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1 1、立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60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1、立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2、雨水
古时候,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
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成长。
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
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3、惊蛰
农历二月份的开始,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4、春分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民间踏青的日子。
5、清明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
“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6、谷雨
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
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谷雨和一位每天来看他母亲的女子日久生情,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
牡丹仙女和谷雨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
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
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
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
牡丹仙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
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仙的生命。
谷雨死了。
他生在谷雨,死在谷雨,遇难时年仅二十一岁,谷雨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园中。
从此,牡丹和众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谷雨时节,牡丹就要开放,表示她们对谷雨的怀念。
7、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8、小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9、芒种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10、夏至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12、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注释:大暑,在六月中旬,天气炎热,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斗指到丙的时候是大暑,比小暑热,所以叫大暑。
13、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14、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15、白露
传说白露是一个手艺十分了得的御厨,盖世无双,连最爱挑剔的皇帝都没有二话。
一日,皇帝问白露:“这天下什么最好吃?”白露答:“盐!”皇帝本来是想炫耀自己拥有的“山珍海味”,而白露竟然夸的是连*民百姓都看得普遍的“盐”。
盐怎么“最好吃”?蔑视皇权,这是“欺君之罪”呀!皇帝一气之下杀了白露,且告知御膳房,七日内不得用盐。
一连七日,山珍海味没了盐,变得索然无味。
皇帝越吃越想吐,方知错杀了白露。
皇帝好后悔,就用御笔在素绢上写下“错斩露七日已无天日”几个大字。
正巧有大臣来拜见,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后悔”,就慌忙中烧了字绢。
这一烧,正好被路过的城隍爷收下。
城隍爷上天呈给玉帝,玉帝“准奏”,故就有了纪念白露的“白露节”。
16、秋分
“分”示昼夜*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线上。
17、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注释: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19、立冬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20、小雪
*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21、大雪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
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会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
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
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
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
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
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
到了大雪时节,北风呼啸,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
寒号鸟没能混过寒冷的大雪节气,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22、冬至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23、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24、大寒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21世纪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现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
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他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修行。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
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于是他端坐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属太阳历范畴。
在我国农民种植庄稼,都是根据时节来进行种植。那么你都只知道有哪些时令节气吗。
我国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排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节气是怎么由来的呢?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先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古人们通过观察天体的运动再结合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推导出指导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规律。后来经过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纪年法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形成了阴阳合历,由此“二十四节气”也就变成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1、立春: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万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雨水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二个节气,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惊蛰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4、春分: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5、清明:清明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6、谷雨: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时节种谷天”。
7、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芒种:“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10、夏至:夏至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11、小暑:小暑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13、立秋:立秋指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处暑:处暑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秋天到来。
15、白露:白露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18、霜降:立降时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20、小雪: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3、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24节气谜语及答案60篇
谜面:人离位心别愁 (打一节气)
谜底:立秋
解析:“位”字离了“人”,“愁”字别了“心”。
谜面:雾中远山横,城头星点点。 (打一节气)
谜底:冬至
谜面:图中西北部 (打一节气)
谜底:立冬
解析:“图中”是“冬”,“部”字的西北部分是“立”。
谜面:相逢在雨下 (打一节气)
谜底:霜降
解析:“相”与“雨”相逢,为“霜”字;“降”别解为“下”。
谜面:欲要前来,需先联系 (打一节气)
谜底:谷雨
谜面:有点骄傲 (打一节气)
谜底:小满
谜面:桃园结义音已断 (打一节气名)
谜底:立春
解析:《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以会意法扣“三人”;“音”字可断成“立”、“日”。
谜面:儿心骄傲母心忧 (打节气二)
谜底:小满,大寒
谜面:一百减二 (打一节气)
谜底:白露
解析:“一百”减去“二”,“露”出“白”字。
谜面:雾散之后冰消融 (打一节气)
谜底:雨水
解析:“雾”字散去后半部分,剩下“雨”;“冰”消融之后即为“水”。
谜面:雨后当别离 (打一节气)
谜底:小雪
解析:“当别离”别解为将“当”上下分离,形成“小彐”。
谜面:儿时家境* (打一节气)
谜底:小寒
解析:“寒”别解为贫寒。
谜面:增添人口心倍愁 (打一节气)
谜底:立秋
谜面:流水落花春去也 (打一节气)
谜底:夏至
解析:春去夏来!
谜面:元迎探惜各西东 (打一节气名)
谜底:春分
解析:“元、迎、探、惜”指《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
谜面:勾出点点玉飞龙 (打一节气)
谜底:小雪
解析:“玉飞龙”指小雪。
解析:“禹”是夏朝开国君主。
谜面:集体* (打一节气)
谜底:大雪
解析:“雪”别解为“昭雪冤案”。
谜面:音书两地隔,盼君一相逢。 (打一节气)
谜底:立春
谜面:极度恐惧,举旗投降 (节气二)
谜底:大寒,白露
谜面:大可不必害怕 (打一节气名)
谜底:小寒
解析:“寒”别解为“害怕”,大的不害怕,小的害怕。
谜面:后天举行半决赛 (打一节气)
谜底:大寒
——24节气的简短小故事60篇
从前,有一个浪子,家中颇为富有。可这浪子不知时令节气,不好好种田,成天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坐吃山空,把父亲留下来的一份祖业吃光了,后来只好向亲戚借贷。
时间长了,亲戚都不理他了。他只好向舅舅借衣服去当,把舅舅仅有的几件衣服也当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件稍值钱一点的棉袄了。
正月初一这一天,浪子名为上门给舅舅拜年,实际上就是为了借这件棉袄。一看舅舅把棉袄穿在身上,天气又是那样的冷,也没好意思开口让舅舅把这件棉袄脱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到了二月份,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要借棉袄,就说:“二月二十八,冻死鸡和鸭。”浪子一听,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三月份,天气逐渐转暖。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要借棉袄,就说:“三月三,冻死单身汉。”
浪子知道舅舅是个单身汉,一听这话又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四月份,天气更暖和了。浪子心想:舅舅这些时可能不会穿棉袄了,于是又来到舅舅家。舅舅一听说他还是要借棉袄,就说:“四月二十,冻断树枝。”浪子一听,知道借棉袄又没门儿,只得走了。
到了五月份,人们都穿单衣孔浪子心想:现在去借棉袄,舅舅还有什么话说?谁知舅舅却说了一句:“吃了五月粽,寒衣不可送。”
到了六月份,天气热得很,人们都打起赤膊来了。浪子心想:我六月三伏天去借棉袄,看你还有何话说!谁知舅舅却说:“人是不毛虫,单怕六月天的冷北风。”
到了七月份,天气仍然很热,浪子又找舅舅开口借棉袄。舅舅说:“吃了七月半的饭,放牛儿子堤坡站。”这意思很明白:
天气冷起来了,棉袄借不成了。到了八月份,浪子不死心,又去找舅舅。舅舅说:"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开始下霜了,谁还愿把棉袄借出去?
到了九月份,浪子还是不死心,又去了舅舅家。还没有开口,舅舅说:“起了重阳风,虫子蚂蚁都要准备过冬—你就不要再打我件棉袄的主意J o我以前接济你,实际上是害了你。你以后借东西典当是没有门了,我有也不会借给你J o你还是好好种田,自己养活自己吧!”
后来浪子回头,勤扒苦做,终于积起了一份家业。
春分小故事
春分在*古代也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意思一是指春分这天昼夜长短*均;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分了春季。
古人还将每个节气分三候,五日为一候,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在这一期间,海棠、梨花、木兰这三种花也会守时而开。
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了天文、物候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用来指导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 春分后,气温回升,雨水开始变得充沛,*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的阶段。“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春分不冷清明冷”这些用来预测之后的天气情况。
根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谓春分也”。在周代,就有帝王春分祭日仪式,北京的日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从春分最晚到清明,还有扫墓祭祖,拜神祈福的`活动。
还有很多春分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春分当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春分时节,桃红柳绿,据说这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带上簪花喝酒。簪花,简单的说,便是将一种带花的头饰戴在头上,除了鲜花以外、罗花、绫花、缎花、绸花等都可以。 最有意思的还是春分立蛋。每年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春分这天进行立蛋试验:选择一只新鲜鸡蛋,在桌子上竖起来,庆祝春天的来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 (菁选2篇)
1、立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2、雨水
古时候,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
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成长。
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
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3、惊蛰
农历二月份的开始,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4、春分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民间踏青的日子。
5、清明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
“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6、谷雨
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
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谷雨和一位每天来看他母亲的女子日久生情,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
牡丹仙女和谷雨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
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
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
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
牡丹仙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
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仙的生命。
谷雨死了。
他生在谷雨,死在谷雨,遇难时年仅二十一岁,谷雨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园中。
从此,牡丹和众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谷雨时节,牡丹就要开放,表示她们对谷雨的怀念。
7、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8、小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9、芒种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10、夏至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12、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注释:大暑,在六月中旬,天气炎热,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斗指到丙的时候是大暑,比小暑热,所以叫大暑。
13、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14、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15、白露
传说白露是一个手艺十分了得的御厨,盖世无双,连最爱挑剔的皇帝都没有二话。
一日,皇帝问白露:“这天下什么最好吃?”白露答:“盐!”皇帝本来是想炫耀自己拥有的“山珍海味”,而白露竟然夸的是连*民百姓都看得普遍的“盐”。
盐怎么“最好吃”?蔑视皇权,这是“欺君之罪”呀!皇帝一气之下杀了白露,且告知御膳房,七日内不得用盐。
一连七日,山珍海味没了盐,变得索然无味。
皇帝越吃越想吐,方知错杀了白露。
皇帝好后悔,就用御笔在素绢上写下“错斩露七日已无天日”几个大字。
正巧有大臣来拜见,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后悔”,就慌忙中烧了字绢。
这一烧,正好被路过的城隍爷收下。
城隍爷上天呈给玉帝,玉帝“准奏”,故就有了纪念白露的“白露节”。
16、秋分
“分”示昼夜*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线上。
17、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注释: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19、立冬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20、小雪
*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21、大雪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
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会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
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
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
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
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
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
到了大雪时节,北风呼啸,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
寒号鸟没能混过寒冷的大雪节气,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22、冬至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23、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24、大寒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21世纪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现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
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他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修行。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
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于是他端坐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属太阳历范畴。
在我国农民种植庄稼,都是根据时节来进行种植。那么你都只知道有哪些时令节气吗。
我国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排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节气是怎么由来的呢?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先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古人们通过观察天体的运动再结合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推导出指导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规律。后来经过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纪年法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形成了阴阳合历,由此“二十四节气”也就变成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1、立春: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万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雨水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二个节气,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惊蛰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4、春分: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5、清明:清明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6、谷雨: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时节种谷天”。
7、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芒种:“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10、夏至:夏至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11、小暑:小暑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13、立秋:立秋指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处暑:处暑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秋天到来。
15、白露:白露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18、霜降:立降时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20、小雪: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3、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24节气的农业谚语60篇
1) 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2)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3) 处暑见新花。
4)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5) 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6)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7) 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8) 花收暖,麦收寒。
9)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10) 处暑花,不归家。
1)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2) 二指浅,四指闷,种麦三指正当心。
3) 二指浅,四指深,三指准。
4) 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5) 棉种贮藏要分家,单收单贮不混杂。
6)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退化。
7) 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四年不像啥。
8) 棉花要摘好,不能满地跑。
9)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10) 大兜上缝小兜,好坏棉花分开收。
11) 拾时大掺,回来再捡。
12) 不怕不丰收,就怕手下丢。
13)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
14)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15)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16) 横栽番薯竖栽葱。
17)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18) 稻子最喜安窝肥。
19)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20) 十成稻子五成秧。
21) 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22)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23)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24) 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25)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26)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27)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28) 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29)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30) 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31)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32) 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33) 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34) 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35)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36) 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37)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38) 谷雨前后见家吉(鱼)。
39) 门前垂柳院中花,墙边扁豆瓜满架;圈满牲畜塘满鱼,门鸡鸭叫嘎嘎;葡萄蔓子搭凉棚,“珍珠”、“玛瑙”头上挂。
40)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41)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42)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43)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44)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45) 八月有雨好种田,十月有雨麦墩盘,来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丰产。
46) 瓜茬种上麦,馍馍吃不败。
47)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1、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2、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3、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4、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5、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6、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7、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8、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9、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11、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12、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13、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14、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15、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16、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7、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18、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19、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20、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21、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22、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23、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24、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
25、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26、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27、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28、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一夜雨。
29、燕子低飞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30、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31、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32、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
33、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34、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35、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36、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37、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8、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39、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40、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41、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42、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43、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44、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4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绵。
46、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47、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48、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49、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
50、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5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52、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53、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54、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55、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56、天晴不开沟,下雨水横流。
57、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
58、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59、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60、雨天晴,晚雨难晴。
1、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2、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雨打夜,落一夜。(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赣)
3、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24节气谷雨谚语60篇
谷怕钻心虫。
干打垄,湿插苗。
谷锄针,豆锄瓣。
锄梦花,促棉发。
一年甘薯半年粮。
一季塘泥二季肥。
十成稻子五成秧。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窝瓜喜阳不喜阴。
稻子最喜安窝肥。
稻收塘泥麦收粪。
横栽番薯竖栽葱。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
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靠天公,禾苗抽白一场空。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一担栏肥换担谷,加上塘泥肥更足。
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山岭薄地栽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山上有树好造屋,塘里有水好种谷。
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
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纵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整秧田,不用问,田*如镜,泥烂如羹。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种好管好,丰收牢靠;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门前垂柳院中花,墙边扁豆瓜满架;圈满牲畜塘满鱼,进门鸡鸭叫嘎嘎;葡萄蔓子搭凉棚,“珍珠”、“玛瑙”头上挂。
——24节气大暑诗句60篇
1.【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杜甫.唐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2.【销 夏】
白居易.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3.【夏日闲放】
白居易.唐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4.【登殊亭作】
元结.唐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5.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24节气大雪诗句60篇
1、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曹雪芹《残菊》
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3、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张炎《疏影·梅影》
4、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5、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6、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8、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12、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13、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李商隐《对雪二首》
14、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15、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雪》
16、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17、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8、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9、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2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23、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24、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25、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26、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范成大《雪后雨作》
27、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8、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姜夔《暗香疏影》
29、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30、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31、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32、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33、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3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35、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曹组《蓦山溪·梅》
3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7、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38、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李商隐《对雪二首》
39、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4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4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4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45、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46、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4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48、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9、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5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51、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52、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53、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54、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55、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56、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57、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58、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59、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6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61、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62、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63、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64、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65、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66、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67、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6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69、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7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71、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唐·白居易《池鹤二首》
72、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73、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7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76、积雪覆*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7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7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80、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2、时载酒,调冰雪——宋·吴文英《满江红·翠幕深庭》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4、霖铃又似鳌山雪——宋·刘辰翁《忆秦娥·收灯节》
5、雪飞炎海变清凉——宋·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6、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唐·陈陶《游子吟》
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宋·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8、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宋·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9、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明·唐寅《画鸡》
10、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3、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唐·李峤《羊》
1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6、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7、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唐·杜甫《蒹葭》
18、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唐·韦庄《稻田》
19、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宋·张耒《春日》
20、因作二首,寄袁公济雪颔霜髯不自惊——宋·苏轼《浣溪沙·伽花彩甚奇》
21、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2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现代·*《青松》
23、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4、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佚名《上邪》
25、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26、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汉·卓文君《白头吟》
27、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唐·白居易《卖炭翁》
2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30、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3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近代·*《卜算子·咏梅》
3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3、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唐·白居易《早春》
34、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唐·韦元甫《木兰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