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生活化,塑造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俞萍

摘  要:本文首先在秉承“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思想的指导下,对《中小学生守则》在班集体建设、学生的规则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实施。笔者主要从《守则》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素养;《守则》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契约素养;《守则》快乐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守则》情感生活化,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守则;生活化;核心素养

学生守则需要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起到核心作用。虽然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内容有所删减,也尽力体现了时代感,可是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一般倡导上,操作性不强,学校和学生都无所适,从久而久之 ,守则的命运就是 “有它不多,沒它不少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列宁曾明确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为。”可见,“行”既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道德教育的归宿。而“行”的方向由人的素养决定。把《小学生守则》生活化,才能发挥它教育理论的作用。

一、《守则》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素养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必须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在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人的发展是有循序渐进过程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的变化是很大的,对他们的要求应该从小到大,从简到难,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缺少层次性。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对《中小学生守则》内容进行解读,把比较枯燥呆板的规则分解成学生乐于接受的一个个小要求或者活动。

班会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把新版《守则》的9条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1条和政治有关,第2条和学习挂钩,其中第3、7、9条属于生活常识,第4、8条属于法律常识,第5、6条属于伦理常识。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第2条中的“乐于科学探索”,在生活中,社会,家庭缺乏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长此以往,大家也只能停留在感兴趣这个层面,导致学校科学课上需要动手做的小实验,学生们也不是很重视,没有哪一次能把需要的材料带齐的。针对这种现象,我和科学老师商量讨论后,在班级召开了一次微型班会课:《科学改变生活》 ,通过真实的视频,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发展对我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

因此,对《守则》内容的调查与重新解读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内化的过程,在调查中,孩子们了解了《守则》的内容于意义,在具体解读中体会到《守则》的重要性。

二、《守则》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契约素养

《守则》如果仅仅停留在集体记忆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成为学生的素养。规则内化是小学生规则行为从外部教育要求转为自身需要的过程。小学生的规则内化,是指他们发自内心需要遵守规则。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既要坚持为人做事的原则,更要遵守《中小学生守则》,

从《守则》制定者的本意来看,规则一定不只是贴在墙上的一张纸,是用来执行的,希望指导学生行为的,所以写得好不如做得好,因此班主任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让《守则》多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多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根据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基于《守则》内容的重新解读,也参考了一些学校的做法。我们在班级利用班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小活动,例如,养成打招呼的习惯。早晨离家去学校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晚上到家也要和在家里的人打招呼:我回来了。到校遇见老师,同学要主动说:早上好。晚上离开学校要说:再见。

三、《守则》快乐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是抽象的,标准化的,而小学生的天性却是需要有爱的有趣的教育去引导,《<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许多规则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去印证、 去学习,他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知,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因此我从接班开始,通过班级家委会,结合年级价值观培育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了多项校内校外的活动,我们学校的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内容也是紧紧围绕《守则》内容开发出来的。

例如,一年级组织的“美丽乡村黄龙岘同伴游”活动,期间组织系鞋带、系红领巾比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常识,培养独立性;二年级组织地高淳儿童福利院送温暖活动,培养小学生“助人”价值观,也组织了以感恩为主题的许多游戏,掌握一些浅显的伦理知识。

四、《守则》情感生活化,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就是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性,《中小学生守则》中“孝亲尊师善待人”这一条的内容,在调查中发现每个年段的孩子都理解得比较透彻。“孝亲”就是孝顺父母。低年级孩子认为“尊师”就是遇见老师要问好;中年级孩子认为尊师不仅仅是问好,还可以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比如拿书倒水扫办公室;高年级孩子则觉得上课认真听讲也是尊师的一种表现。可是这一条,对于今天的孩子们而言,是做起来没有说起来那样容易的。

道德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在春游前几天,学生自由分组结束后,有的小组成员还制定了小组规则:保持卫生;不大吵大闹;大家共同分享;多观察春天的奇妙;最多带16元。小组分工中印象最深的是:女生帮忙收毯子;男生要帮女生拿包。小组口号:文明出行。春游结束后,大家总结时,发现制定了规则的小组在游玩中是矛盾最少的。由此学生们体验到了如果一个集体都愿意遵守《守则》,《守则》就可以像一座桥,让他们在生活与道德中感受集体的自由与快乐。

总之,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让《中小学生守则》从墙上走下来,教育与生活在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触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保留他们善良的本性。

猜你喜欢 生活化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2年2期)2022-05-0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9期)2021-04-14感受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读写算(2020年4期)2020-05-19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学史的教学探究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9年11期)2019-12-20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构建世界家苑(2019年7期)2019-08-27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基于课改学科化提升师生核心素养简论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1期)2019-03-11语文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上旬(2018年2期)2018-04-17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守则 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