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环
摘要:“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引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研究,本文从笔者自身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关于观察、模仿和创新方面的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高年级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但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拼音、识字、组词、造句、写话,归根结底是为了锻炼成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是最高级的形式之一,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之一。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所选的方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常见的有读写结合法、分步习作法、分格训练法和情景作文法等。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适合自己学生的细节操作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至关重要。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1观察重在得法
百度百科对“观察”的解释: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高级的知觉形式。在这里,“观”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看,还包括了其他的听、嗅、触等多种感觉;而“察”则是分析、判断的意思,也就是说,观察不仅是感知,还有分析。但学生“感”到是否“知”了,“知”又“知”了什么,这是关于感知的质量问题。对于作文来说,观察的目的是表现或突出中心,但不同文章的中心是不一样的,学生也不可能为每一篇文章都定一个中心,所以还需进一步概括。根据小学作文在内容上的评分标准“思想健康”这一条,即可明确所有作文的中心都必须是正能量的。例如,写人可以从头写到脚,每一部分又可以朝各个方向写,但“思想健康”一句,就圈定了范围。发型、衣着、五官等,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人的思想,但具体在一个人身上,肯定会有某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表现作用比较突出,观察的重点就应当落在这几点上。触类旁通,在平时观察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在搜集正能量材料的前提下,有意识并及时地记录他们观察人、事、物上所收获的细节。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也可以借用“抓拍”告诉学生:抓拍的镜头里可能重要不重要的细节都有,但作者一定是突出了他所想表现的部分。仔细观察这样的照片,也能学习怎样观察。如让学生习作《写一位教师》时,笔者提前一周交代了本次作文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位教师进行观察,观察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也可以同时揣测他的心理,而这些观察要有意识地指向一个积极的主题,然后做好观察记录。一周后的作文课上,我首先跟学生一起学习了例文,并复习了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然后请学生口头表述他们观察到的结果,再组织学生进行典型点评,引导学生选择、整合自己的观察结果,接着同桌间自由交流、互相评价,这才让学生开始动笔。结果这次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大家基本都能就某个教师的某些特点,很详细地做好介绍,习作质量明显提高了。
2模仿套作有要求
仿写是在抄写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它的重点就在“改”上,或调形式,或改内容。以走近作家写作心理的方式学习写文章的方法,有人称之为“套作”。当学生对着作文咬笔头,半天下不了笔的时候,不妨让他们仿照例文写一篇作文。笔者在布置作文时,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允许他们写作文,也允许他们仿作文,后者要先抄原文,虽然量较多,但因为质的要求降低了,那些觉得写作文吃力的学生,还是愿意做的。这样的作文仿写,对于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两点好处:一是能够立马下笔,仿寫时有依据,心中比较有数;二是起点高,由于借助了佳作的力量,无论是内容的选择、立意的确定,还是表达的水平,都有一定的保障。对于仿写前的抄写,一方面,我会推荐一些值得模仿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选择自己走心的一篇,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后让教师把关;另一方面,笔者还教给他们一种代入的方法:慢慢抄,仿佛自己就是作者在写作一般,抄写的过程如果自己有了想法,可以暂时撇开原文,在另一个本子上记下来,不同延伸之处用符号标注。若是在主体段落开始就能够自主拓展开的,就直接成文,换一个开头,不再抄写仿写了;若是延伸处较多,又都没能形成整篇作文,则待抄写完之后,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比较好展开的点延展。这一抽象的心路历程,不能靠学生的自觉来完成,因为难免会有学生怀着完成任务式的心理去抄,所以笔者补了个规定:仿写不能长期使用,而且随着仿写次数的增加,教师要看到大家的仿文一次比一次离原文远,表达水平也要一次比一次高。当然这些都会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给出较详细的标准,如使用的修辞必须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外貌描写要配合神态或动作描写……
3创新量力而行
作家的价值在于创新,但对于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作文,毕竟,以他们现在的阅历和见识,作文要创新出高度是极困难的,而没有高度的创新意义也不大,这大约就是儿童创作的画可自成一家,却没有儿童创新的文学一说的原因。所以,对于尚有部分学生害怕作文的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的求新之心可以理解,但付诸现实却需要量力而行。可以提倡创新,可是不能一味追求创新,不能给力不从心的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以免造成他们对作文的厌恶之心,挫伤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持续发展。《语文新课标》对于五、六年级学生这方面的最高要求也只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有个人独特感受进行创新作文,还是一件值得“珍视”的事。小学生即便到了六年级,他们的生活阅历还是相当之少,生活范围也比较窄,所以写出来的事难免会有重复的,而大家又都在学习写作的路上,所以甚至表达方式都会相似或相同。但笔者却听到不少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会说自己学生写的都是老掉牙的事,感觉千篇一律,看得都腻了,所以越改就评价越低。可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事确实是真的发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站在他们的角度,那就是新的,他们怎么知道教师以前的学生写过很多了呢。所以,教师蹲下身子平视学生,要考虑得更多一点,不能一味求新。
总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盲目崇拜大师教学模式,只会适得其反。笔者觉得,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的运用形式,跟学生运用的学习方式差不多,合不合用,该怎样使用,都需要借用者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才能日益契合学生,才能皮肉一体,从而变得有效、进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庆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211.
猜你喜欢 高年级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1期)2020-10-21话题引领,书写精彩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2018年10期)2018-10-25小学“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模式探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31期)2018-10-1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戏剧之家(2017年23期)2018-01-12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32期)2017-09-05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教学技巧未来英才(2017年5期)2017-05-12论高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微课教学新课程·上旬(2016年12期)2017-03-01一颗沙粒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课外语文·下(2016年12期)2017-01-12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分析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小学高年级作文评价探索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4期)2016-04-19 相关热词搜索:下一篇:现代主义的“现实”与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