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生主题式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

张海洋

摘要: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为学生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本文以教材为依据,从确立阅读主题,精选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探索高效的多元化主题阅读模式,开展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等步骤,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知识、增长见识、体会情感、获得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主题式课外阅读;策略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注定了他们的课外阅读是有所限制的,纷繁复杂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何甄选,扎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如何开展,这些都是学生课外阅读中需要面临的挑战。而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写特点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内容编排都围绕特有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训练,我们可以借助教材的编排特点,开展在主题引领下的课外延伸阅读。

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首先要依据教材确定阅读主题,进而按照主题甄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材料,阅读活动要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推进,由点及面地扩散,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课堂所学,拓展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阅读的无穷魅力。

1确立阅读主题,甄选阅读材料

1.1从单元导引中概括阅读主题

统编教材的单元导引中涵盖本单元所涉及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训练,教师以此概括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在主题之下的课外阅读活动既可根据人文主题展开,也可根据语文要素展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根据单元导引确定本单元阅读主题为“动物朋友”。在单元学习前,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的《退役军犬黄狐》,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的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对动物特点的描写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体现。课外阅读和单元学习同步进行,在主题引领下的课外阅读补充了课内阅读内容的不足,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的指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达成本单元的知识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在单元学习后,教师继续推荐学生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将主题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持续延伸。

1.2从单篇课文中提炼阅读主题

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某一环节或教材的某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提炼适宜学生的阅读主题,进而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实现课內外的无缝衔接,达到既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又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目的。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小说集《俗世奇人》,教师据此确定“俗世奇人”的主题阅读。在课前教师搜集了一些生活中或新闻中的奇人奇事的文字材料供学生在课中和课后分享阅读,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奇人奇事,往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拥有惊人的技艺,使学生的课前感悟切合课文主题。课后再向学生介绍和推荐《俗世奇人》一书,同时秉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要求学生寻找书中的“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创新阅读方法,探索阅读模式

2.1阶梯式的主题阅读

阶梯式的主题阅读即在特定主题下的课外阅读中阅读难度、篇幅和要求的阶梯式增加,使学生的阅读有一个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过程。阶梯式的阅读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保护他们阅读兴趣的同时丰富了阅读内容,提高了阅读效率,可谓是一箭三雕。

(1)阅读难度的阶梯式提升。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纷纷籍籍,即使是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也是多如牛毛。因此在安排或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阅读难度不宜过高而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也不宜过低而使学生收获甚微。根据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提炼出相同或相似的阅读主题,方便我们在不同年龄阶层安排适切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均为“儿童生活”。二年级时我们可推荐适合学生阅读,浅显易懂的《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三年级时我们可推荐想象新奇,满足学生“小人儿情节”的童话《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四年级时我们可推荐篇幅较长的名著《爱的教育》。即便在同一阶段和同一水平上,教师也要精心安排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有适应和理解的过程。还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课文内容都是从童年生活中获得人生感悟,因此在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安排阅读一些类似的简短文章;在整个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可推荐阅读桑格格的《小时候》一书中叙述小学阶段的内容;最后再推荐阅读难度较高的《爱的教育》,实现主题引领下阅读难度的阶梯式提升。

(2)阅读篇幅的阶梯式增加。同一阅读主题下的众多课外阅读材料篇幅不一,对于简短的内容,教师可把它们设计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对于篇幅在几千上万字的阅读内容,教师可在课前或课后布置阅读任务,允许学生分几天或几次完成阅读;对于篇幅较长的整本书,教师可在单元学期前布置阅读任务,让阅读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这既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补充,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课内外的阅读相辅相成,成就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

(3)阅读要求的阶梯式提高。高效的课外主题阅读必定是有要求的阅读,它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再提高,绝不应该是泛泛而读。并且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阅读要求也应步步提升,如此才能读有所指、读有所获。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寓言故事”,在教学前教师预先在《伊索寓言》中挑选了几个寓言故事供学生阅读,借以增加学生与寓言故事的接触面。初步了解寓言故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将这几篇课外寓言作为学生课内学习后拓展延伸的素材,进一步提升阅读要求,深入挖掘其内涵,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在三百多个寓言故事的海洋里,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思考、整合,用正确的方法,更高的要求完成课外阅读活动。步步为营,逐步提升阅读要求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主题框架内始终处于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高度,阅读收获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2.2多元化的主题阅读

(1)主题阅读与艺术形式的结合。文字是人类记录信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艺术形式如影视、戏劇等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甚至有文字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可借助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艺术形式,使主题更加突出、文字更加丰满、情感更加丰沛。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革命岁月”,在学习《七律·长征》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飞夺泸定桥》;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播放了关于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录片;在小说《小兵张嘎》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文字和书页是平面的,加之革命年代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过遥远,因此学生直观立体的感受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深刻。结合影视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给予学生视觉的冲击,通过影片中革命岁月艰难困苦的立体展现,使学生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内心情感。

(2)主题阅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课外阅读材料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获得更为全面的体验和多感官的刺激,使阅读感悟更加深刻。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认识鲁迅”为阅读主题,我们在进行必要的阅读铺垫后,充分利用绍兴本地的鲁迅故乡资源,组织学生游览鲁迅故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鲁迅,使阅读体验有血有肉、深刻具体。

(3)主题阅读与语文要素的训练。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涉及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语文要素的训练,组织学生的课内学习后,不妨举一反三,在课外阅读材料中挖掘相关要素的训练点。这是学生在持续的训练和熏染下,相关语文要素得到内化的过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要求学生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具体到本单元的课文就是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中体会父爱和母爱。在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选取了朱自清的《背影》、表现动物亲情的小说《藏羚羊的跪拜》、展现父爱如山的真实生活随笔《爸爸爱喜禾》作为阅读内容。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摘录体现父母之爱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感情,写下自己的感悟,并能与同学交流分享。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把握了教材的人文主题,更实现了语文要素的再训练和再提升。

3丰富阅读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3.1开设阅读指导课

为了让主题阅读更富成效,班级开设了每月两节次的阅读指导课。其中一节是阅读推荐课,主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读物,通过内容的简介、要点的关注、读法的指导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节是阅读分析课,安排在主题阅读进行时,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

3.2建立阅读分享群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题式课外阅读虽然阅读内容相同或相似,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阅读喜好却不尽相同。因此,单打独斗式的主题阅读必然会导致学生阅读视野狭隘,阅读感悟单一,违背了主题阅读的初衷。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在教师的主导下和家长的配合下,班级学生分成了几个阅读小组,并通过QQ、微信等平台建立了阅读分享群。在阅读分享群中,大家可共享阅读资源,节省搜寻阅读资源的时间;通过打卡的形式互相督促阅读,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阅读氛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或查看他人的阅读感受,扩大阅读感悟的广度和深度。

3.3设计阅读交流本

在每一次主题阅读前,学生都会自备一本《阅读交流本》,其中记录该次阅读活动的阅读内容、阅读理解和感受、阅读信息等等,可文字记载、可画图表述、可图表记录……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只要与本次阅读主题相关均可入册。《阅读交流本》可与同学交换阅读和记录,全凭学生自愿,主题阅读结束后取回各自的本子。在《阅读交流本》中学生可以看到除自己以外的诸多他人的阅读痕迹,顺着这些痕迹可以走进不同的他人的精神世界,品尝不一样的阅读滋味。

基于统编教材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是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有效阅读路径,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无缝衔接。教师要在主题阅读中创新阅读模式,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20(12):37

[2]张霞.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读写算,2020(36):189—190

[3]奥瑞.主题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2):95—96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策略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统编教材时代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统编教材时代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统编教材下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4期)2019-04-19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六大策略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1期)2019-03-13“预测”阅读策略的教学建议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年11期)2018-12-20图文交“绘”,给思维一个支点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9期)2018-09-27化“知识”为“写作生产力”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4期)2018-06-11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考试周刊(2015年75期)2015-09-10Passage Four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 课外阅读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