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丽
摘要: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不仅有助于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还有助于提高教研工作的教学质量,同时对教研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研;主题;系列;教研工作;专业化发展
引言:在新课改体系的大框架下,高中历史教研工作应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这也就意味着教研工作系列化、主题化势在必行,而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关键则是教研工作“主题”和“系列”的确立[1]。高中时期的历史教研工作一直都遵循着系列化、主题化的教研发展模式和实施办法,积极探索实践,并逐步研究出其确立依据,这对于教研工作的质量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意义
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工作素养、强化教师的工作实践能力是高中历史教研活动的主要意义所在,因此,教研活动的实施应更重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应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模式,以此来确立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
二、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主题化”和“系列化”
教研活动“主题化”是指教研活动前期应先确认目标及中心思路,有确定的研究方向。而教研活动“系列化”则是指在“主题”确立的整体框架下,为完成单个或多个与其一致的教研主题而安排的一系列的活动[2]。在组织实施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中,应及时明确“主题化”与“系列化”之间的关系。“主题化”是基本点,是导引,是方向。“系列化”是具体实施,是细节落地,是分段式推进。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为支撑和保障[3]。
在实施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于教研活动主题应如何确定,才能避免实施过程中因为过于随机随性导致开展教研活动难度过大;以及如何一步步开展教研活动系列化,才能保障教研活動主题化的执行落地。
(一)积极利用现有教材及历史文本资料,分析整合方便理解
高中历史日常教研时,积极运用“主题化”思维,多注重对某一知识点涉及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并有针对性重点性进行筛选。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自己的思维转到历史中去,对当时的历史真实面貌进行多方面了解。如教师在讲述对朱元璋在位时期的功绩评价时,可以多收集相关的史料,包括当时的史书及学者对他的记录及评价以及后世史学家对他的相关评价、历史事实等,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能力对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尽可能多的从中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发表各自的看法以及对该时期的认识,积极做到从史出发,以真实历史事件活动作为理论基础,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能发表各自独到的看法。当然教师也可以提及一些野史资料增加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兴趣。
(二)开展“主题化”讨论,开展“系列化”活动攻克教研重要难点
高中历史教研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史事与空间时间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历史框架让学生对史事进行分析理解?关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分门别类作为不同的主题开展主题讨论,通过集体交流沟通来提供解决思路,讨论解决方案,确定方案步骤,开展系列化教学活动,从而逐步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困惑点。如解决关于如何理解史事与空间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时间表达方式,再通过了解历史进程的分期方式,对历史进程中重大时间的先后发生顺序进行排列,最后由教师对古今相关地名的区别进行说明,由点到面,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团队解决问题的意识,也丰富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
(三)积极总结,积淀思想
日常教研课程结束后,应进行适当的知识回顾,并围绕原定的讨论主题进行总结,知识回顾及总结的作用在于加深课后记忆,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知识整合的能力。当然,这也有助于教师能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实际的上课表现及课后反馈,更好更高效地搞好日常教研工作产生更具体、更深刻的看法。
三、“主题”和“系列”确立注意事项
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需要注意其目标性、实效性和探究性[4]。
开展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主要作用是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日常教学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的区域化发展,而这也就意味着要确立“主题”和“系列”的目标性。教研活动的目标性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叙述,一方面,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其目标性,对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流程、内容、方式等要有充分的准备及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参与高中历史教研的教师也要有其目标性,对每次教研过程中的问题具体内容、解决的形式方式、回顾总结都有清晰的理解和实际收获。通过明确“主题”和“系列”,增加了高中历史教研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可以有效避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可以增强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中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指要致力于解决实际性、根本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主体化”、“系列化”的作用,丰富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日常教学热情,同时也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成效,并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高中历史教研活动需要注意其探究性,教师们可以根据前期设立的主题,并结合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案例,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讲方法、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积极踊跃提出各自参与的感受、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等,深层次多方面地探究教育改革及教学改革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确立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对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积极精准确立“主题”,“系列化”分段式针对性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有了更加精准的认知,也提升了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应精准确立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及“系列”、大力推行“主题化”、“系列化”高中历史教研活动,高效开展、积极落实,为提升高中历史教研整体工作质量及效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冬凌.教研工作专业化的路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4-7.
[2]张士国.主题化、系列化教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3):27.
[3]于忠生,张金波.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实践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3):22-28.
[4]于波.谈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2):44-45.
猜你喜欢专业化发展主题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内涵式建设之浅析大学教育(2017年12期)2018-01-16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教师·中(2017年8期)2017-09-22基于专业化发展的陕西体育教师培养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15期)2017-06-14《美人鱼》:无厘头中隐藏的人性思考电影文学(2016年23期)2017-02-13浅论故事类动画短片的主题东方教育(2016年7期)2017-01-17浅探《安恩与奶牛》的孤独性与同一性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匠心独运的创新:时代发展中的《安娜》戏剧之家(2016年13期)2016-07-07以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6期)2016-06-27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