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学数学学情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柳太飞

摘要:通过学情分析,能够让教师对于学生的重点以及难点掌握情况、学习当中的侧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对教师进一步的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有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能够更好的进行课堂设计,以此来促进学生发展。故本文主要从什么是学情分析以及基于学情分析来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了论述。

1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数学是严谨而重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并且系统性非常强。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得不增强对学生学情分析的重视。简而言之,教师对于教学之中的重难点应当是心中有数,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2基于小学数学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

2.1设计教学情景,有效引入教学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来设计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达到引入教学的目的。这不光能够降低数学知识所带来的枯燥,提升课堂趣味性,也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以此来减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为轻松和愉快。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到《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知识的时候,在开始讲授新的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询问学生平时有没有过去购买物品的经历,让学生能够联想起日常生活的情景,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人民币”这个概念的认识,降低学生在理解过程当中的难度,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提起兴趣。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不同价格的物品和不同面额的纸币,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模拟购买物品的情景。并且,每一个小组也可以选出一名同学来扮演售货员,而教师可以在其中扮演顾客的角色, 来让学生进行收费的工作。通过模拟"收钱找钱、购买物品"的场景,在课堂之上师生合作进行一次"购买物品"的练习。在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过程当中,教师也能够拿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物品来举例子。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他们平时所用的作业本大约一元一个,而铅笔五角一只,而购买一个铅笔盒需要七元等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尝试拿身边的物品来举例子,比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购买一块橡皮要多少钱,坐一次公交车又需要多少钱等,让学生对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民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之上,能够更快的引入本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而选取贴近现实的例子,则能够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记忆更加深刻。

2.2根据学生情况,做到知识迁移

数学的系统性非常强,前后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因而,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也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意识。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学情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在讲授《11-20各数的认识》部分内容时,由于之前讲授过《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讲授新的内容。在认识数字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10以内的数字与10以外的数字在内在上的联系和区别。比如说,教师可以用糖果来举例子,让学生先数出来10块糖果后,再去数出10块糖果来,接下来才是要告诉学生"20"的含义就是有两个"10"。学生对于10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相对熟悉以后,对于11-20之间的数字与其加减法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也会更高一些。所以,在讲述11-20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通过10以内的加减法来引入,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教师还是可以拿糖果来举例。比如,"9+1"可以说成是"有九块糖,再多一块糖",而减法则是会少一块糖。当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有了概念,教师也就可以告诉学生11-20的加减法也是同样的道理,"11+1"的含义可以类推为"比十一块糖,还要多一块",而减法同样是减掉糖果的意思。而之后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也是一样的道理。

通过在讲授新知识时联系所学过知识的方式,不光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讲述的新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回想之前所学习内容的过程当中起到复习的效果,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两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2.3开展课上活动,培养学生思维

开展与课堂有关的课上活动,能丰富课堂知识,提升学生注意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培养相关的思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授《四边形》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始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初步的认识到四边形的含义。而后,教师在讲授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后,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之处进行总结归纳,并且选出一名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来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没有说清楚的部分内容作为重点以及难点仔细讲解。而当教师在讲授《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部分内容时,为了降低这部分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型的"比赛"。比如,教师可以給出题目,像是"11*8+9*8"、"4*23*5"、"99*3",来让学生判断应该用哪一种运算定律,回答的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学生算作胜出。对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准备小的奖励,而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同学,教师除了鼓励之外,也要从中发现这部分同学对于哪些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熟练,了解全体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内的掌握程度,进而能够在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通过课上活动,教师既能对学生的学情更为了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也能够让课堂氛围变得具有趣味性,从而来起到提高课堂质量的作用

结束语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但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学情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及课堂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真真.巧用学情分析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9):93-94.

[2]高希艳.小学数学课堂中以学定教的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9):76-77.

猜你喜欢学情分析小学数学我们爱数学学苑创造·A版(2019年5期)2019-06-17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浅析祖国(2018年11期)2018-08-02浅析兴趣俱乐部模式在小学体育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上旬(2018年12期)2018-03-06电子白板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上旬(2017年9期)2017-11-21关注评估,把脉学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6期)2017-06-23浅谈电工教学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17期)2016-11-08我为什么怕数学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做好学情分析 提升教学质量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2期)2016-01-28错在哪里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8年7期)2008-06-15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