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
一、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与面临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需求相比,在思想认识、治理能力、治理方式及干部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不够系统化。随着此次机构完成,县级综治部门被撤销,综治的联动机制没有有效衔接,社会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例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对患者评定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工作实效。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网格化管理的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在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我们虽然对此类特殊人群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信息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收集的低端层面,深度开发应用不够。基层治理长期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模式,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化解少,对一些基层矛盾、信访问题,不少干部信奉“摆平就是水平”,甚至采取“花钱买平安”方式解决,从源头破解社会矛盾难题做得不够好。
(四)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从事政法综治等社会治理的专职人员较少,甚至基层派出所人员都严重不足,接处警大部分由警辅人员完成,接处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基层网格员队伍不稳定,专职网格员较少,专职人员待遇不明确,兼职人员往往一人任多职,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明显较低,仅能应付部分工作,对于创造性、精准性、差异化的服务难以提供。
二、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们认真总结治理实践经验,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系、模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基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全面提档升级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幸福驿站”、村(社区)警务室等基层服务阵地,将政法、信访、行政执法等社会治理力量相对整合,打造“政法小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堡垒。二加快提升“四位一体”建设的协同化水平。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牵引,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举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鼓励各镇(区、街道)探索形成各具特色、贴合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打响基层善治的邳州经验、邳州品牌。
(二)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不断完善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在党建引领的总原则下,聚焦重点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构建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向村、社区等基层“细胞”延伸。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划拨专项资金、筹集社会公益资金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事务性工作和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基层治理,优化治安政务服务。三是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托“雪亮”工程,逐步将城管、交通、住建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公共视频监控接入110指挥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深度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阳光信访三大信息平台,深化平安视联网建设,建立起“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一网通管”格局,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全面提升驾驭全局治安能力。
(三)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拓展“党建+”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党建要融合“网格化”管理,逐步形成“小网格、大党建”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党建+群团”“党建+社工”“党建+网格员”等工作模式,采取“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第三方验单”的公共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创新精准化服务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深化“放管服”,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一般人群、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精准分区分类服务管理。在扶贫、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提供精准化社会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实现技术智能化,以科技主导基层治理。科技从来都是基层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规律,用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理念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做大做强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强化投入保障。一是明确专项资金。要明确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项资金申报审批、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资金适用范围、扶持方式、使用原则、法律责任等,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倾斜,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效益。二是壮大队伍力量,凝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政法综治队伍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进修、岗位交流等培养机制,在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矫正帮扶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建立专门性从业入门培训课程。三是筑牢基层基础,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统筹推进网格化服务、心理疏导、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基层服务治理阵地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平台,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最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和管理。
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是x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首要目标。今年以来,x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为魂,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夯实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桥头堡作用,通过定目标、强筋骨、亮品牌,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印发《x区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x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x项自治建设重点任务、x项法制建设重点任务、x项德治建设重点任务和x项服务进社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分四批组织全区x余名各领域党务工作者到成都、x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和x县委党校进行学习和培训;
选拔x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对x名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广泛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让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目前,x社区“三家七社十色服务”、x社区“党旗下的邻里情”、x社区“红色细胞工程”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二)坚持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社区多元治理平台,实现自治共治有机融合。一是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动员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构建“受助—助人—互助”“奉献—回报—奉献”的党建服务新模式,撬动党员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储蓄爱心、传递善行。目前,“道德银行”已登记爱心商家x户,党员居民储户x户,服务人群x余人次。二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楼栋乱堆乱放、绿化带内乱耕乱种等问题,通过“实地协商”模式,现场看、现场议、现场定、现场改;
对社区居民公约制定、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事关居民整体利益的事项,通过“党群议事会”,召集多方参与、集体解决。目前,先后解决了小区私搭乱建、垃圾无人清理、安装健身器材等各类问题x余件。三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目前,全区x个街道和x个社区均已建立“区域党(工)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x个,协调解决问题x余项。
(四)坚持德治为先,培树基层治理新风。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红色教育正心、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一是开展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x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x精神大讨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家谈”“寻找x式好党员、好干部”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推出“道德榜样”x名,让广大党员干部学
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拍摄《x》等x部微视频,目前全网点击播放量已超x万次,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传承弘扬x精神的热潮。二是积极弘扬“德治”新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x余场,受众x余人;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个、文明实践所x个、文明实践站x个,举办文明礼仪培训讲座x余场,开展实践活动x余场。三是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x年以来,共开展了“心系弱势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x家风”等活动x余场,参与居民x余人;
完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x余场。
(五)坚持群众为本,彰显基层治理温度。坚持从服务切入,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开展连心群众活动。创新开展以“领导干部下基层,万名党员连群众;
二、社区治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力量不足。基层治理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今年,上级畅通了社区书记向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晋升渠道,但就整体而言,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仍然存在社区工作任务繁重,要承担计生、低保、民事纠纷调解、环保、创建等各项行政性事务,检查评比多、会议台账多、不合理证明多等,整体待遇偏低,留不住人。
二是居民参与自治不够。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民主自治活力仍然不足,具体表现在参与群体单一,以社区老党员、离退休职工为主,年轻群体明显参与不足;
参与渠道单一,多集中于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对于涉及公共事务治理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等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小区物业矛盾突出。目前群众关注的物业问题主要表现在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费用收取支出不透明、业主欠缴物业费、老旧小区“失管”等方面,物业服务纠纷量大,缺少业委会有效制约,社区对物业公司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严重影响社区治理成效。
四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主要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服务场地面积较小、服务设施较落后、服务方式偏于传统。
三、下步工作谋划
到20xx年,社区书记x岁以下达到x%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x%以上。
(二)建立健全居民服务体系。居民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一是做好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xx年,完成服务力量和资源下沉,基层政务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建立健全,做好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
务事项。二是深化惠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建设“红色业委会”,探索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等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将优秀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引导小区党员在业委会竞选任职。目前,全区x个城市社区共有小区x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x个,占比x%,成立红色业委会的小区x个,占比x%,20xx年,红色业委会比例达到x%;
到20xx年,红色业委会比例达到x%以上。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健全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持续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优化服务供给。到20xx年,每个街道至少引入x个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需投入约x万元;
到20xx年,全区孵化培育x个枢纽型社会组织。针对老旧社区、商品房小区、村改居等不同类型,分类提供适宜的商业便民利民服务。到20xx年,初步形成惠民利民服务网络;
到20xx年,形成“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三是加快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开展志愿帮扶和邻里互助。20xx年,实现全区所有社区全覆盖。同步挖掘能力强、素质高、群众信赖的“道德能人”,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目前,全区平均每个社区有自组织x个,到20xx年,每个社区自组织达到x个以上。
(三)加大工作保障力度。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主要指党群服务中心)使用面积不低于x㎡的标准,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整合资源等方式,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居民服务协商管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目前,全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为x%,“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为x%,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社区比例为x%,到20xx年,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达到x%,需再达标x个社区,投入约x万元,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达到x%,需再建设x个,投入约x万元,养老服务中心新建x—x个,改造提升x—x个,投入约x万元;
到20xx年,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社区比例达到x%。20xx年,按照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低于每年x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需投入约x万元,到20xx年,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到x万元。进一步畅通社区书记晋升渠道,到20xx年,社区书记晋升公务员和事业编达到x%;
到20xx年达到x%以上。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数据库”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x元的标准为小区党支部书记发放工作津贴,全年共需投入约x万元。20xx年以上共需投入约x余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题中之意,然而农村则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对于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人才缺乏,素养不高。由于中高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有文化、有远见、有学识的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在家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再加上政府没有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治理先进人才缺乏。
(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资金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然而地方政府财政主要用于经济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层治理经费相对有限,这些资金对于范围广、种类复杂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九牛一毛,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的开支,无法保障基层治理工作正常运转,加之,很多村民外出务工或创业,他们不愿意为本村的公共事务掏腰包、作贡献,导致基层社会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三)部分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村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群众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二是农村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对基层治理工作理解不深,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对农村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基层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转化为治理主力军。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培训行动,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快基层后备人才培养,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激发有知识、有文化青年参与村干部竞争,增加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治理提供财力保障。要想改善目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治理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发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开展募捐活动,整合社会资源,给予基层社会治理全方位的财力物力支持。
(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参与度。一是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将群众诉求、惠农政策上传下达,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度。二是及时更新党务、村务公开栏,让百姓知晓村上大小事,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对做出贡献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一定帮助、支持和进行表彰,进一步提升群众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实中各地方的风土人情、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经济、地域差异等情况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把工作做细做实,同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成功的先进经验,为基层治理服务。
近日,蜀山区西园街道人大工委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对基层综治治安工作进行调研。调研发现,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比,基层综治治安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认真研究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区基础相对薄弱,综合治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目前,大多社区只有1—2名专职干部,人员力量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多数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难以保证综治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没有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机制。部分单位对综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每年都签订目标责任书,但因督查落实、检查考评和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各职能部门联动作用发挥不够好,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特别是对酒店等场所的管理,涉及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由于多头管理,各部门难以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是执法行为不够规范,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为民观念和责任心不够强,对群众的合理要求不能及时依法办理。
二、建议与对策官场小说
一要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充实社区综治办公人员,切实加强对街道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街道综治办的综合协调作用。发挥街道综治办的牵头作用,履行好指导、协调等职责,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社区、各单位负责人的职责,切实落实综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要健全组织网络,构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健全社区综治组织网络,发挥街道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的职能,形成联动网络,形成防治矛盾纠纷的综合优势。同时,加强社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增强防范能力。
三要完善综治工作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应急预案。结合基层综治工作的实际,制定针对性强、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遇有矛盾、问题发生,做到措施、人员等及时到位,防止矛盾的升级和激化。二是制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案。充分发挥社区治保主任的作用,及时掌握矛盾纠纷信息,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三是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加强对街道、社区和有关单位综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重大事件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纳入年终考核评比等措施,切实兑现奖惩。四是完善综治经费保障制度。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落实综治工作专项经费,同时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筹集综治经费。
四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综治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综治工作。积极挖掘基层综治工作的亮点,积极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对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宣
传,营造充满正义、正气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运用宣传栏、发放传单、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社区的法制宣传,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作者:罗晓蓉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27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与基层治理有效性紧密相关。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需要构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平台。目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在干群关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组织关系、社区治理方面面临着困境。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性的路径以社会资本为视域,从符号建构、空间覆盖、强化服务、政治引领入手。
关键词: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治理有效
基层党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与基层治理有效性紧密相关。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需要构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平台。目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尚存在一些困境亟需破解。
一、面临的困境
1.干群关系上,一些村民埋怨村干部“吃白饭”,对村支“两委”干部不信任、意见大;服务群众上,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对服务群众、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心无力”,“满足于应付、流之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
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落脚点。目前,一些村的村支“两委”干部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或选举过程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甚至有些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当上了村支“两委”干部;不少村支“两委”干部办事不讲政策、管理不循章法、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村支“两委”干部事事先为自己或者家族、亲友打算,有的甚至随意欺压百姓,拉帮结派,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村民对村支“两委”干部不信任、意见大,既指向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也指向村干部的工作态度。村“两委”干部为民办事能力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一度使村党支部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村民埋怨干部“吃白饭”,极大的损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
村(居)党支部是基层治理的最佳抓手。但是,在城市社区,一些上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把社区当成自己的派出机构,随意摊派工作任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棚改征地以及拆除违章建筑等大量事务被交由社区办理,而且还下达指标任务,进行相应考核和奖惩。社区“责重”而“权少”,“行政化”“衙门化”倾向较为严重,变成了“准政府”“传声筒”“二传手”。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快,新城区规模日益扩张,县城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党员也向城区集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往往淹没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除了做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常规性“中心工作”,还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临时性工作。其中行政化任务繁多,并且征收社会抚养费、拆“两违”、创卫、征兵等多达近百项。每一项行政任务被提上了高度,仅靠5~7人社区配备的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精力疲乏,难以应对,社区党建常常流于形式更难有创新。
2.工作机制上,一些农村基层存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不知晓、政务不公开、参与度不高,极大影响村支“两委”干部威信和信任;而一些城市社区党建的整体推进力度不够,整体功能不强,导致“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更加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基层事务和重大问题的要求日益强烈。但是,一些村级组织治权衰弱。例如,在村级自主招商、对外招商等方面,项目资金只是“文件监督”“材料审核”,没有真正将财政公开真正落于实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打包”“捆包”和多用、挪用现象;财务公开无法至始至终的贯穿全过程。村级财务不公开、不透明,干群缺乏沟通交流,导致村民对有业绩的村干部甚至也存在怀疑、抵触心理。虽然城市社区建设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但是城市社区党建的方法、手段和载体有待创新,党员融入社区服务亟待完善和加强。目前,城市社区建设中,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民政、群团组织等参与社区管理的部门众多,职能交叉但缺乏协调。
3.组织关系上,协调不够,出现“相互扯皮”“各自为战、多头管理”,甚至社区党的领导“停在口号上”,政府服务“浮在表面上”,居民自治“留在文件上”。
村“两委”之间关系缺乏协调性,部分支委与村委之间存在嫌隙,支委对村委的矛盾纠纷等日常业务推诿,极大的降低了矛盾协调的实效性。村“两委”与村内自发性组织(如理事會等)的关系缺乏协调性,村“两委”解决村级事务大多数单纯依托镇干部、村委会班子讨论事务的方式来决定,村民对村级事务参与度不高,很多项目不了解、不知情,工作的开展难度比较大。
4.社区治理中,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工作难沟通,环境难治理,上访难平息”的“三难”问题;而城市社区治理中,普遍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整合社会资源,社区居民“看客心态”比较普遍,出现“搭便车”的集体行动困境。
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些传统农村村落社区具体表现为:一是逼着干。安于现状,既没有村级发展长远打算,又没有工作上的短期周密安排,仅仅把工作定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村稳定上。二是跟着干。应付日常工作,没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会抓农村工作。三是瞒着干。重点方向不明,上面安排啥就比划啥,不善于调动群众。农村社区治理中面临“三难”问题,工作难沟通、环境难治理、上访难平息问题。城市社区治理中,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很难吸引居民参与。
二、优化路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符号建构:以党支部为核心,结合社区社会资本的总量和分布特点创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项目和品牌。
目前,各地基层党建基地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无论是党建主题文化广场、楼道党建宣传栏及党员活动室等场所,还是党建综合体和党建联盟构建,都突显以党支部为核心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在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完善调整成为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在农村社区,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同心园,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统筹谋划村级治理结构,需要结合各类型社区社会资本的总量和分布展开。传统农村村落社区,注重运用传统的社会资本,如家庭社会资本、家族社会资本、邻里社会资本。针对“空心村”现象比较普遍问题,村支两委组织尤其是村支书需要在“党建+”工作内容上亟需根据适宜发展的农业产业,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努力做到“三富”:自己带头富、帮助群众富、堂堂正正富。在村庄治理上需要“用公心来治理,用发展来治理,用扑下身子来治理,用汇聚合力来治理”,做到“没事要找事”(主动去发现问题,从早了解问题,尽快处理问题)“出事不怕事”(遇到矛盾纠纷要敢于面对。做到不怕、不躲、不推、不拖,及时组织专班化解矛盾纠纷)“处事要了事”(做到“上管好天文地理,下管好鸡毛蒜皮”)。在城乡交融发展而来的村居合一型社区,传统社会资本镶嵌在传统的血缘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如礼俗、人情、关系等,同时也出现蕴含现代社会资本的组织。对于这类社区,由村级党组织和村居党组织联建联管,要逐步向社区党组织转型,这意味着组织结构、治理对象、管理结构带来全新的变革;而通过中心村改造后土地适度集中,企业集聚形成的功能拓展型社区,现代社会资本的载体更多出现,则需要在保留村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升格村级党组织,下设农村、社区、企业各类党支部,实行分类管理。
2.空间覆盖:依托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初步成形格局,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创建社区党建联建(合)体,“强堡垒、强队伍、强作为、强引领”。
目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由特大或大城市管理延伸到中小城市和县城管理。网格化管理是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依托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初步成形格局,各地社区打造党建联盟综合体,以盘活社区内各资源,形成“资源供应链”,将资源与需求有效对接。定期召开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共商党建工作,共用服务阵地,通过建立区域党建联盟,打破社区、企业、学校、社会等各类党组织之间的“无形藩篱”,同时,党建联盟联席会议通过统筹、协调、联络作用,明确成员党组织职能职责,合力推动责任落实。在党建联盟综合体内,通过“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区域党工委组织在社区工作的、在社区居住的或者挂点社区的省、市、县、镇四级“两代表一委员”轮值坐班,接待群众,收集问题。由社区党支部牵头,汇总收集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交办至各联盟成员,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创建党建联建体,实现了组织联建强堡垒,增强了党建工作载体,有利于克服联谊式、人情式、援助式运行状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初步形成整体性的党建联建体,组织联建强堡垒,抱团夯实党建基础。
3.强化服务:以居民需求为本,克服“水土不服”;通过建章立制,确保服务规范运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强化服务是政治引领的基础和前提。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需要基层党组织设计服务活动项目以群众需求为本,否则,党建服务活动与群众需求脱节,容易产生“装点门面”“水土不服”。为此,着力强化社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载体。一是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健全基层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共驻共建制度,大力推广“楼宇党建”等新型区域化社区党建模式。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组织党员对辖区困难群众慰问、开展“微心愿”认领等。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组织。本着从社区广大居民的客观需求出发,在规划的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三是培育和发展各类社区自助组织。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通过挖掘文体骨干、培育文体团队、组织文体活动等,使社区居民学在社区,乐在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增强居民参与,建立信任关系,提升社区归属感,增加社区现代社会资本,为社区善治打下扎实的基础。
4.政治引领:嵌入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
在多元治理格局中,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目前,城乡社区正在进行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党建引领是前提,要突显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比如,多地通过运用协商民主的形式,妥善解决了社区业主普遍反映的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管理问题。当下,亟需在“党建+”工作嵌入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实践,以“黨建+民主协商作为重要的抓手和发展趋势。只要“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转变基层组织体系,创新组织设置;在强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下突出政治引领,在多元治理格局中,优化功能实现,突出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持续改进服务方式,以嵌入式服务为突破口,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与变化,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帮助社会成员适应社会环境、融入社会环境,将有利于社区社会资本的提升,极大促进社区治理。
参考文献:
[1]林尚立.从基层组织中开掘党建资源[J].探索与争鸣,2002(07).[2]马敏.政治象征符号的工具价值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04).[3]龚上华.农村党建嵌入基层治理——以杭州余杭区丁河村“党建+”引领议事协商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01).
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当今时代的加快发展,以强有力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逐渐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结合实际需要,聚焦“抓党建、促发展”的目标导向,深入分析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找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有效路径,并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从治理视域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
(一)激发活力,筑牢了党建工作堡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协同配合的系统工程。立足基层治理结构,城市基层党建的构建逻辑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内党员为主体,在区域管理上实行“党支部+网格+党员""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党课教育、送学上门、主题党日、参观体验等持续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垂直体系党支部设置,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逐步提升。
(二)阵地联享,推进了党建为民服务。立足所在城市发展实际,围绕构建引领、融合、共建、协同的“党建共同体”,全面整合街道党建、政务平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等五级党组织联动服务体系,发展形成城市“大党建”格局。同时,以群众需求为党建方向,推进基础便民服务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党群之家”等,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
(三)夯实基础,强化了党建组织保障。面对新兴领域的发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商圈市场、网络媒体、行业楼宇等党组织陆续覆盖的过程中,既引导社区选优配强“两委”干部,也实施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培养,建好、管好、用好后备干部队伍。例如,社区党组织通过与机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机构签订共建共联协议、人才结对培训等加强干部建设;定期组织辖区内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建联络员开展集中培训学习,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素养。
(四)发挥优势,打造党建亮点品牌。一些地区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探索拓展党建工作内涵与外延,深入实施示范点标杆创建,特别是突出党建特色与作用发挥的结合,如区域党建联盟、党群联络点、党员先锋站、“智慧党建云”等品牌,起到以点带面的榜样示范效应。并且,扎实开展城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实现重点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推出“周末党建课堂”“书香学习日”“车间说事”等亮点活动,营造了“党建就在身边”的浓厚氛围。
二、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应付了事倾向。目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有些从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没有将其作为中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有时只是被动地去做,既未集中时间精力抓落实,也未以创新方式抓谋划,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错误思想。
(二)党建责任落实不力,存在局部空转倾向。部分城市辖区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及行业支部履行工作责任制不到位,有的只注重开会发文、签责任状、做党建资料,尤其是缺乏树立城市党建业务思维和规范制度模式来推进工作,导致责任传导有差距。例如,因城镇化发展影响,个别新建居民小区未及时跟进设立基层党组织;对少数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出现了“盲点”。
(三)党建融合发展不足,存在效果虚化倾向。从党建促发展的角度看,一些城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深入研究与探索创新,不善于将党建工作与具体工作有机结合,导致出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与此同时,加之有些涉及民生改善方面的项目建设、政策配套、服务事项等未落到实处,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
(四)党建作用发挥不好,存在功能偏弱倾向。在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少数城区党组织抓党建工作不扎实、不规范,限制了所在党支部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有些街道和社区干部的业务能力不过硬,习惯于“上传下达”,未真正将基层党建
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没有及时解决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发展难题。
三、推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路径
(一)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对标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基层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理念,在全面调查了解中找准党建工作存在的“病灶”,并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进行解决,不断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紧紧扭住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同系统、同行业、同领域等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创新工作形式,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吸引力。紧贴党员群众需求,发挥城市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着力举办主题鲜明、参与性强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树立“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大力推广运用智慧党建平台,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智慧升级。加强活动方式、互动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等创新结合,探索走符合城市特点和治理规律的基层党建之路。
(三)建强党建阵地,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多向延伸。着力发挥城市区委、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切实破除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党组织之间彼此分割和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通过“互联
网+党建”、织密基层组织体系,促进机关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协同发展。此外,在逐步健全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要注重延伸党的组织触角,因地制宜构建区域化、网格化党建工作模式,探索在街道小区、专业市场、商务楼宇、企业机构等领域中合理设置联合党组织或独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四)健全工作机制,实现城市基层党建有保障。根据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运行需要,以所在区委、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体,逐级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切实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并进行定期分析研判,形成上下协调、配合解决问题的工作合力。稳步完善党建工作联动机制,以机关党建为核心,推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党建工作紧密联系、资源共享、作用强化。积极构建“社区党建+”开放式监督机制,以常态长效为目标,实行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评价“三公开”,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注重人才培育,打造基层党建专业化队伍。坚持把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政治关、素质关,要注重从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党员干部队伍中选拔基层党务工作者,始终保持党建工作有“能人干事将一批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离职干部、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纳入“人才库”,加强日常培育管理,择优列为“两委”干部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加大激励关爱力度,积极采取定期培训、观摩体验、跟班锻炼、待遇保障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全面引导基层党务工作者“想事干事”,进而有效提升工作实效。
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工作情况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单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工作,现有如下汇报:
一、工作背景:
在新时代下,加强基层党建无疑是全面加强全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并将之视为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手段。
二、工作目标:
我们旨在通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不断完善补齐政务设施和服务短板,构建“党建引领、政务主导、社区服务”的治理体系,最终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1.落实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上,我们组建了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党支部,依托街道、乡镇等单位的党建阵地,定期开展党员活动日、维护进修组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2.强化政务主导,创设创新量化的治理体系。我们实行基层治理“一清表、一图谱、一考核”制度,将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与市场化考核相结合,公开透明化基层治理工作结果。
3.建立健全社区服务队伍,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我们建设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重点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工作成效:
我们近年来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建设,收到了以下成效:
1.在各地区中探索出了“党建引领、政务主导、社区服务”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得到了各地的认可。
2.完善了基层治理“一清表、一图谱、一考核”制度,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3.建立起一支由党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多次表扬和好评。
五、工作展望:
今后,我单位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之以恒地推进我们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建设。我们会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高效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新格局的不断升级。
以上是我们的工作汇报,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并予指正。谢谢!
致礼!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是当前推进全面加强全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对于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层治理新格局”建设中,党的组织将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代表、志愿者等形式参与基层治理。同时,加强政务主导,优化组织领导机制,强化政务管理功能,健全动态监控评估体系,实现对基层治理各项公共服务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社区服务队伍,实行一社区、一社群、一志愿者活动,积极推动基层社区发展,提升社区发展管理水平。
在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化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同时,着力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立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总之,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是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和先进文化,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加强全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战略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式。从改革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队伍、优化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政务主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有效措施。
在基层治理中,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代表、志愿者等形式参与基层治理;政府要优化组织领导机制,强化政务管理功能,健全动态监控评估体系,实现对基层治理各项公共服务的量化考核;社区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队伍,实行一社区、一社群、一志愿者活动,积极推动社区发展,提升社区发展管理水平。
总之,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是当前推进全面加强全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建设,我们有望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
重庆行政摇2020年第1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摇伟摇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摇近年来,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街道始终把加一条红线,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冶主责主业,坚持以党建工作统揽全局,积极引领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茄子溪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对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探索思考,并提出工作建议。一、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思想观念不新,存在“刻舟求剑冶的思维方式目前,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表现较为不适,不善于解放思想。在抓党建工作过程中,重业务轻党务、重形式轻实效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党建工作疲于应付、被动应对。部分社区干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普遍缺乏运用“大党建冶工作思维和视野来开展党建工作。例如,部分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党建智慧云服务平台的宣传、运用还不够广泛,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辖区部分非公企业负责人思想观念保守,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担当作为不力,存在“甩手掌柜冶的责任意识有的班子成员认为“上有班长掌舵,下有同志划船冶,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个别党组织负责人“第一责任冶履行不到位,将党建简单理解为党务工作,被动落实多、主动谋划少。比如,面对组织生活参学率低这一难题,有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认为原因在于辖区老年退休党员、拆迁流动党员多的客观实际。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风来加衣、雨来打伞冶的依赖习惯,“在岗位、在现场、在状态冶的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三)调查研究不实,存在“走马观花冶的形式主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上级或领导关心关注的66事给予更多重视,对其他工作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比如,对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完善组织体系建设,而在对倾听群众诉求方面不够深入。少数社区干部对具体情况和问题调查研究较少,以致辖区长期面临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较差、危化品监管难度大、物流企业隐患较多等问题,缺乏新思路、新举措;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频率不够,教育引导群众缺办法,“背包服务冶模式推广力度仍有待提高。(四)工作状态不佳,存在“钝刀子割肉冶的疲沓作风部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够,使得一些本应落地见效的工作如“沙滩流水不到头冶。比如,未对辖区重点民生实事惠丰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茶园)项目建设进行先期预判和深入分析,导致项目推进缓慢。办事效率低、推诿拖延的状况时而存在。在危旧房拆迁问题上,部分群众居住的房屋已被鉴定为C、D级危房,但迟迟未纳入拆迁范围,导致群众对此颇有看法。尽管街道和社区都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但迟到早退、不严格执行请假销假制度等组织纪律涣散现象和“慵懒散漫冶工作作风仍存在。(五)作用发挥不够,存在“虚化空转冶的工作效能有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不扎实、不规范。例如,部分党支部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工作繁忙、不在本地居住等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党组织各项活动的党员,统一采取QQ、微信等形式送学帮扶效果不佳,致使个别党员对党员身份认同感不足、对服务社会缺乏荣誉感。落实“三会一课冶、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问题,学习记录照搬照抄。二、基础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理论学习不深,“总开关冶拧得不紧基层党组织往往因为基层工作任务繁重、时间
紧,而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致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冶问题没有解决好。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把握不够,对面临的挑战和差距认识不足,仅是按部就班落实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缺乏创新性。(二)责任传导不够,“领头雁冶意识不强党组织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力,习惯于“上传下达冶,满足于“照抄照搬冶。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没有真正将基层党建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冶落实不到位,满足于“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迈冶。(三)深入群众不多,“钉钉子冶力度不够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日常工作推进中,很多事情不能经常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地了解需求。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实地调查多、潜心研究少,对群众反映问题主动认领、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抓落实等方面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钉钉子冶精神。(四)组织纪律不强,“精气神冶展现不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以致有的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自我要求不严,习惯拖拖拉拉,缺乏果断和胆识,工作效率低,喜欢推诿扯皮;满足于做好领导交办任务和份内工作,缺乏上进意识;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依赖“等、靠、拖冶,积极主动作为意识不强。(五)思想重视不足,“引领力冶效果不彰对于新形势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识不深、理解不透、重视不够,使得党建工作难以真正与具体工作相结合,致使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冶。抓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对“上冶负责多,对“下冶负责少,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三、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一)“学冶字为先,由“刻舟求剑冶向“与时俱进冶转变健全完善党工委中心组等学习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入乎其内冶钻进去精读理论,又“出乎其外冶跳出来解决问题。全面树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冶思维,大力推广运用智慧党建平台,推动基层党党的建设组织建设智慧升级。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下,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二)“干冶字为重,由“甩手掌柜冶向“亲力亲为冶转变紧紧咬住“责任冶二字,牢牢抓住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这个“牛鼻子冶,推动党建责任全面覆盖、层层传导。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判“,亲自抓、重点抓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冶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各分管领域;引导班子成员严格对照(三)“实冶字为要,由“走马观花冶向“现场办公冶转变全面推行“订单式冶“下沉式冶服务工作法,大力推广““背包服务群众诉求末梢神经冶,畅通联系群众的“毛细血管冶和,冶。心贴心感知群众冷暖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方法,手握手破解群众,面对面倾听难题。发扬“钉钉子冶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四)“律冶字为根,由“钝刀子割肉冶向“快刀斩乱麻冶转变通过明察暗访、突击纪律检查等方式加强干部日常工作状态监督检查,并将督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坚决向“慵、懒、散、漫、混、卡冶亮剑。对个别职工存在的作风疲沓、纪律松弛、推诿扯皮等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改正错误的,严肃追究当事人以及相关分管领导责任。(五)“效冶字为本,由“虚化空转冶向“落实落细冶转变细化党建工作各项流程,把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细化目标任务,把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基本制度落实小冶事抓起,抓好;从““生活、工作各环节;从小主题党日冶环节抓起冶“三会一课,严格按照党员发冶等党内展、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流程,规范落实每一项信息和环节。作摇摇者: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街道党工委书记责任编辑:胡摇越67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
摘要: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想加快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基层队伍建设,就需要在党建引领的工作要求下,全面深入的分析当前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特点,立足当前的发展实际,充分深入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研究分析。为此本文结合发展实际对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以求加快发展模式升级,为后期的党建工作深入转型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一、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问题
1、综合治理机制落实性不足
基层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实现社会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的基础条件。政府所确定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以及所发布的基层治理的法规制度,对基层治理工作后期推动的方向有着明确的指向,也是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影响条件。针对于现代的特点来说,虽然国家一级省市之间制定了相关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规制度,但是基层治理主要是基于小型环境所实现的治理模式,因此所构建的区域法规制度条例的完善性并不足,加之法律本身的滞后性较高,其余的主体法规地位的明确性不足、组织章程有所缺失问题也时有发生。
2、治理主体结构建设力不足
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构建是现代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向,需要在多元化治理的工作模式下构建出基层治理体系结构,基层治理主体内部涵盖了基层政府、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基层居民以及基层社会组织以及物业等单位,不同的治理主体在实际的基层治理操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治理主体之间发展的均衡性不足,部分的治理主体建设发展与基层发展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3、层服务供给基础性不足
因为受到基层发挥灾难机制以及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基层服务人员都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明确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也难以判断和区分群众之间的需求差异性。为此也会导致基层部分的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脱离实际。复杂化的供需关系,导致需求矛盾问题时有发生,各类利益主体之间的争端也较为明显。面对基层管理的具体任务,经常要以文件的方式进行落实,缺乏良性沟通机制,很多群众对措施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也会相对较低,容易产生明显的抵触心理。
二、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建议
1、优化基层治理机制
首先应当结合实际,精细化构建基层管理法规体系。基层治理工作的落实推进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主要切入点,也是实现现代化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就需要不断的完善法律框架内容,精细化构建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法治管理条文,以保证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在基层治理的现状下,明确政府主导的工作基础要求,以合作基层和自治性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加强政府与基层之间的内在管理模式构建。这些治理机制的构建虽然核心都是基层治理社会化所构建的过程,但是所遵循的逻辑却是各种社会治理,不同的治理方式虽然存在差异,但是结合实际的应用却让治理的效果符合当前的工作特征。例如某基层单位提出的“党建+互联网”管理模式。“互联网+党建”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使基层治理更加智能化。该种治理模式是紧紧围绕互联网中的优势,将有限的资源都输送到基层组织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党建覆盖率,营造具有凝聚力的基层治理环境,确保党建工作对基层工作的引领作用。尤其是今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此时可以有效通过“互联网+党建”这一平台,观看相关的讲解,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建立起科学防控意识,这也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如智慧医疗,可以利用该APP,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并通过调查线下服务的实际情况;依托在线智能平台,在线医药注册等。
2、强化基层治理主体建设
基层治理工作是一个有机系统的工作模式,治理主体涵盖了多家企事业单位,治理的主体单一化并不能将基层治理与现代化的发展治理体系相互融合。要想实
现基层的高效治理就需要各级管理单位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明确自身定位,以形成高效沟通方式,实现多元化的治理措施落地。首先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对于基层治理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这项任务也是饱含中国特色。其次强化基层自治组织建设。通过完善区委会的各项功能,建立健全明确的工作组织队伍,以此实现规范化的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管理落实。通过完善区委会的各项功能,建立健全明确的工作组织队伍,以此实现规范化的社区自治组织规范化管理落实。增强基层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力度。从简化基层社区服务的工作流程出发,以实际的群众需求为核心,在社区管理的条件下做好群众问题的调节,实现多角度工作方式的创新,保证多角度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性。例如。建立“网格化”治理模式。在采用“网格化”治理模式的过程中,要确保户主真正落实,体现责任观念下沉。作为基层党组织也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区域模块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意义上实现从单位向社会的方向转变,确保所有工作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对客户的责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激励机制。
3、提升基层综合服务水平
要提升网络科技服务质量。基于现代化的发展手段,全面落实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以智能化的操作服务手段以及居民服务平台管理机制预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基层之中智能化基层建设质量逐渐的提升,智慧基层的构建加快了管理机制的调节,也促进了管理模式的升级。但是在具体的智慧基层构建的基础上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深入调节才能优化实现。例如可以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依托技术核心进行智慧基层的思想引导,提升群众对智慧基层的理解。或是从构建信息化平台出发,通过信息库建设的方式,将相关的基础信息传递到群众的面前。不仅如此也需要提升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开设出多元化特色化的服务项目,从社区志愿者的基础服务出发,尽可能的调解服务的工作机制,对服务的项目进行细化,同时形成专业化的服务模式,注重结合社区特点进行特色服务项目的构建,保证服务质量。例如浙江省构建了全省“一张网”的基层治理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机制,通过网格划分和网格员队伍建设,落实责任制,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整合了平安通APP、平安浙江APP、“掌上枫桥”微信公众号等八大类信息渠道,集中建设了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及政务处理效率。
总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变革,让基层的管理变得更加的具体化。为此我们通过对基层治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基层治理的主体建设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保障力度不足、基层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基层公共事件处理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优化基层治理机制构建、基层治理主体建设发展、经费保障力度支撑、基层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基层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增强对于基层发展所产生的意义。故而在后期的发展中也必然会依托当前的发展实际,综合基层治理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推动市场发展和管理机制转型,为今后的发展和管理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昭衡.协同治理视角下社工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以桂城街道Y社区为例[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20.
[2]宋雪梦.党建引领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以郑州市二七区H街道L社区为例[D].河南:郑州大学,2020.
本文系张家口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科研课题《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课题编号21)的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上一篇:国企党建年度工作计划
下一篇:机关党建调研方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