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践探讨

延璐 李阳阳 付铁岩

作者简介:延璐,出生年月:1992.2,性别:女,籍贯:陕西,职称:讲师。

                            李阳阳,出生年月:1979年9月,性别:女,籍贯:陕西,职称:副教授。

付铁岩,出生年月:1975年3月,性别:男,籍贯:山西,职称:副教授。

摘要:在现代企业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中,市场营销作为一个与市场对接的重要环节,专业化分工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也日益突出。所以,在现代市场营销教学中,一方面,需要从综合素质培育目标出发,增强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内容考核。另一方面,则应该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结合课程思政团队建设、目标分层、内容融入等,扩增市场营销教学效用。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课程思政;实践

市场营销课程具有现实性特征,一般也将其称为“实务课”。现阶段的课程项目结构设置中,包括了诸多学习项目,并且,对应设置有学习任务、专业目标、相关知识。从教学实践经验看,在学习项目下的任务驱动是增强市场营销教学的重要方式,其侧重点集中于知识与技能层面。为了补足职业道德、协同合作、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素质培育不足,需要融入课程思政,提高市场营销教学效用。

1、增强思政资源开发,配套实施综合素质评估

首先,新时代思政课程资源突破了原来的范围,引入了顶层设计方面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方法。并且,突出了经济特性、文化要素。因而,建议在当前阶段,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能教学优势,增强对思政资源的开发,尽量使思政资源中的经济特性,对接到产业、行业、企业业务层面。使学生能够从宏观的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层面,深化对市场营销的理解。

其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思政實践,旨在补足综合素质培育中,除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的能力拓展训练。因而,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同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估方案的研发设计。例如,现阶段应用的“素质冰山模型”,不仅能够满足综合素质评估需要,而且,可以通过综合素质评估,保障课程思政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效用。

2、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分析

2.1积极建立课程思政团队

建议以学院为平台,将市场营销课程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市场营销教学的实务应用特点,积极建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团队。如此,有利于市场营销教学,在整个课程思政团队研发设计条件下,更为快速的吸收思政资源开发成果。

例如,从经济角度出发,将思政课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企业改革结合起来,有利于梳理清楚三大产业在各自的领域内建立的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从宏观层面,使市场营销教学扩展到全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体化背景之下,进而使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作为产业链构成环节,在行业规模产业链、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中的独特性。同时,在微观实践层面,能够辅助市场营销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中央企业案例,对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内部营销、本土市场常规企业之间营销,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层面的营销有一个更为精细的认知。并将其应用到项目任务驱动式学习与实践之中。

再如,思政课程中十分强调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问题,并且以职业伦理为切入点,将其深化到了工匠精神层次。所以,在课程思政团队建立后,应该对“大国工匠”进行相应的剖析,并且,借助职业道德培育、师德师风建设、社会角度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公共责任等多元化视角,更为全面的传达工匠精神、传导工匠精神,并设计出以工匠精神为中心的职业伦理传授方案等。

2.2精准定位课程分层目标

新时期,在市场营销与课程思政融合实践时,有必要将综合素质划分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职业伦理与职业精神”。如此,在包含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素质层级、技能素质层级前提下,可以进一步从人才的自我认知、社会角色、品质或职业道德、动机或工匠精神等方面,将综合素质目标分解为多个具有精准定义的分层目标,从而结合此类素质层级中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为课程思政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开拓一条明确的途径,先精准定位分层目标,再使课程思政实践部分的内容得到有效落实。

2.3合理选择思政融入内容

市场营销教学中融入思政资源,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做法。但是,在融入内容的选择方面,则需要借助成立的课程思政团队进行研讨与论证。从而,使整个内容选择与融入,能够做到“精准契合”。

例如,在市场营销中,爱国主义内容的选择与融入,可以使此类人才在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获得保障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职业服务。而在社会角色定位方面,应该根据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才的三观进行一些牵引,并使个人态度、行为方式、营销风格,满足其作为管理者、销售者、业务专员等角度的实际需求。

再如,职业道德与作为个体的人才行为特性相关,持续性、稳定性是保障职业道德落实到具体品质的必要条件。因而,在思政内容选择方面,应该从“一份初心”、“一个宗旨”的角度,尽量使责任心、正直、执行力、服务意识、乐观态度,既能够成为实践内容,也能够将其作为衡量人才职业道德或品质素质的指标等。尤其是在人才的动机层面,牵涉到市场营销特定领域内的人才发展与目标变化,亟需推进该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融入。

结束语

总之,在多元全球化人力资源市场条件下,综合素质人才的培育,已经成为市场营销教学的明确目标。所以,在培育此类人才时,既应该注重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专业优势,也应该积极通过开发思政课程资源,利用其中对学生其它素质能力培育优势,推进两种优势的互补及融合应用。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建议思政课程的经济、文化层面,开发相关资源,并将其落实到思政团队建设、分层目标定位、内容选择融入方面,积极促进其落实。

参考文献

[1]冯玥怡.产教融合下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混合式学习评价[J].中国商论,2021,17(9):190-192.

[1]黄渊林,严帅.实践导向课程体系对培育思政专业人才素养的功能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5):17-19.

[3]孔翔,吴栋.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21,9(1):59-62.

猜你喜欢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实践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商业文化(2021年21期)2021-08-27工科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年2期)2021-03-24高校外语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西部论丛(2020年4期)2020-11-25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锦绣·上旬刊(2020年4期)2020-10-2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60期)2020-03-24高校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策略分析高教探索(2019年7期)2019-08-17促进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11期)2018-06-11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今日财富(2018年22期)2018-05-14习近平扶贫实践初探学理论·下(2017年12期)2018-03-23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新课程·中学(2018年11期)2018-02-2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