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元吃海底捞”引热议

汇编

近日,“17元吃海底捞”登上热搜。一名网友晒出自己的海底捞账单,点了四份清水锅0元,一份捞派捞面7元,一份自选小料10元,合计17元。此事迅速登上话题热榜,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此话题的相关讨論。事件发生后,不少人称自己效仿此法,其中一位顾客称自己带两个孩子去海底捞吃了27元,但其表示做手部护理时,服务员不帮忙看孩子,“态度不好”。一句委屈的抱怨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用“乞讨式”形容这种行为——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观点热评

自尊者人必尊之,怎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花一杯奶茶的钱吃海底捞,连吃带拿,一句好评没有,反而倒打一耙。这已经不是贪小便宜的问题,而是没有算清做人的账,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总不免让人讥笑嘲讽。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年轻时家贫,总到一个朋友家蹭饭,并且一蹭就是几个月,弄恼了朋友的妻子。这天朋友的妻子提前做好了早餐,一家人就在床上吃饭,吃到一半韩信来了,他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羞愧,反而大怒之下摔门而去。正是这样,即便日后功高盖世、裂土封侯,韩信还是不免在青史上留下“无行”的恶名。

回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相似事例里跨越二千二百多年的一致嘲讽无疑再次说明,做事不能总压着规则和道德的底线,“没有错”与“做得对”之间仍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评价的标准自在人心。不通情达理,不讲人情世故,还得寸进尺,得了便宜又卖乖,不免让网友们看低一头。

……

当那名女子的抱怨在网上刷屏的时候,网友们不是一味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而是能够换位思考,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更能着眼于长远。

让市场的归市场,道德的归道德。网友们一致的声讨背后,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人温饱自足,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底气和信心愈加充裕,规则意识不断提升,道德意识水涨船高。

一场小小的风波,折射中国网民的成长史:先入为主的声音再难扰乱对是非曲直的判断,人们对规则和理性的期盼,正在自己的不断践行中变成现实,为社会标注着道德的高度。(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成长史韩信规则 拼音书写规则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9期)2020-12-16论杨沫的《青春之歌》与成长小说青年文学家(2020年5期)2020-03-23追韩信小火炬·阅读作文(2018年3期)2018-03-03让规则不规则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韩信谋反是个阴谋?百家讲坛(2017年5期)2017-03-28不如吃茶去美食堂(2017年3期)2017-03-22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世界汽车(2016年7期)2016-07-19一饭千金的故事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6年6期)2016-06-22“口”和它的小伙伴们的成长史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3期)2016-04-13猫咪成长史小朋友·快乐手工(2015年8期)2015-08-13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