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榜样”张玉花:中国航天史上跨越“三大领域”第一人

惠之

她出身农家,却心系航天,31年来,她耕宇牧星,探寻苍穹,将青春岁月先后献给了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测三大领域,在时代长空留下了中国女性的奋斗轨迹。成为我国跨越三大领域的第一人!她就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张玉花。

本文主人公張玉花

情系航天事业

张玉花是上海航天科技研究院第一位女性总指挥。一头干练的短发,任何时候都保持微笑,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瘦小的身形之下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同事们都亲切地叫她“花总”或“花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对于普通人而言高深莫测,对于一般科技人员来说也是望尘莫及,而这航天中的三大领域对张玉花而言却是日常工作。

1968年10月,张玉花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她是家中的长女,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成绩十分优异。因为会读书,家人听取了老师和长辈的建议,决定让她去读高中,于是,村里便走出了第一位女大学生。事实上,以张玉花当时的高考分数是可以进北大清华的,但为了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她选择了有奖学金的国防科技大学。

1990年张玉花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投身航天事业,来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某所工作。她清晰地记得那天去报到的情形。“先是在外滩报到,第一次看到了大上海的繁华,然后就坐车前往单位。车越往郊区开,周围的风景越荒凉寂静。”当时,所里的待遇不如外面的企业,不少年轻人选择了跳槽,而她却留了下来。“可能是因为我太忙了,没有那么多时间考虑这些。”张玉花笑言。

张玉花回忆说,1990年,中国航天载人工程进入技术论证阶段。由她带领团队论证组设计的地基、海基测控网方案技术继承性强、可实现性高,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1999年至2007年,已出任研究院载人航天行政负责人的张玉花,带队参与了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推进舱及供配电工作率先顺利转阶段、率先实现产品交付,顺利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飞船靶场试验与发射任务。试验飞船发射成功后,张玉花作为电源分系统主要设计人员拿到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中争取到五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实现了探月工程零的突破。就在这个时候,一纸调令,张玉花从载人航天领域转向陌生的探月工程,担任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开启了上海嫦娥团队的探月之旅。“领导……我行吗?”惊讶中的张玉花感到压力倍增。

      从载人航天工程到探月工程

就像载人航天工程一样,探月对上海航天科技研究院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征程。刚开始只有几名兼职设计人员,关键技术储备不足,困难重重。“当时我们对月球环境包括月球形貌、温度等知之甚少,底子非常弱。但花总却没有一丝犹豫和退却,就带着我们几个人埋头干了起来。从玉兔一号到二号月球车的五个半分系统,都是花总带领大伙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嫦娥五号轨道器行政副总负责人丁同才深有感触。

2013年,在张玉花团队的努力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释放了玉兔一号月球车。然而,2014年初,玉兔一号在第二个月昼周期行进时被石块磕伤,行程终止在了114.8米。短短几天时间,张玉花急得满嘴生泡,嗓子一下子哑了。“我当时想,马上把我送上月球吧,把磨破的地方包扎下,玉兔一号还能走。”此后,玉兔一号虽然不能动,但依然顽强地存活了两年多,这证明当时的电源、测控功能依然良好。

那是中国航天第一次触及月面,任务圆满完成。但张玉花始终憋着一口气,她想让玉兔二号月球车弥补玉兔一号的遗憾。很快,机会来了!2015年嫦娥四号立项并确定着陆月球背面。张玉花带领团队优化设计,尽可能不使电缆裸露在外,并进行室内月壤模拟场行驶与高低温摆动试验,以验证改进方案的正确性。科研人员从吉林运来火山灰模拟月壤。为防护模拟月尘的扬起,张玉花与团队人员在夏天戴着口罩,穿着雨衣、雨鞋,在40多度的试验场内大汗淋漓地做试验。张玉花告诉团队:“如果不想流下失败的泪水,就必须撒下更多辛劳的汗水。”她深知航天是高风险高压力的科研工作。当看到玉兔二号登上月球的照片时,张玉花与团队人员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前面越苦,后面越甜。”

张玉花特别崇拜体育明星,她说赛场上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运动员就是英雄。“航天也有这种特质,当我们的国旗飘扬在月球上的时候,航天人就是英雄。”

2009年,探月工程三期展开立项论证。论证过程中,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均有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研制基础,而嫦娥五号轨道器可谓是白手起家。针对轨道器结构承载大、飞行状态多、分离次数多、地面验证难、月球轨道对接与样品转移难等特点,张玉花组建队伍,勇闯深空探测“无人区”,建立“总体、分系统、单机”三级立体责任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轨道无人对接和样品转移。2020年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设计师团队激动地说:“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花总带领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最后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月归来,我国首次月球挖土任务圆满收官,震撼世界。“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 张玉花说,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起飞;三是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五是完成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多少艰辛,多少奇迹!张玉花等一批航天女科学家巾帼不让须眉、撑起“嫦娥”研制的半边天。“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张玉花收获荣誉无数。

        天问一号探测器扛鼎者

“她于1990年,我于1994年加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我们一起经历了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的研制过程。她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带领团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点。航天工作牵一发动全身,不带问题上天是我们的职业追求,但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困难重重,没有坚韧的品性和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就没办法做到。”张玉花的老搭档、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查学雷用坚韧、乐观、好学来定义他心目中的“阿花”。

在为嫦娥五号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另一个探测器正在茫茫的太空中前进,这个探测器就是天问一号。张玉花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兼轨道器总指挥,时刻关注着天问一号的最新进展。

2021年2月10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阵阵欢呼声与掌声点燃了原本沉寂的夜空。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靠近火星的制动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火星上空的这一抹“中国红”,在全国人民迎接牛年新春的喜庆时刻,更增添了浓浓的家国情怀。“火星你好,我们来了!”为了这一瞬间的喜悦,张玉花和团队等待了整整十年。“这是辛勤耕耘的十年。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在创造新的历史。”  2010年,我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论证拉开帷幕。此后,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对火星探测的任务分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组织研制团队投入火星环绕器的总体论证,张玉花再一次成为项目领头人。

我国是世界深空探测领域的后来者,对深空探测所需的技术积累非常有限,国外又进行技术封锁。为实现深空探测工程的目标任务,亟需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机会唯一的制动捕获如何踩刹车?过程复杂的两器分离如何设计?遥测遥控中断30天的“日凌期”如何度过?数亿公里外的火星探测器如何开展自主管理?面对这些困难,张玉花与她的团队没有退缩。她心里明白,关键技术是环绕器的核心,绝不能假手于别人。在2015年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正式启动立项后的几年里,张玉花与团队成员接连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为天问一号“绕、着、巡”立下汗马功劳!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举世瞩目!天问一号探测器踏上前往火星的飞行旅程,跨越4.75亿公里后成功进行“太空刹车”,进而环绕火星飞行,几个关键环节的成功让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事们眼里的张玉花,除了严谨、细腻、好奇、雷厉风行外,兼具亲和力。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查学雷的记忆里,张玉花是发射场大漠赛诗会的倡导者和常胜将军,赛起诗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伙儿都比不过她。共事多年,大家从没有连名带姓叫过她,以至于都忘记了她还姓张。

同为女性的嫦娥五号轨道器总体主任设计师赵晨说:“航天发射基地遇到天气不好时,很多人都喜欢待在屋里。每到这时候,花总就一间间地敲门,让我们出去运动散步,组织走路比赛。”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试验队成员孙大强说:“海南文昌基地4~6月非常炎热,花总让大家每天早起走路,我这个身高1.86米、31岁的大小伙儿,都赶不上花总的步伐。花总是健身达人,一边走还一边问我们古诗词知识,还组织举办發射塔架下的党课。”大伙听了花总讲述的经历和故事,都精神振奋,觉得眼前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都算不了什么。赵晨对张玉花心服口服:“新人往往对上不会宣讲方案,对下不会沟通,这时花总就会手把手教我们,她总是宽容新人,诲人不倦,让我们这些稚嫩的航天新人快速茁壮成长。”

说起自己的女儿,张玉花声音放低,感到十分内疚。“我对女儿的陪伴很少,女儿三四个月的时候就被送到院里的托儿所了,我抽空去给她喂奶,有时候不小心弄到身上了,人家还以为我身上沾了稀饭。我丈夫也是航天人,家里照顾不到就请了公公来陪孩子,女儿就这样长大了。说起来,我去考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为了女儿,有一阵她老跟我抬杠,我希望能说服她。如今女儿长大了,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

2021年2月22日,张玉花作为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和其他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1年3月8日晚在“2020微博之夜”盛典上,张玉花与另外两位中国航天大伽获得了“微博年度影响力事件”航天榜样称号,成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骄傲。300公里、38万公里、4亿公里,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张玉花的航天事业始终处于“变轨”的状态,但她对星辰大海的追求从未停歇……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天问嫦娥载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4期)2021-09-05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21年19期)2021-06-28正式发布环球时报(2021-06-16)2021-06-16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1年3期)2021-05-14了不起的“嫦娥”家族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21年4期)2021-05-06“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学苑创造·A版(2020年10期)2020-11-06“天问一号”的绝招新民周刊(2020年28期)2020-08-06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屡见不鲜,太危险了!小康(2017年14期)2017-05-22“嫦娥”为何撞月?小雪花·成长指南(2009年10期)2009-12-04 相关热词搜索: 三大 史上 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