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完整)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1

  苹果公司在周四的财报发布会上透露了其元宇宙野心。苹果CEO库克表示,公司将扩张对于增强现实(AR)应用程序的布局,这一表态引发市场热烈反响,苹果盘后股价大涨超过5%。

  苹果商城已有个14000个AR应用程序,库克表示,随着对AR投资的进一步扩张,这个数字将会继续上升。

  “我们在元宇宙领域看到了很多潜力,并加大对该领域的投资。”库克在回答投资人关于元宇宙计划的问题时说道。

  研发工作集中在交叉领域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此前预测,苹果计划在今年或明年推出一款AR设备,并在此后推出AR眼镜。库克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苹果的研发工作集中在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交叉领域。

  “这些交叉领域就是最容易产生奇迹的地方。”库克表示,“目前我们已经有相当多的投资投入到市场上还不存在的东西上。”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智能手机也是元宇宙的初级装备,苹果在感知硬件和操作系统、图像引擎等传感方面具有优势。”

  虽然至今苹果仍然没有发布AR相关的硬件产品,但苹果头戴式设备专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近年来,苹果在AR领域的专利布局更趋密集,包括可识别手势和眼球指令的3D传感技术、渲染AR细致流程、注视点追踪和预测方案、混合式眼球追踪方案、视力矫正、与虚拟界面互动专利等,专利数量超过2000件。

  近十年,苹果收购或投资与AR技术相关标的公司超过20家,其中涉及了仿生芯片、Micro LED屏幕、传感器、可定位的空间声场技术等多个领域。

  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布局Micro OLED产线。业内猜测Micro OLED显示器可能会用于首款苹果AR眼镜。

  库克曾表示:“AR是一项与iPhone一样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以后的某个时间起,AR会变成像一日三餐那样的*常,会变*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手机一样。”

  张君毅表示,苹果在服务和内容生态方面同样具有优势。AR设备可以带来更多增加订阅的机会。通过身临其境的AR体验,可以使得现有的健身或者娱乐视频内容产品变得更具吸引力。

  在刚刚结束的假日季度,苹果的服务收入增长了24%,达到195亿美元,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86亿美元。过去一个季度,苹果在流媒体音乐和游戏等付费服务方面用户增至7.85亿,高于去年同期新增的6.2亿,也高于上一季度的7.45亿。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Neil Shah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元宇宙相关的服务,例如AR应用程序,可能会改变苹果的收入组合。”

  随着服务和订户的增长,苹果的毛利率已增至40%以上。Shah预计,苹果的服务业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超越iPhone硬件销售。

  行业发展仍需5-10年

  游戏开发商Arrowiz公司CEO、游戏行业资深人士熊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苹果布局元宇宙,一方面能创造更多新的潜在设备(VR/AR)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生态;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元宇宙使用场景和消费场景,提高用户的内容、软件和应用消费投入。”

  熊振表示,上述两方面都会促进更多现有开发者的业务和增长,激励更多元宇宙的应用创新机会,带来更多创业和投资加入整个生态进化。“但这些仍然需要巨量的新创业公司以及风险资本投入,行业发展仍需5-10年以上时间。”

  益普索消费科技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周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元宇宙的基础是5G+人工智能技术。现在技术层面已经完备了,主要看应用端如何推进,而资本可以加速催化这些成熟技术的落地应用。”

  “过去一年,Meta等社交媒体公司已经相继推出智能眼镜,苹果布局多年的智能可穿戴技术最终将以何种形态出现也令人期待。”周群表示,“毕竟到目前为止,除了苹果手表和耳机之外,苹果尚未发布任何新的智能可穿戴硬件产品。”

  科技巨头正在展开一场关于元宇宙的“军备竞赛”。近日微软宣布对美国游戏公司动视暴雪发起总价值高达68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创下科技行业的最高交易纪录。

  Loup Venture分析师Gene Munster表示:“苹果别无选择,AR未来将会取代iPhone,苹果必须在人们转变使用硬件方式的时候保证自己不掉队。”

  根据研究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到2024年AR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650亿美元,并以80%的高速增长。

  苹果晚于谷歌布局AR眼镜,遇上一个更好的时机。谷歌早在2014年就重磅推出Google Glass,但当时软件和应用场景都尚未准备就绪。

  “苹果的聪明之处就是让别人先试,自己统治市场,因为几乎苹果采用的技术大部分都能成为未来的主流。”一家硬件公司研发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阅读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1)

——“元宇宙新纪元峰会”上探讨社交形态新发展3篇

“元宇宙新纪元峰会”上探讨社交形态新发展1

  日前,“亚太元宇宙新纪元峰会”在上海盛大召开,聚集了阿里巴巴云游戏,微软、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声网、中兴通讯、商汤科技、风语筑、元梦智能、创壹科技、SandboxVR,Epik、天下秀、元筑科技、Splinterlands、Decentraland、Decentral Games等海内外300家场景机构、科技大厂、上市企业等。

  据了解,峰会以“商业与生活的第三空间”为主题,涵盖"元宇宙开启Web3时代的新纪元""MetaTech元宇宙科技""MetaSocities元宇宙中的社会生活新形态""元宇宙黑科技体验区"等多个内容板块。

  峰会论坛上,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旗下虹宇宙区块链、AI负责人秦朝在《元宇宙下的社交新生态》的主题演讲中表示,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的元年”,元宇宙呈现超出想象的爆发力,其背后是相关“元宇宙”要素的“群聚效应”。元宇宙给予了人们在各个领域无限想象的空间,对于社交来说,元宇宙不仅能够打破物理上的限制,还能带来全新的社交体验。社交媒体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如今,各种新兴技术,比如5G、云计算、区块链、AI等的出现和发展,也开启了元宇宙时代的社交变革,使得创作者经济随着社交媒体迭代迈入下一个阶段。现阶段的互联网创作者经济存在着许多缺陷,例如创作者变现能力困难、创作确权困难;创作内容普遍迎合大众;且以*台为中心、以广告为动力等。那么在Web3时代,将引入数字稀缺性,让内容创作者实现真正的自由创作。

  秦朝进一步指出,去中心化创作者经济生态和元宇宙是十分契合的组合,他们有着共同的底层去中心价值网络——区块链,元宇宙天然的适配去中心化创作者经济生态上的各种内容。天下秀深知创作者经济的痛点也始终专注在创作者经济发展研究,因此打造了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应用——Honnverse虹宇宙。秦朝讲道:“在虹宇宙所打造的世界里,红人(包含红人、IP、明星等)可以发行与自己相关的数字藏品,将粉丝经济融入到虹宇宙中,打破粉丝与IP的物理距离,拥有专属的玩家互动场景,让红人的经济价值得到更好的释放。”

  据了解,Honnverse虹宇宙是天下秀旗下的一款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社交产品,以Z时代的3D虚拟星球为背景,为用户构建虚拟身份、虚拟形象、虚拟空间、虚拟道具、虚拟社交,并通过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用户打造沉浸式虚拟社交体验。目前产品仍处于灰度测试中。

“元宇宙新纪元峰会”上探讨社交形态新发展2

  1月12日,腾讯新闻联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发布《2021元宇宙年度报告》,该报告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全球已有的元宇宙实践展开讨论,既与现有的元宇宙报告有所呼应,又凸显自身特色。内容要点包括:

  元宇宙是多种技术集成逐步共同建设成的生态系统

  元宇宙并不是特指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而是指一种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 技术的3D空间、生态或环境。它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异托邦,而是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混同。元宇宙技术的本质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技术,即如何通过各种记录型媒介生成一 个现实世界的丰满的数字版本(化身),并在两者之间实现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

  元宇宙率:元宇宙行业的打分系统

  “元宇宙”体现在多个核心维度(指标)上,包括计算力、响应力、逼真性、沉浸性、互动性、 用户自主性、数字财产保护、数字货币支付等。不同公司在这些维度上的强弱不同(0-100)或有所侧重(1%-100%),但它们都可以是元宇宙公司。所以存在一个“元宇宙率”(Metaverse Ratio)。从广义上说,岩洞壁画、敦煌壁画、口语故事、文字、戏剧、2D和 3D游戏等都是元宇宙技术,只不过它们的“元宇宙率”不同而已。完全的元宇宙是一条总在不断退后的地*线,我们可以在多个维度上不断接近它,但永远无法完全到达它。

  从科幻小说到网络游戏,元宇宙未来图景日渐清晰

  元宇宙:互联网传输技术的第二革命

  元宇宙概念在今天的提出是互联网技术从Web1.0到Web2.0到Web3.0之后的自然延伸。其中包括两次伟大的跃升,即从Web1.0跃升到Web2.0(Leap One),解决了互联网从少数人写多数人读到多数人读写,和从Web2.0经过Web3.0跃升到元宇宙(Leap Two),将解决内容生产所有权保护问题以及从符号传播到具身传播的过渡。

  应用场景多样化、层次化:技术与社会想象力的拓展空间

  元宇宙的应用场景可分为核心层、技术层和环境层。核心层是元宇宙最基本最普及的应用场 景,具有用户覆盖面广、技术实现度高与生活最贴近的特点,满足用户基本的元宇宙生活需 求;技术层是元宇宙的领先场景,具有技术创新性、概念引领性、话语斗争性的特点,是大 型企业与跨国公司角逐的关键领域,也是元宇宙的重要支撑;环境层是元宇宙发展的综合应 用场景,具有复合性、生态性特征,“元宇宙+”生态大量涌现,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常态化。

  元宇宙未来发展趋势:技术性与社会变革性是关键座标

  面向元宇宙的各项技术和应用还在快速发展中,对元宇宙未来发展的趋势预测可以结合技术 性与社会变革性展开讨论,并且按照元宇宙率的程度高低进行未来趋势排序。我们预测,在 未来几年:元宇宙的核心维度将越来越强,包括算力、响应力、逼真性、沉浸性、互动性、 用户自主性、数字财产保护、数字货币支付等,它在制造业、城市规划、零售业、教育、医 疗、娱乐和社交等方面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

  元宇宙理念、技术、硬件、软件、内容、应用均会面临重构与再构

  “万物皆可元宇宙”是带偏元宇宙发展方向的主要元凶

  我们应该对“元宇宙”的过度炒作保持谨慎。“元宇宙”概念缘于一部反乌托邦(dystopia)科幻小说,本身容易激发一种“它鼓励人们逃离现实世界”的联想,这在新冠疫情时代似乎能被人接受,但这对元宇宙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并无好处。另外,新媒体产业投资常常受“热词 经济”的驱动和扭曲,因此谨慎对待某些“元宇宙企业”的过高估估值。

  后人类时代的数字永生:技术发展的未来指向

  元宇宙是现实世界延伸,而不是现实世界的替代。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对时间、空间、真实、 身体、关系、伦理、工作、学习、教育等的认知。我们通过各种技术向网络空间发布关于自己的信息,最终实现用户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 的相互复制,我们的数字化身发展成我们的“数字孪生”。

  未来,元宇宙将成为一种环境,和空气、水及互联网一样不再被人挂在嘴上。那时,是不是元宇宙不再重要,而是它已经成为“元素型媒介”,我们对它已经习以为常。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2)

——元宇宙成企业发展新风口3篇

元宇宙成企业发展新风口1

  如果说2021年底什么最火热,那元宇宙当之无愧。“万物皆可元宇宙”似乎成为新的流行语,在广告中也常常听到“社交元宇宙”“购物元宇宙”等等。

  就在近日,有消息传出,腾讯将从小米手中,买走游戏厂商黑鲨,去做VR为以后的元宇宙铺垫。虽然双方对此未予置评,但在外界看来这起交易可能性很大。虽然腾讯并没有高举高打,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会错失元宇宙。

  腾讯是小步快跑,有的企业是大步流星,这都证明了企业们对元宇宙抱有极大热情。热情的背后意味着元宇宙的第一站将是“营销场”吗?另一方面,用户方面却与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用户方面对于元宇宙较为冷淡。那么元宇宙为何会在两端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反差?

  火热的企业端

  元宇宙诞生已久,但走红还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而元宇宙这股风也是迅速席卷大小企业,让企业成为其忠实拥趸。

  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错过风潮,Facebook更名“Meta”,而“Meta”正是“Metaverse(元宇宙)”的前缀,其心思昭然若揭。此外,微软、谷歌、英伟达、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等均着手布局元宇宙。其中,百度在2021年12月27日,打造的*首个元宇宙产品——希壤正式发布,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作为首批金融机构“入驻”希壤。1月4日,谷歌斥资4000万美元(约2.585亿元人民币)获得鸿海集团子公司桦汉科技4.6%的股权,双方将携手进军元宇宙市场。

  巨头公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小企业的风向标,巨头们尚且具有这样的热情,那其他企业更是“闭眼入局”。据CNBC报道,高度成熟的品牌耐克率先开创了在元宇宙序列终端收费的制度,并且为虚拟商品和建立虚拟零售环境出售这些商品的机会申请专利。前不久耐克收购RTFKT,这家公司为元宇宙设计虚拟运动鞋和收藏品。阿迪达斯也积极探索元宇宙,不仅旗下品牌adidas Originals进军元宇宙并发行POAP NFT,近期还与需货币交易所Coinbase、元宇宙游戏*台The Sandbox达成合作,建立元宇宙品牌。

  除了积极布局之外,企业们还在注册商标上下足了功夫。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境内共申请“元宇宙”商标达11376件,涉及公司达1692家。其中2021年申请了11374件,涉及公司1691家。也就是说,99.9%的“元宇宙”商标均于2021年注册申请,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商标申请注册的元年也不为过。

  就在1月11日,有消息称,华为正在申请注册META-FI商标,目前商标状态为正在申请中。据了解,这不是华为第一次申请相关商标。2021年12月27日,华为就申请“METAMEDIA”商标(元媒体英文商标)。此前华为曾申请注册过“鸿蒙元服务”、“ 鸿蒙元程序”、“ HARMONYOS元服务”等商标,其中“鸿蒙元服务”商标已经完成注册。

  而除了巨头企业外,其他行业诸多公司也是“先发制人”。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元宇宙商标申请数TOP100企业中,文娱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有50家之多,包括游戏、影视传媒、直播、数字出版、MCN企业等。例如“恺英游戏”申请了大量的传奇页游相关元宇宙商标;“中文在线”申请了四月天元宇宙、17K元宇宙、IP元宇宙等商标。值得注意的是,零售、教育、汽车、物联网、心理咨询企业也零星出现在TOP100榜单上。

  其中,车企方面,理想汽车关联企业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理想元宇宙”等商标。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一汽集团都有申请注册元宇宙相关的商标类别。而在物联网方面,家电企业表现的也是十分积极,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海信元宇宙”“海信家庭元宇宙”“海信爱家元宇宙”等商标。对于元宇宙商标注册的热潮,很多企业直言,申请相关商标实为保护性注册,为了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仿冒做打算。

  与此同时,元宇宙概念股也是水涨船高。2021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成功上市,Roblox上市后股价曾飙升至134美元/股,较发行价翻了近3倍。而国内股价涨幅最大的当属中青宝,2021年内涨幅达249%,期间最大涨幅达475%。股价的疯狂上涨,也为元宇宙构建出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市场规模,据报道,到2024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8000亿美元。而普华永道更是预测,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时间来到2022年,元宇宙的风潮依旧是如火如荼,据《IDC发布2022年*元宇宙市场十大预测》中显示,2022年互联网公司预计会在各自领域持续加码布局元宇宙*台,彼此间的互动和关联仍会较弱。预计到2025年,*3%以上的网民会在此类*台上拥有虚拟身份。

  虽然不知道到2025年是否会有3%以上的网民会在此类*台上拥有虚拟身份,但据目前来说,用户端对元宇宙并不是很热衷。

  冷淡的用户端

  “元宇宙”热度居高不下,但实际成效却寥寥无几,它究竟是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还是博人眼球的概念炒作?元宇宙时代真的会如期而至么?这些问题成为萦绕在用户心中的疑云。确实,用户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缘由,以下几方面都在证实着用户的担心是有迹可循的。

  1、相关概念股存在故意炒作的嫌疑;1月10月晚间,中青宝披露收购方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青宝香港拟向公司实际控制人李瑞杰收购其所持有的宝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51%股权,交易价格为0港元。标的公司拟更名为“保尔利德元宇宙数字*台有限公司”。

  高调宣布0元收购实控人公司,很快再次收到交易所关注函。关注函中,监管部门首先要求中青宝披露标的公司保尔利德的基本情况、本次转让对价为0元的定价依据以及合理性,并结合保尔利德与元宇宙业务关联性等情况说明本次交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及本次交易的真实目的。特别是对于中青宝称拟将标的公司改名为元宇宙相关名称,监管部门质疑公司是否存在故意制造热点、噱头等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宝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至少引发了监管部门“四次关注”。另外,就目前暴涨的股价来说,过快的增长速度背后透露着几分不真实,很难保证其股价可以一直保持高位。

  2、落地产品较少,且体验并不好;尽管元宇宙备受追捧,但其实相关的落地产品并不多,外界很多猜测元宇宙的最快落脚点是游戏领域,因为元宇宙最先就是从游戏领域衍生出来的。尽管猜测如此,但目前并未见实际效果。

  另外,一些企业也打着元宇宙的旗号推出相关产品,例如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耳机,有用户使用耳机体验了Facebook的元宇宙,对于体验,她这样形容道:“考虑到这项技术还很年轻,我发现长时间使用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在娱乐或游戏能力之外。在这个元宇宙中呆了几个小时后,我发现了这个新世界的更多弊端出现了,一方面,我开始出汗并感到恶心;另一方面,当我想在Meta这个领域玩游戏时,都必须从头开始创建一个新的头像,这十分不便。”可见,元宇宙相关产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官媒的冷静淡定为元宇宙降温;对于身处风口浪尖的元宇宙,官媒的态度或许能为身处迷茫的用户提供一些方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发文称,理性看待元宇宙带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对社会的影响,不低估5-10年的机会,也不高估1-2年的演进变化。目前部分公司炒作元宇宙概念与真实的元宇宙有较大差异,需要去伪存真、谨慎判断。“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此前也发文称,每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另外,相关权威机构和分析师也表示要理性看待元宇宙,民生研究院元宇宙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天诣认为,雏形期的元宇宙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产业和市场都亟需回归理性。海通国际研报指出,目前元宇宙的发展仍处于最初的萌芽阶段,距离完全落地仍有一定距离,各项底层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元宇宙在用户端遇冷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正如上文中的原因所述,目前元宇宙尚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企业也好,个人也罢,都无法看清元宇宙的全貌,片面认知之余,就迫不及待的去追随,确实不够理智。

  企业端热火朝天,用户端冷淡看待,这让元宇宙陷入冰火交融的局面之中,那么身处天差地别境遇的元宇宙的落地点又在哪里?

  冰火交融的元宇宙或将落脚“营销场”

  回头来看,企业之所以对元宇宙抱有极大热情,是因为发掘出元宇宙的营销价值。例如携程董事局*梁建章说“作为旅游者,应该把更加高级、更加有趣、更加复杂、更具逻辑性宇宙的高级趣味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要把旅游做得更加有交互性,更有沉浸感,更有趣,要把体验做得远远比元宇宙好。我们不是完全抛弃元宇宙,还是可以利用元宇宙虚拟现实的技术来模拟真宇宙、预览真宇宙,给真宇宙做营销,激发对真宇宙探索的欲望和灵感,反过来促进真宇宙,这是我们需要做的。”

  从其话语中可以感知到,很多企业是先于个人,率先看到了元宇宙背后的很多价值,营销价值就是其一,也是在其他价值显现之前,最先显现出来的。营销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会走在产品前边。因为若是等科技真正落地之时,再向外界宣传,恐怕只会为时已晚,还未等到用户接受理念,产品就已经过时。因此宣传总是先于产品一步,在产品诞生之前,就不断向用户介绍相关概念,这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而从当前来看,在元宇宙建立“营销场”的价值正在逐步释放,并且吸引了很多走在前沿的用户。去年9月,美国嘻哈歌手SnoopDogg宣布加入TheSandbox元宇宙,并购入了一块土地用于建造虚拟豪宅,还在Sandbox内推出互动体验项目,包括音乐会、NFT。去年11月23日,歌手林俊杰在社交*台发布消息,称自己花费12.3万美元,在虚拟现实*台Decentraland上买下了三块虚拟土地。

  不止是买地,在近年来,NFT也成功地吸引了娱乐和体育明星们的注意。NBA球星库里就曾在2021年9月花费了约18万美元,买下了一枚蓝色“无聊猿”的JPG头像,也彻底带火了“无聊猿”这一系列的NFT作品。连小编的朋友圈内,也有好友在关注这一系列产品。

  同时,1月1日,元宇宙*台Ezek联合周杰伦名下潮牌PHANTACi首次限量发售NFT项目Phanta Bear(幻象熊),发行上限10000个,单价为0.26个以太币(约人民币6200元),总价超6200万元。周杰伦入局元宇宙NFT幻象熊(Phanta Bear)过去没多久,陈冠希也加入到了宣传NFT的阵营当中。1月8日,陈冠希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晒出幻象熊的同系列NFT头像,并与周杰伦进行了互动。

  从表面来看,这些明星所使用的NFT头像只是一张JPG图片,但其实每张JPG都对应了一个区块链网络上的唯一地址,并能够以此验证NFT的真实性。这些虚拟藏品在元宇宙世界发挥着和真实世界一样的收藏价值,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社交价值。

  明星作为自带流量的一批人,正在踊跃尝试元宇宙,一方面验证着企业押注的元宇宙营销场正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元宇宙是具有很广阔的变现空间。而且企业们也具备充足的资金能力、充盈的科研力量、长远的战略眼光,这些都是发展元宇宙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

  尽管生活在虚拟世界的梦想还很遥远,但不可否认元宇宙会是个出色的营销场所,在这里新鲜感、沉浸感、趣味性应有尽有,且具有爆发的可能性。虽然企业与用户尚未形成认知统一,但相信在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下,元宇宙有更上一步的发展,争议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息。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3)

——苹果AR设备有望今明两年推出 (菁选2篇)

苹果AR设备有望今明两年推出1

  苹果公司在周四的财报发布会上透露了其元宇宙野心。苹果CEO库克表示,公司将扩张对于增强现实(AR)应用程序的布局,这一表态引发市场热烈反响,苹果盘后股价大涨超过5%。

  苹果商城已有个14000个AR应用程序,库克表示,随着对AR投资的进一步扩张,这个数字将会继续上升。

  “我们在元宇宙领域看到了很多潜力,并加大对该领域的投资。”库克在回答投资人关于元宇宙计划的问题时说道。

  研发工作集中在交叉领域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此前预测,苹果计划在今年或明年推出一款AR设备,并在此后推出AR眼镜。库克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苹果的研发工作集中在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交叉领域。

  “这些交叉领域就是最容易产生奇迹的地方。”库克表示,“目前我们已经有相当多的投资投入到市场上还不存在的东西上。”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智能手机也是元宇宙的初级装备,苹果在感知硬件和操作系统、图像引擎等传感方面具有优势。”

  虽然至今苹果仍然没有发布AR相关的硬件产品,但苹果头戴式设备专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近年来,苹果在AR领域的专利布局更趋密集,包括可识别手势和眼球指令的3D传感技术、渲染AR细致流程、注视点追踪和预测方案、混合式眼球追踪方案、视力矫正、与虚拟界面互动专利等,专利数量超过2000件。

  近十年,苹果收购或投资与AR技术相关标的公司超过20家,其中涉及了仿生芯片、Micro LED屏幕、传感器、可定位的空间声场技术等多个领域。

  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布局Micro OLED产线。业内猜测Micro OLED显示器可能会用于首款苹果AR眼镜。

  库克曾表示:“AR是一项与iPhone一样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以后的某个时间起,AR会变成像一日三餐那样的*常,会变*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手机一样。”

  张君毅表示,苹果在服务和内容生态方面同样具有优势。AR设备可以带来更多增加订阅的机会。通过身临其境的AR体验,可以使得现有的健身或者娱乐视频内容产品变得更具吸引力。

  在刚刚结束的假日季度,苹果的服务收入增长了24%,达到195亿美元,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86亿美元。过去一个季度,苹果在流媒体音乐和游戏等付费服务方面用户增至7.85亿,高于去年同期新增的6.2亿,也高于上一季度的7.45亿。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Neil Shah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元宇宙相关的服务,例如AR应用程序,可能会改变苹果的收入组合。”

  随着服务和订户的增长,苹果的毛利率已增至40%以上。Shah预计,苹果的服务业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超越iPhone硬件销售。

  行业发展仍需5-10年

  游戏开发商Arrowiz公司CEO、游戏行业资深人士熊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苹果布局元宇宙,一方面能创造更多新的潜在设备(VR/AR)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生态;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元宇宙使用场景和消费场景,提高用户的内容、软件和应用消费投入。”

  熊振表示,上述两方面都会促进更多现有开发者的业务和增长,激励更多元宇宙的应用创新机会,带来更多创业和投资加入整个生态进化。“但这些仍然需要巨量的新创业公司以及风险资本投入,行业发展仍需5-10年以上时间。”

  益普索消费科技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周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元宇宙的基础是5G+人工智能技术。现在技术层面已经完备了,主要看应用端如何推进,而资本可以加速催化这些成熟技术的落地应用。”

  “过去一年,Meta等社交媒体公司已经相继推出智能眼镜,苹果布局多年的智能可穿戴技术最终将以何种形态出现也令人期待。”周群表示,“毕竟到目前为止,除了苹果手表和耳机之外,苹果尚未发布任何新的智能可穿戴硬件产品。”

  科技巨头正在展开一场关于元宇宙的“军备竞赛”。近日微软宣布对美国游戏公司动视暴雪发起总价值高达68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创下科技行业的最高交易纪录。

  Loup Venture分析师Gene Munster表示:“苹果别无选择,AR未来将会取代iPhone,苹果必须在人们转变使用硬件方式的时候保证自己不掉队。”

  根据研究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到2024年AR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650亿美元,并以80%的高速增长。

  苹果晚于谷歌布局AR眼镜,遇上一个更好的时机。谷歌早在2014年就重磅推出Google Glass,但当时软件和应用场景都尚未准备就绪。

  “苹果的聪明之处就是让别人先试,自己统治市场,因为几乎苹果采用的技术大部分都能成为未来的主流。”一家硬件公司研发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苹果AR设备有望今明两年推出2

  据苹果发布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苹果第一财季营收达到1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为有史以来最高的单季营收;每股收益为2.1美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34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大中华区也再次成为推动苹果业绩提升的中坚力量,以21%的`增速成为各地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创下257.8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除了交出了亮眼的业绩表现之外,库克还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苹果在上一个季度中很好地应对了全球供应链问题和芯片短缺,在下一个季度,该问题将进一步改善,预计公司业绩将继续稳健增长。

  此外,库克确认公司有意发展元宇宙相关技术,并且已经对AR展开了一些投资。

  在回应元宇宙的问题时,库克表示“我们是一家从事创新业务的公司,所以我们总是在探索新兴技术。我们已经详细讨论过元宇宙领域对我们来说非常有趣。现在我们的苹果应用商店中有超过14000个ARKit应用程序,如今为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增强现实体验。因此,我们在元宇宙领域看到了巨大潜力,并进行了相应投资。”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4)

——Meta推出AI超级计算机向元宇宙进军3篇

Meta推出AI超级计算机向元宇宙进军1

  去年底,元宇宙成为全球非常火爆的一个概念,它的本质就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许多大牌企业也纷纷入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扎克伯格的Facebook了,在“Facebook Connect 2021”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发布会上,他们改名“Meta”,全面向元宇宙进军。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Meta之后的动作很多,根据媒体的最新报道,他们近期正式推出了一台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命名为AI Research SuperCluster,简称RSC。是一种专门为训练机器学习系统而设计的高速计算机,虽然已经可以运行,但仍在开发中。根据Meta官方的说法,它如果能在2022年完工,那将成为全球最快的AI超级计算机。

  对于这台超级计算机,Meta ECO扎克伯格表示:

  “我们为元宇宙构建的体验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而RSC将使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从数万亿的例子中学习,理解数百种语言等。”

  RSC超级计算机的规格也值得一看,据了解,目前这台AI超级计算机正处于第一阶段的运行状态,采用760个NVIDIA GGX A100系统,包含了6080个连接起来的GPU,可以提供出色的图形处理能力。而第二阶段预计会在2022年7月份完成安装,到时这台机器将迎来升级,采用多块16000块NVIDIA GPU以及额外的1240个DGX节点。

  可以看出,Meta打造出这台AI超级计算机,是已经将科研AI置于企业核心,同时也向着元宇宙迈进一大步。

Meta推出AI超级计算机向元宇宙进军2

  当地时间周一(1月24日),前身为Facebook的Meta Platforms, Inc.在其官网推出了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超级集群”(AI Research SuperCluster,下文简称“RSC”)。

  Meta认为,RSC是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一批人工智能(AI)超级计算机之一,“一旦在2022年中期完全建成,它将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快的"AI超级计算机。”

  “目前的AI已经可以执行语言之间的文字翻译、帮助识别潜在的有害内容等,但开发下一代AI需要更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它们需要每秒进行上万兆次运算。”

  RSC将帮助Meta的研究人员建立更好的AI模型,使AI能够从数万亿的实例中学习,在数百种不同的语言中工作,无缝地分析文本、图像和视频,开发新的增强现实(AR)工具等等。

  到最后,RSC将为构建下一个主要计算*台——“元空间”(metaverse)的技术铺*道路,在元宇宙这个*台,AI驱动的应用和产品将发挥重要作用。

  Meta解释称,“有了RSC,我们可以更快速地训练模型,使用多模态信号来确定什么动作、声音或图像是有害还是无害的。”

  Meta强调,这项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在今天的网络服务中保持安全,“在未来,当我们建设元宇宙时,也能起到类似作用。”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5)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内容3篇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内容1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二)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

  (三)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

  【关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除有确凿证据表明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内容2

  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估计,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企业的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

  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差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内容3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会计估计变更:

  (一)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如果其所依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则会计估计也应当作出改变。例如,企业某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原定为10年,以后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收益年限已不足10年,则应适当调减摊销年限。

  (二)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是就现有的`资料对未来所做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对会计估计重新修订。例如,企业原根据当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对应收款项按其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现掌握了新的信息,判定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比例已达15%,企业改按1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又如,企业原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均法按15年计提折旧,后来根据新的信息,固定资产经济使用寿命不足15年,只有10年,企业改按10年采用年限*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6)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研究3篇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研究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中,资本市场中传播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了解企业资本状况和和经营状态的重要工具。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判断依据的重要信息来源,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等状况。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它被当成了企业管理层粉饰公司经营业绩的手段。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不仅会损害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经济市场的秩序。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之一。2015年9月9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33号公布了*2014年全国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结果:全年共计对2011家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处罚,移送相关部门114家,共计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690.81亿元,追缴财政资金9.72亿元,追缴税款4.49亿元,没收及罚款3417.38亿元;对91家会计师事务所、159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行政处罚,其中107名予以警告、45名予以暂行执业、7名予以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处分。由此可见,即使是*对会计信息愈加注重,质量愈加提高的今天,還是有很多公司和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重大违法问题。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仍值得关注,不容忽视。

  二、研究设计

  从*的会计信息质量检察公告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上存在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研究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从而改善会计市场信息,提高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可用性。证券监督委员会及各证券交易所是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管理,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机构。他们每年都会对发现的资本市场问题进行行政处罚,并做出相应的处分决定书,并且这些处罚大多数都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处罚。因此,笔者以近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纪律处分决定书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

  三、研究统计和现状

  为了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的情况。笔者对2013年至2016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对上市公司或人员公布的357份纪律处分决定书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上市公司违规的原因,着重对其信息披露违规问题进行了统计。上海证券交易所自2013以来做出的纪律处分决定的处罚主要分为三类:监管关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认定。信息披露违规是上市公司被处分的大部分原因,整体占比达到58.2%。

  笔者将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分为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准确和不及时四类。从表1-1可以看出,信息违规披露的处罚主要是因为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其中,信息披露不及时占违规总比例的42.89%,信息披露不充分占总体比例的33.22%。2015年,上交所查处信息披露不及时37起,占比38.95%,虽然比起2014年的48起、42.86%相比有所明显下降,但从2016年该比例再次上升,达到45%,可以看出信息披露不及时呈现波动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违规情况与不及时类似。

  从纪律处分内容上看,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可以分为重大信息遗漏、虚假记载、披露不实、推迟年度和其他五类。其中推迟年度所占比例最大,重大遗漏排在第二,披露不实再次之。

  四、研究结论

  从上述研究现状来看,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不充分、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四个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信息存在重大遗漏,如隐瞒重大担保信息,不按规定披露关联方交易等、虚假记载、披露不实、推迟年度等。信息披露违规的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往往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述问题的存在降低了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了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大大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研究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中,资本市场中传播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了解企业资本状况和和经营状态的重要工具。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判断依据的重要信息来源,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等状况。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它被当成了企业管理层粉饰公司经营业绩的手段。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不仅会损害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经济市场的秩序。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之一。2015年9月9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33号公布了*2014年全国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结果:全年共计对2011家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处罚,移送相关部门114家,共计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690.81亿元,追缴财政资金9.72亿元,追缴税款4.49亿元,没收及罚款3417.38亿元;对91家会计师事务所、159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行政处罚,其中107名予以警告、45名予以暂行执业、7名予以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处分。由此可见,即使是*对会计信息愈加注重,质量愈加提高的今天,還是有很多公司和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重大违法问题。因此,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仍值得关注,不容忽视。

  二、研究设计

  从*的会计信息质量检察公告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上存在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研究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从而改善会计市场信息,提高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可用性。证券监督委员会及各证券交易所是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管理,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机构。他们每年都会对发现的资本市场问题进行行政处罚,并做出相应的处分决定书,并且这些处罚大多数都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处罚。因此,笔者以近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纪律处分决定书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

  三、研究统计和现状

  为了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的情况。笔者对2013年至2016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对上市公司或人员公布的357份纪律处分决定书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上市公司违规的原因,着重对其信息披露违规问题进行了统计。上海证券交易所自2013以来做出的纪律处分决定的处罚主要分为三类:监管关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认定。信息披露违规是上市公司被处分的大部分原因,整体占比达到58.2%。

  笔者将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分为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准确和不及时四类。从表1-1可以看出,信息违规披露的处罚主要是因为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其中,信息披露不及时占违规总比例的42.89%,信息披露不充分占总体比例的33.22%。2015年,上交所查处信息披露不及时37起,占比38.95%,虽然比起2014年的48起、42.86%相比有所明显下降,但从2016年该比例再次上升,达到45%,可以看出信息披露不及时呈现波动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违规情况与不及时类似。

  从纪律处分内容上看,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可以分为重大信息遗漏、虚假记载、披露不实、推迟年度和其他五类。其中推迟年度所占比例最大,重大遗漏排在第二,披露不实再次之。

  四、研究结论

  从上述研究现状来看,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不充分、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四个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信息存在重大遗漏,如隐瞒重大担保信息,不按规定披露关联方交易等、虚假记载、披露不实、推迟年度等。信息披露违规的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往往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述问题的存在降低了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了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大大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研究3

  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因其对使用者的重要性而表现的让人满意,而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但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仍存在不少违规行为,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一)存在虚假会计信息披露

  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目的、有意识地修改、“加工”会计信息,从而改变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可靠的信息是指真实、可验证和中立的信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真实可靠,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背离和扭曲了真实可靠性的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虚假性主要表现在制造环节和披露环节的信息虚假行为。制造环节的信息虚假行为提供的会计信息通常是虚假的、不存在的会计信息,而披露环节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是经过信息供给者主观有意识地“加工”过的信息。 这些粉饰过的信息使企业看上去似乎高额盈利、扭亏为盈从而骗取了股东和社会公众的信任。“琼民源”、“银广夏”等事件只是管中窥豹,这些虚假信息不仅造成了投资者的不信任,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虽然明确地规定了定期报告公布的日期,但仍然存在很多延期披露的现象。刘茜、陈红(2008)以2007年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正文作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定期报告信息披露时间前松后紧,前少后多状况;定期报告推迟披露现象严重,而且不对推迟披露年报进行解释;对重大事件的临时公告披露不及时。我国《证券法》明确了11项重大事件,规定当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这些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立即提交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事实上,上市公司很少对此主动履行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利用推迟公布或不公布信息来抵减“坏消息”的影响,使投资者错过获利机会或被套牢而惨遭损失。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和“过度披露”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即信息供给者提供的信息缺乏相关性,而披露的与信息需求者相关的信息实质上没有任何信息含量和实质意义,投资者实际上并没有获得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上市公司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时只是在敷衍,并不是出于自愿。在证券市场中披露的无关会计信息如果太多,极可能使真正相关的信息反而被掩盖起来,这样会影响预测和决策。而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投资风险、股市风险等风险信息(不确定性信息)虽然是信息使用者渴望获知的,而实际上当他们被披露出来时却是一种信息集合的简单列举与陈述。当信息使用者获得这类信息并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这类会计信息并不利于做出决策。

  (四)公司主观将某些信息划入信息保密的范围

  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对信息保密内容和时间、范围作了详细的界定和补充说明,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是即使是再完美的制度,如果执行效度较差,也起不到期望的作用。上市公司信息保密的实际范围与规定范围存在出入。常见的现象是法律规定不允许保密的信息,上市公司却以信息保密为盾牌不披露,他们认为披露此种信息将导致公司重大损失或造成股市震荡,如:公司重大变故、重大投资方向、异常业绩或行业高额利润等等。

  此类现象不利于市场透明,有悖于信息披露的公开、公正和公*的原则,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7)

——企业商业秘密披露协议书 (菁华1篇)

企业商业秘密披露协议书1

披露方:_____

接受方:_____

本协议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_____日(以下简称合同生效_____日)由_____________公司根据*法律正式组建和存在的法人,其法定地址为_________路____号,邮编: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披露方)和_____________公司一家根据*法律正式组建和存在的法人,其法定地址为_________路____号,邮编: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接收方)共同订立。鉴于,双方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上进行合作,基于工作需要,披露方需要向接受方披露其保密信息《________________协议》。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一、定义保密信息指合同生效_____日前后,披露方披露给接收方的任何以及所有以口头或书面,或以其他任何形式披露的亿良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技术、设计、图纸、工程、工艺流程、硬件配置信息、客户名单、合同、价格、成本、备忘录、预测和估计、报表、商业计划、商业模式、公司决议。

二、不在定义范围接收方无义务对其能用文件明确证明的如下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1、在没有保密义务的情况下,接收方从披露方收到之前就已知晓的;

2、非因接收方的过错造成的为公众所了解的;

3、从没有保密义务和使用限制的第三方那里正当取得的,并又以该接收方所应了解为限,该第三方不是违法地获得或披露该保密信息;

4、在没有接触保密信息的情况下,接收方独立开发取得的;

三、义务

1、接收方决不将任何或部分保密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方,接收方不得将保密信息用于和执行与项目无关的活动。

2、接收方应如同对待自己的保密信息一样,对取得的保密信息采取同样的措施,确保其安全,避免未经授权的披露或使用。

3、接收方只可向那些需要知道这方面信息以使该项目取得进展,并书面同意对保密信息保密的自身员工披露披露方的保密信息。

4、如果接收方被*部门、法院或其他有权部门要求提供保密信息,接收方应立即向披露方予以通报,以便披露方能以保密为抗辩理由或取得保护措施。接收方应用尽所有可行的措施来保护该保密信息。

四、般余款

1、本协议自订立之_____日起即告生效,期限48个月。披露方可以在事先书面通知接收方的情况下,提前终止本协议。

2、本协议旦终止,所有保密信息及其所有复印件,无论其为电子或书面等任何形式,均应立即交还披露方。

3、本协议下保密及有限使用的义务在本协议终止后持续有效。

4、接收方承认披露方是所有保密信息的所有权人或被许可人,除非协议中另有明确阐述,接收方不享有所有保密信息的任何权利。

5、双方均同意:为了保护披露方及其商业行为,本协议中所规定的己方义务是必要且合理的。双方明确表示由于披露方保密信息的唯一性,金钱赔偿将不足以补偿接收方对本协议的任何违约行为而给披露方造成的损失。因此,双方均同意并确认:对本协议的任何违约行为或可能的违约行为将对披露方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并且除其他任何法律或其他方面可以适用的补偿外,披露方有权

(a)禁止接收方可能违反或继续违反本协议的行为而无须证明实际损失。

(b)从接收方获得任何的损失或损害的赔偿、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因接收方违反本协议的义务引起的或与接收方违反本协议的义务有关的损失或损害、或未经授权的使用或披露披露方的保密信息而引起的损失或损害。

6、所有的保密信息是并将继续是披露方的财产。本协议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被解释为一方授予对方任何专利权、著作权或其他知识产权项下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权利。并且除了仅仅基于决定双方之间是否形成合同关系的目的而查阅这些保密信息的有限权利以外,本协议亦并不授予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保密信息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权利。

7、本协议的订立、效力、解释、执行和争议解决,不考虑其法律规定的冲突,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约束,任何因本协议引起的争议将提交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依其规定和程序进行仲裁。

8、对本协议所作的任何增补和修改,除非由双方合法指派的代表书面作出,否则视为无效或对双方均无约束力。

9、本协议中的各个标题仅仅是出于便利的需要,而不能用于解释本协议及其条款。

10、本协议是协议双方对相关义务、目的、权利、责任及关于本协议主题其他责任的完全同意和或理解,该协议将取代任何双方以前和或现在达成的与该主题有关的任何口头或书面的协议和理解。

11、任何一方不得将其任何权利或义务转让给任何第三方,该种转让的尝试自始无效。鉴此,本保密切、议一经签署、即告于文首载明的_____日期生效。

披露方:_____

接受方:_____

日期:______


苹果披露有意发展AR设备进驻元宇宙(扩展8)

——工商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工商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1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的概述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在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工商管理与环境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耕地面积减少,水质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大量减少等问题成为我国的热门话题,因此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也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是传统会计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物,作为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对其的定义还未实现统一。

  环境会计是属于绿色会计,本文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将环境会计描述为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核算以及评估企业的经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效益,最终促进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将企业获得的环境资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资源耗费,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由此产生的企业环境保护成本,以及环保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效益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对外报告。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1)主要使用者

  与传统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同,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面向的是*部门,尤其是环境管理部门。*相关部门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此做出的相关环保措施,评价企业环保的完成程度,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作为评估该企业环保奖惩的标准。

  (2)信息的披露方式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偏向于文字描述,其本身的内容包括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方针、措施以及取得的环保绩效,不同于以货币计量为主的财务报表信息。因此,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在内容和范围更具综合性。同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强制性与自愿性的结合。有些企业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比较愿意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来满足公众对绿色的需求。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发展还不够全面,不愿意自愿披露,所以要通过强制性要求。

  (3)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根据环保部门的估计,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都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会计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督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视环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企业绩效。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合理处理环境污染,能够实现企业与环境的互惠互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有效,一是可以让企业经营者准确的掌握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此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措施,在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二是让*相关部门了解企业在使用自然资源、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以此作为奖惩企业的依据,监督企业在追求经营效益的同时,推动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让外来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投资潜能,实现投资绩效。

  四、推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我国环境现状的要求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期间,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企业过分的追求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环境治理。长此以往,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水体污染严重。我国人均水之源只占世界*均水*的1/4,在水之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工业以及生活污水在未经过达标处理的情况下,就进行排放,水污染十分严重。

  2.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环境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企业管理者如果能够正确核算经营成果,评估财务风险,那么就能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颁发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现有的法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明确的规定,起不到专门性的约束作用。同时在环境立法方面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有些内容不够详细,有的内容实际可行性不高。大部分企业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不愿意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观念不足

  虽然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社会对环保愈加重视,但仍缺乏对环境会计的需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观念不足。一些地方*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他们只看眼前短期的利益,以突出自己在任时的政绩。

  3.*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现阶段,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在环境方面没有明确的条款,有的也是禁止性规定。这使得环境*门没法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追究。另外,很多公众环境保护观念不强烈。虽然,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强调环境保护,并且宣传环保方面的知识和政策,但是由于民众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污染仍在发生。

  4.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专业人才

  环境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是传统会计的创新。在掌握会计学的基础上,还需要涉及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这往往是一般会计人员不了解的知识面。并且现有的会计学专业里也没有开设相应的环境会计课程,大部分会计培训也没有涉及这些交叉学科的知识。

  六、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准则

  通过颁布关于环境会计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问题,同时确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与具体内容。另外,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即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让环境会计能够切实可行,运用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去。

  2.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地区*部门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其实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地区企业经营者应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在企业经营中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污染环境。企业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永续经营的指导思想,承担起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社会责任。

  3.加强*监管和社会监督

  由于企业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如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因此要加强*监管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要定期对企业环境会计进行抽查,评估企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成果,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性、全面性等进行审核。另外,*部门要不断宣传环保思想,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提倡公众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企业实施惩罚,对举报该行为的公众给予奖励措施。

  4.培养环境会计专业的人才

  环境会计所涉及的学科不只局限于会计学,所以现有的财会人员不足以满足需求。再加上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学习和培训机制,所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受限。因此,要建立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专门培训机制,现有的会计人员要进行再学习,了解环境会计的相关流程、核算方法、披露方式等,使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效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怎么找路由器设置页面(完整)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完整)

本栏目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