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绫波 山形秋
说起延安,很多人会想到宝塔山、延河水,想到杨家岭、枣园。但其实,人们到延安还会去看一部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很多人看得热泪盈眶。
1938年成立的延安保育院,全名“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前身是1937年3月成立的“延安托儿所”,建立时定的目标是收容500名儿童。
为什么要建这么一所保育院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侵华日军的铁蹄蹂躏下,无数儿童饱受战争摧残。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奔走呼号,吁请各界贤达、海内外仁人志士共同拯救战区难童;
之后,又筹备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并在边区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
延安保育院最初设立的目的,还为收容烈士遗孤、前线将士和革命干部子女。抗战爆发后,又抢救了大量无家可归的难童。保育院的孩子中,有刘志丹、方志敏、谢子长、彭湃、毛泽民、黄公略、蔡和森等烈士的骨肉,有的孩子出生于国民党监狱,辗转来到延安;
有些孩子的名字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张抗战、杜卢沟桥、徐九一八……但无论家乡何处、出身如何,在延安保育院,他们有了共同的名字:延安娃。
1940年出生的杨罗平,名字取自延安罗家坪。其父杨伯华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至延安后,认识了女红军吕清云,婚后生下杨罗平。老人回忆,“父母无暇照顾我,我3岁被送进了保育院,5岁时上保育小学”,“童年都在这儿度过”。那时还有《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老人隐约记得歌词:“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我们的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军阀,我们要打倒它!”
延安娃记得很多开心的时刻。比如,有一年,朱老总来看他们,他们坐上了陈嘉庚先生赠给毛主席的小汽车,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飞驰的速度,看到了快速掠过的风景。每年儿童节,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都会来保育院,孩子们把毛主席围在中间,毛主席会慈爱地抚摸孩子们的头,鼓励他们,或者在笔记本、奖状上给他们题字……
几十年来,金德崇老人都精心保存着一个笔记本,上面有朱德、陈云、张闻天等人的题词。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毛主席写的六个字“又学习,又玩耍”。老人回忆说,那是因为毛主席听说他爱玩,笑着说“不能光是玩嘛”。
战时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当年被委以院长重任、被称为“丑妈媽”的丑子冈回忆,刚见到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时,孩子们有的头上生疮,有的浑身过敏,还有的都两岁了还不会走路。战争年代,物资匮乏,保育院的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丑妈妈”一开始也不想干,被当时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用一句话说服了。“咱们干革命,不就是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好日子吗?”
“不要吵闹,不要讲话,会把敌人引来的。”几十年后,杨罗平依然记得保育员在他耳边的叮咛。那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胡宗南率部进犯延安之时。1947年,延安保育院和保小的孩子们由保育员们带领着撤退,小孩子坐在马背上的篮筐里,稍大点的孩子就跟着队伍走。那年杨罗平7岁,每天要跟着队伍走二三十公里。队伍白天休息、晚上“行军”。
这些孩子在解放战争中随军转战三千里,谱写了一首属于孩子们的“长征史诗”。后来,这群孩子中走出了一大批新中国的建设者。有的成为领导干部,有的成为顶尖学者,还有的为保卫新中国政权付出了生命……
猜你喜欢罗平保育员延安延安的故事歌海(2021年2期)2021-06-22民办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调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0年14期)2020-05-10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12期)2020-01-07保育员:不可或缺的一员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9年11期)2019-01-22彩云之南,油菜花海幸福·健康版(2018年2期)2018-03-03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2期)2017-03-25在延安彝良文学(2016年4期)2016-12-05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4期)2015-04-02绝色罗平 心花路放云南画报(2014年11期)2015-03-18《保卫延安》震撼播出西部大开发(2009年6期)2009-07-27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聂海胜:三飞太空,57岁再探苍穹
下一篇:回到过去之心才配属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