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亦非浅

陈秋云 黄晓苏

持续时间:2021年5—7月

年龄段:中班

初夏的一个上午,区域活动开始了。东栩和菡菡在科学馆水实验区自主探索材料,并制造了一张纸。基于纸的触感和材质,孩子们引发了探讨,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追随儿童的视角,我们以兴趣为引子,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环境、材料为抓手,创设并开展了“纸”的主题探究活动。

一、科学实验区的造纸初体验

区域活动时,东栩和菡菡在科学馆发现了一份造纸材料。它是怎么玩的呢?带着疑惑,他们开始对照说明书进行尝试、探索、操作。东栩说:“我们还需要一些水。”菡菡说:“我去美工馆找材料,你去装水吧!”东栩问:“怎样才可以把纸捣得更碎呢?”菡菡说:“用勺子压一下试试,也可以用重一点的砝码或者棍子试一下。”

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孩子们不断试误,尝试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造纸。最后,在经历泡水、捣碎、铺平、晒干等步骤后,幼儿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纸。

在幼儿摸索造纸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观察者、陪伴者的角色,赋权儿童,支持儿童自由探索。在思考、实践和分享中,幼儿初步萌发了对造纸的兴趣,了解了造纸的基本步骤,感受到了造纸术的神奇,进一步激发了对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创设造纸加工厂

1.造纸区叫什么呢?

晨间谈话开始了,今天的话题是:既然造纸居然这么好玩,那么我们可以专门设置一个造纸区吗?

“首先,我们给造纸区起一个名字吧!”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造纸区可以放很多模具,叫造纸模具区吧!”“我想叫造纸实验区,因为我们可以做实验。”“造纸机器区,因为可以放机器。”“我想到了一个名字,叫造纸玩具区。”……最終,经过投票,大家决定给造纸区命名为“造纸加工厂”,并设计了区域牌,由教师代为写字,幼儿画图。

教师的思考:在小组思考和讨论、集体投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脑力激荡、言语分享等鼓励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包容、接纳他人的观点。在设计“造纸加工厂”区域牌的过程中,幼儿自主绘画表征,同伴分工合作,充分体现了集体参与感,培养了同伴合作的社会交往意识。

2.造纸区里有什么?

设计完区域牌以后,孩子们又抛出了新的问题——“造纸加工厂”里可以投放哪些材料呢?经过讨论,大家决定投放盒子、木浆、废纸、筛网、白纱网、水、擀面杖、托盘、草、花、模具、色素、瓶子、晒纸容器、锤子、碎纸机等材料。可是,去哪里寻找这些材料呢?

“公园里有花和草。”“我家里有榨汁机。”“大(2)班的科学馆里可能有碎纸机,我们可以去问问。”……大家一起行动,最终找齐了所有材料。结合班级环境布局,师幼一致决定把“造纸加工厂”设置在阳台上。

教师的思考: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幼儿通过自主讨论投放材料,激发探究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成为环境的主人。“造纸加工厂”从无到有,从取名、设计区域牌到投放材料,每一个环节都由幼儿主导,体现了幼儿自主思考、自主创建的过程。

三、纸是用什么做的?

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是先有纸还是先有废纸呢?纸的原材料是什么呢?大家讨论后决定邀请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阅资料。

在调查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设计了独一无二的调查表,并用自己的“画语”把调查结果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亲子科学小调查不仅让孩子寻求到了答案,也帮助幼儿养成了探究的习惯,明白了在面对未知领域知识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揭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思想决定了教育行为。孩子们通过调查实践,亲历探究过程,获取了探究的方法、路径和能力。

调查之后,孩子们在班级分享了自己的调查表,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利用条形统计图以摁指印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调查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纸的原材料有树木、竹子、草、棉花、芦苇、麦草、叶子、麦苗等自然材料,其中树木最多,竹子和芦苇次之。此外,孩子们还了解到,为了促进科学环保、循环利用,除了用原生木浆造纸外,还可以用废纸重造。

教师的思考:家庭亲子调查有效地联动了家庭资源,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也帮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资料,还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课程与活动,促进了家园共育。个人调查与集体分享让调查结果更客观、多元。在记录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不仅促进幼儿对条形统计图的初步感知,还便于幼儿一目了然地对结果进行观察和统计。

四、造纸活动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1.废纸重造和原生木浆造纸

自“造纸加工厂”创设以后,孩子们对造纸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们常常结伴进行分组探究,在造纸活动中提出新的思考和疑问,如“废纸重造和原生木浆造纸有什么区别吗”“如何捣得更碎一点”……聚焦一个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一系列造纸的猜想与验证行动。他们请教师帮忙购买原生木浆,并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废纸。材料全部到位后,孩子们开始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造纸。

第一次,孩子们采用废纸重造的方式,促进纸的循环再利用。孩子们事先准备了碎纸机、锤子、漏勺、筛网、颜料、大铁盘和水。实验开始,孩子们先将废纸泡到颜料水里软化,再用锤子捣碎,紧接着用漏勺捞起碎纸,放进碎纸机里榨成纸浆,最后用筛网过滤,抖动筛网,让纸浆均匀分布。

第二次,孩子们采用原生木浆造纸的方式,体验造纸的方法。孩子们事先准备了原生木浆、筛网、大透明收纳箱和水。实验开始,孩子们先将大透明箱接满水,然后把原生木浆倒入水中,搅拌均匀,最后用筛网抄纸。

通过猜想、行动、验证,孩子们发现两种造纸方法的原材料和步骤都不相同,造出来的纸触感和纹理也不一样。废纸重造的原材料是使用过的废纸,需要将废纸泡软、捣碎,再用筛网过滤、晒干,重造的纸比较粗糙;原生木浆造纸的原材料纸浆是用木片蒸煮萃取纤维后制成的,只需将购买的半成品纸浆直接倒入水中均匀散开,然后用筛网抄纸就可以了,纸张纹理比较细腻。08223E6E-B24D-4133-90BA-A7B6F253B8AD

2.不同的原材料造出的纸张一样吗?

聚焦造纸过程中的新发现,孩子们又提出了新的疑问:“用不同的原材料造出来的纸是一样的吗?”为了答疑解惑,孩子们开启了新一轮的造纸之旅。他们分别用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进行造纸,有白色A4纸、纸巾、粉色宣传单、旧报纸等。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材料不同,重新造出来的纸的颜色、纹路和触感都不一样。在颜色上,原材料的颜色会影响再生纸的颜色,如白色的原生纸浆造出来的纸是白色的,报纸再造的纸是灰色的。在纹路和触感上,用纸巾造出来的纸软软的,纹路比较细;其他纸张造出来的纸比较硬,也比较粗糙。

五、探索纸的秘密

1.设计关于纸的实验

晨谈时,我们围坐在地垫上分小组讨论:关于纸,大家还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探究?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把纸放进力学实验区来称重。”“我们可以拿大小不同但重量相同的物品和纸比比看哪个更重。”“把纸放到光学实验区,用万花筒和放大镜观察一下,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可不可以透光。”“我们可以用纸板做一个斜坡,看看纸球在上面滚动的速度快不快。”“还可以把纸塞到杯子里,倒过来放进水中,看纸会不会湿。”……综合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初步确立了8个科学实验项目,分别是“纸的沉浮”“纸的称重”“纸的溶解”“纸与球滚动的秘密”“不会湿的纸”“纸的磁性”“纸的透光性”“纸的测量”。

餐后活动时,每个孩子自主挑选了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分别在8个实验项目对应的小方框里记录下自己创设的表征符号,标记自己的组别。此外,为了让记录更加高效,孩子们记录下了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过程、操作材料和实验结果。还有许多幼儿为全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操作记录单和记录本封面。自由选组满足了每一个孩子的探究兴趣,同时,设计记录本、使用记录单也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们及时做好客观真实的实验记录探究结果。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开始前,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组别自由讨论需要的材料,得出结果后,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寻找所需的实验材料。

纸的沉浮:各种纸、水、水箱。

纸的称重:各种纸、天平、砝码。

纸与球滚动的秘密:各种各样的球、各种纸、小积木。

不会湿的纸:玻璃杯、纸巾、水、水箱。

纸的磁性:磁铁、各种纸。

纸的透光性:手电筒、各种纸。

纸的测量:尺子、不同长度的纸。

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思考,自主准备。通过思考和行动,孩子们加深了对实验的初步认知,并通过分工合作促进了同伴交流,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3.纸的分组实验

“纸”究竟有哪些秘密?让我们跟随孩子的视角,开启科学实验探究之旅吧!

纸的称重    “纸和砝码谁更重呢?”“将A4纸对折后再对折,重量会发生变化吗?”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到:一张A4纸比砝码要轻;相同的两张A4纸,无论是否对折,重量都一样,因为质量是守恒的。

纸的沉浮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一样的。纸巾的吸水性较强,可以吸很多水;纸箱的纸皮开始是浮在水上的,但后来随着吸水量增多就沉下去了。

纸与球滚动的秘密    第一次实验时,东栩和航航、梓宸合作,尝试使用三种材质的纸板(过塑后的记录单、蓝色卡纸、记录板)、积木和乒乓球进行实验。他们将三种纸板依次放在积木上,形成一个斜坡,然后让球从坡顶滚落下来。通过操作可知:乒乓球在过塑后的记录单上滚得最顺利,因为接触面比较光滑。

第二次实验时,凡凡也加入了挑战。他们开始尝试将多个积木垒高,想要测试斜坡变陡后,球的滚动速度是否会发生变化。结果发现:坡度越陡,球的滚动速度越快。

第三次实验时,杪杪、骏熙、凡凡开始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纸板,他们找到了一张又大又薄的A3纸和一张镂空的褐色卡纸。结果发现:A3纸比较软,球才滚到中间纸就凹陷下去了;由于卡纸是镂空的,球滚到一半时就掉进洞里了,实验失败。

不会湿的纸    纸放到水里真的不会湿吗?幼儿开始探究这个秘密。第一次实验时,芷菡和曦曦把纸巾紧紧地压在杯底,将杯子倒扣后慢慢放进水里,发现纸巾被打湿了。第二次实验时,她们尝试斜着倒放杯子,发现入水时的速度太慢也会弄湿纸巾。第三次实验时,她们把杯子快速垂直放进水里,最后发现纸巾居然没有湿!这个探究证明了:即使是同样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但如果操作方法不一样,实验结果也会不一样。

纸的磁性    纸本身具有磁性吗?透过纸,磁铁可以吸起回形针吗?如果纸变厚了,磁铁还可以吸起回形针吗?通过三组小实验,孩子们发现:纸本身不具备磁性,无法被磁铁吸起来;但纸具有消磁性,纸的厚度会影响磁铁的磁性。如果在一层纸下面放一个回形针,磁铁可以透过纸张把回形针吸起来;但如果纸越厚,磁铁的磁性就会越弱,就无法吸起回形针了。

纸的透光性    不同的纸透光性都一样吗?幼儿决定用手电筒试一试。在操作中,锐锐发现纸的材质以及厚度都会影响纸的透光性。手电筒的灯光可以穿透纸巾、记录单、卡纸,但没办法穿透硬纸皮。

纸的测量    “为什么用同一把短尺测量同一张纸,记录的长度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们测量的方法不一样?”经过反复观察、尝试,孩子们发现:使用不同的刻度线作为起点,测量的数字是不一样的。测量时,要以尺子的“0”刻度作为起点,尺子要垂直地对齐纸张,才可以得到准确的数字。

教师的感悟:在造纸过程中,与其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最合适的工具和最便捷的造纸方法,不如鼓励孩子们自己思考与尝试,通过一个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科学实验的重点在于探究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结果。纸的科学探究活动目标不在于探索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在于过程中能否激发起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热情,建构科学探究的路径,收获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纸”的探究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发起者和小主人,他们以一个活动推动另一个活动,在“提出疑惑——思考讨论——实践探索——提炼经验”的过程中,像一株株不断吸收养分的瓜苗,蜿蜒而上,破框成长。

专家点评:

幼儿的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生的。幼儿关于造纸的疑问引发了关于造纸的思考与探究,通过收集不同的造纸材料,幼儿亲手制作纸张,在观察、比较、操作中发现再生纸与原生纸及不同材质再生纸的区别;在初步探究造纸过程后,幼儿提出了更多关于纸的问题。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提出猜想、操作验证、评估解释等探究过程,对纸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通过各种探究,幼儿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比较、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推动了认知发展。教师在此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探究机会和实验材料,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支持。

但是,本次活动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首先,活动来自幼儿的兴趣,在生成课程前,教师需要与幼儿充分讨论,整理出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师应带领幼儿梳理需要探究的问题的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形成问题链,以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推动课程实施;再次,及时总结归纳幼儿的探究结果,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最后,引导幼儿提出新问题,推动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南京師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    成08223E6E-B24D-4133-90BA-A7B6F253B8AD

猜你喜欢 木浆废纸材料 卖废纸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21年3期)2021-03-15运达废纸制浆技术与装备造纸信息(2019年7期)2019-09-109月交割临近 浆价窄幅震荡造纸信息(2019年9期)2019-09-10纸浆:上市一周年运行平稳 价格难有明显反弹造纸信息(2019年12期)2019-09-10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可爱的小瓢虫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1期)2017-12-05材料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2016年6期)2016-07-04废纸翻新机科学启蒙(2015年2期)2015-02-12白帆和木桨的启示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4年3期)2014-02-19木材在制浆造纸原料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投资与创业(2013年1期)2013-09-2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