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培
摘要:
基于本校智慧校园平台与应用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提出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包括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可视化数据中心三个模块,为类似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慧校园 信息化平台
1. 建设现状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始于2003年,目前已经完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期搭建和二期扩展项目,经过前期主要业务数据与建设经验的积累,在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之上,对学校信息化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修订,对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内容进行持续的加强、扩展和深化,使我院的教学管理水平、科研服务水平大大加强,让全校师生都享受了便捷、安全的信息化服务。但与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校园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 建设目标
我校本期智慧校园平台与应用建设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智能、协调,能够高效率运转的网络系统和应用环境,将我校的信息化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为下一步建设建立基础。
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优势,如便捷的数据收集渠道、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灵活的数据资源应用,为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日常学习生活、教务管理等方面提供条件,辅助教师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数据资源进行全面建设,创建内容丰富全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管理资源库,在资源检索、查询、下载等各个方面为我校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依托智慧校园,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的提升,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并本期项目建成的软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物联网应用,对教师、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更加高效智能的采集。如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无感考勤,课堂学生到课率、学习状态统计分析等,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对获取到的动态、海量数据分析,以满足管理和服务的各种需求。
项目建设的意义
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通讯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学校各项业务中地深度融合,构建先进、绿色、高效、实用的智慧校园环境,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革新教育和教学手段、优化学校工作服务流程、提升校企文化品质、拓展社会服务范围、增强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一流品牌示范院校建设,为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信息化保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坚实基础。
3. 建设内容
1.完善标准规范
进一步完善学院的编码与数据标准体系,整合全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完善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三个统一,即权限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数据交换统一。建成一个统一、全方位、高度集成且个性化、开放且安全的數据平台,为全院师生和社会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2.建设数据中心
在完善数据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整合基础类数据、管理类数据、行为类数据、教学互动类数据,打造高质量的校本数据中心,进行人事数据、教学数据和学生数据的治理服务,提升有效数据质量,重构校情分析系统,提升数据统计分析的可信度和可用性。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挖掘系统和可视化的校情展现分析平台,由不同的角度、主题和层次,为学校领导层、教学机构和职能部门以及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实时的、全景的教学数据统计、剖析、深入挖掘和展示的通道,为学校及部门决策提供辅助和依据,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成为我校的中长期规划建设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3.部署硬件支撑环境
购置高端服务器,完善服务器集群系统建设;购置光通道交换机、网络存储器等基础硬件,以支撑智慧校园平台的良好运行。
4. 效益分析
1.面向学生
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有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巩固加强学生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知识与理念,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分析与推送手段,实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政治素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个人终身学习。
2.面向教师
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教师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力,促进教师构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各项应用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增强在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合作与交流,拓宽资源渠道,逐渐实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观念立体化提升,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3.面向管理层
通过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一方面使学校能够更合理地对资金、师资、教学场所设备等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统筹分配,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校领导层的决策更为科学、智慧、长远。
4.面向社会
智慧校园所提倡的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社会提供开放性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创新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复合型人才,对本地经济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同时,实现产业和就业创业相匹配的专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5.示范效益
智慧校园所构建的智能、循环、持续的智慧教育资源生态环境引领职业院校综合性质量诊断体系建设,有利于打造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有利于我校实现弯道超车,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成为河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标杆。
5. 收获与展望
智慧校园平台与应用建设项目打破了信息孤岛,将各部门、各系统的数据相互联通起来,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提降低了信息安全隐患和管理成本,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建设项目。在下一步信息化建设中,考虑到手机即时通讯在学生中的使用率,应考虑尽可能将面向学生的功能搭建在即时通讯系统上,进一步实现便利的终端数据采集,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真正的智慧校园。
基金项目: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666)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黎佳,邱艺,黄瑜玲.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9(05):63-69.
[2] 宋苏轩, 杨现民,宋子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新一代高校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08):18-24.
猜你喜欢信息化平台智慧校园高职院校高校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时代(2020年9期)2020-10-09智慧校园视域下的图书馆建设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16期)2020-09-28浅析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16期)2020-08-13智慧校园云平台多层次安全防护设计卷宗(2020年10期)2020-07-04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现代交际(2017年16期)2017-08-22基于动车组剪线工序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科学与财富(2017年15期)2017-06-03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高校科研内控管理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30期)2017-04-10高职院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探究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12期)2017-01-21信息化平台下的高师生顶岗实习管理探索广西教育·C版(2014年11期)2015-01-20基于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企业导报(2012年1期)2012-04-18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商品图片的后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