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峡好人》的艺术原理分析

杨凤燕

摘要:《三峡好人》是由贾樟柯执导,赵涛、韩三明主演,影片发生在即将进行三峡工程三期移民的四川省奉节,讲述了韩三明与由赵涛扮演的沈红在异乡寻找失散另一半的故事。电影以两位主人公分别寻找亲人为主线故事,由此牵涉出三峡沿岸人民的生活百态,整体观感舒缓优美,在冷峻平实的镜头之下不失对现实批判的锋芒,贾樟柯个人电影的美学风格在这一部《三峡好人》中达到成熟,长镜头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复现使影片拥有一种纪录片真实性的质感,但是又饱含着导演主观精神的表达。下面将从影片主题、长镜头美学以及电影美学表达三个层面来浅析这部电影。

关键词:主题表达  镜头美学  电影美学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160-03

一、影片主题

(一)好人难寻的三峡

贾樟柯曾经说过:“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在其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于自己创作关注点的固守,即那些没有赶上大时代潮流人的生活状态。这种创作关注点的独特,除了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外,隐藏在背后的是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客观审视的态度。

从影片一开始,韩三明就被强行拖进仓库中被迫看变钱的魔术,在寻亲的道路上也是一路坎坷,受尽冷眼旁观。韩三明对于用三千多块钱买回来的妻子,他有了自己明确的答案,他说就算是当年用三千,现在要用三万来作为赎回的价格,还能说什么呢,不用有任何驳斥,也不用去争执什么,反正喝口酒,就这么着了。他还说给我一年,我给你。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道理来讲。在看着沈红的告别,事实就是丈夫在两年不回家的情况下,也已经有了新欢,跳完那坝上的最后一支舞,人生就这样了;斌斌那句淡定的话语,很自然就说我喜欢上了别人。他说没有什么惊讶和纠葛的东西,也不是不愿意等,也不是不爱了,就是这两年来的猜测逐渐成为了真实的,夫妻的情分其实没有那么的坚不可摧,被时间被现实磨灭得一点也不剩了,那还纠结干嘛,只求在最后,能够有跋山涉水的一面,困难的来场郑重的告别,把心里的疙瘩解开。最后也不想说,到底谁是好人?不管是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混了那么多年的老陈、出租屋的何老板;还是那个充满江湖味道、崇拜周润发的小马哥;又或者是那个知道战友婚内出轨,还不说出真相的东明。

观众同韩三明一道望着两岸即将沉入长江中的老城,不禁在心中感叹到:如今的好人是否也正像那些废墟一般,被拆解、重构甚至要被淹没进时间的洪流之中。这也是导演用纪实的电影语言向我们抛出问题:在发展得这么快的现代社会中,到底还有没有好人,有没有好人能够去的去处?人们心中的善意是否也像好人已逝一样,被自我封存了起来?导演说:我想看看在这个时代,到底还有谁关心好人。

相比于《三峡好人》中压抑的解读善良,将善意主题隐喻式的表达,那么电影《海蒂》却是将善良之美,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从电影中感受人性的善良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我们从影片背后到情感表达角度来对比分析《海蒂》的善。

(二)人性本善的“海蒂”

《海蒂》是一部暖人的電影,它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写的小说,并多次被用来拍成影视作品。而这次要说的《海蒂》这部电影,是著名导演阿兰·葛斯彭纳指导并导演的作品,又名《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爷爷、海蒂、海蒂的朋友克拉拉、牧童等之间的小故事,清晰自然地表达出人性的善。

影片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大草原,海蒂无忧无虑地跑来跑去,只是幼小的她没有对生活和命运的掌控权,只能任由姑姑将她抛弃,毫无顾忌地扔给从未见过面的爷爷。而爷爷面对着一个陌生的女孩,心境复杂无法言语,只会大声怒吼。对于幼小的海蒂来说,她也不知道该去哪,和爷爷一起生活显得不知所措,小心翼翼的,最终懂事善良的海蒂用真情感动了爷爷。影片当中有一个细节,爷爷亲手为海蒂制作了桌子与床,表示对海蒂的接纳。很快,海蒂与爷爷一起经历了春夏秋冬,一起去看望生病的牧童奶奶,一起在山上滑雪,一起喝羊奶,生活开始步入正轨。这个时候,姑姑谎称要带海蒂去读书,爷爷不肯,她就用诱骗的方式强行把海蒂带走,卖给富人家做陪读的小伙伴。

富家女克拉拉是个残疾人,海蒂又被不知所措地安排在这个富家女的身旁,小小的海蒂是纯天然的存在,自由真实的性格很快感染了克拉拉,鼓励克拉拉追求自由,带她出门体验刺激,虽然回来会被管家痛骂,但她很开心带着克拉拉体验了久违的快乐。海蒂带给了克拉拉从未有过的那份放松的快乐,可是可怜的海蒂心中也有让自己深刻思念的人,海蒂因为过度思念爷爷,得了思念病,富人家奶奶是很善良的人,她能够换位思考,觉得海蒂也是个孩子,这样下去会让海蒂因为思念而落下疾病,最终富人家决定送海蒂回爷爷的乡下,与爷爷团聚,海蒂看到爷爷的时候,快速的飞奔到爷爷的怀里,那是久违的思念得到了满足的幸福,海蒂又再一次回到了属于她的大自然里,恢复了本真的自己。但也因此克拉拉伤心过度,大发雷霆,又大病了一场,她本来被海蒂打开的心扉,又再一次关上了,不吃不喝,谁也不理,她甚至恨海蒂,为什么带她快乐,又残忍地离她而去。小女孩又怎懂得换位思考,她只是用这种很极端的方式,表达着对海蒂的思念,后来克拉拉奶奶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她鼓励克拉拉,如果真的非常的思念海蒂,我们可以主动去找她,克拉拉想了很久决定坐着轮椅去乡下与海蒂相见。两个可爱善良的小女孩见到彼此都非常的欢呼雀跃,克拉拉来到了海蒂的生活空间里,她激动的带着克拉拉去大自然的每个角落,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心情的愉悦就能缓解一大半的痛苦,可是这一幕被海蒂从小一起玩耍的牧童看在眼里了,他心生嫉妒,觉得海蒂每天都陪伴着克拉拉,都不能跟自己单独放羊,跟自己的感情淡了,他就趁着她们不注意,将克拉拉的轮椅推下了山,克拉拉没有了轮椅,她坐在山间的大石头上,等着海蒂回去喊大人来帮助自己回家,就在这时,克拉拉看到了身边一只很漂亮的蝴蝶,她也想像海蒂她们一样,能够欢快的去捉蝴蝶,她不敢奢望,但是她又很期待,也可能是因为大自然与真诚的快乐,克拉拉试着伸手去触碰那只蝴蝶,像是被蝴蝶带着走一样,克拉拉重新站了起来,她慢慢地去追着美丽的蝴蝶,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用双腿站着走着去追蝴蝶,直到大家赶来时,看到了这一幕,所有人都惊喜坏了,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激动地留下了感动的热泪,这个时候克拉拉才反应过来,自己可以站起来了,她真的可以跟海蒂一样,自由自在的享受自己的童年,两个善良美丽的小姑娘拥抱在一起,感受着全天下最美好的时刻。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这就是善良的力量,没有那么多套路、猜疑,只有海蒂的赤子之心、善良之心,暖化了爷爷、鼓励了克拉拉,感动了众人。

二、长镜头的美学风格

随着贾樟柯自身电影语言风格的确立,长镜头的使用在其手中呈现出另一种不同于侯孝贤、杨德昌的东方美学运维。

首先,在影片的整体基调上,长镜头的使用增加了影片的纪实性,镜头运动平缓,以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为主要的镜头,人物常常是静默在画面中,背景是正在被拆除的废墟抑或是三峡两岸的风光,诗意现实主义的气质油然而生,同时人物的念白也是配合着这种舒缓长镜头进行的,语言风格就很快显现出它的独特性,电影的拍摄基调一直是舒缓的,连演员的念白与表演都是在缓慢地表达,两人的对手戏也总是缓慢进行的,每一个对话似乎都经过了人物的深思熟虑,并不是急于去输出很多内容,而是缓慢而理性的描述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让受众能够感受到,原来有些信息不一定要通过详细的介绍,才能够理解和通透,其实通过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达,加上画面的渲染,这一系列的操作便是构造出真理表达的环境。这样的表演也增加了时间的弹性,使得长镜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出丰富的信息量。

其次,是长镜头的造型美学,這种美学就是通过人物的造型、画面的安排,传递出一种清晰的信息,例如影片的开篇镜头就是从船上众人的面庞上划过,褪色的衬衫、黝黑的皮肤、女人们浸透汗水的头发,这些再正常不过的画面,用特写的方式将它们很认真地排列出来,三峡人民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通过这些个镜头就能够得到充分概括;再比如断手工人的妻子从排队人群中走出来,像一个代表一样与韩三明对话,背景则是站成一列提着行李的人们,那一排排的无表情的面孔和那些沉重的行李,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三峡移民区人民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这些现实又复杂的镜头里,通过长镜头的造型美学原理,深刻地展现出了那个年代的人民的无奈生活,以及内心中那揭不开迷雾,这就是技巧所能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

三、电影的美学表达

(一)影片的文化符号表达

贾樟柯的电影中总是充斥着丰富的文化符号,并且这些符号的指向性都较为明确,经常使观众造成一种错位的荒诞感,例如片中两次出现唱情歌的小男孩,体现着新兴文化对小城人民生活的影响,一件事物在我们尚未完全了解它的时候就任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再比如,不停模仿小马哥的青年,体现着风靡大陆的香港黄金时期电影对青年人的影响,然而即便他模仿得惟妙惟肖,最终也为恶势力所利用,“小马哥”惨死于废墟之下,再次造成了这个时代错位的荒诞感,其他的影像符号诸如变钱、电脑死机、在人民币上认老家都体现出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物质取代了一切成为人们生存所主要考虑的因素,连介绍故乡都要从纸币上认识,物质的欲望让好人在三峡乃至整个中国消失殆尽。

其次,电影分为四个章节:烟、茶、糖、酒这是四个物件,却是象征着社会的人性关系。比如电影故事中,用汾酒与妻子的哥哥示好,沈红撬开丈夫多年未打开的柜子,里面放着一包巫山云雾茶,在三明找到幺妹后为她剥了一块大白兔奶糖。每一个符号都是中国人用于联络感情的日常用品,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物件,从生活角度来看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将它用电影的手法强化表达,可以给受众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同时具有承前启后,为电影分段的功能。

(二)超现实主义的设计表达

贾樟柯说,中国现在最大的现实主义就是超现实。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新世纪初始又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因此除了小孩唱情歌、穿着川剧服装的人在打电子游戏这些错位造成的荒诞感之外,贾樟柯这部《三峡好人》中植入了许多超现实的表达,使他镜头下的中国充满马尔克斯式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超现实的画面有两类:

1.飞碟与起飞的楼房

这一类是纯粹超现实的表达,UFO的出现会使许多观众产生迷惑,笔者认为飞碟的意向除了巧妙地将两位主角的故事衔接到一起之外,对应着三峡地区上千年来神秘莫测的文化,所以神秘的飞行物出现在这里毫无违和感,天上的飞碟与地上的废墟都是神秘的,迷人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都是转瞬即逝的,在人们尚对这片故土不甚了解时,它们却要像飞碟一般远去。起飞楼房的画面除了是赵涛心中失望感情的写照外,也与三峡的大拆迁项目契合,上千年的古城在几年之内就被拆除,不正是像要起飞的房子一样超现实吗?

2.跳闸、防护服与走钢丝的人

这一类是现实发生的,然而放入场景之中就产生了非现实感,例如赵涛为伤者包扎时电闸突然故障,正好伴随着伤者说出其丈夫出轨的事实,还有突然出现在废墟中喷药的防化部队,白色的防化服与拆迁工人们黝黑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还有片尾在两栋楼之间走钢丝的人,都为这部原本是现实主义的影片,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峡好人》实则是有着纪录片真实感的现实主义电影,其中又夹杂着许多扑朔迷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三峡好人》全片都保持着平稳推进的情绪,但也是压抑的情绪化表达。不像《海蒂》一样具有很多个情感的跌宕起伏,但总体是舒服温暖的情感描述,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虽然全片情绪低落,但是反高潮的处理反而使观众能够更冷静地思考影片表达的中心主旨。

通过本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学习到贾樟柯电影的艺术表达技巧,同时也能学习到他本人的美学思想,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段来表达一种人性,或者一个人生哲理,引发观众对人类本性的思考,有精神引领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效溪.电影《三峡好人》:有声的时代变革与沉默的社会底层[J].艺术评鉴,2020(18):150-152.

相关热词搜索: 好人 原理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