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笙
走街串巷,“绑”!个案偶发,“封”!春节返乡,“停”!纵观近期几起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争议不难发现,个别地方在实践中信的还是“一字诀”,念的还是“懒字经”,行的还是“一刀切”,广为群众诟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越到基层,干部面对的情形越为复杂,承受的压力也越为巨大。基层很不容易,我们务须充分理解。看别人挑担子总是不吃力的。我们批评“一刀切”现象,就更不能“一刀切”地对基层予以指摘。
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指出,不顾客观条件的“一刀切”,看似积极向上,实则违背规律、急躁冒进,欲速则不达。以今年春节返乡来说,各地充分提醒、必要防控、嚴格流调,但极少数地方所谓的“严防死守”,让不少返乡人员直呼“看不懂”。有的曲解防疫规定,把“居家健康监测”等同于居家隔离,把“非必要不返乡”理解成“绝不能返乡”;有的盲目攀比,规定不分城市农村、风险高低,将核酸检测有效期缩短到3天。一把要求简单化、管理刻板化、惩罚严苛化的“刀”,把原本科学有效、实事求是的政策举措切走了形、切变了样,无用无效不说,甚至还添堵添乱。
这里火刚灭、那里烟又起,“一刀切”何以屡禁难绝?毋庸讳言,有些人热衷
于“一刀切”,是因为这个方法最“好用”,风险小、成本低,动脑最少、动手最少、见效最快。然而事实上,这些雷厉风行的做法,貌似“动真”、仿佛“碰硬”,实则“不愿、不会、不敢”,暴露出个别领导干部本领不足、素养不高、水平不行的毛病。把倡导性、引导性工作异化为强制性要求,表面看“有魄力”“力度大”,实际上与“不折不扣抓落实”相去甚远,跟“有力有序推进工作”更不搭边。
看上去是在追求完美的行政目标,实则手段过于粗糙;看上去调查研究频繁,实则走形式、走过场多。“一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三观”错位:权力观出现扭曲,政绩观有了偏差,事业观失去准绳。该实地调研、科学决策的时候,闭门“拍脑袋决策”,大搞“一言堂”;该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情况,满足于“知道了”“转发了”“安排了”,只求“不出事”。“横竖一刀切”,本质上切的是工作效果,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消耗了基层干部的精力。
找准了病灶,就要对症下药。对“一刀切”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创造性执行”能力,下大气力整治这个顽症痼疾,就能让中央的大政方针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就能让干部群众保持实干担当的劲头,就能让政策举措取得落地开花的效果。
事实已经表明,最需要“一刀切”的,恰恰是“一刀切”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
(来源:人民网)
(责编 惠宁宁 美编 刘晓莹)
猜你喜欢一刀切实则居家黄帝内经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年2期)2021-03-28居家信条女报(2020年9期)2020-10-15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党的生活(黑龙江)(2020年8期)2020-09-27紧盯、严处,不搞“一刀切”科学导报(2020年44期)2020-07-27“实则”的语法化与词汇化文教资料(2019年28期)2019-12-13绝不让“一刀切”治污“任性妄为”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13期)2019-07-15微生高的往事小学生时代·综合版(2017年6期)2017-07-05慈竹“一刀切”对土壤营养的影响南方农业·下旬(2016年11期)2017-05-24初四居家放松时尚北京(2017年1期)2017-02-21五大新发明的前世今生英语学习(2015年9期)2015-02-02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时间掌控着投资的运气
下一篇:一“鸽”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