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评分规则,提高读后续写技能

摘 要: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中的新题型,对语言、思维和创造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可以在把握读后续写评分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关针对性技能训练,以期写出情节合理、逻辑衔接恰当、语言丰富准确的续写文章。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写作技能

读后续写这个题型已经进入新高考试卷,占全卷分数的六分之一。它不同于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是一种对语言、思维和创造力要求较高的新型写作题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学生读后续写能力十分关键,显然,“背范文”这一传统套路学习不再适用于续写题型,一味机械地进行整篇写作练习,也可能会事倍功半。这就需要教师先做足功课,在把握读后续写评分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关针对性技能训练。

读后续写最早由王初明教授提出,“针对学生语言水平精选前文,以其为范本进行续作,跟优质的语言协同,跟精彩的思想协同,跟严谨的逻辑协同,跟巧妙的衔接连贯协同”。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要想写好续写,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先要了解高考续写的评分标准。

1.本题总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先根据所续写短文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词数少于120的,酌情扣分。

4.评分时,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①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

②续写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

③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④上下文的连贯性。

所以,一篇好的续写文章,续写内容要能涵盖全部写作要点,情节合理,与所给段首句和短文有合理的衔接,续写内容风格与原文匹配;行文流畅,上下文连贯,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续写短文结构紧凑;语言丰富,使用多样化的语法结构,使用高级词汇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尽量保证使用的准确性;在准确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基础上进行情感升华。还有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应该注意的一点,拼写、标点及版面的整洁度会影响整体得分。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读后续写高分创作的几个关键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

一、内容情节合理

续写部分的构思简单来说就是理解原文,延续原文未完成故事。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对原文的剧情、角色特点和角色关系等要素的合理承接,并遵循故事前半段的逻辑继续演绎和完善故事后半段的剧情和角色情感。

内容情节在续写评分中为定档的最重要标准,教师在进行续写之初最好不要把一些续写的构思规则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学生只闻其形,不知其义;也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动手写,这样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下手,写出的文章错漏百出,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去年开始给高二学生进行续写训练,一开始并没有马上就让学生动手去写,而是每周选用2~3篇经典续写实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一起分析构思,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际构思过程中亲身感悟续写内容情节构建的基本要求。比如:情节合理,切忌脱离实际、天马行空;内容完整,结尾问题解决,不留悬念;把握剧情线和情感线的走向,分析前因后果,理解人物内心;不出現和故事主线无关的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没有旁支。这样进行了几篇后,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后列出一个提纲;进行了至少10篇后,可以选用相对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开始试写。其实,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续写题目,课时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一篇都动笔去写。这时,我们就可以选取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分析情节,制订提纲,笔未动,心已远。

当然,情节的合理构思离不开对原文的充分理解。读后续写,不仅考表达还考阅读,读是第一步,读懂所给的文章是前提,写出后续是关键。要能读懂字面含义,梳理原文的主要情节,捕捉到关键信息,还要厘清文章的脉络和关系,注意文章的表达风格以及语言特点,这样才能推演合乎故事逻辑的后续发展。

续写多为记叙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原文阅读时注意获取六大要素信息——when, why, who, what, where, how,在明晰文章的脉络和故事走向后才能续写出与前文情节连贯的后文。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学生要有意识扩充自己的阅读量,经典的外语小说《哈利·波特》《小王子》《野性的呼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碍于时间有限,也可以读一些短篇小说或文章,故情景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最佳,学生更容易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在阅读时也要有所侧重,注意学习体会其中各类动作、情绪、环境描写和衔接,这些都可以为学生进行续写提供养分。见多而识广,通过多读,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文章,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

二、逻辑衔接恰当

好的续写一定要与所给原文及段落开头语衔接合理,逻辑严谨,上下文连贯,还要与原文作者视角一致,使续写部分与原文部分逻辑衔接恰当,浑然一体。

我们常见的续写文章多为记叙文,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构成。在读后续写题型中需要开始续写的部分位于事件的经过部分,往往在故事的高潮前后,此时需要续写者合理想象,帮助故事的主人公思考如何面对所处的局面,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最终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要使逻辑发展合理,要特别关注所有已给内容,也就是原文、续写第一段段首句和续写第二段段首句。原文的逻辑发展为我们后面续写定了基调;续写第一段段首句明确告诉我们后面的发展,比如:该句出现了“three days later”“in another room”等内容就提醒我们逻辑上时间、空间的转换;续写第二段段首句尤为重要,因为这部分既“启下”,为我们第二段续写定起点,也“承上”,为第一段续写内容定下终点。

除此之外,续写部分还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原则。人物的言行要合乎“性格逻辑”。人物的行为、语言是受人物的性格和背景制约的。《红楼梦》中,宝钗探视宝玉时,“手里托着一药丸走进来”,而黛玉却是从侧门悄悄进来,“两个眼睛肿桃儿一般,满面泪光”。都是大家闺秀,都是情窦初开,然而两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这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使然。同样,如果我们续写的段落中让一个“普通的修理工”大段地用高级英语来讲道理,是不是会感觉莫名其妙?情节和细节还要合乎“生活逻辑”,就是要符合生活实际,“像”真正的生活。比如:有一篇学生的续写中写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路上遇到了一匹狼,他就不断地把包里带的面包扔给狼吃,他扔了一路,狼吃了一路。且不说狼究竟爱不爱吃面包,一个人出门到底能带多少个面包呢?只有合乎生活逻辑的情节,才具有文学上的真实性,我们应该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

三、语言丰富准确

叙事性文章的生动性体现在词和语块的灵活运用,以及剧情和情感的细腻刻画上,读后续写评分标准中也提到“使用了多样且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都要求写作者灵活使用词和句的高级表达技巧,并且能够使用文学的修辞和描写手法,以达到为文章增色的效果。同时,作为续写,要先获取和理解原文的语言特点、叙述风格和句式结构等,使续写部分与原文语言风格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把语言方面的三个原则牢记于心,即多用展示性语言,少用告知性语言;多用具体性词汇,少用概括性词汇;巧用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精彩。但是,只是知道规则,还远远不够。当开始续写时,绝大多数学生都面临“无米下炊”的局面。如果没有充足的语言储备,再好的构思,也会胎死腹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语料积累和微写作。

关于语料积累,首先要把课标词汇掌握好,还要重点积累续写语料,着重对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和环境描写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积累。例如:单就“说”这个动作,英语中就有snap(气冲冲地说)、yawn(打着哈欠说)、sigh (叹了口气)、yell(叫嚷)、shout(呼喊)、gasp(气喘吁吁地说)、whisper(悄悄说)、sniff(抽泣着说)等数种含有不同情绪色彩的表达。而学生往往就想到“say”,最多再加上一个angrily、happily之类的副词。而stroll (溜达)、stagger (蹒跚)、trudge (跋涉)、tiptoe (踮着脚走)、creep (潜行)等不同词汇所传达的内容也远远不是一个walk可以做到的。其实,对于语料的积累,不必刻意追求高大上的超纲词汇,只要把大纲内单词,尤其是动词,用活用地道就可以了。学生还要学会借力修辞手段来为自己的续写增色。“He paced up and down like a caged animal.”“She shook all over, feeling like sitting on pins and needles.”“Fear and anxiety swallowed him.”“The sight in front of her brought her heart into her mouth.”这些句子因为恰当使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把人物的动作和心情刻画得生动鲜明。另外,不要忘记对于谚语、名言的积累。很多续写的结尾需要点题升华,给予读者正能量,揭示和强调剧情的寓意。如果能恰当引用谚语、名言可能会成为神来之笔。这一部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贯穿整个高中英语学习过程,要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续写语料库。

有了语料积累就有了“砖瓦”,可以开始“造房子”了。当然,一开始学生可能还建不了高楼大厦,但是可以先从搭建小屋子入手,进行微写作训练。下面,列出笔者采用过的一些微写作形式,供大家参考。

1.Be more specific. 给出学生一些句子,让学生把其中概括性词汇替换成具体性词汇。比如:①Singing happily, she looked at her surroundings with large, innocent eyes.②The woman was looking at the girl, trying to make a conversation.③When he finished, he looked up and looked out to the window. 这三句话中的三个“look”可以分别替换成“gazed”“staring eagerly”和“raised his eyes”。

2.Make your sentence longer. 可以先给学生一个句子“The dog barked.”让学生尝试把这个句子变长。加介词短语变成“The dog in the yard barked early in the morning.”或者加动词不定式变为“The dog barked to wake up the man.”还可以加过去分词短语变成“Seeing his host crying on the ground painfully, the dog barked fiercely .”景色描写也同样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比如:可以给出这个句子“The sun shone on the lake.”让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把句子写长。最后,可以呈现出类似这样的句子“Below the mountains, the sunshine reflects on many lakes, which makes them shine like diamonds against the rich countryside.”

3.Make your idea picturesque.给出一个句子情境,让学生从多维度进行丰富和完善,使之富有画面感。比如:“Jane went to sleep.”可以改写为“Jane put her head down on her pillow and went to sleep.”;“It was an overcast day.”可以改写为“The sky was overcast,darkened with gloomy clouds.”或者是“The sky was overcast, and the whole world seemed to be enveloped in a huge gray quilt.”

4. Write a scene.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一句话“I felt sad to tell my loving mother what happened.”展开合理想象,去写出一个场景片段。比如:这段话“I looked up to meet her curious and sympathetic eyes looking into mine.We...,”“I heard myself crying. She pulled me into her arms. I felt her soft fingers gently combing my hair. I told her our story.”就很好地利用描绘人物外显的行为来表达其内在的心情。

當然,这样的训练离不开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准备,而且要由浅入深、不间断地进行,以上一些训练形式只是笔者的一点粗浅尝试,希望能为大家“抛砖引玉”。

结束语

读后续写作为一个全新题型,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大量的词汇积累,精准的语法运用,适量的语篇知识,海量的阅读积淀,以及丰富的写作体验。当然,这除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指导和针对性训练。只要我们立足高考评分规则,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就一定能帮助学生提高读后续写技能,写出情节合理,语言精彩,有韵味、有张力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王初明.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

[2]刘庆思,陈康.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

作者简介:黄秀丽(1979—),女,汉族,石家庄市第二中学,中学中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3932501908207

猜你喜欢写作技能读后续写高中英语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10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8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浅谈提升小学生写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上旬(2019年4期)2019-05-10关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4期)2019-04-08利用教材提示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的能力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16期)2018-08-10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研究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7期)2017-07-13 相关热词搜索: 立足 续写 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