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仙境桃花源

合作单位/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陈暑艳 刑 丽 曾曉辉

“现在,让我们化身现代徐霞客,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访幽探胜吧。我们乘坐一艘小船,从桃源县文昌阁码头沿沅水北行,在白马渡登岸,走不多久,桃花夹岸、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就在眼前。看,秦溪村的一家村舍前,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正在玩耍,他头戴绣有瑞兽纹饰银童帽,胸前系着一个口水兜,兜上同样绣有一头瑞兽,眼睛圆溜溜的,憨态可掬。他身后的堂屋里悬着门帘,门帘上方有一幅白缎地绣双兔门檐……”

湖南省博物馆“仙境花开—— 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展厅里,讲解员正带领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的孩子们,欣赏170 余件(套)公私收藏的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作品,开启一次非遗之旅。

沿着展厅一路前行,讲解员告诉大家,桃源县位于沅水中下游,

溯江而上可达湘西和云贵,顺流而下可至洞庭湖进入长江,是连接华中与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已有人类活动。桃源刺绣源起于夏商时期,兴盛于楚平王时期,清代民国时期发展成熟。

2016 年,桃源刺绣被列入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史可查的第一代传承人是李桂英,她出生于 1889 年 2 月,是桃源县沙坪镇人。那时镇上临溪建有多家绣楼, 不少绣娘便聚在一起倚楼而绣,口传、心授、耳濡、目染、揣摩、切磋。凭借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运用各种单、复彩色丝线,采取辫绣、盘绣、折叠绣等绣法,时而平针、时而掺针、时而游针,将生活装点得活色生香。

“刺绣就像是针线绘画,以针为笔,以线为彩,以布为纸,绣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你们看这幅‘太狮少狮帐檐,两只狮子毛发蓬

松细长,栩栩如生。”说到这里,讲解员话锋一转, “考考你们,‘太狮少狮的寓意是什么?”

“是不是古代的官名太师少师?”一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肯定,原来,这幅绣品寓意的正是世世代代高官厚禄。同学们看着这两只颇有几分卡通意味的狮子,忍不住笑了。

令大家意外的是,桃源刺绣作品中不但有传统戏文故事,还出现了胡人形象。原来,明朝初年,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一部分维吾尔人迁入湖南,在常德桃源一带繁衍生息至今,他们沿袭伊斯兰教信仰,以“头戴幞头,深目高鼻,浓密的络腮胡”为特征。如此一来,清代及民国时期桃源刺绣中出现了以胡人为表现题材的绣品就不足为奇了。

参观了桃源刺绣展览,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在美术老师的引导下,化身“小绣娘”,将内心丰富的感悟、思考,化为形式多样的作品,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桃源风”绣稿。

回望展厅,手捧绣稿,同学们纷纷感叹,这一件件绣品,展现的是古人的智慧与桃源的风采。朵朵奇花,只只瑞兽,静谧之中,都埋藏着历史的光辉。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都发源于湖南,桃源刺绣和湘绣有什么区别?

桃源刺绣针法多样,融合了多种绣制技艺,清代民国时期,就已形成完备的平针针法 体系,并能成熟运用掺针技法, 为近代湘绣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相比较,同是 绣动物,湘绣构图真实生动,有 “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而桃源刺绣 注重似是而非,似狮非狮、像凤 非凤,更善于捕捉花鸟走兽玩 耍的神态;同是绣花卉,湘绣有 “绣花花生香”之感,而桃源刺绣则“花非花”“叶非叶”,更善 于表现植物的情感与神韵;同是绣风景,湘绣重在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而桃源刺绣重在传承本土文化特色,再现桃源地域图腾。整体来说,湘绣就像展现真实生活的画卷,而桃源刺绣更像充满想象,充满 童真与夸张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湘绣绣品桃源 打造湘绣品牌 擦亮湖南名片中国品牌(2021年4期)2021-08-02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西部论丛(2020年15期)2020-12-23陶情偶寄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5期)2020-11-06花都春行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3期)2020-07-04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北广人物(2020年24期)2020-06-29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5期)2019-10-21罗圹增文艺生活·上旬刊(2018年4期)2018-11-12湘绣专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经济推动作用思考求知导刊(2017年30期)2018-01-17我爱家乡的湘绣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7年34期)2017-09-11湘绣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创新思路艺海(2015年12期)2015-12-3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父亲,是一束光

下一篇:有一种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