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研究述评

袁景丽 胡江波 刘丽芳 董文明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梳理了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影响,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社会文化认同发展的影响,成人餐桌语言运用的影响因素等内容。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学前儿童;餐间谈话;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05-0026-04

近年来,语言学和教育学都开始关注学前儿童餐间谈话,探讨成人与学前儿童的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社会性发展的价值。从研究内容看,当前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语言类研究,关注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例如,雪诺(Snow)等人在探究学前儿童在家庭餐间谈话中对扩展性谈话(extended discourse)①的习得与未来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餐桌上接触扩展性语言的程度与他们日后的词汇和阅读成绩有关,解释性谈话为儿童单词学习提供了接触复杂词汇的机会(如非常用词汇)。〔1〕二是社會文化类研究,关注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如对文化认同感的影响等。从研究方法看,主要运用的是语料研究法(corpus study),即以成人与学前儿童自然对话的语料作为研究素材,通过不同的分析工具对成人与学前儿童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进行编码分析。本文拟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的最新研究成果,厘清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就餐作为每日固定的生活环节,是成人与学前儿童的重要交流情境。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影响包括“成人的词汇”和“成人语言的语用功能”两个层面。

从“成人的词汇”层面看,用餐时间往往是家庭成员交流的时间,围绕“新词汇”和“日常生活事件”讨论与交流是用餐时间的活动常态。这为儿童提供了获取新信息和参与使用复杂语言的机会,促进了学前儿童对非常用词汇的学习与理解。〔2〕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园用餐时谈论“非当下”话题与儿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以及故事理解能力相关。〔3〕这个结论得到了埃里卡(Erica)的进一步佐证。埃里卡从分析餐桌师幼语言互动风格中发现,教师使用混合型就餐话语风格(教学活动话语和家庭话语)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词汇表达水平;在混合型就餐话语风格中成长的儿童在词汇测试方面的表现更好。〔4〕这些研究都说明高质量的教师餐桌语言有利于学前儿童词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成人语言的语用功能”层面看,成人的餐桌语言除了对学前儿童的词汇学习有显著影响外,也会对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产生影响。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情境。例如,陈思烨以低收入家庭的晚餐谈话语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低收入家庭餐间谈话中父母使用解释性谈话与叙述性谈话的现状,并总结了父母餐间谈话的三种语言风格。研究发现,家庭餐间谈话中叙述性谈话要多于解释性谈话;参与用餐人数多的家庭不一定会出现较多的谈话;母亲在谈话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语言延展性较好的解释、叙述、解释与叙述重叠的谈话类型中均占较高比例。研究表明,解释性谈话更有利于儿童高阶思维与逻辑能力的发展。〔5〕增加餐间谈话中使用解释性谈话的机会,可以营造有助于学前儿童语言与思维发展的教育环境。李红梅对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中家长与儿童的语言使用偏好、言语参与度、谈话类型、谈话方式和风格等进行了探讨,并与美国家庭的餐间谈话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中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并用的现象,且以普通话为主的语言使用偏好;与美国家庭相比,中国家庭的父母和儿童在晚餐谈话中的言语参与度较低;谈话类型以解释性谈话为主,常规性谈话(关注学前儿童的用餐管理和处理学前儿童的用餐问题)次之,叙述性谈话使用最少;从谈话的风格看,主要有就餐型家庭(关注当下用餐情境)、顺其自然型家庭(兼顾当下情境与非当下情境)和积极扩展型家庭(刻意关注非当下情境)等三种类型。〔6〕为进一步探讨学前儿童在餐间谈话中运用高阶思维的现状,龚思佳以浙江省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家庭餐间谈话中出现的亲子辩论状况,并分析亲子辩论的对话类型与论证图式。结果发现,家庭餐间亲子辩论以说服型对话为主,探究型对话为辅;说服型对话以劝诫儿童进食为主;探究型对话不以说服儿童为目的,父母常用的论证图式更为丰富,学前儿童表达自我的机会大大增加。父母常用的论证图式为基于实践的图式,其次是基于信息源的图式和基于因果的图式。这些图式的使用可以有效帮助父母更好地说服儿童。若父母组合使用多种论证图式,抓住批判性问题引导儿童,则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7〕

可见,餐间谈话中成人语言的运用与学前儿童当前和未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相关,学前儿童接触到的扩展性语言越多,获得词汇和了解世界的机会就越多,从而会潜在地影响儿童高阶思维的发展。〔8〕

二、餐间谈话对学前儿童社会文化认同发展的影响

餐间谈话不仅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语言学习机会,也可以为儿童提供塑造文化认知和实现社会化的平台,是学前儿童形成社会文化认同的重要情境。当前研究多关注家庭和幼儿园的进餐活动如何影响学前儿童“对食物的态度”“餐桌礼仪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参与谈话的交流角色”等问题。这类研究多集中于家庭情境中。例如,卡哈里(Kahari)通过非参与式观察调查了津巴布韦母亲在晚餐时间劝说孩子吃饭时使用的说服策略,解读了儿童在餐桌上挑选食物的标准及其背后的原因。结果发现,津巴布韦母亲主要通过奖励、讲述自己童年与对餐桌上特定菜肴的积极回忆,促进孩子多样化的进食。回忆性的语言将食物与缅怀先人结合在一起,这种被赋予积极情感的食物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喜欢,也加强了不同代际家庭成员间的联系。〔9〕可见,成人对待食物的态度是影响儿童选择食物的重要因素。一项探讨父母饮食偏好和儿童对食物态度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类似的依据。威金斯(Wiggins)分析了成人和儿童在餐间谈话中表达食物偏好的词汇(爱、喜欢、不喜欢、讨厌),通过比较这类词汇的出现频率,并结合成人与儿童的行为,发现父母的饮食偏好和对食物的态度与儿童在餐桌上选择食物和对食物的态度呈显著相关。〔10〕

餐间谈话也是餐桌礼仪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餐间谈话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文化认知的影响。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特别是意大利和美国家庭在用餐的时间、顺序、食物搭配、情感以及对进食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发现餐桌上存在微妙的文化差异。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餐间谈话的文化塑造功能,即用餐情境中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儿童文化认同感和道德观念的建构。〔11〕菲斯(Fiese)从家庭关系的角度讨论了用餐时间亲子谈话的意义。他认为,进餐情境中发生的行为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关联,即用餐情境中的事物均充满象征意义,无论是不同仪式的祝福还是食物的供应乃至座位的分配,都深深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家庭认同感和幸福感。研究表明,简单直接的交流方式、灵活的用餐时间以及平等的交流都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获得幸福感。〔12〕

餐间谈话还是儿童形成社会秩序与角色认同的重要途径。作为交际工具,用餐情境中与父母等家庭成员的交流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道德观念建构,是儿童获得角色认同的真实情境。〔13〕性别因素可能会影响父母对儿童采取的行为和语言策略。琼(Joan)等人研究发现,母亲和父亲在晚餐谈话中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如父亲对男孩往往会使用压力策略,母亲对女孩往往会使用鼓励策略。此外,性别差异也体现在儿童的行为反应上,如女孩更容易基于取悦他人的社交立场倾向寻求父母的认可,从而更顺从父母的用餐安排,而男孩更倾向于遵从自己的内在欲望和需求。〔14〕

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印证了餐间谈话的社会功能。餐间谈话作为一种常规固定的社交活动,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凝聚作用。不同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下的进餐环境给予了儿童在餐桌边学习不同礼仪习俗、社会秩序的机会。〔15〕

三、成人餐桌语言运用的影响因素

成人餐桌语言是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的重要组成因素,对学前儿童语言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那么,成人餐桌语言的运用受哪些因素影响呢?在家庭情境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经济阶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李红梅研究发现,高教育背景的父母会更多地参与餐间谈话,也会使用较多的扩展性语言。〔16〕胡(Hu)研究发现,除了教育背景、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外,家庭内部的生活方式和用餐布局也是影响父母语言运用的因素。胡收集了5个教育背景和经济条件相近的家庭的餐间谈话语料,发现中产阶级父母在用餐时为孩子创造了更为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父母双方与孩子共同进餐的家庭和父母不与孩子同桌进餐的家庭或父亲在用餐时间经常缺席的家庭相比,在谈话中的语言扩展性会更好,指令性语言用得更少,儿童获得自由谈话的机会更多。〔17〕

在幼儿园情境的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影响教师餐桌语言的因素。

希拉(Sheila)研究发现,婴幼儿的言语参与度与教师的言语参与度呈显著正相关,会直接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然而研究也发现,教师为婴幼儿提供语言支持的数量与质量不一定成正比关系。这可能与教师的学历水平、师幼比有关系。教师的语言质量除了与师幼比呈显著相关外,与其他因素也均呈正相关,如和婴幼儿坐在一起的教师比用餐期间时常走动的教师的餐桌语言质量更高。〔18〕

可见,影响成人餐桌语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成人的个体差异(如受教育程度)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如用餐布局)也有重要影響。这些发现对于改善家庭和幼儿园餐间谈话的语言环境具有建设性意义。

四、研究展望

第一,关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研究。餐间谈话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阵地,而语言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特征。我们应当关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研究,发现亲子和师幼餐桌语言的使用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学前儿童语言环境的创造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

此外,我们也应当多关注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庭餐间谈话的新现象,如祖孙三代同堂的情境或二孩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文化的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状态与特点。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语言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我们应当以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语言环境为价值导向,更好地借鉴语料研究法,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对学前儿童餐间语料(谈话者随机发生的语言交流产生的语言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从而探索幼儿家长或幼儿园教师的语言特点及其可能给学前儿童带来的影响。

第三,在研究视角上,我们应当突破成人视角局限,主动转向儿童视角。学前儿童不仅是语言环境的接受者,也是语言环境的建构者。深入探讨学前儿童餐间谈话的特点、影响因素,更好地实现成人(包括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与学前儿童的餐间语言互动,提高语言互动质量,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2〕SNOW C E,BEALS D E.Mealtime talk that supports literacy development〔J〕.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2006(3):51-66.

〔3〕SCOTT D G,REBECCA H, JANET A W,et al.Language development subcontexts in head start classrooms:Distinctive patterns of teacher talk during free play,mealtime and book reading〔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06(17):293-315.

〔4〕ERICA B M, JILL G F,DAVID D K.Mealtimes in head start pre-k classrooms:Examining language-promoting opportunities in a hybrid space〔J〕.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019(4):1-21.

〔5〕BEALS D E.Explanations in low-income families mealtime conversations〔J〕.Applied Psycholingustics,1993(4):489-513.

〔6〕〔16〕李紅梅.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7〕龚思佳.餐间亲子论辩中的对话类型与论证图式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

〔8〕ZAUCHE L H,THUL T A,MAHONEY A E D,et al.Influence of language nutrition on childrens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An integrated review〔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6(36):318-333.

〔9〕〔13〕KAHARI L.Persuasive discourse strategies used by mothers at dinner time to persuade children to ea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3(4):191.

〔10〕WIGGINS S.Adult and child use of love,like,dont like and hate during family mealtimes,subjective category assessments as food preference talk〔J〕.Appetite,2014,80:7-15.

〔11〕ELINOR O, MERAV S.The cultural structuring of mealtime socialization〔J〕.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2006(10):35-49.

〔12〕FIESE B H,FOLEY K P,SPAGNOLA M.Routine and ritual elements in family mealtimes:Contexts for child well-being and family identity〔J〕.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2006,111:67-89.

〔14〕JOAN K O,LAURA G H,WHITNEY A B,et al. Just three more bites:An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parents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eating at mealtime〔J〕.Science Direct,2007(1):37-45.

〔15〕〔18〕SHEILA D,ANE T,THANH N N.Infant-toddler educators language support practices during snack-time〔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16(4):52-62.

〔17〕HU J B,TORR J,WEI Y G,et al.Mealtime talk as a language learning context:Australian Chinese parents language use in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preschool-aged children at the dinner table〔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9(5):1-16.

猜你喜欢 研究展望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 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估策略初探教师·中(2018年4期)2018-06-02浅谈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祖国(2017年24期)2018-01-27主动配电网规划关键问题与研究展望科学与财富(2018年36期)2018-01-15十八大以来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研究综述党史文苑(2017年20期)2017-11-08浅谈幼儿园童话剧表演角色促进幼儿语言发展魅力中国(2017年27期)2017-09-14电视动画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速读·下旬(2017年2期)2017-04-10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案研究世纪桥(2015年12期)2016-01-24 相关热词搜索: 述评 学前 谈话

上一篇:干部任前谈话

下一篇:民警谈心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