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想》教学设计(范文推荐)

《我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我想》教学设计(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我想》教学设计(范文推荐)

《我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想》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儿童诗两首》之《我想》。

  教材解析

  《儿童涛两首》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组材,意在引导学生回顾与表达纯真美好的童年生活。《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写的是一个孩子的一连串美好幻想:小小的“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把脚丫接在柳树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以儿童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孩子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本文,应落实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粗知文章大意”,二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丫、汲;渎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朗读诗歌,粗知诗歌大意,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3.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拓展想象、尝试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I.PPT出示,师生合作完成对童年的描述。

  PPT内容:幸福快乐的童年是一首诗,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 );童年也是一幅画,画的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是( );童年是一个梦,是一个能飞翔的梦。

  2.引出课题,板题,读题。

  【设计意图:用精练如诗的语言描述童年,给学生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定义童年。在描述、定义与回顾童年中达到温故知新,同时也训练学生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请学生个别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相机指导读流利,注意突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具体要求如:句与句间的停顿比一般课文的断句处要长一点;语气要亲切柔和;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3.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自由交流:诗歌的题目是《我想》,那么诗歌中的“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朗读诗歌,注意落实读的三个层次: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前两个要求容易达到,因为这首诗句式简短、内容浅显,没有艰难晦涩的词语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朗读的第三个要求“读出感情”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建议在几次读文的过程中从不同的句子或小节中,渐进地以不同的形式落实。第二个目的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即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在初读以后让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梳理即可完成。】

  三、巩固拓展,尝试仿写

  (一)朗读全文

  1.师生合作朗读第1节。PPT出示朗读提示,可以教师朗读括号前的内容,学生朗读括号内根据课文填写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读。

  我想把小手

  安在( ),

  带着( )。

  牵着( ),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朗读第2——4节。PPT出示提示,学习方式大致同第1节。()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等不同朗读形式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目的是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教学要求。第1节的朗读是铺垫,教师参与朗读的过程,意在引导。第2——4节,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第1节的学习方式完成。同时不同朗读形式的变换,能更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培养其朗读的能力。】

  (二)拓展想象

  I.PPT出示朗读第1节时的朗读提示,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括号中的部分。

  (1)教师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可以稍作提示。例如出示:我想把小手,安在(梅花、迎春花、杜鹃花、樱花……)

  (2)让学生选择一种春天的花木,然后将第1节其余几句说完整。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不断修正。

  (3)把学生的精彩创作板书在黑板上,全班朗读大家共同完成的这一节诗歌。

  【设计意图: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描述是“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最终落脚点在“运用”。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一首童诗已经不难,教师应重视在“读懂”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是“怎样写的”,即关注文章的表达,然后尝试着去运用,去创作。依托课文中的句式(或形式)进行填空式的仿写训练,就是落实“运用”的过程。而且这种填空式的仿写,难度不高,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也可以举一反三,拓展创新。当然,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很重要。当学生思维顺畅的时候,让其“跳一跳摘到桃子”;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启发点醒或提供一些选项,降低难度,鼓励其信心。】

  2.PPT出示,学生分小组进行第2——4节的仿写。教师巡视:第一,及时给予学生提示;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第三,发现典型案例(作品或作者)。

  3.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创作情况。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或者小组成员合作汇报。可以每一节请一组汇报,或者视创作质量请多个小组汇报。具体过程以教师巡视中发现的情况来定。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为每一个孩子都提供参与及表现的机会,是发展个性和照顾差异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级各类公开课中用得极多的形式。但如果组织不当,往往只见热热闹闹的形式而无扎扎实实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在学习任务的安排和布置上要周全考虑,小组汇报的形式非常重要。例如,除了“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这种安排,也可以派几位(或全体)成员合作汇报;可以一人朗读,一人经验分享——我觉得我们小组这一句写得特别好;还可以一组朗读汇报后,另一组点评;或者自主邀请点评人,等等。】

  4.请小组代表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朗读各自填写的内容。

  提示学生:把刚才每个小组朗读的一节合起来,就是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歌。

  (三)创作提高

  1.师:你还想把自己放在哪里呢?让我们来试一试。(PPT出示)

  我想把( )

  2.学生独立思考,写下完全属于自己的这一小节诗歌。

  3.全班交流,教师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太局限于句式的整齐,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4.请更多愿意分享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请在你的作品题目下面,写上你的大名。恭喜,你也是诗人啦!

  【设计意图:在仿写的基础上创作,这是“运用”的最佳境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一展开想象,自己填写一不加限制,自由创作,这个过程是有梯度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由扶到放,通过引导、点拨、启迪和激励,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拓展了想象,发挥了主观创造性。应该说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谈话,鼓舞信心

  童年是歌,童年是画,童年是诗,童年是梦。如果我们能用笔记录下我们童年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首首歌,一幅幅画,一首首诗,一个个梦,我们的童年会更加缤纷灿烂,更加充实美好。

《我想》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8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

  课文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什么样的愿望?能说说吗?(指名说说)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小朋友的愿望”,好吗?

  3、板书课题:《我想》(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数数这篇诗歌有几节。

  (2)出示8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谷、丫、软、汲、营、筝、堂、絮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课堂、柳絮、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喜欢第一节的同学起立读课文第一节。

  ①自由读第一节,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一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一节。

  (2)喜欢第二节的同学起立读课文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二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二节。

  (3)男同学读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望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三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三节。

  (4)女同学读第二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象。

  ②指名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并出示挂图,显示观察、想象。

  ③指导读第四节。

  ④指名读、齐读第四节。

  (5)齐读课文。

  ①说说:“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②指名说说。

  ③在小组中学习: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学生自由编写。

  指名汇报。

  (6)小组学习: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试背课文。

  (8)能背的同学起立背。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手儿 布谷鸟歌唱

  脚丫 绿色帐篷

  我想

  眼睛 我的课堂

  自己 遥远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9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9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

  写字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我想》。

  2、出示8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谷、丫、软、汲、营、筝、堂、絮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课堂、柳絮、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悠荡、柔软、愿望、遥远、商量()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我想

《我想》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三册“读短文识字”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文讲了俄国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的故事。他当着大作家的面说他的作品不如克雷洛夫的寓言,受到了妈妈的批评。他据理力争,表明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的观点。同时也使学生对俄国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为人有所了解。

  按以往的教学,往往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屠格涅夫和克雷洛夫的资料,但我们认为对于刚升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读准两位大作家的名字,其中有三拼音的字,这也是对拼音的巩固。另外,关于文章的“道”,我们认为“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中“诚实”的含义太广了,课文中就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敢于说真话。但其实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怎么想就怎么说”的,所以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更多的放在字词教学和训练朗读。上成一节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思品课,或者其它课。

  关键词:关注字词 训练朗读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本课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寓、客、便、诵、则、利、切、但、佩、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重点读出妈妈和孩子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3、能在阅读中了解的屠格涅夫敢于说真话的品质。

  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生字依然是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分角色朗读、重点词的理解,读出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堂实施情况分析: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

  1.出示“屠格涅夫、克雷洛夫”这两个人名,谁来读准它?

  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出示: 小时候的故事

  2、出示课题:12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除了按常规的自学生字、新词,读读课文外,重点读准“屠格涅夫、克雷洛夫”两个人物名字。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和填空,滚动复习、巩固了拼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组学习交流生字的好方法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在自读课文和学习生字新词的环节中,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新教材倡导“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开放识字,自主识字”,倡导以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和课内外结合为标志的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二年级学生已初具自学能力,小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机会说,都能大胆地说,畅所欲言,都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识字的方法。我把生字、新词的交流反馈放在阅读中,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把识字与阅读有机地结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知。

  这个教学环节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积累精彩的语言材料,学习边读边想,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第一小节:

  1、通过读文,我们了解了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

  学习“寓言”,指名拼读,注意字形,书空

  师:寓言文体比较短小,我们用“一则”,读“一则寓言”

  除了一则寓言,我们还可以说“一则笑话,一则日记”等

  教学第一小节时,抓住“寓言”,不要求理解寓言的含义,着重整体音节的拼读,尽管“寓”不是要求书写的生字,但笔画容易写错,所以指导学生书写,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渗透量词“则”的使用,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屠格涅夫除了爱读书以外,他小时候还很有才能,自己读第二节,哪一句写出屠格涅夫很有才能?

  出示:屠格涅夫朗诵得很流利,也很动听。

  评价中理解“流利”

  2、屠格涅夫把 朗诵得很流利,也很动听。

  (谁写的)(什么)

  引读、个别读、齐读

  第二小节则抓住“才能”,让学生读读、找找,在朗读指导中,特别关注“屠格涅夫朗诵得很流利,也很动听。”这句话,引导学生读读品品,在教师的评价中理解, “流利”一词就是不加字、漏字,语气通顺。并结合课文内容,按提示补全句子,进行扩句的训练,在半开放的状态下进行训练,长句的指导,概括的渗透,既指导了朗读,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句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学习第3小节

  师:大作家听了屠格涅夫的朗诵,当然很高兴,自己读读大作家和屠格涅夫的对话,特别注意对话的提示。

  (师生配合读)

  学习“佩服”,指导书写。

  出示:我佩服 ,是因为 。

  教学这一小节时,随文学习“佩服”,“佩”字的笔顺相对繁琐,需要指导书写。同时,字词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像“佩服”一词,让学生先说说你佩服谁?为什么?通过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达到知识运用、情感理解的目的。

  (四)学习第4小节

  1、师:果然客人一走,妈妈就开始教训屠格涅夫了,同桌配合读对话,注意提示语:教训、不服气,大声争辩

  (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2、师:现在你知道大作家为什么佩服屠格涅夫了吗?

  出示:大作家佩服屠格涅夫,是因为 。

  3、指导读好课题

  4、妈妈听了儿子的话,不作声了。她会想些什么?同桌交流

  5、你喜欢屠格涅夫吗?为什么?

  本课主要以对话形式来记叙,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因此,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便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重点指导读好妈妈和屠格涅夫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从而达到在识字中加强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识字,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习表达,把说话训练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之中,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在说话练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

  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爱读书,而且还很聪明,他还是个纯真的孩子,并且敢于讲真话,长大后,他成了俄国著名的小说家。

  (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给学生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让学生读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且渗透课文的主要意思的概念

  我们认为学习一篇课文,字词教学要和课文内容相结合;朗读指导要和课文内容相结合;句子的训练要课文内容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识随文而学。

《我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幻想、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处在爱幻想的年龄,在你们的头脑里,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美好的愿望,现在,想不想起来交流一下?

  2、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美好的愿望。我们看书,书中有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她梳着马尾辫,右手托着下巴,正在出神地想着,想不想知道她在想些什么?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幻想与想象》这一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我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赶快读读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想到些什么?不认识的字想法子把它弄会。

  2、 指2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纠正字音。

  3、 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不会的互相教一教。

  出示:小黑板1: 悠哇、布谷鸟、脚丫、湿软、营养、柔软、课堂、

  遥远、汲取、风筝、柳絮

  小黑板2: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汲、筝、絮

  要求:1、“小黑板1”中的词语,同桌可互相读读,也可用这些词作说话练习。

  2、“小黑板2”中的生字,同桌可一字多词练读,也可练习说话。

  4、 采取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交流,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再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说自己知道的,也可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着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使学生弄明白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我想变作什么?;根据学生的疑问以及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下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四、解惑释疑,引导想象,体会文章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重点引导想象第一小节。

  1、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下节,学生闭眼想象。

  2、 说说你脑袋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小结:

  桃树枝上一串串粉红色的桃花,张着鲜艳的笑脸,随风悠哇、荡啊……多美呀!哎,布谷鸟也发现了桃花的美,你听,她唱着悦耳动听的歌飞来了,落在桃树枝上,和桃花愉快地交谈着:布谷、布谷……

  同学们,你听到了吗?看到了吗?想说点什么?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4、 .总结学习方法,提出学习要求。

  师:刚刚我们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了诗歌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美。其他三个小节,同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赶快读读、想想,用心去感受一下。同学间可互相交流一下。

  (二) 引导交流、想象,体会其他三个小节的美。

  1、 随便谈,想谈哪一小节就谈哪一小节;想谈什么就谈什么。

  2、 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想象、体会、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二小节时,重点引导体会“绿色的帐篷”。

  a、师:“绿色的帐篷”指什么?从“绿色的帐篷”你想到些什么?

  引导想象:湿软的土地上,绿柳成荫的美景。

  b、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交流第三小节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尽情表达。

  a、师可引导:如果把这一小节的文字,变成一幅动感的画面,

  那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我变成了一只风筝,飞上了高高的蓝天,风筝上装着我的一对善于观察的眼睛,我看到在湛蓝的`天空中,有柔软的白云,有明亮的太阳……我望呀,望——)

  b、想想看,我还能望到些什么?

  师:在天空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认识的事物,当然,天空中还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发现。经过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我们不明白的事物。所以,大家齐读这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蓝天是我们的课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想》教学设计5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文《我想》的课外延伸,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诗歌下感受想象和幻想。让孩子拓展思维感受诗歌的多种表达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有趣的图像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孩子在*时课本中见不到的。结合兴趣应该怎样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呢?经过反思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图像诗与课文中诗歌的异同,去发现图像诗的魅力来源于何处。在课文的引入——“字”的变化到文章的变化——中,结合九单元的单元主题幻想与想像让孩子大胆去猜测,去求证。把语文课变成一堂循序渐进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侦探”课。让孩子在不断的思维挑战中去发现诗歌的变化。并由此触动自己被束缚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完成《消防队长梦中的金字塔》。让孩子在想像再一次得到展现。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堂课便是成功的。

  可是在教学中发现

  孩子们虽然对图像诗的兴趣非常浓厚,可是在语言表达上仍然存在问题,他们由于没有见过这样的文章,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来表达会更好。

  这造成了课堂上只有热闹而缺少精彩互动的屏障。其实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用读来表达的。对于诗歌我们可以让孩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就好比图像诗的变化一样——不仅能文“字”变化,还能在图形变化,也能在孩子的朗读声中发生变化。

  就让充满趣味,充满变化的图像诗在课堂中得到延伸,让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通通都发生变化,这才是真正学*式的意义。

《我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

  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我想》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进行想象,设计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

  (特征、功能、材质以及设计意图)。

  3、让学生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要奇特合理。

  2、与同学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

  【教学准备】

  录音。

  (从几个方面介绍机器人的范例材料)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机器人。

  (听说过机器人吗?说说自己都了解一些什么?机器人长得和人一样吗?喜欢机器人吗?)

  2、是呀,因为机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极想拥有一些机器人。比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会危害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科学家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代替消防队员深入险境排除险情。又如,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见使他们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上街购物,科学家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发明了导盲机器人,虽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盒子,却引领盲人走上街头。

  3、同学们,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想到要给什么人发明一个怎样的机器人呢?静静地思考一分钟。

  4、三言两语在纸上写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的名称、功能、特征以及设计意图。

  5、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从这几个方面,向小组内的同伴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奇特合理,评出最佳创意奖。

  6、如果要把自己的设计在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发布会上做宣传发布,介绍时,除了要讲清楚自己所设计的机器人的名称、功能、特征和设计意图之外,还有哪些要求吗?让我们来观摩一位设计师的介绍。

  引导学生懂得宣传介绍时要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仪表大方以及一定的广告效应。

  7、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机会──2005年新款机器人发布会,与会的是来自各设计院的设计师和一些厂方代表,有三位设计师将在本会场发布他们的新创意。发布会结束后,将举行小型的现场订货会,各厂方代表会就自己感兴趣的机器人与设计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8、举行发布会和订货会。

  (记者现场采访)

  9、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我们的设计师没有经过培训就担任了产品宣传员的角色,他们有哪些做得还不够成熟的吗?

  10、我们的厂方代表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想知道是什么吗?

  11、小结:

  老师祝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问世,也祝愿同学们在下次交流中表现得更好。

  【板书】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奇特合理 声音响亮

  条理清楚

  仪表大方

《我想》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我想》是一首儿童诗,在本单元以“幻想和想像”中是举足轻重的。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我以“品”为基调,以读为主线,以“仿”为桥梁,使学生久久沉浸在幻想的境界中,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作生命的飞翔和超越,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尽情与文本对话,在充分的朗读和创作中,丰富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渴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展开想像,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像“我”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像,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冬冬再一次走进《我想》,共同领略一下异彩纷呈的想像世界,体味一下冬冬那新奇的想像所带我们的快乐吧!(板题,点生读,齐读)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冬冬想干什么吗?(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2、师:冬冬可真会想像啊!快轻轻地翻开忆,到诗歌里徜徉一番,你喜欢冬冬哪个想像,你就把冬冬想像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想你喜欢的原因,或者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你喜欢的那一小节旁边。

  3、生边读边想。

  二、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一) 第一小节

  1、过渡语:同学们刚刚读得真投入,一定是被冬冬那新奇的想像吸引住了。那最吸引你的是冬冬的哪个想像呢?

  2、生汇报。说说原因,读一读。再点生读。

  3、师: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并让学生说说除了“一串花苞”,还有一串什么?

  5、点生做“悠荡”的动作,理解“悠荡”的意思,并边做动作边读,引到“悠啊,悠——”,点生读,读后理解“——”,要计得长一些,再读。

  6、师:有美丽的花朵,还有唱着歌儿的小鸟,你感受到什么?(生答)

  7、师:能用四字词来描绘一下这美丽的春景图吗?(生答)

  8、点两生美美地读读,再齐读。

  (二) 第二小节

  1、过渡语:瞧,冬冬多热爱大自然啊!相信你们一定被她那大胆的想像所深深折服了,你们还喜欢冬冬的哪个想像呢?

  2、生说喜欢第二小节,读一读。

  3、生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知道冬冬想干什么?

  4、师随机讲授“汲取”,指导读这一句。

  5、点生做“长”的动作,然后边做动作边读一读。

  6、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最后一句。

  7、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 第三小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多动情啊!你们也和冬冬一样敢于幻想,思维活跃。冬冬还有更神奇的想像在冬着我们去领略呢!来继续说。

  2、生说喜欢第三节,读一读。

  3、生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知道冬冬又想干什么?

  4、生汇报。师随机引导读好第二句。

  5、师随机讲授“望啊,望——”,点一生读,其余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你会望见什么?听后说说仿佛望到了什么。

  6、师:此时,我们在天空中望啊,望——,俯视着祖国辽阔的版图,一切的一切都尽收眼底,我们真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所以说蓝天是(生接:我的课堂)

  7、生说说能看到这么多东西的心情有。

  8、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生评,再点生读,齐读。

  (四) 第四小节

  1、过渡语:刚刚我们随着冬冬在想像的天空中尽情地翱游了一番。其实呀,我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冬冬还有个最大的愿望呢!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愿望?(生答)你怎么知道?(生答)啊,你读书真仔细。请同学们轻志地读读第四小节,看看你们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

  2、生汇报。

  3、师随机讲“生辉”,什么样子?(生答)再读一读。

  4、说说柳絮和蒲公英,明白这两种植物的特点。

  5、用“愿望”说一句话。

  6、生说说冬冬最大的愿望为什么是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7、引到最后一句话,点生读,齐读。

  8、讲“遥”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再给它换偏旁组词。

  9、生针对最后一句话提出问题。如:遥远的地方在哪里?去那里干什么?(生自由答)

  10、点生读第四节。齐读。

  (五) 第五小节

  1、过渡语:冬冬不仅想像力丰富,而且好还很可爱呢!这不,她说(生接第五小节)

  2、生想像冬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汇报。

  3、齐读第五小节。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生伴美妙的音乐齐读整首小诗。

  三、拓展延伸,仿写段落

  1、过渡语:冬冬刚刚带领我们徜徉在好那奇妙的想像世界里,使我们的思维也犹如小鸟长了翅膀一样自由飞翔,你们学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畅所欲言)师完成板书:热爱生活、自然。

  2、师:是啊,正是因为冬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才有如此丰富、大胆的想像,你们愿意和她比一比吗?(愿意)那好,下面就请你们打开你们阅读和生活积累的宝库,描绘一下你们的奇思妙想和神奇梦幻吧!生先思考一会儿,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生自由编诗。

  4、生汇报。

  四、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你有什么愿望吗?请你仿照诗歌《我想》写一写。

  2、你喜欢诗歌表达的哪个画面?请你画一画。

  板书:

  手儿(接)在桃树枝上

  脚丫(连)在柳树根上

  我想 眼睛(装)在风筝上 热爱生活、自然

  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我想》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写本课9个生字,识记8个生字,继续渗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摇()营()谷()汲()

  遥()管()容()吸()

  2、仿照第三段编写一段诗歌,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根据诗歌内容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两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如:查字典、问别人、查找字条等)

  2、自由朗读诗歌,自学不认识的字。(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

  3、交流识字方法。

  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认识字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树上两个杈。

  “软”由“车”加“欠”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点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铃声一响进课堂。

  (师要适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这些创新、发明,总结更好识字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别是什么?

  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一小节:我想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

  二小节:我想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长成“绿色帐篷”。

  三小节:我想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

  并引导学生想象“都望到了什么”?为什么说蓝天上是我的课堂呢?

  四小节:我变做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

  发散思维: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五小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飞到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3、指导朗读诗歌。

  尤其是前四小节,每小节的倒数第二行,如“悠哇,悠哇”、“长啊,长啊”、“望啊,望啊”、“飞呀,飞呀”,要读的悠远、遐想。

  4、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

  (2)学生活动: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

  5、美读课文、练习背诵

  (1)选好自己喜欢的小节,大声地、美美地读几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美读,师生评价。

  (3)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指导难字、练习书写。

  师: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斋。

  (1)指导难字。(出示要写的字)

  师:哪位书法家愿意为我们指点几个难字的写法?

  学生可能指出:“悠”别忘了中间的竖;“营”要与“管”区分开。

  (2)练习书写。

  (3)组织评价。

  二、思维发散、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分享了冬冬的愿望。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许多想法要说呀?那就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吧。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班内交流,师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的想法也很新奇,如果写下来,也会是一篇好的诗歌。你们能仿照课文第三小节把自己的想法编成诗歌吗?

  (3)学生练笔。

  (4)交流点评。

  三、布置作业。(下面三项作业你可以任选两项来做)

  1、把这首诗中你喜欢的词语抄一抄。

  2、把这首诗歌有感情的读或者背给家长听。

  3、向你的爸爸妈妈说说你的愿望。

《我想》教学设计10

  《我想》教学设计之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

  春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诗歌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心境、童真、童趣。他们乐于接受春天的第一声清脆的鸟鸣;乐于接受春天第一缕和煦的阳光;乐于感受春天第一丝柔和的春风。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春天,走进他们的想象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深入进去感受诗歌,发现它的美,才能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结合生活实际、想像、评读、赛读等),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第三,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写本课9个生字,识记8个生字,继续渗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

  桃树枝

  脚丫

  柳树根

  眼睛

  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别是什么?

  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一小节:我想变做美丽的桃花,引来欢唱的布谷鸟。二小节:我想变做扎根土地的柳树,长成“绿色帐篷”。三小节:我想变做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学习。

  并引导学生想象“都望到了什么”?为什么说蓝天上是我的课堂呢? 四小节:我变做小花、小草,变做柳絮和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发散思维: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五小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飞到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3、指导朗读诗歌。

  尤其是前四小节,每小节的倒数第二行,如“悠哇,悠哇”、“长啊,长啊”、“望啊,望啊”、“飞呀,飞呀”,要读的悠远、遐想。

  4、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2)学生活动: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

  5、美读课文、练习背诵

  (1)选好自己喜欢的小节,大声地、美美地读几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2)指名美读,师生评价。(3)练习背诵。

  四、思维发散、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分享了冬冬的愿望。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许多想法要说呀?那就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吧。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班内交流,师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的想法也很新奇,如果写下来,也会是一篇好的诗歌。你们能仿照课文第三小节把自己的想法编成诗歌吗?(3)学生练笔。(4)交流点评。

《我想》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反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5.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一边听一边想,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思想境界。来激起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那你们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

  (这一问,再次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达到一种幻想的境界)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想像和幻想可以说就是你的愿望,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我想》并板书课题。

  (教师巧妙地导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幻想和想像的意思,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己先独立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又学会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重要的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1)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2)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3)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教师用测试理解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字、词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一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时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1)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2)为什么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学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予点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反思》。

  (这一环节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四)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师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互相评一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说一说每小节写的是什么?

  3.尝试背诵。

  (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使学生从读、背中得到自悟。)

  (五)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师: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节续编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达出来(比如画出来、朗读出来、写下来都可以)

  2.个别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展示自己的愿望

  (这篇课文前4小节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像续写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很愿意去创造的情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六)欣赏图片、渗透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也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动,老师也画了两幅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说一说你看后的感觉。

  大屏幕展示做好第一幅图(美丽的家园,大自然)

  2.学生看完后谈感觉。

  3.展示第二幅图(*的名胜古迹、取得的科学成就)

  4.师小结:这两幅图代表着我们*人的骄傲和自豪,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想像之笔为祖国勾画出了美丽的蓝图,他们精心研究、探讨、实践,创造出了我们这个美丽、丰富的大千世界,说不定你的愿望也能实现呢?鼓励鼓励自己吧!(我行、我行、我能行!)

  〖教学反思〗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等的师生关系。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激情才会再现。

《我想》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我"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小朋友。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读,了解词句的意思。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我想弄明白》(板书)

  (二)新授

  1、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文中看看吧!(这是一篇诗歌)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小节

  5、文中的"我"想弄明白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用括号画出来。(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然后请你在同桌之间或小组内交流,告诉大家。

  6、他想怎样弄明白它们呢你从第几小节的哪名看出来的(指导朗读)

  7、这样做会把玩具都弄坏了,他家长能让吗从哪句看出来的(指导朗读)

  8、如果是你,你怎么办文中的"我"的态席什么样的从哪句看出来的(指导朗读)

  9、他为什么这样做

  10、过渡:我想有些同学在家里也拆过玩具吧!你有哪些想弄明白的问题(发散回答)

  11、即然想要弄明白,那么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比如玩具拆坏了,装不上就往那一扔。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把它们弄明白,如果你遇到困难解决不了,你怎么办(发散回答)

  12、文中的"我"也是一个非常有志气的孩子,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

  13、文章最后两句说的是小作者的远大理想,你觉得他会实现吗为什么(读出坚定的语气)

  14、小结:看到文中的"我"都有这么远大的理想,要造出什么你有什么理想吗怎样能实现呢老师也有坚定的信心想信你们能实现。

  15、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歌来结束这节课。

《我想》教学设计13

  一、教学任务与教学意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想和你一起玩》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在一起》作为本册书的第四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同伴群体生活中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四个基本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与同伴相处的这些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本课侧重于“乐群”意识的培养,这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

  本课内容由“大家一起欢乐多”、“想一起玩怎么办”、“小布丁和小蝴蝶”、“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四个栏目构成,四个栏目之间层层递进,旨在培养学生“乐群”的意识,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并在与同伴相处时相互尊重与理解。

  (二)基础学情分析

  1.在家里,孩子是大人们的“掌中宝”,几乎一家人都围绕孩子转,孩子由于年龄小,社会性发展的程度还不高,在与人交往时容易表现出霸道、自私、胆怯、不懂礼貌、不讲文明等特点。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着与他人的交际,也影响着自己的成长。

  2.大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校园生活经验,喜欢交朋友,并且喜欢和朋友玩游戏,但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一年后,班级里会出现不稳定的小群体,有的同学非常活跃,各个小群体都会与他有交集,而有的同学则不同,只和几个小朋友玩,很难融入其他群体。有时候也会出现小群体不接受其他成员加入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部分学生欺负和排斥其他同学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主动合群的基本方式和技能,能够用这些方法和其他人共同玩耍,感受与人共处的快乐。

  2.在游戏互动中,初步掌握与同伴相处时应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方法。尝试自己主动大胆地融入到和同伴一起的学习生活中,并积极参与共同活动、解决问题。

  3.遵守和他人共处时的基本规则,初步养成善于倾听,乐于沟通的行为习惯。

  4.喜欢和他人一起玩,初步培养学生乐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主动合群的方法,知道与他人相处时应遵守的规则。

  教学难点:尝试自己主动大胆地融入到和同伴一起的学习生活中,并积极参与共同活动、解决问题。

  四、课时分布

  本课分为2课时:

  第1课时由“大家一起欢乐多”、“想一起玩怎么办”、“小布丁和小蝴蝶”三个栏目组成,三个部分从让学生感受大家共同玩耍的快乐,到探究如何主动融入大家,最后引导小朋友主动参与到其他同学的活动中,积极融入大家。三个栏目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知道主动融入大家,了解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体会主动融入大家的快乐。

  第2课时重点探究“为什么玩不下去了”,本课时主要针对游戏中出现的不遵守规则的问题,引导学生正视难题,寻找解决方法,遵守游戏中的规则,体会游戏中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在故事分享中,感受大家共同玩耍的快乐。

  2.初步掌握参与游戏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积极融入到其他同学的活动中,初步感受与人共处的快乐。

  3.在绘本故事和游戏体验中,遵守游戏的基本规则,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参与游戏的方法,了解游戏的基本规则。

  【教学难点】遵守游戏的基本规则,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音乐、视频、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导入: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可有趣了。小朋友们,你们有好伙伴吗?能说一说你的好伙伴是谁吗?

  2.交流:说说与小伙伴在一起都玩了什么游戏。

  预设:老鹰抓小鸡、跳绳、讲故事等

  3.出示课题: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游戏可真开心啊,说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板书: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小学生活半年了,交到了很多的新老朋友,并一起发生了许多的故事。通过故事分享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在回忆中体会到和朋友玩耍的喜悦,初步体会到合群带来的乐趣,为后面的乐群打下情感基础。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的介绍让他们初步感受合群的方法。

  (二)游戏体验,分享收获

  1.玩“抢座位”游戏,分享游戏中的收获。

  (1)介绍游戏规则:

  ① 6人一组随音乐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同一方向开始跑动(注意不能插队);

  ②当音乐停下时参加同学迅速找到一张凳子坐下;

  ③没有凳子的一人被淘汰。

  (2)说一说:游戏中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预设:收获到开心;又学会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安全……

  2.播放录音:我叫丁丁,我的纸飞机是明明教我折的,飞得可高了。

  3.思考:丁丁在玩游戏中,有什么收获?

  预设:和明明成为好朋友;学会折纸飞机...(板书:交朋友学本领)

  4.交流:你们一起玩的时候,也学到过本领吗?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学会了下围棋...

  5.播放录音:我是明明,我和小伙伴总在一起玩走迷宫的游戏,一开始我总是输,小伙伴们耐心地等着我玩,我觉得这就是好朋友,我心里很温暖。(板书:有朋友很温暖)

  6.交流:游戏中温暖的小故事

  7.提炼总结:是呀,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仅开心,还能受感动,学本领、收获友谊,大家一起玩真是欢乐多。(板书:欢乐多)

  【设计说明】在游戏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游戏中我们会收获很多。通过“以点带面”讨论形式让小朋友在交流中明白,在交友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起学本领,互相鼓励,从而获得乐群带来的欢乐。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友谊,而且可以体会到交友的价值所在。在活动中,需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讨论中,主动表达,初步体会到要遵守一定的合群规则,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爱心助力,学习交友

  过渡:抢座位的游戏咱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一个叫小布丁的孩子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但是他遇到困难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播放录音:大家好,我叫小布丁,刚刚搬来,这楼上、楼下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只有玩具陪着我,我好孤单呀!

  2.思考问题: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预设:他是刚搬来的没有人陪他玩)孤独的小布丁发现窗口停着一只小蝴蝶,就问:小蝴蝶,你敢出去玩么?大家猜一猜,小蝴蝶敢不敢去试一试呢?(学生齐说:敢)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小蝴蝶们找到了好朋友。

  4.提问:小蝴蝶在花丛中会玩什么游戏呢?

  预设:捉迷藏、采蜜等。

  5.播放音频:小布丁,那个戴帽子的男孩球拍得可好了,我知道你也爱拍球,要不要和他一起玩?

  6.提问:小布丁说什么了?大家看,戴帽子的小男孩,球拍得多开心啊,你想加入一起玩吗?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还可以怎样说,特别是怎样做,能交到新朋友呢?先静静地想一想,再和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看看谁的办法最好用。

  7.师生表演对话:

  预设:

  学生1: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带我一个呗;

  学生2:我太想和你们一起玩了,加我一个呗;

  学生3:加我一个呗,我有好吃的,下次和你们一起吃。

  (学生互评,然后随机点评。引导学生敢于表达、注重礼貌等。)

  8.提问:小蝴蝶和小布丁是怎样交到好朋友的呢?

  预设:勇敢地走出去,大胆地说出来,还有好朋友的鼓励,就交到朋友了。(板书:走出去说出来多鼓励多分享)

  9.小结:同学们,想要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地走出家门,勇敢地说,大胆地做,你就一定是会收获好朋友。(板书:朋友多)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节选了《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漫画“小布丁”,通过贴合学生实际的卡通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为后来全文讨论总结出合群好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总结

  1.出示儿歌,齐读儿歌:

  朋友多,真快乐,

  交朋友,学本领,

  有朋友,很温暖!

  大胆说,勇敢做,

  多鼓励,多分享,

  大家一起乐呵呵!

  2.课后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与他人相处时要做到大胆出去、热情回应、主动邀请、礼貌问好,但做到这四点还不够,那还需要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来学学习吧。

  【设计说明】以“儿歌”的形式结束本课时,一方面能让学生朗朗上口,较快地对本课内容有所掌握。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在课后设置了一个思考,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合群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板书设计

《我想》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我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幻想和想象”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作者携着一颗童心,在春天的阳光里尽情幻想、想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这首诗共有五个小节,前四个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最后一小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片童趣跃然纸上。诗中采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教学理念: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字5个,写字9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汲取”、“游荡”、“湿软”“生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结合诗的写作特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节。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朗读水*比较好,课堂上思维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字5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理解重点词语“汲取”、“游荡”、“湿软”“生辉”等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歌、唱歌吧?今天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师: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你们能说说歌曲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愿望吗?(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用动听的音乐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个想象的殿堂。】

  师:“种太阳”是一个多少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出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及其他重点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哪些字容易读错,师重点指导读准“营、软、堂、英、商”。练习组词,选择词语说句子。

  4、文中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白?集体交流,相机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换词、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教师用汇报检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已知情况和未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思考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

  四、学写生字,习得方法。

  1、出示要求写的字“随、谷、柳、湿、软、瞧、堂、英”,同桌交流识记字形。

  2、全班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他们。师重点指导书写“随、柳、瞧”,师范写。

  3、学生描一描,写一写,师巡视辅导。

  4、作业展示、互评。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写字,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五、全班齐读诗歌。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部分生字新词。

  2、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练习书写“商”。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我想》,谁来说说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课文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小作者的这些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呢?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作者的这些愿望喜欢哪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快乐品读,理解诗境。

  (一)、出示自学提示:

  1、从第1~4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默读,边读边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要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谁最先来汇报。

  预设:

  1、第一小节

  生1:我喜欢第一小节,我仿佛看到作者的小手变成了桃树枝,带着一串花苞,在春风的吹拂下悠荡……

  师:想象一下,桃树枝在春风中怎么悠呀悠的?(学生表演动作“悠”)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师:你们感受到桃树枝的自由和喜悦了吗?一起来,小桃树们,悠荡起你们美丽的小手,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读引趣:桃树枝悠得好轻,悠得好美,多么随意,多么自由自在啊!)齐读

  生2:我听到了布谷鸟的歌唱,还听到了……

  师: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热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喜欢吗?能用你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

  (过渡)一双普通的小手在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象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谁接着来回报。

  2、第二小节

  (1)、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第二节的理由。相机理解“汲取”。“绿色的蓬帐”指什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当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那么多绿色的蓬帐,多么生机勃勃。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过渡)春天来了,桃红了,柳绿了,我们的梦想在春风中也更加美妙了,谁还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小节

  (1)、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第三节。

  (2)、想象:如果我们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我们还会看到什么?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刚才两个小节,诗人分别“悠哇,悠”、“长啊,长”,在这节诗歌中,用的是什么词?为什么用“望啊,望”?(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4)、孩子们,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一饱眼福时,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有一份冲动,那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心中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4、第四小节

  (1)、生1汇报读后感受。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生辉”,出示小草图片感受“绿得生辉”。

  (2)、练习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读出变小花、小草的快乐)

  (3)、生2汇报读后感受。(课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4)、师: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为什么要飞到遥远的地方?

  (5)、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读好“飞呀,飞——”,读得悠长,读出随风飘逸的感觉。)

  (四)、学习第五小节

  (1)、齐读第五小节。

  (2)、出示词语“商量商量”,说说ABAB式词语。

  (3)、出示“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4)、师:刚才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怎么记住“商”,所以“商”字里面有“八张嘴”。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商”,学生描一描,在田格本上写两个。

  (5)、大家一起商量,终于把“商”这个字写对了。小朋友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为什么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呢?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

  (6)、从“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小结

  除了爱父母外,你从诗歌中感觉到小作者还爱什么?

  (相机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把朗读诗句、体会诗意、展开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三、配乐背诵,体味情感。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看着板书,听着音乐,加上你喜欢的动作,咱们一起尝试着背诵这首小诗吧!

  (配乐引诵)师:在那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想……”(背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背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想……”(背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想……”(背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背第五节)。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整体,通过音乐与语言渲染尝试背诵,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

  四、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师:读了这首有趣的儿童诗后,同学们的思想大概已经像小鸟一样,飞呀飞,飞到那奇异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地飞翔了。你的愿望是什么?让我们也来模仿课文一、二、三节的写法,也试着编一编,把我们的奇思妙想用诗歌记录下来吧。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第1~3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春天还有哪些可以进行想象?夏天、秋天、冬天呢?

  3、(课件出示图片)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

  4、“下水文”指导: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

  5、学生放飞想象,自由仿说。

  6、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7、全班交流,评出“小诗人”。

  8、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前三小节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仿写一段,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六、作业设计

  1、继续练习背诵诗歌。

  2、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手儿—接—桃树枝

  我想脚丫—连—柳树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眼睛—装—风筝上

  自己—种—土地上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朗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像、评读、赛读、对读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我们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我与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升华。

  最后,我便趁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

  课堂上虽然学生想象丰富,读得也很投入,但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节,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节。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有更大的收获呢?

《我想》教学设计15

  《我想》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 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坚守这样的设计意图:

  1、随文识字、识写结合

  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词语,理解词语,从而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在积累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目标。

  2、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提倡学生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朗读与理解相结合,体会到什么程度就读出什么水*,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自己的感受充分的表达出来。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解词,在读中品意,在读中悟情,一切的教学任务均在读中完成。课堂上我运用多种读书方式,或范读,或指名读,或齐读,或男女生赛读。每一次读书前都有明确的目的,读书后都有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既读懂了课文,更培养了读书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中的风景画和音像),辅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描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在听赏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聆听优美的歌曲、品味饱含激情地朗读??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这就为第二课时的仿编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另一方面对于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在蓝天上你会看到哪些景物?从而理解了“蓝天是我的课堂”。同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柳絮和蒲公英的共同点,顺利地帮助学生走进诗歌中小作者的内心,对自由的向往。

  虽然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能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但还有一些遗憾之处,没能将课前的设计意图很好的展现出来,课堂上时间掌握的不太好,有点儿前松后紧,在“美读”环节由于个人的导语并没有做到感情充沛,导致指导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太单一,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及时跟上激励性评价语,对学生进行鼓励。

  同时,在积累词语环节,要做到识写结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指导书写更应该力求做到“硬笔书法”。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书写“随”“商”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易错点,然后师生共同书写。由于时间关系,指导书写环节变成有点“走过场”。

相关热词搜索: 我想 教学设计 《我想》教学设计 《我想》教学设计1 《我想》教学设计 《我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