗诵过程中身临其境,缩短语言的空间距离,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收获良好的语文素养,也能提高语文语感,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方法,诗朗诵是培养表达能力的捷径之一,也是帮助学生领会深层次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懂得诗朗诵不是机械地念与讲,而是要将无声的文字转换成带有情感的语言,需要学生添加自身体验,通过饱含艺术感染力的语言,准确鲜明地表达古诗词内容。具体到实践中,在《望庐山瀑布》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这篇古诗进行默写,使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以此为前提,教师再进行细化讲解,学生能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也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讲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朗诵,鉴于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慷慨激昂的情绪,大声地朗诵出整首古诗。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将古诗词的相关内容牢记于心,课堂氛围也将变得生动有趣。

三、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习惯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正确地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诵读却存在一定的难度。整体来讲,教师应当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做好示范朗诵。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以五绝和七绝为主,首联、颈联和尾联的读法皆有诸多讲究,教师需要在诵读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读法,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是要在诵读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而非单单的集体朗读或指名朗读。如在《静夜思》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开展诵读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朗读时融入作者角色,对诗词的情感体会也会更深刻。此外,在学生诵读古诗词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配乐、视频等形式来凸显诗词营造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味古诗词的内涵。

四、打破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白,不同的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应当针对教材中每一篇古诗词开展细致的探究,了解背后的故事,并结合古诗词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以《赠汪伦》一诗为例,该诗的语言理解难度不高,近似于白话文,因此教学的重点就应当放在对当时情景的理解和对“美好友情”的体会上,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如为何“李白将欲行”时,汪伦才“踏歌声”来,以此来将学生代入汪伦依依不舍的心境中。又如韩翃的《寒食》一词,这首词着重描写了寒食节前后作者飘零流浪的生活状态,因此,在讲述时需要更加注意对我國传统文化和当时历史的讲解。

五、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每一首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都大不相同,所呈现的画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任课教师为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就要利用此种特点,引导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配以真实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融入其中、身临其境,以此更好地理解记忆古诗词。在实际讲解中,教师要想保证此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就需要使用具有亲和度的语言,明晰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古诗词的内涵与精髓,创设真实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想象状态,跟随教师的引导深化印象与理解。比如,在讲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这首古诗主要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师可带领学生对古诗中描写的意境进行自主想象,并使用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在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中,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虽厌于扈从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看着皑皑大雪独自思乡。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诗人的无奈之情,也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并在脑海中生成富有冲击感的画面,使学生能够迅速联想到古诗词的相关知识点。

结束语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时,任课教师需要认清现状并找到问题所在,摒弃积重难返的授课理念,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问题导学、合作教育等多种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且丰富的学习感受,以此促进学生古诗词能力。

参考文献

[1]崔京菁,马宁,余胜泉.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7):44-50.

[2]王雨柠.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树文体意识 游童话世界课外语文·上(2020年11期)2020-12-01基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47期)2020-11-28关于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42期)2020-11-23科学幻想 能力提升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21期)2020-11-17古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析报刊荟萃(上)(2017年10期)2017-10-2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2017年7期)2017-08-14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方式研究魅力中国(2016年43期)2017-05-05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49期)2017-02-27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12期)2017-01-11少教多学让古诗词教学实现双赢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6年8期)2016-10-25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