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信区上泸镇苎圳村,艾喜红一边到村民家中回收加工好的小商品,一边带领着几位村民在金银花苗地里仔细地查看越冬苗情。看着一笔笔小商品加工订单和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金银花,艾喜红更加坚定了新一年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和信心。在扶贫干部和村民的眼里,艾喜红是女强人,是踏实能干、渴望发展、敢闯新路的“致富带头人”。
然而,这位致富带头人曾经也是一名贫困户。艾喜红是甘肃人,嫁到江西上饶,后因丈夫意外身故,家庭陷入贫困,她拉扯着两个小孩,还要赡养两位老人,生活过得异常清苦。
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女人。2017年,她开始从事义乌小商品加工业务,带动30多户贫困户利用农闲时间手工制作饰品,赚取生活费。同时,她带着大家一起开荒种地、加工菌菇,并成立农业合作社,创办扶贫车间,让更多农村闲散劳动力参与务工,得到可观收益。
开办没有厂房的“扶贫车间”
在区扶贫办和上泸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艾喜红从义乌采购布料等物品,分发给贫困户,手把手教他们加工制作。用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购买十多台电动缝纫机,送到会缝纫技术的贫困户家中,进行培训指导。
“我们主要做头饰产品,一年四季都很忙,要忙到临近过年才停下来。”艾喜红告诉记者,在她的带动下,目前有80多人参与进来。“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年龄大的有70多岁的老人,只要愿意做,大家都可以加入。”
在村头的一幢平房里,贫困户陈小玉正在缝纫机上埋头工作。“我缝制的是头箍面料,每天大约能做600多个,每加工一个能赚一角四分钱。”陈小玉说,她每天平均工作8小时,每年能賺到一万三千多元。在家里干活,时间灵活自由,还能照顾老人小孩。
在另一处农舍的院子内,村民揭海华正在包装产品。“一个塑料袋里装满12个不同颜色的蝴蝶结,每装一袋能赚一角钱,我手脚麻利,订单量大的时候一个月能赚3000元。”
“艾喜红提供设备、原料和技术,送货上门,集中回收,每年发放工资达60万元。”区扶贫办主任毛必标说,“这个没有工厂的‘扶贫车间,以户为单位,化整为零,生产灵活,充分利用群众的农闲时间,将农村劳动力直接转化成经济收益,得到大家普遍欢迎。”
成立种植专业农业合作社
在艾喜红租用的厂房里,摆放着几台机械设备。“这是用来加工竹荪的烘干机,我们成立了宏展种植专业农业合作社,在40亩荒地里种植菌类,再进行加工,2020年生产竹荪7000斤,主要销售到福建等地,产值约50万元。”艾喜红介绍说。
竹荪收获完后,土地需要三年以后才能再次种植菌类,经过多方考察,艾喜红决定在土地上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金银花。艾喜红在村里以每亩300元租下村民的荒地、旱地,扩大种植面积,带领十几位贫困户一起垦荒,种下幼苗。在地里干活的人按天结算工资,女工每天80元,男工每天120元。
“我们要把荒地变成‘金山银山。”艾喜红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程文燕
猜你喜欢 小商品荒地带头人 高校“双带头人”建设中的困境及应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1年9期)2021-06-02河柳知音(月末版)(2020年7期)2020-07-31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疯狂英语·读写版(2020年5期)2020-06-11在脱贫攻坚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华儿女(2020年1期)2020-01-08挑剔的花种子红蜻蜓(2019年9期)2019-10-08浅谈电商运营之小商品视频拍摄技巧科技视界(2019年19期)2019-08-29我国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百事通(2018年12期)2018-09-13吉尔·克莱芒的花园理论与荒地再生实践城市地理(2016年5期)2017-11-04一颗残缺的西瓜幸福·婚姻版(2017年6期)2017-06-15给小商品找个家为了孩子(孕0~3岁)(2009年2期)2009-03-10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汪飞燕:笑对困境,演绎别样人生
下一篇:周泉彬:单手托起的脱贫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