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众托:不忘初心开拓前行,科研路上写春秋

沈黎明

王众托祖籍湖南省平江县,1928年8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位铁路工程师,母亲是国内最早一批学化工的女大学生。王众托父亲早年在吉林修铁路,1931年日本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接着入侵东三省,因不愿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王众托父亲回到北京,两年后因生活所迫,万般无奈之下携全家离开北京来到陕西潼关,在陇海铁路谋了一份养路与新线建设工作。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王众托自幼聪慧,父母对他给予厚望,到了上学年龄便送他去读书,希望他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谁知相对平静的生活没几年,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罪恶的枪声,日本人大举进攻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王众托父亲选择留下抢修被日军炮轰破坏的陇海铁路,母亲则带领王众托先是南下湖南老家、后又辗转四川、陕西等地避难,但不论到了哪里,母亲都尽最大努力让他继续学业。渐渐长大的王众托深知自己能读书不易,因此学习非常用功,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在艰辛的求学过程中,王众托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也亲身经历了民族苦难,一次在汉中突遇日军飞机轰炸,炸弹在离他不到30米处爆炸,幸而隐蔽及时,才与死神擦肩而过躲过一劫。目睹国难当头,百姓受欺,王众托心里明白,这都是国家落后所致,年少的他暗下决心,一定好好读书,将来用知识救国、报国,使国家富强起来。1946年,王众托终于不负父母厚望和自己的决心,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来到北京,王众托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知识积累中,每天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后直奔图书馆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即便节假日也很少休息。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众托见证了开国大典那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当时的心情他至今难忘:“那时特别兴奋,认识到中国人总算站起来了,自己一定要为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出一份力。”也正是在这一信念支配下,王众托学习更加勤奋,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

俗话说天道酬勤,1951年,王众托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当时党和国家为了加强新中国科研力量、培养建设人才,在东北重要工业基地之一的大连创办了大连理工大学(当时叫大连工学院),急需一批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才能的师资力量,于是王众托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开始了科教之路。

不忘初心担当重任两项首创解国家急需

来到大连,王众托顾不上欣赏这座海滨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胜景,很快进入工作状态,3年后便因在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在同期入职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鉴于他的才能,学校为满足国家建设对国防和工业领域自动化控制人才的需求,委派王众托主持创建了自动控制专业,并任命他为“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这一年他年仅26岁。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此后随着计划的推进,国防、工业等许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急需大量钢铁,尤其特种钢材,而那时刚从连年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中国,特种钢生产技术十分落后,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各种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决定开展科研攻关,大连理工大学接受任务后,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安排王众托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科高材生投入到特种钢生产技术攻关中,让他担当研发电渣重熔冶金方法中控制系统的重任。电渣重熔冶金法1935年由美国科技人员发明,是一种在水冷结晶器中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将金属或合金重新熔化和精炼,并顺序凝固成钢锭或铸件的特种冶金方法,这种方法因其能获得比传统冶金方法更高质量的钢材原材料供加工生产所用,在重工业以及国防、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由于电渣重熔过程是一个非线性被控过程,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控制是关键。王众托领命后,先是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摘录文献,接着想方设法找冶炼方面专家虚心请教,短短几个月,笔记做了一大摞。经过一段时间精心准备,王众托一頭扎进实验室里埋头搞起电渣重溶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来,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上个世纪50年代,生活比较困难,粮食定量供应,王众托一忙体力消耗大定量粮食便不够,时常只能节省着吃个半饱,但他全然不顾,每每紧紧裤腰带继续工作,一些老同志发现他在这种情况下还总加班,便劝他注意休息免得伤身,王众托每次听了都会微笑着回答:“没事,我年轻,身体顶得住,现在国家急需特殊钢,我必须尽快完成任务!”

像每一项科研成果一样,电渣重熔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每次用好长时间反复计算、推敲制定出的设计方案在实验中出现问题时,王众托都不气馁,他相信自己的知识积累,更笃信自己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立即仔细核对计算数据,总结经验教训,然后继续攻坚克难。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王众托终于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电渣重熔的交流控制系统,解决了当时特种钢生产中一大关键问题。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产量的不断提高,各地急需一批石油输送管,国家有关部门向大连起重机厂下达了研发加工石油管卷管机的任务,研发中工厂技术人员在自动控制部分遇到难题,久攻不下,经大连市政府协调,王众托领受了石油管卷管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王众托心里清楚,这是一项关系重大的紧急任务,迅速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每天奔走于学校和工厂之间,风雨不误,与工厂科技人员一起全力攻关,最终解决了一道道难题,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石油管卷管机自动控制系统,为大庆石油远距离输送贡献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在进行自动控制方面科学研究的同时,为了给这一领域培养更多人才,王众托还针对我国缺少专业书籍的现状,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期,千方百计挤时间、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先后翻译了《自动调整原理》《自动系统中的计算装置》《脉冲系统理论》3本外国专业著作,共300余万字,此举不仅为我国自动控制研究乃至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影响了整整一代从事自动控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3DC19304-5FFB-4E5C-862B-B3170A3FEE0A

与时俱进开拓前行创建新学科研究成果丰硕

1976年,科学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自动控制领域深耕多年并一直关注世界各国这方面发展趋势的王众托敏锐认识到,自动控制再往前发展,从广度上讲是系统工程,从深度上讲是人工智能,于是他提出我国应尽快建立系统工程学科,培养这方面人才以适应全球科技发展步伐的建议。王众托远见卓识的建议很快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977年末,教育部研究决定,在大连理工大学等6所全国重点院校建立系统工程研究机构,同时招收研究生。1978年王众托被任命为大连理工大学新创建的“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成为我国第一批系统工程科研机构与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创建人和领军人物。

王众托给大学生作报告

王众托在颁奖典礼上

系统工程研究室成立后(1980年升格为研究所),王众托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国家、社会需求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科研方针,经常带领团队深入钢铁厂、石化企业、通讯公司以及能源、电力系统等,与他们密切合作,对生产计划、产品结构等认真研究后制定出优化方案,大大提高了这些单位的经济效益,后来王众托又与政府部门合作,进入县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领域,在深入调研缜密分析的基础上,为他们的战略决策系统设计出优化方案,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多项大奖,其中《网络计划技术的新方法、应用与程序库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区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4年王众托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1986年已经在国内系统工程研究领域小有名气的王众托,被“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我国与这一国际组织合作的重点项目“整体发展研究专家系统:中国山西实例研究”,出任中方负责人,两年时间里王众托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圆满完成了中方承担的全部任务。这一项目的成功完成开创了我国大型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发的先河,受到国际同仁的高度赞扬。不久王众托通过总结这次国际合作的经验,在我国率先提出了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的新概念,并运用到系统工程研究所承担的国务院办公厅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中,此系统自1992年研发成功,几经扩充发展,一直为国家高层领导服务了近20年。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重视,王众托作为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先后承担了几十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数十个省市政府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都顺利完成,获得好评,尤其1996至1999年由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研究”,获得了“特优研究成果”的高度评价。由于多年来研究成果丰硕,2001年王众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后,王众托在系统工程领域耕耘不辍,2008年他再次挂帅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组织)知识管理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又获“特优研究成果”评价,这一年王众托正好80岁,可以说特优评价是送给耄耋之年的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王众托不仅科研成果丰硕,而且著述等身,他先后出版了《系统工程引论》《知识系统工程》《分布式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等十余种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科学报告100多篇;创办了《国际知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报》,亲任主编,并担任《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期刊编委;他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国内外业界认可,当选为“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国家各级政府和学术组织亦给了他很多荣誉,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三次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兩登“辽宁省劳动模范”榜,2014年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颁发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由复旦大学“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发的旨在奖励中国管理学领域杰出工作者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如今已94岁的王众托,虽年事已高,但仍心系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经常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掌握系统工程领域的新发展,到系统工程研究所与青年科研人员探讨新课题,关心他们的成长。他还经常应全国一些大学邀请前去做专题报告,尽管有些辛劳,但他从不拒绝,王众托说:“这也是为祖国科学事业服务的一种方式”,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王众托非常喜欢唐诗《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可以说这首诗蕴含的意境正是对他几十年不忘初心、立志报国,勇于开拓、砥砺前行的科研人生最好的诠释。3DC19304-5FFB-4E5C-862B-B3170A3FEE0A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研究 农业系统工程生态设计及其应用策略速读·下旬(2021年3期)2021-07-28公司研究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17期)2018-05-14航空发动机系统工程技术浅析智能制造(2018年6期)2018-01-04关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的探讨魅力中国(2016年46期)2017-07-18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地震研究(2017年1期)2017-04-10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地震研究(2017年1期)2017-04-10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2期)2017-03-06 相关热词搜索: 初心 不忘 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