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高孝株

摘要:双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无法落实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可参考的案例不多及活动类型单一等有关。因此,双减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培养

“双减”指全年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避免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地理是比较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时要以“双减”政策为基础,合理利用课堂实现这一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课后作业的布置。因此,教师要加强探讨“双减”背景下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1双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无法落实的原因

双减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地理实践力无法落实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1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实际上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体现。然而仅有少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主要与教师地理实践活动能力不强有关。一方面,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较高,并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指导学生[1]。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精力主要在高考升学方面,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习培训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教师专业实践的指导能力不强,实践基础知识薄弱,自然无法指导学生。

1.2可参考的案例不多

虽然部分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然而因为这方面的成功案例较少,供教师参考的案例不多。很多教师无法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还可能误导学生,或者是出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缺乏完善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的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将教材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自然无法实现“双减”的目标。

1.3活动类型单一

在客观因素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比如说仅指导学生做一些客观条件其容易满足的活动,比如说关注地理新闻、总结一周见闻、观察类或实验类活动,如季节变化[2]。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质量不高且流于形式,学生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收获。此外,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考察大自然,和“双减”的要求并不符合,并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双减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落实“双减”的要求,在教学中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已经明确了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这一问题,并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参与的主动权,让其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最终得出探究结论,培养学生实践力的同时避免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实现“双减”的目标[3]。以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學了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可以自主分组、确定组长、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验研究等等,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在小组合作中独立完成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探究,主动参与到地理实践活动中。比如说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时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设计了多样化的调查问卷。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时小组内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合理利用了课堂时间掌握了所学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课后无需花费时间学习,符合“双减”的要求。

2.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路上的引路人,应主动承担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在学生需要时给其恰到好处的引导,指引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双减”的目标[4]。以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讲解,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互相探讨等方法分析这一问题。刚开始时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着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对气候、对渔场或对海洋生物等不同角度思考,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在此之后有的学生结合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分析洋流对渔场与海洋生物的影响,有的学生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还有的学生分析了对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上述环节中教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学生思维阻塞时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达成相应的目标,贯彻落实了“双减”政策。

2.3开展户外实践活动

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关价值观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适当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以我国“著名油菜花之乡——江苏兴化”为例,吸引了不少本地以及外地的游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考察“当地有何自然条件优势、大面积种植油菜花的原因;建立油菜花之乡的原因”等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将上述问题以实践力的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清晰地将实践活动与地理知识结构对应,并在认真思考中表达不同看法[5]。课堂的最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他地方能不能模仿江苏兴化的做法?”通过户外实践考察,结合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自身地理实践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结束语

总之,双减下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时应以该政策为要求,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户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避免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任务,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可见,高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时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岚, 李晴, 陈洁,等.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7).

[2]朱悦.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 北极光, 2020(1).

[3]陈开智.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下旬, 2018(36):195-195.

[4]王瑞红. 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 才智, 2020.

[5]冯平根.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 高考, 2020(33).

猜你喜欢 活动课堂教师 “活动随手拍”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3期)2022-05-10欢乐的课堂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21年17期)2021-10-01世界各地的劳动节活动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5期)2020-12-16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点评教师:祁斌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7年7期)2017-08-07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下一代英才(2016年12期)2017-04-21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教师发展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一条鱼游进了课堂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