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雷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段,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形态作为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有机体,在题材、体裁、行腔等方面表现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内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民族音乐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声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现状,揭示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策略及民族化发展路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溯源中国声乐艺术。本书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和近现代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以典型的作曲家、音乐家及其优秀作品为代表,主要介绍了古代声乐艺术中的戏曲、曲艺和民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近代民歌、学堂乐歌和艺术歌曲中的时代特点和创作风格,展现了中国声乐艺术中显著的时代烙印和丰富的演唱类别。一是以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为主题,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繁荣现状、歌剧、音乐剧、流行音乐的创作特点以及国内外声乐艺术交流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了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融合了港台风、乡土风、摇滚风以及西洋声乐特点,提出在多元化创作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创作质量、创作概念问题以及缺乏创意问题。二是以声乐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民族声乐的视觉文化特点:融合性、导向性、消费性,说明民族声乐在艺术特征上植根于传统文化,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该书运用了丰富的举例对比论证法,凸显我国民族声乐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聚焦民族声乐艺术传播。本书以“传播需要媒介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为出发点,提出音乐本身就是传播媒介,是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文化需求的统一。在民族声乐传播系统问题上,书中从传播学研究对象、传播三要素、传播定义三方面说明了民族声乐作为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合理性。本书将民族声乐的传播系统归纳为创作系统、欣赏系统、欣赏者的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结构。基于民族声乐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民族聲乐的文化传播功能。一是民族声乐传播促进音乐社会功能全面实现;
二是音乐正面导向和信息反馈使民族音乐独特风格得到群体认可;
三是音乐传播反馈结果检验创作成果;
四是民族声乐传播是保存传承音乐风格和作品的重要技术手段。本书对民族声乐中的民歌和民族声乐的美声、民族、原生态唱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随着电台、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趋同背景下应当坚持流行音乐中的原创性、本土性这一主题,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发展提供指导。
重视声乐艺术的民族特色。该书从民族声乐的演唱和创作入手,进一步展现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民族化发展路径的思考。一是基于当前民族声乐发展现状提出民族声乐在演唱上不能千人一声,在创作上要坚持与时俱进。主要强调了民族声乐发展要坚持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完美结合,彰显时代特征和民族声乐艺术多样化,以多元文化为根基将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二是立足我国独特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基本国情,提出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坚持技术、文化、风格三个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三是对当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即科学性、情感性、心理与生理协调性、语言与音乐结合性。书中强调民族声乐发展要坚持向自然回归和立本求异的宗旨。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本文系2018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音乐文化对地方民歌传承发展的影响”(项目编号:TJWT186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走出去声乐民族 MINORITY REPORT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5期)2019-11-11声乐套曲当代音乐(2019年2期)2019-06-11声乐套曲《川江叙事组歌》当代音乐(2018年11期)2018-06-30入韵传情 声形并茂当代音乐(2018年10期)2018-05-14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戏剧之家(2017年19期)2017-11-07传承 民族 文化学苑创造·A版(2016年6期)2016-06-20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走出去”2.0版将打造更强国企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民族万花筒学苑创造·A版(2009年6期)2009-12-07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