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米帖》是颜真卿的一件名帖,在文集中名《与李太保帖》,因内容为乞米,故宋人名之为“乞米”,并以书帖易米为雅事。庄绰《鸡肋编》上:“先公元祐中为尚书郎,时黄鲁直在馆中,每月常以史院所得笔墨来易米报谢,积久尺牍盈轴,目之为《乞米帖》。”入元,赵孟頫亦有《为牟成甫告贷书》,是代朋友向人乞米,也被称为《乞米帖》。但本文所要论述的,并不是翰墨风雅中作为借条的乞米故事,而是对一段笔记的释读。
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四“陈公子”条:
陈云峤柏,泗州人,性豪宕结客。其祖平章,故宋制置,即龙麟洲题琵琶亭以讥之者。凡积金七屋,散尽。尝为侍仪舍人,馆阁诸老、朝省名公,莫不折辈行与交,咸称之曰“公子”。其妻,铁太保女也,恃富贵近戚,偶以一言骄之,遂终身不见。尝被命监铸祭器于杭,无锡倪元镇慕其名,来见之。张燕湖山间,罗设甚至。酒终为别,以一帖馈米百石。云峤命从者移置近所,举巨觥,引妓乐驺从者而前,悉分散之。顾倪曰:“吾在京时,即熟尔名。云南士之清者,它无与比。其所以章章者,盖以米沽之也。请从今日绝交 。”且骂诸尝誉之者。时张伯雨在坐,不胜局蹐。其豪气类如此。
对这一记载的解读,我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倪云林于兄长去世后,家境陷入困顿,所以到处以书画诗帖乞人资助。这次所乞求的对象陈公子是一位官二代兼富二代,生性豪放,出手大方,所以慕名求见,时在杭州。陈于湖山间设盛宴招待之,酒罢,倪以诗帖一纸,乞馈米纾我困窘。“百石”当为虚数,实数或不过数石,意在张扬陈的豪迈,亦若今之企业家赈灾,在电视台报数是三千万,实际所捐则为三万。陈当即命手下将米送到倪在杭的寓所附近,引来一群妓乐、驺从围观,将米全部分散给他们,并破口大骂倪:“你的清高之名,遍满江南,原来都是靠向人乞米(钱财)得来的吗?”这段文字之意,在以俗人而揭穿雅士的真面目。
不料,朋友相告,对这一段文字,众所公认的解读完全与我相反。大意为:倪云林慕名求见陈公子于杭州,陈盛宴招待之,酒罢,倪赠米百石于陈,陈命手下悉数分散给与宴的妓乐、驺从,并大骂倪:“(我不要你的臭米!)你的清高之名,遍满江南,原来都是靠向人赠米(钱财)得来的吗?”这段文字之意,在以俗人而拒绝雅士的贿赂馈赠。
类似这众所公认的解读,在宋元书画史上还有不少的例证。如别人送缣帛给文同求其作画,文毁裂之并大骂:“吾将以此为袜!”又,王绂夜宿江驿,闻邻舟吹洞箫,声韵幽绝,画一墨竹寻声相赠;
吹箫者富商,一听是王绂,大喜,出重金乞再画对幅,王严厉拒斥,并将先前所赠者撕毁……但这类故事,都是俗人以钱财相赠雅士并有求于雅士,而遭雅士拒绝者。《辍耕录》的故事,则是雅士赠财物于富贵而无求于富贵,却遭富贵拒绝者!于情于理,天下有这样的咄咄怪事吗?
我本以为网络写手浅薄而作如此解读,不料朋友又相告,请教了多位文史专家,亦作如是说。进而,我查检《元代画家史料》,陈高华先生竟然也作如是说,并认为这是倪巴结权贵、“挥霍无度”的生活常态,故导致了他后来的倾家破产。
虽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对这段文字,完全可以说是“有一千个读者,竟有九百九十八个李尔王,只有两个哈姆雷特”了!我却殊难从众。抑或“有九百九十八个哈姆雷特,竟有两个李尔王”乎?
倪云林(1301年―1374年),出生富豪而高蹈远引,但自1328年兄长倪文光去世后遭官府的打压,家道迅速衰落,至1352年完全破产而沦落江湖,到处乞食,直至1374年还乡寄寓亲戚家中,不久去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这个陈云峤则大家比较生疏。“其祖平章,故宋制置”,但不知其名。“龙麟洲题琵琶亭讥之者”的人事,倒是元初历史上的一件不小不大之事。龙即龙仁夫(1253年―1335年),以儒学名世,入元后被征召归朝,授儒学提举,时约在1286年前后。琵琶亭题诗,是讲龙仁夫与吕文焕宴饮之事,时亦在1286年前后。吕为南宋抗元的名将,又是投降元朝的贰臣,在《射雕英雄传》中也有讲到。他守襄阳6年,手下一众子弟兵无不剽悍勇猛;
1273年城破,率众降元,皆被授予要职,为灭宋屡立战功。琵琶亭聚宴,应在天下砥定之后,与会者除龙仁夫外,余皆吕文焕及其子弟,陈云峤的祖父当亦在座。作为有功于元朝的名将,吕文焕们当然欣然自得,夸夸其谈;
虽然归元但恪守华夷之防的龙便赋诗“又抱琵琶過别船”讥之。吕等大惭,后常常给龙制造麻烦,不论。按吕文焕(?―1298年),虽然生年不详,但据战迹,1273年当在40岁上下;
陈云峤的祖父应在20岁上下,作为战乱时的武将,结婚生子应在1290年前后,得孙应在1310年后。又,陈云峤之妻为“铁太保女”。查元代历史上并无姓铁的太保,有之,则为元顺帝时所封的孛罗帖木儿(约1290年―1365年),其女儿应出生于1315年前后,与陈云峤正好年龄相配。据上述,陈云峤必活动于元朝后期倪云林破产前后,而不可能在倪家豪富之时。据倪云林晚年的《述怀》诗,其早年的生活在兄长的庇护下过得十分清高;
兄长去世后因“公私日侵凌”而“输租膏血尽”;
不得已“罄折拜胥吏,戴星候公庭”乞求富贵人的资助,以维持家计;
但最终还是破产而沦落“萧艾中”。又据杨维桢《寄倪云林》诗记其晚年曾得罪过一个“丞相”,“反贻辩求解”,有云:“权门喜怒狙三四,何用杨雄赋解嘲。”旧说这个“丞相”或为土皇帝张士诚的下属,现在看来当为帖木儿的女婿。又,张雨卒于1350年,则此事当发生于1345年后1350年前。
但我们即使不知道倪云林见陈云峤时的家境,仍认定此时的倪是富甲东南的巨绅,单从《辍耕录》的文字来释读文字,以倪馈米给陈,则如下几个疑问又该如何解答呢?
一、客人送主人礼,总是上门时送的,哪有“酒终为别”时送的?“酒终为别”时,一定是主人送客人礼物的。
二、富人送穷人礼,有送米(钱财)的;
富人(假定此时的倪仍为豪富)送富人礼,必为金银珠宝,哪有送米的?或云:陈“积金七屋,散尽”,已沦为穷人了,故倪送米救济之。但是,文中记陈散尽积金只是张扬其豪气,并未涉及其散金之后沦为穷人与否;
且,馆阁诸老折辈与交之时在“尝”,倪求见之时亦在“尝”,是其时并没有散尽积金。故张燕罗设,非豪富者莫办!
三、“以一帖馈米百石”,这一帖又是什么东西呢?曰:这是倪给陈的一张礼单。如果陈家办大事,送礼的客人非常多,不便在每一份礼物上写明送礼者的姓名,所以需要礼单,以便主人事后按礼单核实物,记下不同人等的礼仪厚薄。但这里只是二人之間的礼尚往来,简单明白,又何须礼单呢?
四、文中但记陈把米散去,却不见倪把米送来陈家,则陈命人散去的这些米,究竟又是怎样突然地出现在陈家的呢?
根据以上四条,即使倪陈相见时倪仍为富豪,倪送米给陈也是读不通的。
那么,“(清雅之名)所以章章者,盖以米沽之也”又该何解呢?不正是“你的高雅之名遍传江南,原来是通过送米骗来的”吗?我以为,这个“米”,既可作“馈米”解,亦可作“乞米”解。就像称人“以酒名于世”,既可理解为“这个人以酿酒高明名于世”,也可理解为“这个人以饮酒海量名于世”;
称人“以玉璧获罪”,既可理解为“以献璧获罪”,也可理解为“以怀璧获罪”;
称人“以阉党罹祸被杀”,既可理解为“因在阉党横行时以弹劾阉党罹祸被杀”,也可理解为“因附逆阉党,在阉党失势后被追究处以死刑”……故,以帖馈米,当化用“乞米帖”的故事。“酒终为别,(倪)以一帖(乞陈)馈米百石”——这种省略主、谓语的句式,在文言文中时有运用,如《吕氏春秋》中“他日,(亡斧者)复见其邻之子,(视其)动作态度无似窃斧也”。“乞米”,既然从北宋以来被认作是翰墨雅事,则在陈云峤这个富二代兼官二代的眼里,“见雅如见仇”,当然要以“乞米”而绝不可能以“馈米”来反唇相讥以“避俗如避仇”享有清名的倪云林了。这又使我们联想到另一则翰墨轶事:有一个名画家(忘其名),一富贵几次邀其至家作画不允,必先付润金再作书画,富贵大不悦,付之。画好后,约定日期,画家亲自送画上门,富贵人大宴宾客,当众将画撕毁,并辱骂之。两家的做派,倒是完全一致:我不是付不起润金(大米),而是根本不要你的书画!
按馈米所得的是慈善之名,乞米所得的是清高之名,所以“富贵近俗,贫贱近雅”。倪云林的一生,约以1345年为分界。早年富豪,但并无“挥霍无度”的大肆赠米之行径。1345年后潦倒,更不可能赠人以财物,如其1346年作《余不溪咏序》有云:“予已为农畎亩,身依稼穑,复尔政繁,奔走乡里(乞救济),欲为昔日,其可得乎?”史载其1352年疏散家财,今人已考定为无财可散的破产。其与昆山顾阿瑛、松江曹云西并称浙西三大富且雅,但顾、曹时有招待四方宾客的雅集,客人也多写诗称赏二家园林,倪则从未在清閟阁中举办过雅集活动,以至于没人写过他盛名在外的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形胜!倒是后期尤其是破产之后,他以书画诗帖乞米,大量地见诸其流传至今的遗迹。
不过,以书画诗帖乞米,这一传统,在今天的书画界更见盛行不衰。大名头的,中名头的,小名头的,任一位书画家,只要到相应的企业家那里去做客,主人一定盛情招待,饮食、宾馆、旅游……客人则画上几幅书画;
临走,主人还送上一份厚礼,土特产之外再加一个大红包。当然,古今不同,今天的书画家完全不用自己开口,自有经纪人替你与企业家谈妥。据说,李白当年走遍天下,他自己是从来不需要掏钱的——清高之至啊!偶尔自己掏钱,这钱也一定是别人赠送他的——当然,他也需要给“朋友”写一首诗。至于倪云林,他在清閟阁中高蹈时,眼界极高,画迹甚少;
家道衰落,尤其是破产流亡后,“遗迹偏多在远乡”,才到处留下了他的书画诗帖。原来都是“为生只自怜”的以帖易米,“聊偃腹便便”的“饭票”啊!
从李白、颜真卿、赵孟頫、倪云林,再到今天的书画家,大俗大雅,大雅大俗,“吾道一以贯之”。则这段笔记,又该怎样解读之呢?
徐建融 1949年生,上海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大辞海》编委暨美术卷主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十二卷编委暨宋代上、下卷主编,清代上、下卷副主编,获2001年“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美术学文库·美术人类学》获2001年国家优秀艺术图书三等奖。其他专著和画集有《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中国建筑史话》《中国画经典之树长青》《长风堂集》《毗庐精舍集》《徐建融山水花卉扇册》《徐建融山水花鸟图册》等100余部。
猜你喜欢 雅士陈云书画 雅士空调启用新标识,品牌形象全新升级机电信息(2020年13期)2020-06-30雅士空调中标福建省儿童医院项目机电信息(2020年34期)2020-01-21祝贺五河创建诗词之乡动员大会东坡赤壁诗词(2019年1期)2019-04-30西江月·某公近事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5期)2018-12-17小小书画廓红蜻蜓(2016年12期)2017-02-23陈云拒礼共产党员·下(2016年11期)2016-12-05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6期)2015-07-10另一面的陈云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24期)2015-05-14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5年1期)2015-03-27书画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