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旅游英语中包含有很多的中西方文化,因此文化的不同加深了中英旅游英语翻译的难度。所以必须要科学的解决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旅游英语中的文化差异、旅游英语的翻译原则等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解决由于旅游英语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带来的困难,从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1]。
【关键词】:旅游 英语 翻译 文化 差异 因素 原则
由于全球经济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境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强盛。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是很多外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外国友人。旅游材料翻译是宣传和推广我国旅游景观的重要手段,其翻译的精准度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入境旅游的发展。而且旅游翻译还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中西方文化的保护和沟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一、旅游英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1、文化背景之间的不同。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最终使各自的文化都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形成了一些具有文化传统的特殊词汇,例如中国的粽子,在英语中没有合适的词语来解释,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可以介绍一下中国“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在端午节中举办的传统活动,例如赛龙舟,让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例 如 :During the Dragon BoatFestival(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t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at Zongzi,which is a rice puddingwrapped up with plant leaves.音译和注释方法有助于目标读者将这些词的特定文化含义联系起来[3]。
2、语篇层面和修辞方面的不同。中英两国由于长期的社会实践,最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这意味着文字布局、修辞方法等写作习惯的不同。汉族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强调客观与主观的融合,喜欢用山水来抒发情感和欲望,强调绘画、书法、建筑、诗歌中的风格。中国美学的主要特征是知觉和感悟,在语言方面,中国人注重强调语言形式分散和语法表现隐性[4]。
3、价值观的不同。价值观是人们对什么是最佳行为的持久态度,或着是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名的信念系统。它是文化的核心,它决定了人们采取的思想和行为。所有国家的语言在情感上都可以表达爱恨赞美,不过由于表达方式不一样,因此对同一客观对象所反映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也不相同。例如中西方在颜色和对动物都有不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倾向。因此,当翻译或导游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传达旅游资料的文化信息,避免产生误会。
4、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按照特定的思维过程和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语言是思维的媒介,语言的表达是思维方式决定的,文化的特征集中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差异体现在语言上,也就是写作习惯的差异,比如编排、修辞等。中国人更喜欢形象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抽象或逻辑思维。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用英文和中文描述旅游景点时语言风格和修辞方法上的不一样。
二、旅游英语的翻译原则
1、旅游信息增减原则。
汉语词汇丰富,中国旅游资料作者在描述景点时往往喜欢引用别人的话,文章情感丰富,講究工整。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生动,但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根本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因此,有必要在翻译中做一些删减,让外国游客能简洁明了地感受。
2、旅游信息解读原则。
解读是指解释单词、和句子的字面意思。这可以让外国游客和读者在了解这些名称的由来的同时,将发音和意义联系起来,理解中文名称的字面含义,也使旅游更加有趣。
3、 归化的翻译原理。
归化(localiz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最早是由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来作为文化转型的一种翻译方法。就是把它转化为你所熟悉的另一种文化的内容。目的语文化是归宿,让读者可以领略与之相匹配的其他语言和文化的智慧,同时让翻译适合读者的阅读、表达和欣赏习惯。译者在将中国旅游资料翻译成英文时,往往采用“比较”的方式拉近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营造一种亲切感,激发外国人旅游的兴趣。
4、异化的翻译原理。
异化策略以原语文化为基础,将原语文化元素以类似于原语的形式转化为目的语形式。一些带有强烈传统文化形式的语言中通常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表达方式,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在民族文化之中根深蒂固,此时必须采取异化策略来实现文化交流。这些原创译文在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的异国情怀。
5、以审美为取向。
旅游资料利用对风景名胜、山水文化的宣传,吸引游客,激发人们的旅游、参观兴趣。翻译传统文化旅游资料应采用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读者尽可能多地享受旅行,并尽量表现出原文的审美价值。例如,在对中国食物“韭菜盒”进行翻译时,韭菜合子的形状类似于煎饼,又大又扁,所以韭菜盒被称为Chinese Chives Cake。翻译的非常直观,体现了审美价值。
6、以作者为中心或以读者为中心
以作者为中心主要用于著名散文、游记、诗歌等的翻译。翻译的目的和原则是保持作者的原创风格和权威。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原则是译者强调将文本翻译给读者或游客,目的是适应和理解不同层次的读者或游客。因此,在翻译时,应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修正,兼顾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度。
让外国游客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文化精神。例如,翻译人员非常重视名称的翻译,这是最困难的。例如,杭州的“虎跑喷泉”常被译为Tiger Running Spring。不过,联系其名字的来源,将其翻译成Tiger Dug Spring更加合适,这样增加了外国游客对“虎跑喷泉”的认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由于文化不同而带来旅游翻译困难的问题,翻译人员对旅游英语进行翻译时要对原文进行合理的修正,还要充分认识西方文化,兼顾目标受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重视中英文语言文化的不同,使旅游资料的翻译能够激发外国人的旅游兴趣,更好的宣传中国悠久而多彩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鞠喆.探讨旅游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因素及相应翻译原则[J].神州,2013(34):99-100
[2] 王青.旅游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因素及相应翻译原则探讨[J].华章,2011(16):63-64
[3] 何洁.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旅游英语翻译[J].发展,2008(12):85-86
[4] 王志华.旅游翻译中文化的差异和处理策略[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02):65-66
姓名 夏海玲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83年12月
籍贯 江西省吉安市
工作单位及单位城市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省海口市)
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 英语
职称级别 讲师
邮编 570100
研究方向 翻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翻译差异因素找句子差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8期)2019-08-27男女生的思维差异37°女人(2019年7期)2019-07-12材料作文“差异”导写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2019年6期)2019-07-08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魅力中国(2017年16期)2017-07-31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6年6期)2017-03-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学发展及趋势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年4期)2017-01-09浅析新闻标题翻译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从功能目的论看博物馆陶瓷名称英译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相关热词搜索:下一篇:3D打印技术与传统工艺交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