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开展趣味热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王澍煜

摘要:本文主要以幼儿园开展运动过程中热身环节的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幼儿园开展 趣味热身运动的切入点。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 议。以遵循幼儿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为原则,从幼儿兴趣出发,开展趣味热身 运动。激发幼儿参与运动兴趣,提高幼儿动作发展水平,促进身体健康,为幼儿 终身具有健康的身体奠定基础。

关键词:热身运动;幼儿热身运动;趣味性

1.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提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身心并重”健康观。幼儿的热身作为运动组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幼儿体能锻炼和身体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热身运动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幼儿体能锻炼和身体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幼儿园热身活动的组织普遍存在随意性,趣味性与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因此,本研究从幼儿运动开展科学性以及趣味性相结合的视角,以问卷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幼儿园运动热身环节实施现状,从而为科学开展趣味热身运动提供参考建议,为后续运动环节能更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打好基础。

2.文献综述

2.1

身体健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石,体育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保障。【1】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健康置于幼儿各领域教育之首;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中,第一条就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一系列幼儿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并凸显了体育教育在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开展基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幼儿身体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尤为重要。

2.1.2国内关于幼儿热身运动的研究现状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杜葵峰、俞聪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认为热身运动在每一次运动之前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其充分性影响着每次运动的完成情况。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热身运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准备部分的任务是使学生在运动前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体育锻炼基本部分教学内容及完成所安排的运动负荷,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不做热身运动或热身运动不充分,就很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大多数学生由于知识的匮乏,很少或者是基本没有运动前做热身运动的意识。另外再加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情况,导致常规的热身运动不易于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达不到理想的热身效果。建议将体育游戏与热身运动二者结合起来能够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正确的热身运动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基本活动的开展。简而言之,在一个完整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准备活动为开展体育运动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对一节体育活动的顺利完成能否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指南》学习,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顺序、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特点、要点等运动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对热身运动的重视,还能让教师在设计热身运动时做到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不仅教师自身要提高认识,教师还应该向幼儿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因热身运动不充分而发生伤害事故的典型事例,让幼儿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明确热身运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对幼儿生理发展而言,热身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够减少幼儿在运动中的损伤,防止幼儿扭伤或者摔倒,正确有效的热身运动能更好的开展下面的活动

对幼儿心理发展而言,热身运动可以提高幼儿运动锻炼的兴趣。因为热身运动教师需要有创新的热身运动并与幼儿的兴趣练习起来,使幼儿对此次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幼儿就更愿意去尝试接受挑战,自然融入后面的基本活动锻炼,更好地提高活动效果。

2.2概念界定

2.2.1热身运动(warmup)从字面看就是让能使身体热起来的运动。热身运动字条解释又称准备运动,

前者因生理反应而得名,后者则属一般性概念。热身运动,是某些全身活动的组合;在主要身体活动之前,以较轻的活动量,先行活动肢体,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目的在于提高随后激烈运动的效率,激烈运动的安全性,同时满足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锻炼之前,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调整运动状态。热身运动能提高肌肉的温度和人体的体温,从而保障运动安全性。而且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心理状态,快速投入运动。

热身运动主要包括一般热身运动、静止的肌肉拉伸运动、专项热身运动以及动态的肌肉活动,这四种运动所适用的人群不同,进行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除此之外,进行热身运动还能提升人们的信心,并能有效的避免运动伤害的产生。

2.2.2幼儿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也是开展幼儿运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在进行后续动作练习或体育游戏过程中出现扭伤;另一方面可以在情緒上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并能对幼儿进一步的掌握相关的基础动作有所帮助,从而对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热身运动相对零散、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热身运动体系,导致幼儿的热身不够充分,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要想避免此类问题,教师必须对热身运动展开立体式探索,从多视角出发进行设计,确保热身运动更契合幼儿的实际需求。

2.2.3趣味性

在幼儿运动组织过程中,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目的,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有针对性地调动幼儿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获得知识、动作技能发展。

另外,趣味的热身运动还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适时对幼儿进行心理调节。教师饱满、积极、乐观的情绪会极大地感染幼儿参与的兴趣。如果教师用积极的语调、充满感情色彩的声音,甚至是夸张的肢体语言去面对幼儿,一定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顺利融入体育游戏或运动中。再加上教师赋予童趣简练语言以及适时的鼓励与表扬,幼儿通过热身活动从生理到心理都兴奋起来将不是难事。

综上所述,幼儿趣味热身运动开展必须遵循“幼儿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的《纲要》指导思想。把握孩子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关注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热身运动实施来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从本区选取7所公民办园(其中1所示范园、2所一级园、2所二级园、2所民办园)共189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89份,回收178份,删除无效问卷7份,获得有效问卷171份。其中,接受调查的公办园教师占72.3%。民办园教师27.7%。

3.2研究工具

3.2.1问卷调查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以及中外幼儿运动相关研究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自编《幼儿园运动热身环节开展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三个维度:幼儿运动开展热身的认同度(1、2题)、幼儿运动开展热身内容及形式(3、4、5、6、7题)、幼儿运动热身实施策略(8、9、10题)。并选取区内各级幼儿园各年龄段执教教师189人,由研究人员用调查软件完成电子版问卷发放

3.2.2观察记录法编制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包括所在幼儿园的类型(级别)、班级、运动时间段(上、下午)、教师引导方式(音乐、口令、儿歌)、基本动作(涉及运动基本经验)、幼儿投入情况等在表格中清晰罗列,观察者将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对应一栏处以打“”方式进行记录。在参与区域内多所各级幼儿园的观摩调研中,对各级幼儿园实地走访,进行现场观摩,观察以各级幼儿园大中小班为单位,每个班观察一周,每天观察的时间为早锻炼开始后的10分钟,下午体育游戏开始的6分钟。根据现场观摩完成“幼儿园运动开展过程中热身环节组织实施”观察表,由观察者根据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填写,并对观察表计时汇总整理分析反馈。

4、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围绕幼儿运动开展热身的认同度、幼儿运动开展热身内容及形式、幼儿运动热身实施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见表表1幼儿教师对幼儿运动前开展热身的认同度(N=179)放在第四部部分(样本分析)职称,教龄

通过以上表1分析开展热身运动的认同度,大多数教师认为运动前有必要组织幼儿进行热身运动。

表2幼儿运动开展热身时间(分钟)

通过表2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对热身环节开展的时间有一定的随意性,大部分教师的时间长短安排没有考虑整个运动时长与热身的科学比例平衡

表3幼儿运动中对热身环节兴趣投入表现情况

通过表3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运动开始热身环节的组织能推动幼儿对运动的参与兴趣比例低于50%,总体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图4教师对运动热身环节开展策略运用情况

通过表4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运动开始热身环节的组织大部分还是参用传统律动偏舞蹈的设计或是口令式操节锻炼

研究结论:通过以上问卷以及观察表的汇总梳理,得出结论:如何科学有效开展存在诸多问题。不少教师认为:在以幼儿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下,热身运动由教师带领,幼儿的自主性无法体现,没有尊重幼儿,没有童趣的运动就是教师的高控制。所以,在组织开展运动时直接忽略热身环节;或出现教师随意用简单的用广播操代替热身运动,认为这是幼小衔接的体现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教师对于认同度

5.1.1教师对热身运动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部分老师认为二期课改的精神是要以幼儿为主体。在低结构区域运动中,更要让幼儿自主参与,一切以幼儿意愿为准,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热身运动;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热身运动仅是“操节”练习,片面强调动作整齐,整个热身过程完全在教师控制下,幼儿只是被动、机械的跟随口令做动作,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师体育专业知识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使幼儿教师不了解热身活动的重要性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幼儿生理年龄特点、实际水平、基本教材,甚至气候的关系,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只能被动接受,就算身体得到了准备,心理却没有被激活,同样不能达到热身活动的效果其次,很多教师对热身活动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带幼儿做的热身活动没有和运动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自然不能为目标服务,也就达不到热身活动的效果。教师组织热身活动时没有激情投入。教师本身的情绪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5.2开展热身的内容

热身环节的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1小时运动时间。而每一次运动的时间,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整个运动过程包括热身运动、分散(自主)练习、放松运动三部分。而热身运动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往往出现草草了事现象。如在小班开展体育游戏“小兔跳跳”,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模仿小兔,練习双脚向上跳跃。在开始的热身环节幼儿跟着教师念着熟悉的《小白兔》儿歌,做着双臂上举模仿小兔耳朵,双脚原地跳的动作。发现有的幼儿站着不动看着老师,有的幼儿双脚交替跳跃,有的漫不经心随意上跳几次。这个热身环节只持续52秒。

5.3对应4.3教师引导方式

音乐选择、动作设计缺乏科学性热身运动常常出现选择的音乐是教师自己喜欢熟悉的流行音乐,以为节奏热烈的就能激发幼儿参与兴趣。较少考虑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就幼儿发展特点而言,不同年龄段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接受都是不同的,不适合的音乐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反而会出现幼儿分散注意力,不参与动作锻炼的现象。

4.4动作设计与运动目标实际内容脱节

在热身运动环节的动作设计上,往往脱离幼儿当天活动所涉及锻炼的身体关节或区域内容。如小班区域运动,其重点观察是“能否动作协调的在钻爬区膝盖着地行进钻爬”,但在热身运动中,动作则跟随背景音乐(巧虎之歌),以歌曲内容为素材,按照歌词设计动作。显然对后续进行的重点运动钻爬区域的锻炼没有大的帮助。(五)热身动作与舞蹈律动编排容易混淆

幼儿教师大多经过专业的舞蹈培训,擅长律动舞蹈。加之选择的音乐节奏轻快活动,热身运动的动作设计就变为偏向舞蹈动作的律动热身。但热身运动目的在于逐步提升运动密度,在生理上为后续运动做好准备,以及发展幼儿动作的目的。无论是模仿动作或扩展动作,均应该有一定适宜的运动强度;柔美的律动动作则常常无法提高幼儿体能。如在春天开展的区域自主运动时,教师结合蝴蝶特征设计的热身动作是“原地踮步,双臂前后摆动;小碎步转一圈;双手飞吻,学蝴蝶翩翩飞”等动作。可见,教师忽略了本次运动中幼儿需要发展的动作技能以及所涉及的身体各关节的锻炼。看似好看活泼的热身运动对后续的幼儿运动锻炼缺乏应有的热身效应。

(六)热身运动与后续运动环节缺乏连贯

在高结构运动中进行一物多玩或运用某些器材有重点进行动作技能锻炼时,教师徒手开展热身环节,到后续运动时,幼儿手持材料,面面相觑,不知该用材料怎样玩,或相互用材料打闹嬉戏。

这说明幼儿没有运用材料运动的经验,或没有想起以前用其进行锻炼的方式。教师也仅仅是对这些体育器材进行浅显的体验,并没有真正的让这些幼儿通过体育器材发展动作。教师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清进行借助器械进行热身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性,从而在进行热身的过程中也并没有让幼儿主动的去接触相关的运动器械。

鉴于以上分析,在解读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有效开展趣味性热身运动的建议。希望改变教师观念,把幼儿难以理解或枯燥的动作和身体锻炼有机整合成有趣的运动热身活动。提高幼儿参与运动锻炼的兴趣,实现热身活动与运动目标、内容的融合与统一。有效提升幼儿动作以及身体机能健康发展。使幼儿轻松、愉快地锻炼身体各部分机能,舒展身体,练习基本动作,达到锻炼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5.幼儿园开展趣味热身运动的对策及建议

笔者认为,幼儿园一切活动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特别在运动中,热身运动作为重要一环,能激发幼儿积极情绪,充分活动和拉伸幼儿肢体和关节,使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地由静止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发展幼儿基本身体素质,如柔韧性、力量等,有效预防幼儿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出现。这是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反之,则会阻碍幼儿动作发展以及身体成长,直接影响运动开展的有效性。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引发兴趣,就需要以“童趣”设计热身运动。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正确认识热身运动。教师要真正了解开展趣味热身运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在增加体育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先进运动知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热身运动的概念以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对于“热身运动”开展,教师除了理论知识外,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5.1.1熱身环节要准备什么?包括:运动的服装(如衣物塞进裤子),这样才能够更好保护幼儿在动作锻炼过程中,不被一些材料器械所伤;检查一下鞋带是否系紧等;运动情绪,是否运动进入状态,语言激发。如:孩子们我们要开始运动游戏了,运动游戏前我们应该准备热身。通过不断语言输入,培养孩子自然习得运动良好习惯;运动空间的自我准备,如,养成分散站立,保证动作空间等

2.热身动作设计也应该要有一个由缓到急的过程。因为激烈的动作对心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应该从缓到慢慢热起来,我们的肌肉、血液黏度有一个反应的过程,慢慢的唤醒心肺。如果用乐器的演奏设计热身,可以先由小提琴拉抒情的乐曲,慢慢舒展动作,逐步到欢快的,激烈的,逐渐加快动作节奏

(二)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趣味热身运动有效开展

1.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热身时间

幼儿园通常热身运动时间为3-5分钟。但是,热身运动的时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炎热的夏天,幼儿容易流汗、疲劳,应适时缩短热身运动时间;寒冷的冬天,比较不容易让身体热起来,可适当延长活动时间。另外,热身运动的时间不能无限制延长。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及时进行调控,真正发挥热身分作用和价值。

2.根据年龄特点,运用不同形式开展热身运动能够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幼儿的情绪调动也有积极的作用。此环节的设计开展不是漫无目的的,必须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展开设计,体现热身运动的契合性、合理性、目的性、明确性。

马斯洛的层次认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七个层次。因此,热身运动规则的制定也要考虑幼儿的需要。热身活动的设计与编排应注意趣味性、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创新性等原则。同时必须遵循幼儿不同年龄发展水平,设计热身内容和形式。

(1)小班:带领式热身动作练习为主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弱,运动经验缺乏,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发幼儿对环境的熟悉,再加以幼儿化的语言辅以形象的动作示范,带领幼儿一起集体热身练习,逐步发展幼儿动作经验。原则上以富有趣味性,动作少、难度低、重复多为主,主要是围绕在教师周围做一些模仿动作。如以小班活动“小兔跳跳”为例,教师可以用简练富有节奏的儿歌“小、白、兔,长、耳、朵,踮、起、脚,向、上、跳。”组织幼儿模仿老师小兔动作一字一拍,不但动作易于幼儿理解,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以动作练习,幼儿很快掌握双脚并拢跳的动作要领。

(2)中班:语言动作同步引领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经验的丰富,对动作模仿有了经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要求幼儿动作尽可能做到位。所以,在中班开展热身时,可以在音乐辅助下,简单讲解和动作练习同步进行,并用简洁的语言提示幼儿动作要领。如,不断促进幼儿大动作技能的发展以及幼儿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

(3)大班:发挥自主合作锻炼大班运动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而言,要比小中班幼儿强。运动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了,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因此,可以通过穿插一些幼儿动作自主创编上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以及有效促进幼儿大动作技能的发展。动作变化的编排,可以根据运动预设内容的重点或动作方向上的变化(前后左右等);幼儿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的变化等等。

在组织进行热身时的后半段采用自主结伴,合作练习动作的方式,这样可以引发幼儿在后续运动中也有合作锻炼的意识。

3.选择“趣味”音乐,达到“情绪热身”

幼儿园应打破过去幼儿园统一选择音乐、小中大班以年级组为单位统一设计热身运动动作的方法,关注幼儿喜欢的幼儿乐曲,大家广泛收集,集中梳理、归类,建立各年龄段适用的乐曲资源库,各班教师可根据自己需要选用作为自己当天的热身运动音乐。

音乐选择既要有美感,也应从幼儿年龄段方面进行考虑和选择。小班我们选择的音乐以2/4拍为主,节奏感强,节拍清晰;中班我们选择或3/4、4/4拍的快板,节奏明快、曲调活潑;大班我们有了更多节奏热烈,富于动感的幼儿音乐作为热身背景音乐对于儿童的活动和运动是有直接影响的,节奏鲜明、旋律欢快的音乐能让幼儿在感受在节奏一定的变化后情绪得到提升,这样加上动作随音乐而变化,活动量也就得到了调节。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选择适合幼儿的热身音乐后,设计易于幼儿掌握的动作。

4.动作逐步推进,兼顾全面练习

对于开展低结构自主性运动,因为要涉及幼儿从上肢到下肢各个身体部位的动作练习,所以在热身环节当中,除了要用富有韵律的节奏明快的乐曲,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之外,在热身动作设计上,还应考虑全面,对各个身体部位的关节进行热身练习,以免在后面自主区域活动当中受伤受到伤害。

其次,帮助幼儿锻炼身体各部位机能时,注意动作练习的循序渐进。动作的编排应尽量按照由慢到快,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由弱到强的顺序编排设计。如:《登高摘旗》是一个活动量较大、有肢体摩擦,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体育比赛,在热身运动时,教师可按照头、肩、手臂、手腕、腰、下蹲、抬腿、跳跃、踏步的顺序来编排,由慢到快,由集中到分散,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避免运动损伤。使幼儿在具有趣味性的环境中愉快热身,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再次,针对不同区域的场地,则要有所侧重的考虑。如在攀爬区域,有各类攀登、钻爬的场景设置。教师应该考虑到本次活动膝关节、腕关节所使用的频率较高、较强。所以需要对其腕关节以及手臂,腿部做较多的热身,加强部份的柔软操以增加热身的程度。以免因热身不足而造成伤害。

又如练习跨栏,应先安排一些跨过障碍物(尽量前后腿分开)练习作为热身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形成对跨的印象,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信心,加快幼儿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如果热身活动总是那么几套幼儿熟悉的体操或游戏,时间长了容易使幼儿产生机械反应和不动脑筋的习惯,不利于提高幼儿思维与动作的灵活性,甚至可能出现幼儿在练习中不求质量的敷衍现象。

5.整合已有经验,巧设趣味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喜爱,有兴趣、喜闻乐见的形象有一定针对性的对本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经验以及喜好进行了解,以此来设计趣味性的热身运动,并创设合适的运动情境,并将相关的热身运动来融合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进行热身运动。

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助跑跨跳这个动作练习时。把整个活动设计成“过河”的情节。用各种纸板模拟开车、划龙舟、拉车等情境,让幼儿在整个热身环节中,自主巩固以前的运动经验,同时通过这些情境中跨步,抬腿等动作拉伸肌肉,为后面重点动作做好身体上的准备,然后又过渡到,跳过宽宽的小河、涨高的小河......将热身动作与后续的重点动作自然融合在一起,模糊了热身与后续环节界限。让幼儿在游戏情境当中自然获得了体验。整个活动都融合在一个情境中,及趣味十足又的到锻炼。

又如在开展“转向跳圈”的运动中,教师选择了孩子生活中熟知的游戏“击球能手”让孩子通过快乐接球来巧妙热身。具体做法是让孩子根据老师打球的方向和轻重去接球,老师将球向左打孩子往左跑;老师打球打得重,孩子跑得远;老师打球打得轻,孩子则跑得近。

在热身活动中,除了培养孩子的运动特质,更应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教育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契机,热身活动中应该倡导师生互动,设计师生互动的活动内容,鼓励孩子自主参与,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假想打球的热身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幼儿思维也把热身锻炼寓于无形中,这种注入游戏元素的热身方法往往可以使热身运动达到最佳效果。

6.调整运动设施,满足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趣味性热身运动的实践性,需要对园内的基础设施进行调整,淘汰已经过时且老旧的设施,并结合当前教育部对幼儿园运动器材设计的要求,引进了一批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运动锻炼器械、材料。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可以充分的利用相关的体育器材,并规避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教师对其余器械铺设了柔软的泡沫垫,对器械的拐角处和较为锋利的地方用柔软的布条和泡沫进行绑定,保证幼儿在进行热身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应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效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7.结合器材运用,设计游戏热身

教师也需要在热身运动的过程中增加相关的活动方案。例如,对于高结构的运动活动,在整个活动之前,教师应考虑此次运动主要发展的幼儿某些动作,或者在一物多玩当中使用的主要材料。然后其也运用于热身活动中。如在一物多玩泡沫垫中,可以将泡沫垫的多种玩法融合在热身活动当中,既帮幼儿巩固以前的经验,又梳理丰富多种泡沫垫的玩法,为后面运用泡沫垫进行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8.关注个别幼儿,创新动作设计

激发出幼儿参与热身运动的兴趣,还需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幼儿都能更好的进行热身运动,结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创新热身运动趣味内容。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如教师需要对班级中的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班级中的幼儿有部分不愿参与运动,热身环节仅站立于同伴中间,而没有跟随大家一起做动作。教师可以对班级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类,并尝试设计“爬山家族”的游戏场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性格较为活泼的幼儿来扮演孩子和孩子的朋友,让性格较为安静的幼儿来扮演沉稳的家长,并对这些性格沉稳的孩子来安排较为简单且基础的热身运动,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更好的进行的热身运动,教师在这过程中需要时刻的观察幼儿的状态,若是幼儿的仍然反应抵触,便要减少运动量,若是幼儿在进行游戏热身过程中表现的较为积极,则可以考虑继续,直到性格较为沉静的幼儿可以与活泼的幼儿打成一片,并能更好的提升其身体素质。

总之,幼儿运动中的热身运动是有效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和户外体育游戏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重视体育的热身环节,在体育教学教案中利用与时俱进的眼界对热身环节进行创造创新,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防止幼儿运动损伤,真正发挥幼儿趣味热身运动作用。不仅能保障“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也能为幼儿以后“终身体育”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照斌.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国学校体育,2002,(2)

[2]李英博.要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3]郭宇亮我国幼儿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2011

[4]杜葵峰,俞聪,赖成杨,等.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热身运动中积极作用调查与分析[J].亚太教育,2016(18):65.

[5]卢保文.关于体育课堂热身活动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8):52-53.

[6]彭恩.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工作.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7]陈会品.幼儿园开展趣味小篮球活动的意义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4):204-205.

[8]冯志坚主编.学前儿童体育[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顧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吴文飞.热身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新区,2018(12)

[11]钟军杰.小学体育课“体育热身”要注重“三性”[J].内蒙古教育,2016(18).

[12]李智,张云.创新早操,让幼儿动起来[J].教育家,2017(16).

附录:《幼儿园趣味热身运动开展与实施的研究》前期问卷调查

亲爱的老师:

您好!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园开展热身运动的组织与开展情况。该问卷是不记名的,请您如实填写,谢谢您的真诚合作!填写说明:请您在问题后的所选回答前的○内划“√”;如果您遇到“—”,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您认为在幼儿园运动前是否有必要带领幼儿开展热身运动?

○有必要   ○没必要   ○无所谓   ○不知道

2、幼儿是否每天在进行运动前都有热身运动?

○是   ○否

3、幼儿园的热身运动能满足幼儿走、跑、跳、投各种动作发展吗?

○很满足   ○满足   ○一般   ○不满足

4、您是否每一次开展热身运动都需要运用音乐背景:

○是   ○不是   ○无所谓

5、您班每次热身运动持续时间约为:

○30秒   ○30秒—1分钟   ○1—3分钟   ○3—5分钟

6、平时您组织热身运动时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是

○集体   ○小组   ○个人   ○自由活动

7、您组织幼儿热身运动的方法

○情境游戏法,就是直接通过游戏开展热身运动

○音乐带领法,就是以儿歌或音乐的形式来组织热身

○想什么时候开始就什么时候开始

○在适当的时候将活动内容导入

8、您认为影响幼儿热身运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动作设计缺乏科学性   ○教师的指导   ○幼儿的兴趣和情绪   ○其他

9、热身运动现状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配套设施不完善   ○热身场地小   ○幼儿参与热情不高   ○动作设计趣味不够

11、您认为幼儿园热身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猜你喜欢 趣味性 关于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5期)2020-12-30作业“乐缤纷”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85期)2020-08-04增加初中体育教学趣味性的策略下一代(2020年4期)2020-01-06以画之名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10期)2019-04-30论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知识文库(2018年15期)2018-05-14语言的趣味性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8年40期)2018-04-09趣味几何小资CHIC!ELEGANCE(2017年27期)2017-10-11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课外语文·上(2017年9期)2017-01-29在情景创设中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国际足坛108将足球俱乐部(2008年1期)2008-01-10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