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过程中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范畴

摘 要:学习党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其内涵与功能正在党史学习实践中逐步展开与深化。为了增强党史学习的效果,分清主流、看清本质,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党员干部必须善于处理现象与本质、全面与客观、认知与践行、明理与增信四对关系范畴。其关键分别在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党史的现象认识党史的本质;通过“古今中外法”,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通过以知促行、以行验知来推动党史学习;通过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和历史教训出发领悟党史规律,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关键词:现象与本质;全面与客观;认知与践行;明理与增信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1-0023-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2.01.004

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的反思与总结是一个常态,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因此,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的学习和总结呈现出一个不断深入的态势。在党史学习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应“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只有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我们才可以学通学透党史的来龙去脉。

学习党史对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独特意义:其一,更加深入地认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具体来讲,“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应该采取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应该巩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等等。”理论上,对规律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加深认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百余年党史发展的维度,以及与世界社会主义史比较的维度,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二,更加坚定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比较政党学的角度讲,与西方政党成立的初衷不一样,西方政党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本集团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近代历史的境遇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确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的关系,有助于夯实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其三,更加科学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百余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经验与教训的历史,只有搞清楚两方面的历史,才可以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党员干部既要学习百余年来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要学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五百年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体会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得失和其他国家的兴衰成败,把二者融会贯通,才能够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党史学习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它的内涵与功能正在党史学习的实践当中逐步展开与深化。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清主流、看清本质,如何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如何明理增信,如何崇德力行等,黨员干部应善于处理现象与本质、全面与客观、认知与践行、明理与增信等关系。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有助于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一、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这对范畴是从党史学习的内容来界定的关系范畴。“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本质是带规律性的,是抽象的;现象是具体的,形象的。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党史的本质是党史现象背后必然的、抽象的、带有规律性的根本属性,换言之,党史的本质是需要用理性思维来概括和归纳之后才能认识到的。它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党史现象则浩如烟海,形形色色,可以说,凡是中国共产党人做过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党史现象。党史现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可以通过五官直接感受到的,具有变化性和短暂性的特征。

在广义的党史里,有党的现象史、本质史、支流史、主流史、非主题史、主题史等一系列不同标准的历史。如果仅仅学习党史现象,没有悟通现象背后的本质,往往就会被假象所迷惑。如果仅仅学习党史的支流,忽略了主流党史,常常会导致看问题的偏差。事实上,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过程中经常被现象所遮蔽。究其缘由,首先,对党史现象的属性认识不清楚。理论上说,党史现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特定的历史时空相互作用的产物。就其属性而言,它具有客观存在性、时空性、特殊性和变化性。具体而言,党史是特定历史时空中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是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的物质存在。同时,党史现象还具有特殊性和变化性的属性——特殊说明了单个党史现象的差异性,变化指明了党史现象都有一个生成、发展、消失的过程。总之,党史现象是一个易变的、不确定的客观存在,而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自身直接或间接看到的经验出发来认知党史现象,没有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动因和相对稳定不变的本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其次,党员干部的立场决定了认知。“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立场就有什么样的认知,这样的认知与党员干部自身的切身利益是直接相关的。理论上,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与利益同人民的立场和利益是一致的。但作为个体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干部除了有着共性的立场与利益外,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立场与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习党史过程中对党史认知的差异。就此而言,马克思早就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也是一些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经常执着于现象的一个重要缘由。再次,党员干部认知的过程决定的。理论上,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总是从党史的现象和经验出发来认知党史,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大量阅读党史、中国史、世界史和近代史的材料,才可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高度,即接近认识到党史的本质。事实上,作为非党史专业的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固有思维方式的阻碍,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进入理性思考、直达党史本质的水平和境界,经常会出现分不清楚整体与单一、局部与整体、片段与系统、短暂与永恒的混沌状态。

在现实的党史学习过程中,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党史的现象认识到党史的本质呢?首先,在内容上要把握百余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理论上,主题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的重心,主线指的是统领百余年党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主流指的是百余年党史的主要方面。百余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到底是什么呢?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回顾党成立之前中华民族面临的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为了完成上述两大历史任务,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带着庄严的使命的。事实上,在党成立之后的百余年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业已完成第一大历史任务,正在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百余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都在围绕两大历史任务而展开。百余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断顺应世界大趋势的历史,不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以及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对百余年党史主题、主线、主流的把握,除了对党史本身的认知外,还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共和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内容来把握。从上述三史与党史的内在逻辑来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共和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追求的目标,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从内容上把握党史的本质,就是要从党史本身以及党史与其他三史的内在联系中认识党史的主题。其次,在方法上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透过党史现象认识党史的本质,就必须详尽地掌握党史、五千年文明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近代史的材料,在掌握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具体而言,去粗取精指的是要去掉那些细枝末节及不重要的材料,留下那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材料。去伪存真指的是去掉虚假的历史材料,留下真实的历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识别真伪材料的能力和智慧。由此及彼指的是要从历史相互联系的脉络里去认识党史的现象和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史学习过程当中不要孤立地、单一地看待党史,要把党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清楚,要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党史。由表及里指的是通过学习党史现象认识党史本质。表是党史所呈现出来的具体表象,里是党史具有规律性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靠智慧去穿透现象,达到认识本质的目的。再次,在观念上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何谓正确的党史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来学习和认识党史,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决反对歪曲党史、肆意篡改历史、抹黑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野史。

二、全面与客观

全面与客观是从党史学习的方法来明确的关系范畴。所谓全面,指的是完整、准确、全方位地学习党史。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在内容上,我们既要学习党史,又要学习与党史相关的中国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在空间上,不僅要学习中国范围内的事,还要关注和学习与国内相关的国外的事,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全面。“为了有系统地研究中共党史,将来需要编两种材料,一种是党内的,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种是党外的,包括帝国主义、地主、资产阶级等。两种材料都按照年月先后编排。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这就叫做‘古今中外法’,也就是历史主义的方法。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所谓客观,指的是在学习党史过程中不仅要把自己当作“局中人”,还要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学习和感悟党史。

认识党史的本质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就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事实上,全面与客观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科学方法和应有的态度。首先,全面客观的方法有利于党员干部认识党史的本质,尽可能避免犯错。理论上,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认知事物的方方面面。比如,正面、反面、局部、整体、过去、现在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陈云同志曾指出:“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里重要的,是找‘反对派’;如果没有‘反对派’,也要假定一个‘反对派’。”诚然,我们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党史的现象,才可以反复地对比、琢磨党史的现象,甚至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立场来思考党史的现象,最终接近党史的本质,避免主观臆断和断章取义的错误认识。其次,全面与客观的方法有利于党员干部正确看待党组织的成败得失。任何个人和政党都会经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当中,犯错误和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正是这些错误和挫折,教会了个人或政党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使得个人或政党成长和成熟起来,积累了教训,增长了阅历和智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在人们的经验范围内,成功的经验固然值得总结,但失败的教训更加值得深思——如果不总结失败的教训,那么失败就会成为继续失败的“母亲”。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政党的成败得失,只有把政党的成败得失放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全面客观的方法,才能够正确看待上述成败得失。如果仅仅从一个片段或一个角度来看,成败得失就是一种静止不变的客观存在;反之,从整体和客观的角度看,成败得失就是一种动态的转化,成功可以转化为失败,失败也可以转化为成功。只有全面客观地审视党史,才能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成长的过程和成熟的魅力。再次,全面与客观的方法有利于党员干部提升自身素养和格局。理论上,素养和格局是靠党员干部的阅历来滋养的,但仅仅有阅历并不能完全支撑起党员干部的素养和格局,还要不断地审视和反思党自身的经历,从学习百余年党史过程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正是这些经验和教训涵养了党员干部的素质,开拓了他们的心胸和格局。

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全面与客观呢?首先,善用“古今中外法”。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撰写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明确提出的:“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我今天提出的只是这个方法的一个方面,通俗地讲,我想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事实上,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只有搞清楚党史发生的前因后果、时空转化、己方彼方,才可以做到较为全面客观地学习党史。为此,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党史现象的前因后果,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把党史放在具体的历史境遇中来审视,决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审视昨天的事情,也不能用个人的看法代替组织的判断。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学习党史,而不能用主观臆断来批判党史。其次,“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党史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是全面客观学习党史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出发来全面客观地学习党史,这样的党史学习就有了立场,有了中心,有了出发点。如果仅仅是为了做到全面和客观,就有可能把学习的重点和原则丢弃,有可能演化为学习其他的历史了,而不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为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世界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我们也必须研究,但是要和研究中共党史的关系弄清楚,就是要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如果是完全坐在外国那边去就不是研究中共党史了。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最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客观地学习党史,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从客观方面讲,国外敌对势力妄图通过舆论肆意攻击与抹黑党和国家,试图借助现代舆论工具大肆篡改与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达到其攻击中国的目的。从主观方面讲,中国共产党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导致民众偏激的评价,甚至在国外势力支持下故意夸大中国共产党自身的问题,否定党的光辉历史。如果不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客观地学习党史。因此,“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三、认知与践行

认知与践行是从党史学习的目标来定位的关系范畴。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形象地说明了认知与践行的关系定位。所谓党史学习中的认知,指的是党员干部对党史知识的认识和感知,是对党史知识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诚然,对党史学习认知的程度与我们时代所提供的条件直接相关,很大程度上,党员干部的认知不可能超出时代的条件去认知党史,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局限性。因此,马克思早就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所谓践行,指的是党员干部运用党史中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现有的工作和生活,以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正确处理好认知与践行的关系,就是要正确认识认知与践行并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认知中有践行,践行中又有新的认知,认知与践行经常交织在一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就是要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反对只学习党史,不在实践中践行;反对只是盲目践行,而没有党史理论的指导。

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更好地了解党史的基础上指导现在的工作。“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学习党史的目的所在。首先,以知促行有利于强化践行的动力。理论上,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党史学习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历史。对于全党而言,党史学习既是回顾百余年历程的行为总结,又是展望美好未来的政治动员活动。回顾过去,可以让党员干部认识到党是如何克服困难走向辉煌的历程,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地相信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修正自身错误,最终走向成功。“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加坚信我们曾经选择的道路、形成的理论、生成的制度、积淀的文化是适合中国的。展望未来,党员干部在了解过去党史的基础上,为践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通过党史学习,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困难在前进道路上是常有的,迂回曲折是不可避免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容冷静、不骄不馁地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其次,以知促行有利于汲取践行的方法和信念。党员干部学习党史,不仅可以摄取指导实践的方法,还可以坚定践行的信念。理论上,尽管党史的具体现象不会重复,但超越党史现象背后的方法和规律仍然会在未来的实践当中反复出现,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仅要掌握党史的具体现象,更要仔细研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史学习更多的是学习隐藏在党史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本质和规律必然为未来的行为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和必胜的信念。再次,以行验知有利于升华对党史学习的认知。在践行中提升党员干部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不仅是认知的来源,更是检验认知、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党员干部不仅可以检验认知,还可以把零散的党史现象整合成有机的整体,把个别的现象上升到普遍的规律去思考,把过去的方法延伸到现在的实践中去体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事实上,一切真实的、寻根究底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出和确定无限,从暂时中找出和确定永久。”诚然,党员干部通过实践锻炼,升华了对党史知识的认知。

在现实的党史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认知与践行的关系呢?首先,明确党史学习的重点。百余年党史浩如烟海,学习党史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抓住党史学习中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党史的现象,不变的是党史现象背后的规律——这些规律正是我们学习党史的重点。回顾百余年党史,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发扬中国精神,保持积极上进的态势;始终保持团结一致,民主集中的步调;始终顺应历史的潮流奋勇向前;始终积累经验,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上述“六个始终”既是党史现象背后的规律,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重点。换言之,抓住了重点就是明确了认知学习的对象,是正确处理好认知和践行的第一个环节。其次,创新党史学习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史学习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不当也许会南辕北辙。就此而言,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反对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条方式,又要反对形式主义的敷衍了事;既要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方法,又要不断丰富党史学习形式;还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增强党史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党史学习入脑入心——只有入脑入心,才会把党史学习的精髓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再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学以致用是党史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正确处理认知与践行关系的重要举措。从夯实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角度而言,党史学习要强化宗旨意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因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总之,为党排忧、为国解难、为民办事是检验党史学习成效的试金石。

四、明理与增信

明理与增信是从党史学习的功能来定位的关系范畴。“理”指的是事物背后运行发展的规律和道理。明理指的是通过党史学习,让党员干部明白事物发展的道理、处理问题的情理和上下级关系的伦理。“信”指的是信仰、信念和信心。增信指的是通过党史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和信心。信从何而来呢?信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解释,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取得的历史功绩,来自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三个来自”既包括了对历史的认知,又涵蓋了对未来目标的设定,其基础和前提是对历史的认知和肯定,因为信仰、信念和信心是一组表示程度概念的词汇,它们的强弱与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积淀的功绩和克服艰难险阻的能力及勇气直接相关,就此而言,学通党史、悟透思想对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有着直接的功效。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史学习的重要性:“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明理与增信的关系,就是要在透过党史现象的基础上,明确“三大规律”的道理,只有明白了道理,才会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党史学习可以生发出中国共产党人明理与增信的功能。在现实意义上,明理与增信表现为:首先,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权威不断增强。作为执政党必须要有权威,只有超强的社会整合力,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人云: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党史学习,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刻体会到党的权威的重要性。通过党史学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遵义会议、党的七大抑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都是在不断巩固党的领导权威。在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要明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其次,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不断提升。通过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会清晰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不仅在过去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障,而且在今后依然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依靠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开展党史学习,就是要让党员干部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党员干部在行为上学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的本领,这在客观上势必会增强党的凝聚力。再次,中国共产党带领社会民众实现祖国复兴的创新力不断激活。通过党史学习,党员干部不仅可以从百余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而且可以强化信念和信心,形成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势,这对激活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力有着重要意义。事实上,正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披荆斩棘取得的历史功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不断地赋予和激活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新的创造力。

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如何才能明理增信呢?首先,要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出发。何谓中国的整体利益?简单地讲,就是当下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在现象上表现为国家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安居乐业,呈现出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可以说,上述现象是全体国人的夙愿和需求。而党史学习的最大功效,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明白一定要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出发,才是符合中国发展的道理。任何西方的理论,如果把中国推向了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的边缘,不论其在理论上如何自洽,实践当中多么完美,那么该理论一定不适合中国,因为它没有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出发。事实上,明理不是明白抽象的道理,而是明白符合中国国情的道理,明白能够指导中国走向复兴的道理。对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必须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出发,只有站在中国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理解百余年党史背后的深刻道理,最终才能够坚信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选择。其次,从国家复兴的大局出发。从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唯一选择,没有第二个选择。这种选择既是基于全体中国人民核心利益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基于超大国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基础上的必然选择——这是中国为了自身生存权和发展权作出的必然选择。因此,党史学习就是要让党员干部从大国复兴的角度出发,深刻理解和明白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决策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这既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自信。再次,从历史的沉痛教训中出发。历史最有说服力,它教会我们从历史的事件中反思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党史学习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深深地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要解决昔日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这正是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在明白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无比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59.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胡乔木.胡乔木谈新闻出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08.

[6]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1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

[9]陈云.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 480.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4.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59.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1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7.

[16]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50.

Pairs of Relational Categories Needed to Be Handl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UO Yanlai

(School of Marxism,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China, 710119)

Abstract:The study of party history, a topic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its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are gradually unfolding and deepening in the study of party history practic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study, distinguish the mainstream, see the essence clearly, and treat party history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must be good at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phenomenon and essence, comprehensiveness and objectiveness, cognition and practice,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ing faith. The key lies in eliminating the dross and selecting the essence, eliminating the false and retaining the true, and realizing the essence of party history through its phenomenon. Through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method”, we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view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we promote the study of Party history by promoting action with knowledge and testing knowledge with action; starting from China’s overall interests and historical lessons, we can understand the law of party history, so as to enhance the belief, faith and confidence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Key words:phenomenon and essence; comprehensiveness and objectiveness; cognition and practice;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ing faith

(責任编辑:杨 波)

收稿日期:2021-09-15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亲和力提升路径”(2020A037);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课题“思想关系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郭燕来,男,山西太原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 范畴 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