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发改系统务虚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总结讲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发改系统务虚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总结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发改系统务虚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总结讲话

同志们:

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是今年发改系统的一件大事,事关**现代化建设大局,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天,我们利用大家周末休息时间,结合“一岗双责”履职情况汇报,借鉴上海“十四五”规划思路,专门就“十四五”规划思路安排一次内部讨论,因为发言时间不长,但交流氛围很好,听了很受启发,达到了预期效果,说明会前大家作了认真思考和精心准备,请规划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吸收,也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以这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就**中长期发展重大问题,经常性进行思考研究和交流讨论,切实提高我委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参谋的能力。下面,借此机会,我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和思考,就如何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再谈三点意见。

一、辩证认识,准确把握时局变化

辨明环境形势、把握城市方位,是做好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前提。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从**一个城市的角度来看国内外大势,至少有三个显著变化要高度重视和把握:

第一,要深刻认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面对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的深刻影响,党中央审时度势、主动求变,提出要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在中美大国博弈和疫情全球化背景下的短期应急之举,而是根据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战略决策,目的是以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潜力和日益强劲的国内循环活力,有效弥补甚至超越逐渐减弱的国际大循环功能贡献,本质上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由“单一国际主循环”依赖向“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一次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从**自身来看,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于全球化和国际大循环,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76.5%,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因此受中美博弈和海外疫情影响也相对较大。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既要继续保持外贸出口的竞争优势,更要看到国内大循环的潜力和空间。譬如,我们拥有840万常住人口,预测到2025年将接近1000万左右,到2035年将接近1200万左右,城镇化率将超过75%水平,尽管面临老龄化的压力,但人口持续导入将为**带来可观的劳动力资源,也为拉动城市建设有效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再譬如,我市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人,相当于发达国家地区平均水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82元,其中城镇居民64886元、农村居民36632元,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基本都接近中等收入群体(三口之家年均收入10-50万元人民币),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另外,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73.7亿元,占GDP比重为37.3%,还低于全国比重41.6%(41万亿元/99万亿),也低于杭州40.4%的水平(6215亿元/15373亿元),这说明我们城市自身的内需潜力还有不小的释放空间。

放眼内外双循环,**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和国内消费品生产基地,去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5969.6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3.46%、居全国城市第5位;
200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39个、居全国首位,且生产主体基本都是市场应变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渠道拓展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这些都有利于我们主动融入国内新发展格局,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提升我市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另外,我市作为全国重要贸易口岸,口岸进出口总额17086.4亿元,拥有世界一流强港“硬核力量”,这些都为**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要深刻认识以改革创新为主擎的新增长动能。“十四五”甚至更长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将是推动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对我国传统发展理念、模式、路径的一次深刻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特别是在当前中美大国博弈和逆全球化大背景下,继续推动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突破美国全方位遏制影响、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从国家层面看,最近围绕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作出了系统顶层设计,其中提到的“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很有突破性。针对创新,国家层面正在开展一系列大动作,包括在继续推动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基础上,重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一批新的区域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
围绕集成电路、元器件、基础软件、生物技术、重大装备等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半导体材料、深部地球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要紧密跟踪关注国家动态,争取国家层面布局支持。

从其他城市看,都纷纷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摆上前所未有的高度,长三角城市尤其如此。譬如,上海提出要聚焦“1+3+1”(即浦东开发开放,自贸试验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三大任务,进博会一大平台),率先引领改革开放再出发。南京从2018年开始启动实施“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连续3年出台市委1号文件支持创新名城建设,到2019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2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93家,两年净增2800家,超过历年积累总和,特别是今年疫后经济恢复特别抢眼,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一季度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因此,**“十四五”发展,必须摆脱传统思维、迎头赶上,加快转入到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上来。

第三,要深刻认识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新竞争形态。在去年12月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其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作出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并为我国今后重大生产力布局指明了方向,其中就会包括重大创新能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户籍制度改革、土地能耗等要素分配等。

事实上,国家作出这一重大调整,遵循的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从2010年和2019年的全国城市GDP排名变化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强省会经济以及经济、人口向大城市、城市群集聚的特点日趋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城市,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在释放,并在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发力、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空间拓展方面得到了支持、加大了力度。

面向未来,据恒大研究院报告,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2亿城镇人口,其中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成渝等5个将达到亿级人口,最终形成10个以上1000万级城市,12个左右2000万级大都市圈。由此可见,**所处的世界第五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依然是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四大城市群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在全国新一轮区域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功能将越来越强、作用将越来越大。而**作为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必须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妥善处理好与上海龙头及其他都市圈的竞合关系,善于借势借力借法、主动贡献长板、拓展发展空间,避免外部虹吸效应,在全国区域经济新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关键是要办好自己都市圈内的事,通过大型枢纽建设和快速交通连接扩大经济腹地,通过提升开放枢纽门户、高新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策源、现代服务经济、优质医疗资源等核心功能提升区域辐射作用,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高能级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通过增加产业就业岗位、优质公共服务持续导入人口,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二、精心谋划,善于抓住战略重点

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统筹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做出战略性安排。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盯住重点目标、聚焦重点方向、实施重点举措,做到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收到“一招破题、满盘皆活”的效果。综合分析“十四五”内外发展格局、城市竞争态势、发展阶段特征,**要突出把握以下四方面战略重点:

(一)聚焦如何增动能,着力筑强发展驱动力。动能是一个只有当谋划中长期发展时才会被认真思考的问题,但却是近年来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从现阶段**来看,在发展动能上还突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创新驱动弱,创新投入与经济规模不匹配,2018年研发经费投入为276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6位;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1739家,居全国城市第21位,远低于东莞(5798家)、佛山(3900家)、青岛(3112家)、中山(2300家)等城市。二是新兴产业弱,产业结构偏重、价值偏低、动能偏旧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2018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3.9%,青岛为10.7%、广州为13.4%、珠海为29.7%、成都为34%,深圳更高达67%,而**2019年这一比重也仅有8.7%。三是产业生态弱,政府支持产业发展手段单一,政府投资基金对社会资金的撬动能力还很弱,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的资本运作主体、科技服务主体培育不足。为此,“十四五”期间要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把创新发展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是港口城市、深圳也是港口城市,**是制造大市、苏州更是制造强市,这些城市都无一例外把创新驱动作为“十四五”发展的“取胜之匙”“致胜之道”。为此,要集全市之力建好甬江科创大走廊,前瞻部署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加快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二要把新兴产业培育作为头等大事。今天的新兴产业就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当前,各城市都处在新兴产业培育的同一起跑线上,我市加快布局、弯道超车的时间窗口仍在。为此,要抢抓窗口机遇期,落实好已出台的五大领域新兴产业发展意见,以“十年之功”,瞄准产业链头部企业、领军人才,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未来发展蓄力蓄能。

三是把优化生态作为政府有为重点。要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圈打造和产业链塑造,聚焦生态圈的短板弱项、产业链的断点缺项,实施专项攻坚行动,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两头在外”“核心在外”的被动局面,实现以产业链吸引企业、以生态圈壮大企业。

(二)聚焦如何提能级,着力做大**都市区。能级决定位势。没有强大的能级支撑,未来城市地位将不可避免被弱化、甚至边缘化。当前,从区域一体化大格局看,**城市能级还突出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集聚效应不突出,从人口看,2018年**三区(海曙、江北、鄞州)常住人口密度为1642人/km2,而杭州五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常住人口密度达5772人/km2;
从经济看,2019年**三区的经济密度(GDP/陆域面积)为2.5亿/平方公里,而杭州五区为3.6亿/平方公里,是**的近1.5倍。二是枢纽功能不显著,**以货流为主体的海港吞吐量居全球首位,但以人流主体的空港、高铁却显著落后于其他城市,201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241万人次、居全国机场第33位,高铁250车次左右、居全国城市第25位,与经济体量不匹配。三是战略腹地不深厚,杭州通过协调机制的“软延伸”和高铁城际的“硬链接”,已经将都市圈范围扩大到包括浙西衢州、皖南黄山在内的7座城市,而相比之下,**都市区建设还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十四五”期间要突出抓好三件事:

一要抢抓中心城市发展机遇,加快拓展城市框架。从去年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到近期我们了解到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都明确释放出支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信号,后续还可能有实质性的重大举措。为此,要抢抓这一机遇,着眼全域都市化,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提升主城能级和引领发展能力,推动县域经济管理模式向城市经济管理模式转变。

二要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机遇,加快提升枢纽地位。在大流量时代下,交通布局就是未来的城市格局,一定要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和战略意识。“十四五”期间,要聚力打通关键通道,深度接入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加快机场四期工作进度,提升航空枢纽辐射能级,全力巩固和提升综合枢纽地位。

三要抢抓大都市区建设机遇,加快拓展辐射腹地。没有腹地支撑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极核城市,这就好比上海不能没有长三角、香港也离不开珠三角一样。为此,我们要从大都市区整体高度出发,把台州、舟山、绍兴,甚至金华、嘉兴视为战略腹地,主动推进交通互联、主动推动服务共享、主动实现机制互通,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把握阶段性重点和节奏。

(三)聚焦如何扬优势,着力提升制度竞争力。近年来,国家层面给予地方的所谓“政策红包”越来越少,而对各地通过主动改革、扩大开放来倒逼制度创新越来越强调,这是谋划“十四五”发展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宏观导向。事实上,**素有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传统,不仅是全国最早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率先实施外来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改革的城市之一,还是全国最早开启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城市之一。但总体感觉,近年来**在制度创新上力度不够大、步伐不够快,表现在:一是改革的含金量有所降低,在承担的100多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中,要么是涵盖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的“打包式”改革,要么是局部领域、局部环节的“修补式”改革,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性、全局性“纯”改革不多,因而近年来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重大改革创新成果很少。二是开放的优势度有所弱化,不论是开放体制创新,还是开放平台建设都存在短板,**是唯一没有自贸试验区的计划单列市,是唯二(与东莞)没有自贸试验区的外贸超亿美元城市;
而在利用外资上,近年来基本每年4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杭州十年前的水平(2019年杭州为69.4亿美元)。三是市场的活跃度有所减弱,这是制度创新滞后的必然结果。上海自贸区设立前五年,累计新注册企业5.7万家,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6倍,而目前**企业总数不过30多万家。为此,“十四五”期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要聚焦延伸价值链,加快发展特色港航服务业。港城协同是**发展的永恒主题,且这种协同关系随着历史阶段演进而呈现不同特征。“十四五”时期,壮大特色港航服务业是适应“以市促港”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港城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要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培育国际中转、航运服务、交易经纪等业态,建好航运数据整合应用平台,补齐港航服务短板,确保在长三角港口群建设中能级不弱化、地位不降低。

二要聚焦提升支点功能,深度嵌入内外循环大格局。要把增强支点功能作为**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逻辑起点和战略重点,着力发挥**开放基础好、港口优势大、实体经济强的特点,为畅通国内循环、链接内外循环提供优质产品供给、高效物流支撑和综合贸易服务,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城市。

三要聚焦重点破冰攻坚,构筑**发展战略性优势。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目标,以局部试点和基层创新为载体,聚焦营商环境、行政管理、要素配置等关键领域,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突围,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四)聚焦如何破约束,着力推进全市域统筹。在**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各类资源要素或硬或软的约束将长期存在,表现为:一是从总量上看,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比如根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到2035年全省新增城乡建设用地80万亩、新增基础设施用地100万亩,而在这80万亩当中,**可争取的指标约占全省20-25%,也就是16-20万亩,这对于尚处在城市化建设关键阶段的**而言,是极其严峻的。二是从结构上看,匹配矛盾更加突出,比如土地要素上,一方面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区块土地指标难以保证,导致开发建设缓慢甚至停滞,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建设用地,据初步排摸目前全市批而未供土地15.8万亩、城镇低效用地12.3万亩。再比如资金要素上,一方面不少政府建设项目资金难以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大量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国有资产没有盘活。为此,“十四五”时期要突出抓好三件事:

一要以两规同编为契机,加强土地要素统筹配置,要改变“分指标”“抄火表”的传统做法,强化以发展规划为统领,加强市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统筹调配和空间布局的有效保障,强化对重要发展方向、重点开发区块、重大建设项目的倾斜支持。

二要以财力统筹为基点,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在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同时,加大对民生事业、重大基建、产业培育、科技研发等保障力度,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发挥财政资金放大作用。

三要以协同发展为导向,强化全市招商机制统筹,要强化市级层面规划统筹、政策统筹、项目统筹、要素统筹,完善项目流转和招商激励机制,大力推广以商引商、平台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实现由“普遍撒网”向“精准出击”“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的转变。

三、统筹全局,不断增强规划本领

发改委是党委政府的核心参谋部门,做好规划就是发挥参谋作用的重要体现。我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改委要建立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支撑、政策为抓手的工作体系,每一个处室都是对口业务部门的规划综合管理处室。所以,提高规划本领,是对每一个业务处室的要求,大家要利用好编制“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契机,加强对各自业务领域的系统梳理和理论学习,坚持国际视野、全局思维、前瞻思考、务实导向,深入研究中长期发展重大问题,用规划统筹全局业务、推动开展工作、锻炼干部队伍。

一是要树立国际视野。刚才讲过,**是高度外向型的城市,港口通达100多个国家(地区),产品畅销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城市发展早已融入全球体系,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研究**中长期发展问题,必须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谋划,时刻关注世界大国关系、资本流向、贸易形态、产业分布、科技进展的变化趋势,深入分析其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从中寻找**发展的未来方向和重大机遇。与此同时,还要把**放在全球视角去研究,跟踪了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先进城市发展动态,善于辩证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指导**城市建设、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开放做强、社会进步、制度优化,提高**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要坚持全局视角。发改委作为全市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我们要研究的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大战略,要协调的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政策,要分析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趋势,要推动是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跨区域大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市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身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的角度,把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广度,来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工作。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加快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和配套政策正在不断完善,但仍还存在条块工作力量分散、政策资源统筹不足、城市开发建设缺乏统筹、重大产业招商各自为政等情况。我们必须在规划管理统筹、资源要素调配、重大项目布局、重大事项协调等方面主动作为,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市一盘棋发展水平。

三是要加强前瞻研究。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呈现出中美战略博弈常态化、全球安全局势复杂化、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化、产业科技变革加速化、核心要素竞争白热化相叠加的特征,这种变化必将演变产生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发改委要比市级其他业务部门,更加具有对这些变化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关注度,工作上要更加主动积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未雨绸缪,善于聚焦关键性变量和发现新问题,特别是针对如何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巩固对外开放优势、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破解资源要素制约等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加强预研预判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参考。

四是要突出项目导向。说一千道一万,发展支撑最终还是要靠项目。结合“十四五”规划工作,委里也同步启动了“四个重大”谋划工作。今年2月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一名班子成员联系一个区县(市)、业务处室联系对口部门”工作机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目前形成了初步成果,提出要打造8个战略牵引平台、20个左右产业集聚平台、10个城市开发平台,实施22项重大改革和15项重大政策,筛选出5亿元以上326个重大项目、“十四五”计划投资1.1万亿,期间还上报了一批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的项目。但总体来看,对标模范生标准,对表历次五年规划,对标杭州等城市,这些项目还很不够。因此,我们每一个处室抓工作,既要会编规划、做方案、出政策,还要善于谋项目、抓项目、引项目,不能简单抄活表、做统计、派任务,还要善于从研究思考中生成项目,把小项目包装大项目,从众多项目中识别出真正需要建设的项目,并能帮助项目协调资金、政策、要素,推动项目区块成功落地。只有这样,发改工作才有抓手、才有话语权、才有地位。

以上是我重点讲得三个问题,既是个人对下步做好发改工作的思考,也是下步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伟大的使命。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发改铁军精神,展现发改担当作为,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在全市发改系统务虚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总结讲话 务虚 讲话 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