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赠汪伦》教学反思,荟萃20篇

《赠汪伦》教学反思1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赠汪伦》教学反思,荟萃2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赠汪伦》教学反思,荟萃20篇

《赠汪伦》教学反思1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离现在年代久远,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接着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古诗,学生听得兴趣盎然。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2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3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4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5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颂送别诗。这节课我的设计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事导入,理解悟情。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诗的背景介绍能为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铺垫。我通过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知诗中人物、地名,为学习、理解打好基础。再理解诗意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想象画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边的李白(汪伦),你此刻是一种什么心情?”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真挚深厚的友谊。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古诗的学习,从字词开始,会读、读通,从理解字词入手,进而理解诗句,读懂诗的大概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即可。我设计目的是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能力的提高。

  三、学法教法,相辅相成。

  你我告诉学生:“这节课不仅将带同学们走进李白的诗歌里,还要教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我把学法指导与古诗学习结合,在每个教古诗的环节进行引导和小结,渗透学法,学生依此方法今后也能自学古诗:1、读通诗句;2、理解字词;3、读懂诗意;4、感悟诗情;5、朗读背诵。

  四、课外学习,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因时间原因,我把它改为作业:回家找送别的诗读读,课后交流。

  上完这节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觉得这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学习字词环节,理解字词意思,节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复时间。

  2、范读出效果,学生朗读形式可更多样。

  3、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赠汪伦》教学反思6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7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

  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8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9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10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古诗词诵读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我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自学:《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易水送别》(骆宾王)、《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别》(王维)、《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如果再出示以下练习可能就更好了。

  设计练习:

  1、填空练习:赠别诗在*古代诗词中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行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适在《董大别》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达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历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古诗或名句送给你的老师、同学、亲戚、好友,也可以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赠汪伦》教学反思11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反思1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执教古诗《赠汪伦》,对于低年级古诗教学,我一直很困惑,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通过此次竞赛中领导和同事对本课的点评,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有关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有关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如何在文本教学中高效的学习生字,则是我今后教学探究的方向。一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我将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多认少写

  1. 结合汉语拼音汉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2.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3.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

  二、结合语境识字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走进生活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

  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因此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14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15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16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17

  本学期在上教研组组内的研究课时,我选择了第六单元的25课《古诗两首》,在这两首诗中我比较喜欢《赠汪伦》这首诗所以我就准备上25课第二课时作为研究课的内容。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在备课时我身上深深的为这千古友情多感动,可是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

  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读这首诗时,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呢?我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 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 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赠汪伦》教学反思18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19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赠汪伦》教学反思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阅读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1)

——《赠汪伦》教学反思

《赠汪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赠汪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赠汪伦》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执教古诗《赠汪伦》,对于低年级古诗教学,我一直很困惑,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通过此次竞赛中领导和同事对本课的点评,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有关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有关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如何在文本教学中高效的学习生字,则是我今后教学探究的方向。一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我将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多认少写

  1. 结合汉语拼音汉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2.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3.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

  二、结合语境识字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走进生活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

  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因此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2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3

  一、运用古代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小学生们都生活在科技社会中,接触到的都是动漫、电脑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知道李白吗?学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写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然后我又问孩子们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他们都不知道。接下来,我马上告诉他们,老师从网上查阅了李白和汪伦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播放古乐,创设情境,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诗句,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惊喜”,从而体验到了这份“比桃花潭水还深”的友情。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了古诗学习方法和六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让学生质疑,教师适度地加以指导,对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赠汪伦》教学反思4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离现在年代久远,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接着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古诗,学生听得兴趣盎然。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5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6

  本学期在上教研组组内的研究课时,我选择了第六单元的25课《古诗两首》,在这两首诗中我比较喜欢《赠汪伦》这首诗所以我就准备上25课第二课时作为研究课的内容。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在备课时我身上深深的为这千古友情多感动,可是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

  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读这首诗时,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呢?我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 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 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赠汪伦》教学反思7

  今天讲了《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呢?我反复钻研教材,最后决定从讲故事入手。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请看老师写的这句话,老师讲的故事和这句话关系密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刚看到这句话,学生很不理解,问: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谁能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呢?有一个学生试着说了说:桃花很多,种桃花的地大,酒店也很多,有上万家。,我接说:这个孩子这回解释,等老师讲完故事,你们看看汪伦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

  讲完故事后,大家笑了起来,我问:汪伦是怎样解释的?学生说:他解释的是十里外有一棵桃树,有一个家姓万的开酒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去汪伦那里,为什么赠给汪伦这首诗。

  通过刚才的讲故事,学生学这首诗更轻松了,学得更透彻了。

《赠汪伦》教学反思8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 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赠汪伦》教学反思9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10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11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12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赠汪伦》教学反思13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颂送别诗。这节课我的设计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事导入,理解悟情。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诗的背景介绍能为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铺垫。我通过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知诗中人物、地名,为学习、理解打好基础。再理解诗意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想象画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边的李白(汪伦),你此刻是一种什么心情?”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真挚深厚的友谊。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古诗的学习,从字词开始,会读、读通,从理解字词入手,进而理解诗句,读懂诗的大概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即可。我设计目的是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能力的提高。

  三、学法教法,相辅相成。

  你我告诉学生:“这节课不仅将带同学们走进李白的诗歌里,还要教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我把学法指导与古诗学习结合,在每个教古诗的环节进行引导和小结,渗透学法,学生依此方法今后也能自学古诗:

  1、读通诗句;

  2、理解字词;

  3、读懂诗意;

  4、感悟诗情;

  5、朗读背诵。

  四、课外学习,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因时间原因,我把它改为作业:回家找送别的诗读读,课后交流。

  上完这节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觉得这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学习字词环节,理解字词意思,节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复时间。

  2、范读出效果,学生朗读形式可更多样。

  3、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赠汪伦》教学反思14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更何况,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

  一、谈话导入

  以交朋友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趣味故事: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三、学习古诗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学生就觉得有些难了,师生一起梳理诗意,并告诉学生这是“连词成句解释”的方法,为后续的故事学习奠定基础。

  四、重点感悟,体会感情

  重点体会“踏歌声”和“深千尺”,运用表演、动作、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最后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设计了句式训练,体会诗人的表达,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五、背诵

  六、拓展作业

  本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读得太少,学生说得、理解的还不到位,这都是指导不够。

《赠汪伦》教学反思15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 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2)

——《赠汪伦》教学反思

《赠汪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汪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教学反思1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2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3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古诗词诵读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我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自学:《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易水送别》(骆宾王)、《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别》(王维)、《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如果再出示以下练习可能就更好了。

  设计练习:

  1、填空练习:赠别诗在*古代诗词中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行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适在《董大别》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达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历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古诗或名句送给你的老师、同学、亲戚、好友,也可以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赠汪伦》教学反思4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 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赠汪伦》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 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6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颂送别诗。这节课我的设计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事导入,理解悟情。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诗的背景介绍能为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铺垫。我通过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知诗中人物、地名,为学习、理解打好基础。再理解诗意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想象画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边的李白(汪伦),你此刻是一种什么心情?”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真挚深厚的友谊。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古诗的学习,从字词开始,会读、读通,从理解字词入手,进而理解诗句,读懂诗的大概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即可。我设计目的是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能力的提高。

  三、学法教法,相辅相成。

  你我告诉学生:“这节课不仅将带同学们走进李白的诗歌里,还要教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我把学法指导与古诗学习结合,在每个教古诗的环节进行引导和小结,渗透学法,学生依此方法今后也能自学古诗:

  1、读通诗句;

  2、理解字词;

  3、读懂诗意;

  4、感悟诗情;

  5、朗读背诵。

  四、课外学习,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因时间原因,我把它改为作业:回家找送别的诗读读,课后交流。

  上完这节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觉得这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学习字词环节,理解字词意思,节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复时间。

  2、范读出效果,学生朗读形式可更多样。

  3、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赠汪伦》教学反思7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8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9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执教古诗《赠汪伦》,对于低年级古诗教学,我一直很困惑,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通过此次竞赛中领导和同事对本课的点评,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有关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有关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如何在文本教学中高效的学习生字,则是我今后教学探究的方向。一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我将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多认少写

  1. 结合汉语拼音汉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2.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3.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

  二、结合语境识字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走进生活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

  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因此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11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12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反思13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赠汪伦》教学反思14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15

  今天讲了《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呢?我反复钻研教材,最后决定从讲故事入手。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请看老师写的这句话,老师讲的故事和这句话关系密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刚看到这句话,学生很不理解,问: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谁能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呢?有一个学生试着说了说:桃花很多,种桃花的地大,酒店也很多,有上万家。,我接说:这个孩子这回解释,等老师讲完故事,你们看看汪伦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

  讲完故事后,大家笑了起来,我问:汪伦是怎样解释的?学生说:他解释的是十里外有一棵桃树,有一个家姓万的开酒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去汪伦那里,为什么赠给汪伦这首诗。

  通过刚才的讲故事,学生学这首诗更轻松了,学得更透彻了。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3)

——《赠汪伦》教学反思

《赠汪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汪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教学反思1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2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3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古诗词诵读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我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自学:《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易水送别》(骆宾王)、《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别》(王维)、《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如果再出示以下练习可能就更好了。

  设计练习:

  1、填空练习:赠别诗在*古代诗词中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行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适在《董大别》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达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历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古诗或名句送给你的老师、同学、亲戚、好友,也可以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赠汪伦》教学反思4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 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赠汪伦》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 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6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颂送别诗。这节课我的设计把教与学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事导入,理解悟情。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诗的背景介绍能为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铺垫。我通过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知诗中人物、地名,为学习、理解打好基础。再理解诗意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想象画面,“假如你就是站在桃花潭边的李白(汪伦),你此刻是一种什么心情?”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真挚深厚的友谊。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古诗的学习,从字词开始,会读、读通,从理解字词入手,进而理解诗句,读懂诗的大概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即可。我设计目的是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朗读促能力的提高。

  三、学法教法,相辅相成。

  你我告诉学生:“这节课不仅将带同学们走进李白的诗歌里,还要教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我把学法指导与古诗学习结合,在每个教古诗的环节进行引导和小结,渗透学法,学生依此方法今后也能自学古诗:

  1、读通诗句;

  2、理解字词;

  3、读懂诗意;

  4、感悟诗情;

  5、朗读背诵。

  四、课外学习,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因时间原因,我把它改为作业:回家找送别的诗读读,课后交流。

  上完这节课,综合听课老师的指导建议,我觉得这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学习字词环节,理解字词意思,节省在理解上所花的重复时间。

  2、范读出效果,学生朗读形式可更多样。

  3、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赠汪伦》教学反思7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8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9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执教古诗《赠汪伦》,对于低年级古诗教学,我一直很困惑,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通过此次竞赛中领导和同事对本课的点评,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有关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有关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如何在文本教学中高效的学习生字,则是我今后教学探究的方向。一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我将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多认少写

  1. 结合汉语拼音汉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2.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3.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

  二、结合语境识字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走进生活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

  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因此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11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12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反思13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赠汪伦》教学反思14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15

  今天讲了《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呢?我反复钻研教材,最后决定从讲故事入手。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请看老师写的这句话,老师讲的故事和这句话关系密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刚看到这句话,学生很不理解,问: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谁能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呢?有一个学生试着说了说:桃花很多,种桃花的地大,酒店也很多,有上万家。,我接说:这个孩子这回解释,等老师讲完故事,你们看看汪伦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

  讲完故事后,大家笑了起来,我问:汪伦是怎样解释的?学生说:他解释的是十里外有一棵桃树,有一个家姓万的开酒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去汪伦那里,为什么赠给汪伦这首诗。

  通过刚才的讲故事,学生学这首诗更轻松了,学得更透彻了。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4)

——《赠汪伦》教学反思

《赠汪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汪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赠汪伦》教学反思1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根据诗意,练习表演一段“汪伦送别李白”的小品。

  学生分小组构思、设计、表演。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会指出他们哪些语言、动作。表情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两生表演)

  生:我觉得马腾扮演的汪伦喊“李白,等等我,我来送你了”不对,李白应该是听到汪伦的歌声才看见汪伦的。

  生:我认为马腾和韦伦一个站在船上,一个在岸边,抱拳说:“多多保重”这句台词用的好。

  (很多同学点头笑)

  生:从图上看,李白是个大官,他不可能像韦伦表演的那样──自己划船,他应该喊:“船夫,开船!”

  (生大笑)

  生:(抢说)还有,船应该还没有离开岸边。诗中说的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李白坐上船刚准备走,忽然听见汪伦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表演时李白应先喊“船夫,开船”,听到汪伦的歌声后,又对船夫说“等一等”。

  (生笑)

  生:我喜欢韦伦最后看着马腾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

  生:李白是有胡子的,最好韦伦便用手做捋胡子的动作,边说:“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啊!”我从电视上看到古代诗人吟诗时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动作。

  (很多学生摇头、晃脑,捋胡须,吟诗)

  生:郑老师,我们不知道汪伦应唱什么歌。

  师: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

  师:同学们为了完善这个小品,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现在仍按小组排练,剧中汪伦唱什么歌依靠集体智慧来编,可以各不相同。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再演出的小品,希望人物的语言、动作符合人物个性,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做到吗?

  生:(大声)能!

  ……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小品表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既重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从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互以评价,使个人的智慧变成了集体的智慧,在互以评价中思维相互撞击,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成为虚拟的古时送别之地,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赠汪伦》教学反思2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 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古诗教学新景观”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1、自主搜集,学会处理信息。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资料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学法指导,拓展课堂容量。

  在导学《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法”,让学生在“初读、细读、熟读”中“理解、感悟、体味”,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我又大胆超越教材,实施“学一带一”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另一首新诗,大大地增加课堂的容量,拓展学习古诗的视野和空间。这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自选作业,发挥个性潜能。

  教师出示四项课外作业让同学自由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困惑,将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断探讨的话题。

《赠汪伦》教学反思4

  本学期在上教研组组内的研究课时,我选择了第六单元的25课《古诗两首》,在这两首诗中我比较喜欢《赠汪伦》这首诗所以我就准备上25课第二课时作为研究课的内容。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在备课时我身上深深的为这千古友情多感动,可是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

  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读这首诗时,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呢?我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 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 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赠汪伦》教学反思5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6

  今天讲了《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呢?我反复钻研教材,最后决定从讲故事入手。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请看老师写的这句话,老师讲的故事和这句话关系密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刚看到这句话,学生很不理解,问: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说:谁能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呢?有一个学生试着说了说:桃花很多,种桃花的地大,酒店也很多,有上万家。,我接说:这个孩子这回解释,等老师讲完故事,你们看看汪伦是怎样解释这句话的?

  讲完故事后,大家笑了起来,我问:汪伦是怎样解释的"?学生说:他解释的是十里外有一棵桃树,有一个家姓万的开酒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去汪伦那里,为什么赠给汪伦这首诗。

  通过刚才的讲故事,学生学这首诗更轻松了,学得更透彻了。

《赠汪伦》教学反思7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 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8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9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教学反思10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赠汪伦》教学反思11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全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当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时候,我说:“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看到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回答非常积极。

  有的说:“他们两个的感情真深啊!我想他们一定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的说:“如果我的朋友离开了,我也会送他,并永远都记着他!”

  有的说:“真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的说:“我也想有这样的朋友,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朋友,不因为一些小事儿和他闹别扭,他要是生气,我就让一步,哄好他!”

  ......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气氛很热烈,在他们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友爱、宽容、真诚”的感受,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但他们的话语里深深的包含着对友情的理解。

  我对他们说:“好朋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金钱还要珍贵,有一个好朋友,你会快乐一辈子。好朋友是用心换来的,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你会收获很多东西,希望你们走的每一步都有好朋友相伴!”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悟的表情,我拥有了一种收获叫快乐!

《赠汪伦》教学反思12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 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赠汪伦》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执教古诗《赠汪伦》,对于低年级古诗教学,我一直很困惑,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通过此次竞赛中领导和同事对本课的点评,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有关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有关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如何在文本教学中高效的学习生字,则是我今后教学探究的方向。一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我将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多认少写

  1. 结合汉语拼音汉识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2.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3.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

  二、结合语境识字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走进生活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

  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因此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14

  一、运用古代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小学生们都生活在科技社会中,接触到的都是动漫、电脑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知道李白吗?学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写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然后我又问孩子们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他们都不知道。接下来,我马上告诉他们,老师从网上查阅了李白和汪伦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播放古乐,创设情境,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诗句,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而“惊喜”,从而体验到了这份“比桃花潭水还深”的友情。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了古诗学习方法和六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让学生质疑,教师适度地加以指导,对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赠汪伦》教学反思15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离现在年代久远,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接着讲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古诗,学生听得兴趣盎然。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5)

——《赠汪伦》教学设计10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赠 送

  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

  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

  课件出示

  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赠”和“伦”

  (1)强调读音。

  (2)区分字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2、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4、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

  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

  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

  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试过踏歌吗?咱们来试一试。(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单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

  读这句诗,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请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方式。

  师: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与众不同,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诗人,会喜欢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

  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忽)

  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

  李白此时心情怎样?

  (A惊讶的,读——B激动的,读——C喜出望外的,读——)

  4、总结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叙事

  解读三四两句

  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动着碧绿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师:“不及”什么意思?

  师:“深千尺”什么意思?“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桃花潭有这么深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谊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十分深厚。)这是什么手法?(夸张)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

  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

  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船渐渐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总结,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深厚的友情)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

  站起来一起送。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

  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件)

  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

  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

  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师:敢不敢?

  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师引导: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续写一篇文章,老师帮你开个头:岁月轮回,时光穿梭,转眼间已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辆轿车到桃花潭去游玩。正看得起劲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了声:“李白!”李白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你能接着写下去吗?发挥你的想象试一试。

  六、结束语

  师:时间匆匆,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交流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啦!我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吗?谢谢大家!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板书设计:

  23古诗两首

  Zènglún

  赠汪伦

  唐李白

  ---行---闻---(叙事)

  深情厚谊

  ---深---送---(抒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读课文

  引导思考

  读中体会感情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倍思亲

  华

  山

  (西)长安家乡(东)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理解课题

  理解古诗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拓展课外知识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歌声

  酒

  语言

  以目光送别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

  3、齐背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独异佳亲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伦欲踏潭

  (1)拼读

  (2)开火车读

  (3)记第二排二类字

  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

  左右结构:独、佳、汪

  上下结构:异、亲

  独体结构:乘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乘——

  佳——

  4、理解字意:组词

  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

  佳:佳节、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

  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

  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

  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乘字一共有10画

  异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98页

《赠汪伦》教学设计4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艺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已经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既是对以前所学古诗的复习,又能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成果的欢快心情中去学下一首古诗)

  二、交流资料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交流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取长补短)

  三、学习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记号。

  2、指名朗读

  3、同桌互读

  4、在小组内朗读,选一名组员参赛读,评选第一名(通过选第一名,激发朗读兴趣)

  5、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意思,然后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6、提出问题: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作者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古诗)

  7、指导背诵,采取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比赛背诵等多种方法来背诵,以达到背诵良好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人间最美的是真情,因为真情才使得这些送别的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送别诗,建议下次班会时,搞一个诗歌朗诵会。

  五、板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叙事

  整体体现水深、情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抒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赠 送

  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赠 送

  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7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赠汪伦》。

  2.集体背诵。

  3.这节课,我们来学*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作业

  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查工具书理解诗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扮演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对小老师发问。教师通过介绍背景、赏析语言、观看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进入意境,体会感情。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自己编故事、演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8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2、视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 (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2、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讲一讲记字的好办法。

  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请同学们读读下两句。

  3、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4、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青”字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送给我们一个目字旁儿;为了让我们拥有晴朗的天气,送给我们一个日字旁儿,今天它为什么送给我们竖心旁儿呢?

  (四)指导读诗

  1、一首峙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3、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方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五)拓展,练习表达

  1、李白和汪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一生一世的朋友,老师想知道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七)游戏巩固生字。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八)板书设计略

《赠汪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3、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7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

  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先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2、一起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3、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4、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5、展示评价。

《赠汪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附板书: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6)

——《赠汪伦》教案3篇

《赠汪伦》教案1

  教学目标:教学《赠汪伦》理解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解了不少诗人,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著名诗人(陆游,李白等)

  师: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代)板书:

  我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指名和集体背诵,师略加叙述诗表现的意境。

  师:今天我们学*白的又一首诗《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一每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师:看课题,谁赠什么给谁?(李白赠诗给汪伦)

  师:什么叫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旧诗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生齐读《赠汪伦》

  二、解诗。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试读,齐读。

  逐词逐句解释

  生:乘舟——坐船;“欲”——打算,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我乘坐上船刚刚要走。

  生:忽——忽然;闻——听到;踏歌——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

  师:什么叫“踏歌”,歌唱时从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就叫做“踏歌”,至于汪伦当时踏歌是怎样的节拍与声调,等会作讨论。

  生:这句诗的意思—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是汪伦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生:不及——比不上;情——情谊,感情。

  连词解句意

  整句诗的意思: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自己说说诗的意思,指名说。

  三、了解诗的意思。

  师:汪伦对李白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1米=3尺,千尺相当于333.3米。如果一层楼高4米,比83层楼还高。

  师:用“千尺深”的潭水,也比不上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有多深了。

  师:可以想象,当时李白听到汪伦带领男女老少踏歌前来送别时,心情何等激动,因而当即赋诗赠送,那么汪伦“踏歌”时是什么样的节拍?又是什么样的歌声?我们来讨论一下。

  生:汪伦可能用一种较缓慢的脚步,较凄凉的声音。因为和好朋友李白就要分别了,

  生:……急促……高亢……,因为约定的时间快到了。

  生:……较快……宏亮……,虽是送别,还会有相逢机会。

  师:我倾向于用较快的节拍,宏亮的声音。这种推想,因为李白的赠诗中没有伤感的情绪,而且插图上李白的表情也没有伤感的表现,可以证明这种推想是正确的,本诗虽写的是与友人分别,却感情奔放,形成了本诗特有的风格。

  齐读本诗。

  师: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两句诗连在一起,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解释?

  生:用上“哪怕……也”解释,意思: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用上“如果……就……”,解释:如果……就……。

  生:用上“即使……也”解释:即使……也……

  生:用上“就算……也”解释:就算……也……

  生:用上“纵使……也”解释: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用写信邀请李白来家乡做客,接着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村民踏歌相送,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想想,用感叹句,反问句来解释这两句,能不能表现李白此时激动的心情呢?

  生:感叹句解释: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用反问句……

  那里比得上……呢?

  ……

  怎么比得上……呢?

  生:还可用设问句……桃花潭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四、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

  师:桃花水有千尺深吗?(没有)

  师: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整句又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这里用“夸张、比喻”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谊深,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我们怎样读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指名读,齐读。

  有时间、背或抄。

《赠汪伦》教案2

  教学设计: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授课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赠汪伦》教案3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7)

——《赠汪伦》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赠汪伦》公开课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8)

——《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3篇

《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附板书:

《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张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什么呢?(课件6:重新出现古诗)

  教师介绍,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单。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

  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齐读)

  2、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

  (课件8:送友人诵读)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齐读)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9:推荐阅读)

  4、像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5、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今日分别,来日必会有重逢的一天,就像这原上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即使远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邻一般吗?

  (5)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借一壶独酒,送友人西出阳关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10:古诗)

  (2)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板书设计:

  李白

  赠汪伦

  水深

  情更深

《赠汪伦》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9)

——读李白《赠汪伦》有感

读李白《赠汪伦》有感1

  我对一首古诗特别欣赏,就是那首说一个孤独漂泊的人就要离开朋友们远行他乡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了送别的歌声的诗-------猜出来了吧,就是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写的太好了。起因是:一贯爱独自游山玩水的李白要到安徽南部时,当地一位叫汪伦的人是李白的粉丝,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来我家乡玩吧,我家乡是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处处飘香,引人入醉。

  李白一看,这个地方太好了,太合我意了。别的.地方不去了,就去汪伦家乡吧。李白到了汪伦家乡一看,并没有汪伦信上说 的美景。等他见了汪伦表示质疑时,汪伦才说出了实情: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外有一处深潭叫‘桃花潭’。

  万家酒店-----是指这的酒店主人姓‘万’。只所以这样写信给李白,是因为我太崇拜李白的诗了。太想见见李白这位诗仙了。请你原谅。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他非常理解汪伦的善意,和汪伦交起了朋友。

  汪伦极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了李白好几天。陪他吟诗游玩喝酒,他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有了好友,但是李白还是不愿在一个地方久留。他还是要到各地游山玩水,以便即兴作诗。汪伦看强留不住李白,就给李白准备了很多路上用的物品。同意李白到别处去。在李白独自一人乘船刚要起程时,汪伦带领乡亲们到岸边跳着舞唱着歌为李白送行。

  李白非常感动,就吟颂了这一首诗回赠汪伦。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它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历历在目。我非常感动。它成了我最喜欢的古诗之一。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扩展10)

——赠汪伦古诗里的故事

赠汪伦古诗里的故事1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丰富,最繁荣的朝代,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比如李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誉为“诗仙”和“酒仙”两大荣誉称号。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气势十足。在我没上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诗,像《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而给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赠汪伦》。为什么我会喜欢《赠汪伦》这首诗呢?因为它的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在唐代,李白已经是一个名声远扬的诗人,而汪伦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他非常的`仰慕李白。就想把李白请到家中,“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村民,怎么样才能请到“诗仙”李白?”汪伦自言自语地说道。突然,他听到有人在街上说:“特大消息,特大消息!李白要来我们村游玩啦!”汪伦听了,心里非常激动,他知道李白生*喜欢赏景,喝酒,就写了一封信给李白:李白先生,您好,我们这里虽然可能不足以您的要求,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您感兴趣就来吧。李白接到这封信后,心里有了些疑问:“十里桃花”指的是十公里桃花吧,“万家酒店”指的是十万家酒店吧。十公里的桃花可以让我赏景,不错。十万家酒店可以让我每家都喝一次,可以让我喝几年呢!真不错,我这就去!

  李白赶到那里,着急地说:“快带我去参观十里桃花,喝十万家酒店的酒!”

  而汪伦却不紧不慢地说:“十里桃花,是我们这桃花潭水的名字,而万家酒店,不是指一万家酒店,而是因为这个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叫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地说:“原来我被你骗了啊!”李白觉得汪伦非常的有意思,就在汪伦那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天天饮酒,天天赏景,李白别提多高兴了。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有一天,李白就要走了。汪伦特意为他准备了一艘小船,十二匹骏马,三十捆布匹和二十瓶好久。在依依不舍的道别后,李白乘着小船,行驶远方,突然,岸边想起了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和村民们在用民歌给他送行,李白被汪伦和村民们的朴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挥笔书写,写出了下面一首诗: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古诗,就如同*的山水画一样,讲究意境和自然。用短暂的几十个字或少少几笔表现出来,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像乘船穿梭在长江之上,旁边是壮丽的三峡景色。又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让我感觉到了清明的雨非常的多。

相关热词搜索: 荟萃 反思 教学 《赠汪伦》教学反思 荟萃20篇 《赠汪伦》教学反思1 赠汪伦的教学反思 赠汪伦教案及反思 评述《赠汪伦》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