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声音诗词五篇

形容声音的诗词1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形容声音的诗词2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容声音诗词五篇,供大家参考。

形容声音诗词五篇

形容声音的诗词1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形容声音的诗词2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 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形容声音的诗词3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形容声音的诗词4

  飒飒微雨收, 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 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 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 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 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 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 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 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 会尽天地情。

形容声音的诗词5

  巴江猿啸苦,响入客舟中。

  孤枕破残梦,三声随晓风。

  连云波澹澹,和雾雨濛濛。

  巫峡去家远,不堪魂断空。


形容声音的诗词5篇扩展阅读


形容声音的诗词5篇(扩展1)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5篇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1

  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沸反盈天: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振聋发聩:声音大得使聋子能听到声音。

  鼓乐喧天:形容音乐演奏之声嘈杂热闹。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极大,不可抗拒。

  惊天动地:惊动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极大

  欢声雷动:欢呼声像打雷一样。形容极其热烈的欢乐气氛。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极大,直透高空。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如同水在鼎中沸腾一般。

  锣鼓喧天:锣鼓声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声振林木:声浪振动树木。形容声音宏亮(多指歌声)。

  龙吟虎啸:像龙在鸣,虎在啸。多形容人的歌吟声嘹亮。

  震耳欲聋:耳朵都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天震地骇: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如雷灌耳: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喧宾夺主: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鬼哭神号: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鬼哭狼嗥: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语笑喧阗: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2

  1、震天动地

  释义: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2、震耳欲聋

  释义:欲,要,快要。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星新一《喂—出来》: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3、振聋发聩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4、人声鼎沸

  释义: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5、声振屋瓦

  释义: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6、撼天震地

  释义: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7、声如洪钟

  释义: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8、如雷灌耳

  释义: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三国志*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9、天震地骇

  释义: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10、金鼓喧阗

  释义: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11、警愦觉聋

  释义: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12、裂石穿云

  释义: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宋·陆游《黄鹤楼》:“*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13、龙鸣狮吼

  释义: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

  14、锣鼓喧天

  释义: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15、书声琅琅

  释义: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16、响彻云表

  释义: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17、欢声雷动

  释义: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出处: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18、鼾声如雷

  释义: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第九章:“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19、沸天震地

  释义:形容声音极其喧腾。

  出处: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

  20、穿云裂石

  释义: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宋·苏轼《东坡乐府·〈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3

  形容一个人的声音很大的成语

  声嘶力竭

  拼音:shēng sī lì jié

  解释:

  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

  《晚清文学钞·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例子:

  老舍《四世同堂》:“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很多,可是有点~的样子。”

  形容人说话声音大的词语有哪些

  震耳欲聋、高亢、嘹亮、洪亮、声如洪钟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

  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振聋发聩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天震地骇 〖解释〗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声振屋瓦 〖解释〗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如雷灌耳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关于大声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大发雷霆】: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大喊大吼】: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喊大叫】: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喝一声】: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大吼大叫】:大声喊叫。

  【大声疾呼】: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大吆小喝】:大声喊叫、谩骂。

  【咄嗟叱咤】: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奋臂一呼】: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抚胸呼天】:抚胸:拍打胸口。拍打胸口大声叫天。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号】:号:大声哭喊。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神嚎】: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行号巷哭】: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嚎啕大哭】:大声哭叫。

  【嚎天动地】: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亦作“嚎天喊地”。

  【嚎天喊地】: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号啕大哭】:号啕: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号天叫屈】:号:大声哭叫。大哭大喊地说自己受了冤枉和委屈。

  【号天叩地】:号:大叫;叩:敲击。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号天拍地】: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吼三喝四】:大声吆喝。

  【吼天喊地】: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呼天叩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同“呼天抢地”。

  【呼天抢地】: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疾声大呼】: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哭天抢地】:嘴里喊着天,头撞着地大声哭叫。

  【喟然太息】:喟然:叹气的样子;太息:大声叹息。因感慨而大声叹息。

  【狼号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擂鼓筛锣】: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破口大骂】:口出恶语大声骂人。

  【气喘如牛】: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筛锣擂鼓】: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神嚎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神号鬼哭】: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神号鬼泣】: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死生啕气】:指大声嘶喊、哭叫。

  【死生淘气】:指大声嘶喊、哭叫。

  【死声啕气】:大声嘶喊、哭叫。

  【死声淘气】:大声嘶喊、哭叫。同“死声啕气”。

  【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

  【问天呵壁】:问天:向天发问;呵:大声呵斥。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扬幡擂鼓】:幡:一种垂直悬挂的窄旗子。扬起幡,打着鼓。比喻大声张扬。

  【扬铃打鼓】:比喻大声张扬。

  【仰天大笑】: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

  【仰天而笑】: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

  【摇锣打鼓】:又敲锣,又打鼓。比喻大声张扬。

  【摇旗呐喊】: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

  【引吭悲歌】: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引吭高歌】:引:拉长;吭:嗓子,喉咙。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语笑喧呼】:大声说笑。同“语笑喧哗”。

  【语笑喧哗】:大声说笑。

  【语笑喧阗】: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咋咋唬唬】:大声吆喝,故作声势。

  【吱哩哇啦】: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拽巷啰街】:指大声呼叫,惊动街坊。

  【拽巷逻街】:指大声呼叫,惊动街坊。

  【拽巷攞街】:指大声呼叫,惊动街坊。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4

  1) 剑头一吷: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首一吷”。

  2) 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3) 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4) 风风韵韵: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5) 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馀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馀音袅袅”。

  6) 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7) 神嚎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8) 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9) 响彻云际: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10)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11) 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12) 神号鬼哭: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13) 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14) 无声无息:息:气息。没有什么动静。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15)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16)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17)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8) 响彻云表: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19) 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轻声缓慢地吐词。

  20) 狼号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21) 怪声怪气: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22) 无伤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23) 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5

  1、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2、锣鼓喧天:锣鼓声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3、雷霆万钧:比喻威力极大,不可抗拒。

  4、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5、惊天动地:惊动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极大

  6、振聋发聩:声音大得使聋子能听到声音。

  7、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8、鬼哭狼嗥: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9、喧宾夺主: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10、如雷灌耳: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11、响彻云霄:形容声音极大,直透高空。

  12、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如同水在鼎中沸腾一般。

  13、沸反盈天: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14、震耳欲聋:耳朵都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5、龙吟虎啸:像龙在鸣,虎在啸。多形容人的歌吟声嘹亮。

  16、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17、语笑喧阗: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18、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19、鼓乐喧天:形容音乐演奏之声嘈杂热闹。

  20、天震地骇: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21、鬼哭神号: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22、声振林木:声浪振动树木。形容声音宏亮(多指歌声)。

  23、欢声雷动:欢呼声像打雷一样。形容极其热烈的欢乐气氛。

  24、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形容声音的诗词5篇(扩展2)

——形容声音好听的词语

形容声音好听的词语1

  1、莺声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2、音容宛在: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3、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4、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5、唯唯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我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貌。

  6、声音笑貌: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7、喧宾夺主: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8、掷地有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9、乳声乳气: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10、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明白。

  11、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12、作金石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13、燕语莺声: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14、绕梁三日: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15、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16、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17、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理解。

  18、风风韵韵:①形容韵致意态完美。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貌。


形容声音的诗词5篇(扩展3)

——形容声音的词语aabb

形容声音的词语aabb1

  轰轰隆隆 叮叮当当 乒乒乓乓 叽叽呱呱 唧唧喳喳

  叽叽咕咕 支支吾吾 劈劈啪啪 哗哗啦啦 叮叮咚咚

  纷纷攘攘fēn fēn rǎng rǎng

  【解释】: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八:“杨*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

  抽抽搭搭chōu chōu dā dā

  【解释】:形容抵声哭泣。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六回:“*儿听了,越发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

  婆婆妈妈pó pó mā mā

  【解释】: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自】: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人》:“上海下层社会中也有不少喜欢议论别人的婆婆妈妈。”

  【近义词】:唠唠叨叨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感情脆弱。

  形容声音好听的句子:

  1、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

  2、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壮的声音是谁哼唱的?哦,原来是一只老鹰,它的声音使人充满了力量。“吱吱”,这只小虫的声音如音乐家拉的小提琴,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肯定它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知了!”一听这句话,就知道它是谁了,它是蝉,可是,难道它只会唱这首歌吗?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手独具特色的交响曲,它是多么另人陶醉、着迷!

  3、那飞泻下来的银链,在阳光下闪烁,使银链更明亮。而银链的宏伟,大于任何一个饰物;而银链的庞大,又大于任何一个无形的气墙。

  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5、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只要你勇敢跟我来,爱不用刻意安排,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快,享受现在别一开怀就怕受伤害,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6、丁丁冬冬的`一夜雨声,敲起了春耕的锣,擂响了播种的鼓。

  7、走到瀑布跟前,只见银白色的水流像老爷爷的白胡子,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有几道水流好像有急事,匆匆地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

  8、空中飘雪花,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那是上帝忘了洗头,落下的头屑,亲爱的我也忘了洗头,可为何落下满地的忧伤白色的屋顶白色的房,白色的飞鸟飞过我的年华不留声响,站在雪中接一片雪花,看它一点一点变为透明的水珠,折射出一片惨烈的白,整个世界宛如一场奢华的礼拜。

  9、雨声中,他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他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10、三月的雨像无数只小手,打在林叶的琴键上,奏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

  13、突然,一阵弦音腾空而起,飘忽不定,蜿蜒曲折,婉转流连。冲上屋顶,飘向脚下,忽而高亢急促,余音绕梁。那是熟悉的古筝音。它优柔飘渺,欲发欲收,回转之际却突然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它能渗透每一个毛孔,流到人的心里。

  14、在爱情的码头,我燃烧我的船,怕夜黑时候,你疏忽错过,我焚心等候。

  15、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形容声音的诗词5篇(扩展4)

——形容儿童的诗词

形容儿童的诗词1

  1、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3、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6、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7、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8、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9、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1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11、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12、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1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14、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15、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6、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佚名《芄兰》

  17、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乐·村居》

  18、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19、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20、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21、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22、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23、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24、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25、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26、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2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8、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29、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山农词》

  3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3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3、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3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35、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3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3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38、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39、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0、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41、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43、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44、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韦庄《与小女》

  45、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46、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47、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4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49、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50、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1、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5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5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5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55、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56、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57、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58、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59、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60、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61、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2、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3、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64、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65、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李郢《南池》

  66、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67、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68、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佚名《芄兰》

  69、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70、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许虬《折扬柳歌》


形容声音的诗词5篇(扩展5)

——形容声音响亮成语

形容声音响亮成语1

  1、游响停云:指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2、铿铿锵锵:指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或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

  3、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4、铿锵有力:指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5、裂石流云: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指声音高昂响亮。

  6、戛玉敲冰: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指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指人气节凛然。

  7、音声如钟:指声音响亮。

  8、铿锵顿挫: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指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9、喉清韵雅:歌喉清脆响亮,韵味优美幽致。指歌唱水*很高。

  10、磨刀霍霍:霍霍:磨刀的声音。磨刀发出霍霍的响亮的"声音。现多指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11、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指人的名声大。

  12、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13、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14、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15、书声朗朗:指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6、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指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17、戛玉鸣金: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指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指人气节凛然。

  18、书声琅琅:指读书声音响亮。


形容声音的诗词5篇(扩展6)

——形容幼儿的声音的词语

形容幼儿的声音的词语1

  牙牙学语,稚嫩,轻声细语,咿呀 宛若黄莺,嗷嗷待哺,奶声奶气

  咿咿 呀呀 哇哇 格格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