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矗立的沧桑,五章

陈志泽

“九十九门”的楼

这么多的门开着,为了呼吸家乡的气息,泥土的芬芳。

这么多的门开着,为了聆听乡亲们行走在土地上的脚步声,

这么多的门开着,为了家与遥远南洋血脉的畅通融合。

然而,昔日“九十九门”常常紧闭着。

偶尔,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南曲泄出缝隙,飘洋过海钻入梦中人的心胸。偶尔,哪扇门“吱呀”一声开了,斜斜的阳光照见主人那副岁月风雨雕成的面容,抚慰那横抱的琵琶战栗的琴弦;偶尔,跋涉千山万水的“侨批”越过高高的门坎,敲开了正中的那扇门,携来了南洋的风……

多少年过去,换了人间。这“九十九门”敞开了,一直敞开了。为了透出霉湿,透出幽暗,为了缅怀楼主——大洋楼已是人去楼空。

这不再关闭的“九十九”个门,不竭流淌着“番客婶”灵魂深底的幽幽心泉、灵与肉的诗……

天 井

在居所的中央设置偌大的“天井”——从大洋楼或大厝的顶上深到地上,家的天伦之乐融融,就是井水了,井里盈满的明亮空气与阳光就是井水了。

上苍降落霞光云影酿成这水,老天爷的荫佑恩泽注入这水,一家人随心所欲享用这水。

孩子们最爱伸出小手,承接空中飘洒的雨珠,最爱与歇在井四壁的鸟雀说话谈心——从大洋楼或大厝的顶上深到地上的“天井”,谁也难以测量它真正的深度。

井上嵌着星月,聚散风雨,划过雷电。井下蒸腾起地气,强盛家的人脉与呼吸。

井永不干涸,天与人合二为一的歌声就永在井里荡漾涌溢……

楼中戏台

大洋楼里建有戏台。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居楼中的“番客婶”呵,青丝扎成的小辫子眨眼间抖开了散乱的白发;大洋楼足够寄存“番客婶”的躯体,收藏泪水浸泡的日子,却难栖息一颗悸动的心!

楼盘中、家门外,明月的天灯下,红砖的土地上,透透气、看看戏,谁说不是寂寥人生的无奈寄托!

大门隔着大石埕,面对着戏台。戏台背靠围墙,面向大洋楼。不大不小的戏台,铿锵着高甲戏的刀枪剑戟、柔美着梨园戏才子佳人的科步与水袖、扮演着“悬丝”木偶戏的天南地北、古今事业……

抛掷金钱只为锣鼓声填满万里思念的空旷,甜美的家乡艺术液汁滋润濒于枯干的生命……

大洋楼里构筑的自家戏台,在楼主怀抱中扮演着自己心灵的慰藉。

枪 楼

爬满皱纹,沧桑里掩藏着悲欣。瘦高而挺拔的楼,在四周阳光镀染的大洋楼、小别墅中不协调地耸立。

很小的窗,镶在每一层楼东西南北红砖的墙上,这是一只只人工独眼的张望,幽暗里闪着的亮光。

枪在窗口下,寂静无声,倚墙而立。忽而架在窗口,朝着胆敢抢劫的盗贼喷火。

以灯塔的造型建成楼。

以碉堡的构想设置楼。

以枪的功能命名楼。

艰难的岁月里,一株总也长不大、长不老的小榕树,碧绿葱翠,一天天在窗口上殷勤迎接飞来的目光……

枪楼的窗口,一只寂寞的鸟在啄呀啄,啄不出过去年月沉积的枪声,而抖动的双翅,不住地扬播明丽的长风。

静穆的枪楼分明总在发播一个宏亮的画外音:和平美好的生活要有枪的卫护……

时光的魔力

那些中西合璧的大洋樓与“皇宫体”的大厝是下南洋的华侨用血汗垒筑起来的,一种崇高豪迈精神的矗立。

然而,时光渐渐泡软了大洋楼,啃噬着大厝。

时光蛊惑日益繁茂的大榕树挤压大洋楼、逼迫大厝,时光裹挟着风雨雷电,轰击大洋楼、冲撞大厝。时光的魔力谁也无法阻挡。

大洋楼的帅气与妖娆,在时光中消融。塌顶的大厅,高高的壁上悬挂的镜框里祖宗的影像早已褪色,模糊的面容清晰着些许欣慰,些许无奈……

大厝的沉稳与堂皇,在时光中残缺。闽南午后锐利的风将厚实的墙一寸寸割裂,将紧密砌叠的琉璃瓦一片片击碎。

大洋楼与大厝的主人——老一辈的华侨也在时光中老去。

然而,乡亲们不愿将它们拆建成新的建筑,他们总在尽心尽力看护着,维修着,永远的时光把华侨史的一些章节拭擦得越发闪亮!

猜你喜欢 洋楼南洋戏台 观林家嘴村萝卜坯戏台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4期)2020-09-02渔父·威尼斯水城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3期)2020-07-04浣溪沙·镇远东城移民区晚晴(2019年9期)2019-11-01故宫里为何有一座“洋楼”百姓生活(2019年5期)2019-06-13圆明园戏台考北京档案(2019年2期)2019-04-12题蓝花楹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5期)2018-12-17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现代家庭(2018年1期)2018-01-19远去的戏台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7年38期)2017-11-15杜潘芳格的诗(二首)台港文学选刊(2016年4期)2017-08-11猜字谜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5年10期)2015-10-2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马头琴的传说

下一篇:铁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