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208万,“凉凉”前的郑爽也配?!

清晏

沉寂一段时间后,张恒又发了个大招:实名曝光郑爽在政府出台“限薪令”后的2019年,依旧凭某部电视剧拿到高达1.6亿的天价片酬。据网友推算,这就是日薪208万。

这个潜藏在“娱乐圈的钱怎么这么好挣”问题背后的,其实就是:

第一,明星们能不能拿这么高的报酬?

第二,明星们配不配拿这么高的报酬?

在资本运作的规律下,郑爽当然能拿这么高的片酬;但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一个拍戏时不想演就跑、不想拍就哭、拍了也只会瞪眼鼓腮帮子到毫无演技可言的演员,当然也不配拿这么高的片酬。

为什么说她能拿那么高的片酬?

这是明星在资本运作规律里理应享受到的红利。

就像我们这些普通到可怜的打工人,辛辛苦苦工作,就是为了赚取属于自己的那点可怜佣金一样——尽管可能很多人觉着所得与所劳不成比,但它总体上还是契合宏观的经济规律的。

同理,明星,尤其是很多人可能心存鄙视的流量明星,其所劳所得,也是宏观上符合这个规律的。只不过因为彼此所处的岗位与性质不同,他们天然地比我们更能制造话题、吸引眼球,赚取热度。

但也正是这岗位与性质的不同,反过来决定了他们应该得到很高的报酬。

明星的价值是什么?

当然是他們所能覆盖的受众人数,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关注度和商业转化率,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对一个项目的决定作用。

娱乐圈,说到底就是个商业活动。

这就是为什么无论综艺节目还是影视剧,都热衷于把明星当作重点来宣传的原因,也是作为受众的打工人们,茶余饭后热衷于嗑角色CP、看演员颜值、品艺人相貌,甚至是嘲讽、辱骂某些角色或演员的原因。

只要你参与讨论,就为其制造了流量,也就为其增添了价值。

尤其在其所能覆盖的受众人数面前,这条规律更是颠扑不破。

中国是人口大国,庞大的受众基数,使我们的娱乐产业有着天然的人口优势:我们有占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也有生活重压——这一切,都使得娱乐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也导致我们多少有些畸形的娱乐市场,有着庞大的可操作空间和体系。

在这样的资本现实面前,任何明星或项目,只要在某个角度切中市场的情绪点,就能够获得巨大成功。

所以像郑爽这样毫无演技却圈钱无数的明星,也永远不会退场。

但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就支持郑爽这样的明星,该拿日薪208万的报酬。

我们不能否认明星对于流量和热度的带动作用,但也不能因此滋生懒惰的“明星万能论”。

这就需要行业从业者,尤其是相关高层要具备更专业的能力,清晰判断并均衡各个工种对于项目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比如,行业的强势人群,像明星或资方,永远占据谈判的主导权,而编剧甚至更小的技术工种,却永远因为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而处于弱势地位。

这就需要在利益分配环节,给予在行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以保障,比如推动各种行业公会的成立,让他们拥有更强大的代理人。

这或许才是遏制某些人有天价片酬,而其他人却食不果腹的更合理方式。

但仅有这些就够了么?

并不是!

这里还有像你我这样的普通打工人的问题。

借用一句被说烂了的话:雪山崩塌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工作和生活的越重压,我们越会在空闲时间选择轻松娱乐的消遣内容,这样的结果就是:

在这个循环里,以明星代言外在形象的资本,才是实实在在的赢家,而逐渐丧失自我的打工人,却成了不断被双向收割的韭菜,买不起车、购不起房,甚至谈不起恋爱。

但这个死循环,并不是铁板一块。因为我们在业余时间投入较大时间的那些消遣内容,比如流量明星、网红和某宝、某音等APP,其安身立命的根基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没有比我们的注意力更值钱的东西。

你把注意力投注在别人身上,就是在给别人增添价值。

你把注意力投注在自己身上,就是在给自己增添价值。

与其丰富别人,不如丰富自己。

猜你喜欢 郑爽报酬注意力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20年11期)2020-11-23母与子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8期)2019-01-22狼的报酬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10期)2017-10-11郑爽南都娱乐周刊(2017年6期)2017-04-01热搜体质的郑爽南都娱乐周刊(2017年4期)2017-03-13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2016年2期)2016-10-21《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出版广角(2014年22期)2014-12-12两两相邻小雪花·成长指南(2009年8期)2009-11-19阅读理解两则中学英语之友·高一版(2008年10期)2008-12-11新闻浮世绘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4期)2008-02-18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