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根理论”的支架式作文案例教学

缪翠婷

摘 要: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会面对如何搭建结构、选取素材、升华语言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养根理论”及“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分析,尝试将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并借鉴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出场前的场景描写方法,对中学作文的结构、选材语言进行有效的课堂指导,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习作思维和习作能力。

关键词:“养根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写作思维;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不少中学生对写作缺乏思考及观察、总结,不擅长建构作文架构、选取作文素材、升华作文语言。写作时常出现详略不当、作文无架构,语言平庸、乏味、稚化等问题。金方舟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学生缺乏思维和学习过程管理与反省的工具。换言之,中学在习作时大脑中缺乏程序性知识。刘字红指出,学生的写作语言“病状”频出,表现在词不达意、语言苍白、套用宿构、过分追求网络语言(如所谓的“抖音体”)等方面。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重文本情节、人物形象、答题技巧等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口头表达、书面语言的揣摩咀嚼和训练,导致学生的表达词不达意,甚至出现提词忘形的现象;二是学生对于作文写作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三是学生年级越高,需要完成的任务越紧,导致学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作文语言的品味和赏析上。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写作语言进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为基础,选取作文板块的人物性格烘托所需的场景描写的角度,在“养根理论”及“支架式”教學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一节作文案例教学。所谓“养根理论”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生活的必然规律,着眼于学生的素养根本,创设真实的作文情境及情意氛围,构建针对不同文体所需要的作文范式。而“支架式”教学则指“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创设相应的写作学习支架”。下面笔者以《有创意地表达——今文古韵化》教学过程指导为例,做具体的阐释。

一、课前准备:初步建构概念支架——学生与所描写人物的关系

教师以顺德区杏坛镇第二次联合测试的学生写作答题卡中的作文为材料,摘录学生习作中人物出现前的场景 / 环境描写片段,并根据学生对人物外形的描写进行简单的绘画,再根据学生描写而画成的简笔人物(对学生的笔触进行绘画,有些是全身照,有些是半身,有些鼻子很大,有些胳膊很长,各有特点)与全班同学的平日生活照、教师的生活照、学生朋友的生活照、父母的生活照一起以照片册的方式在屏幕上投影,学生选择其中一张自己想描绘的图片并将图片领回,仔细观察所要描写的人物的内在精神或者气质特征。

二、构建情境场:创设程序支架——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情境场即现实情境,指带有写作人物的环境或情境。教师播放电影《复仇者联盟2》中雷神出场的片段,让学生观测雷神出场前有怎样的情境,学生能观察出电闪雷鸣。教师接着指出:写作人物的出场往往需要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环境 / 场景进行烘托。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场景 / 环境烘托人物的内在精神及气质,教师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一)情境场指标选取表格的下发

教师下发景物选取的情境场指标培养表,让学生思考自己为了烘托人物性格所想要选取的景物,并填写选取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寻找人物内在精神气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物出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情境场指标排序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将所选取及观察到的景物进行排序,思考这些景物如何组织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烘托人物性格。

(三)情境场指标详略安排与特写镜头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两个范例,尝试自行安排所描写景物的详略与特写。

范例①:空中云雾缥缈,浅浅灰蓝色的天空下,星辰闪耀。只见一个白发的男子,在空中缓缓显形。身姿轻柔地飘落下来。他应是知天命之年,看起来却很年轻。(略写)

范例②:夕阳藏在云层后,余光照亮着云朵,天边的霞光依旧,杉树婆娑,湖水变得深黑,岸边的柳枝轻轻拂动。她一身翠绿的裙子,在这扶桑日下更是显得格外夺目鲜润,直如银竹打碧荷,雾薄孤山,说不出的空灵轻逸。(详写)

三、情意与中心匹配评价量表

教师要求学生确立所需要体现的人物个性后,将选取的用以烘托人物性格的场景描写景物特点一一罗列,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讨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如用词、色调等)是否符合初步设定的人物个性。教师提供量表,其他同学参照量表的三个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已初步掌握人物出场时的场景描写方法,并能将自己组织成文的环境描写片段加以展示。

四、课堂作文语言“养根”意识培养

“养根”作文课堂分为三大过程:一是唤醒过程,包括触发、体验;二是生成过程,包括自省、释放;三是表达过程,包括提炼、输出。前面三个环节正是唤醒及生成的过程。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学生在结构、选材等均妥当时,不知道如何升华自己的语言。而语言的升华正是“养根”意识中的表达过程。因此在学生对人物出场的环境场面描写后,如何引导学生对已生成的语言进行锤炼打磨是作文教学仍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次课堂语言升华的创意性方法为“今文还古韵”。即尝试用事物本有的雅称代替普遍的称呼。在作文语言锤炼之前,教师需准备及介绍常用景物的多种状态下的雅称,并使其按照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类型进行整理后成为一个系统,以供学生查阅并积累。自然景观系统剪影如:

经过引导和指引后,学生的成品1及成品2修改如下:

成品1:昏暗的小巷,有着一丝微弱的灯光,潮湿的旧墙壁上满是爬山虎,细风轻抚墙头碎碎的花朵,残阳编织边角的绿苔。绿苔三三两两地从石缝中仓皇而出,杂乱且稀疏。

修改后:昏暗的小巷,有着一丝微弱的灯光,潮湿的颓垣满是地锦,细风轻抚墙头碎碎的花朵,桑榆编织边角的石花。绿苔三三两两地从石缝中仓皇而出,杂乱且稀疏。

成品2:太阳初照,黄灿灿的温暖像是要融化了这夏日的鸣蝉。午睡后甩了甩发麻的手臂,睁眼遇见了他。

修改后:停瞳初照,黄灿灿的温暖像是要融化了这夏日的蟪蛄(蝉)。午睡后甩了甩发麻的手臂,睁眼遇见了他。

教师点评:学生能够在准确把握所要出场的人物性格的基础上选取烘托人物性格的景物进行描写,并在指引后能够使景物描写增添一丝“古韵”,学活学用。解决了写作语言平淡、堆砌等问题。学生通过作文实践,最终加深了对作文语言打磨和升华的领悟。

五、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以“养根系统”理论为教学基础,着力于培养学生习作时的项目化思维、生成性思维、发展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渗透了文化及审美的教育。其次在整个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以“支架式”理论为教学过程指导,培养学生材料支架、思维支架、语言支架的意识。通过构建概念支架(材料准备)、程序支架(人物和景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元认知支架(评价量表)以及事物雅称分类支架,对学生进行可视化、可操作性的指导。促进了学生对于写作材料、写作语言等的深度学习。由此可见,“养根理论”及“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结合能够对语文作文的教学指导提供帮助,并能弥补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金方舟.提供写作支架 助力过程指导——以《“突出中心”写作思维训练》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20(09).

[2]张学新.养根作文:探索统编教材作文课堂新范式[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20(10).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理论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西部论丛(2020年6期)2020-08-16多元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2020年6期)2020-07-2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途径的分析学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2为学生作文“把脉” 开出作文良方学周刊(2018年11期)2018-06-02简析基于内容的教学理论在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17期)2018-02-11分析支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青年时代(2018年2期)2018-02-03“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求知导刊(2017年15期)2017-07-15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24期)2017-04-10“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7期)2017-03-18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3期)2016-02-19 相关热词搜索: 架式 作文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