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3篇

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发展,注重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应注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3篇

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发展,注重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应注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应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他人合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进步的总趋势和当代*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奋斗的崇高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知识的成长阶段,每天都在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是他们受到年龄和知识的限制,社会歧视能力正在形成。虽然不是刻板印象,但也会影响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应该经常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次,要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仔细分析他们的学习情况,找出他们的优缺点,并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兼顾两端。

  四、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内容是*历史古代史,分为文化课和活动课两个班。教材根据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写“单元复习”,梳理基本线索,总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想象世界》等一些开放性练习和专栏,旨在启发思考,倡导不求解答的表达观点。

  五、教学措施:

  1、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渗透

  教师在把握教材时,要从整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掌握多学科背景下的教学内容。宏观上要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层面,应更加注重人文知识之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基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理性的挑战;通过系统的教学,可以切入和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经验;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积极而深刻的体验;通过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参与求体验、求索求索”的教学。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立探究能力。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意味着教师应以*等、理解和信任的教学态度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始终着眼于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索以能力目标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真正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教学计划表:

  高一《历史》的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整个学期约40课时。现在教学进度如下:

  九月: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十月:第二单元

  11月:第三单元

  十二月:第四单元

  1月:复习备考

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建立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对话能力,努力提升教学境界;实施综合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力争通过期末考试综合评价进入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不仅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还要给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2、加强理想未来、学习目的、学习情境的教育,让学生学好,保证考试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多做精讲多练,做好优秀学生培养和差生课后补课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在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认真组织复习,以书本为基础,理清概念,提示规律,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复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6、引用数据和学习经验。我经常向老老师学习,听讲座。

  7、认真组织考试,加强综合训练,抓住学科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收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和总结,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理念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进行正确的描述和分析,从而达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刊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总结问题。后续辅导,找学困生谈话,挽救其学习不好的原因,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不及物动词教学进展

  课本第一天第一卷历史有22课,讲的是我国古代居民传下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每节课的内容就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主要落实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教育目标,重点是历史发展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这学期20周,在第十八周举行——全市第一天年度统考。不包括考试周,约32课时,其中新课教学22课时,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复习4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从第一周到第五周,1~6节课6课时

  第六周到第八周,7~11节课,共5课时

  第九周期有两个课时的复习

  第十周期的考试

  从第十一周到第十二周,第三单元(12~17节课)共6课时

  第4单元(18~22课)从第13周到第15周共5课时

  第十六周和第十七周结束时进行复习和统一考试

  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要认真执行,争取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七年级历史学科计划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是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第一本教材,主要讲述了*历史社会的发展情况,从原始人类的出现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发展与解体,重点讲述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到南北朝的发展情况。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掌握四部分内容: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分立和民族融合。

  2、重点:

  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夏朝的建立、分封制、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三国鼎立、民族大融合。

  难点:

  历史久远,难以掌握,学生不易理解;

  措施:

  搜集资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故事会、黑板报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找准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讨论、小游戏、故事会、看图分析、动动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改措施:

  加强集体备课,找准重难点,集思广益,探寻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四、教研专题:

  借鉴洋思经验,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7课时第二单元:10课时

  第三单元:13课时第四单元:9课时

  阶段、期末复习:12课时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