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8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8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1

  一、背景情况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和旅游产业带来的冲击,省文旅厅深入行业一线,了解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和诉求,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纾困政策。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快推进全省文旅产业复苏和有序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省文旅厅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出台《关于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的纾困帮扶措施》,对重点领域文旅企业开展纾困扶持;联合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以及人行xx中心支行、xx银保监局研究出台《xx省文旅专项贷实施暂行办法》,帮扶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增产增效,缓解文旅企业贷款难问题;联合人行xx中心支行、省农业农村厅出台《xx省支付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加快乡村旅游移动支付环境建设;联合中国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为受疫情较大的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二)建立文旅企业“白名单”制度。按照“是文旅、在经营、信用好、有需要”原则,突出中小微企业,涵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全要素、全链条,持续向人行xx中心支行等金融机构和“金服云”平台推送文旅企业“白名单”,支持文旅企业信贷融资和增产增效。

  (三)推进企业(商户)支付便利化改造。实施“百城百区”助企惠民行动,联合xx银联推动文化和旅游小微企业(商户)纳入中国银联“红火计划”,减免企业手续费。推进景区、街区参与银联支付便利化改造,主要消费类型涵盖景区门票,景区及周边二次消费、文创商店等。

  (四)开展“全闽乐购·全福游”文旅惠民促消费活动。省文旅厅联合省商务厅印发《xx省商旅促消费活动工作方案》,省市县联动,发放“全闽乐购·全福游”文化和旅游消费券,主要用于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温泉康养、文化演出等文化和旅游消费领域,掀起文旅消费热潮。

  三、取得成效

  2022年全省新申报文化和旅游领域政府专项债73个项目,合计41.79亿元,涵盖文化场馆、文化街区、文化园区、乡村振兴、业态培育、红色旅游以及基础设施等7类项目。推送230家“白名单”文旅企业,其中146家文旅企业通过“金服云”平台成功申请纾困专项贷,合计授信4.46亿元,放款3.80亿元。截至10月上旬,全省已发放文旅消费券近1.2亿元,累计带动消费超过100多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2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3亿元,分别恢复到xx年同期的94.5%和74.3%。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2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以国办或部门联合发文形式多次作出部署,要求完善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政策。但个别地方采取“一刀切”禁止货车通行措施,仍存在“客载货”等违规现象。全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统筹保障货车通行和市民日常出行,推动解决城市配送货车通行难、办证难、停车难等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保障货畅其流,切实解决城市配送“通行难”。一是加强部门协助。与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协作,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货车通行管理共治格局。建立禁限行政策定期评估机制,确保货车禁限行范围设定合理、规范。二是治理货车通行过度管控。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公安部有关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全覆盖排查、全方位整改各地24小时禁止货车通行问题。三是全力做保障疫情防控交通畅通。启动24小时核酸检测样本外送交通应急保畅工作机制,组织各地交警部门做好交通保畅任务发布、情况汇总工作,部署警车引导检测样本运输车队,相邻地市及时做好任务接力。协助交通运输部门开辟应急运输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关键原辅料、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优先通行。

  (二)放宽货车禁限,切实解决城市配送“办证难”。一是推行新能源货车不限行。允许新能源货车在城市道路免于办证通行,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通行、停车收费、装卸作业等支持措施,鼓励大型商超连锁实施新能源车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组织模式,引导城市物流配送和货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分类施策精细配置路权。优化完善城市货车通行政策,实施城市配送车辆分类、分时、错时通行措施。放宽城市货车通行吨位限制,简化轻型及以下货车通行管理政策,不再细分限行吨位。完善提示、警示、禁令等配套交通标志标线,在货车通行集中的大型路口,设置大货车右转警示区,积极推行大货车右转礼让措施,保障货车城市通行安全。三是全面推广货车电子通行码。依托“交管12123”APP公开货车通行码管理制度,全面推广网上申领通行码,便利货车驾驶人或管理员快速查询城市货车禁限行和通行码申领规定,在线申领货车电子通行码。

  (三)便利装卸停放,切实解决城市配送“停车难”。一是引导商圈专业配送货车路外装卸。指导物流配送园区、停车场、大型商超的停车规划设计,坚持路外停车为主、路内停车为辅,便利车辆停放装卸。二是允许普通货车临停便利装卸。改善城市配送货车停车装卸条件,对停车设施不足的区域,允许货运汽车在不影响其他车辆、行人安全通行前提下,在路边临时停车装卸货物。

  三、取得成效

  截至今年11月,除政府明文规定禁止货车通行的城市核心区、古城保护区等特殊区域外,全省各地已全面取消24小时禁止货车通行限制、取消皮卡车进城通行限制。逐步落实对新能源配送货车不限行、城区货车不少于7小时通行时间的要求,放宽中型厢式、封闭式货车通行限制。全面推行网上申领通行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发,全省通过“交管12123”APP共核发货车电子通行码10266余辆次。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3

  一、背景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海关总署逐步规范对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对口岸作业场所、人员封闭管理、个人安全防护等不断提出更加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要求,受马尾、江阴港区直航航线少的影响,部分进口水产品需从xx、xx等港口清关后通过陆运转到xx,企业成本加大,xx口岸水产品进口量出现一定程度下滑。xx海关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冷链水产品进口企稳回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通关运行监测。xx海关构建数据模型动态跟踪港口货物通关监管情况,保持对在港水产品集装箱“动态监测+动态清零”,实时监测在港水产品集装箱数量,每周通报水产品进口申报、采样检测、疏港提离情况,坚持做到“日采日清”。鼓励企业采用“一票多柜”等方式申报并使用散货船替代集装箱运输,缓解集装箱运输费用高、“一柜难求”的经营压力。

  (二)优化采样检测模式。积极探索“1+X”灵活组合的采样检测作业模式,由“串行”改为“并行”,加班完成采样前准备、单证填制、录证归档等工作,提高整体采样效率。xx海关全关总动员保证全年无休开展采样作业,通过抽调xx海关机关、内陆海关人员支援沿海海关现场检查作业、延长作业时间等措施,提升口岸采样检测能力,推动各环节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

  (三)分级分类进行处置。在地方联防联控机制支持下,综合考虑产品来源、生产工艺、预期用途、消毒流程、核酸检测结果等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在全省推行检出核酸阳性货物分级分类处置机制。紧盯关键监管环节细化货物途中监管、预防性全面消毒、消毒效果确认等各环节措施,保持与地方疫情防控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内外包装核酸检测阳性的中低风险冷链货物正常进入生产经营和消费环节,中低风险情形不再退运或销毁,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三、取得成效

  目前,xx关区日采样检测能力达40个集装箱,关区各港口均无冷链水产品集装箱滞港。2022年1—10月xx关区进口水产品平均通关时长4.45天,同比2021年缩短25.67%。1—10月进口水产品超46万吨,尤其 4月份以来每月进口量逐月增长且趋势明显,7—10月每月进口量均在6万吨以上,超过疫情前平均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4

  一、背景情况

  出租车驾驶员直接广泛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事关行车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体人,2021年新修订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对申请参加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条件作出规定,需要提供“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相关证明材料,上述材料需由公安部门出具。出租车驾驶员申请从业资格许可,需要先从公安部门申请“背景核查”并获取相关证明后,方可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参加考试,需时15到30个工作日不等,两头跑带来诸多不便。省交通运输厅推出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方便从业人员考试就业。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一套机制,密切协作聚合力。省交通运输厅与省公安厅联合印发《xx省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报名考试环节,实现交通窗口“一窗受理”,交通、公安数据互通,进一步压缩审核时限,减轻从业人员负担。

  (二)选取两地试点,先试先行优服务。选取条件较为成熟的xx、南平两地开展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试点,推动数据实时交互、审核流程整合,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变“不同窗口办几件事”为“一个窗口全链条办一件事”,通过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自助机、网络政务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同步实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

  (三)围绕三个重点,极简快办推全省。在xx、南平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围绕再造业务流程、打破数据壁垒,梳理办事指南三项重点,加速全省推广。召开专题现场会,组织相关业务骨干现场观摩南平行政服务中心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办理流程演示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典型经验做法供其他地市参考学习,并指导各地市与当地公安部门、行政服务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做好协调沟通,推进全省实现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

  三、取得成效

  目前,全省各地市均实现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自助办理。全省各地市将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报名考试集中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服务窗口一窗受理,从业人员只需要在交通窗口提出申请,不需要再到公安部门开具证明,一趟办结。xx、xx、xx等地积极沟通当地公安部门,通过当地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从业人员可通过当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自助机或者互联网等多途径办理相关业务。截至2022年11月中旬,全省累计办理超7万余件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将原先的全省平均需要20个工作日的“背景核查”环节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跑出便民“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5

  一、背景情况

  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助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按照“提供高质效公共法律服务、集聚高能级法律服务资源、建设高层次法治人才基地”的目标定位,全力推进中心建设,构建全链条、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生态圈,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xx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2022年9月7日,由xx省司法厅、xx市司法局和思明区司法局三级联建的中心在xx揭牌启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全要素”“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诉前法律服务需求协同联动办理。平台实行“统一受理、统一派单”“线上线下一体办”,能满足群众所需要的各种诉前法律服务需求。以思明区在中心设置的多元调解窗口为例,对属于思明区管辖范围的,可直接分流指派给本区各调解机构办理;超出管辖范围的,通过“12348xx法网”录入工单,流转指派给全市调解机构,或流转指派给进驻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的各类调解组织办理。

  (二)涉外法律服务一站式办理。省司法厅支持设立的xx省xx公证文书比对验核中心、xx省国际商事海事法律咨询平台、xx省域外法查明中心和xx省法治人才实训基地等四个项目同时进驻在中心。其中,xx省xx公证文书比对验核中心对申请人提交的xx地区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文书,能通过软件系统直接进行比对验核,并当场出具报告,做到“马上办”“当场办”。xx省域外法查明中心依托xx市金谷域外法查明中心设立,旨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填补了xx在域外法查明法律服务的空白,可免费提供覆盖80多个国家、180多个地区的基础域外法查明以及法律咨询服务,为企业和个人防范法律风险、为裁判机关妥当解决法律纠纷等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三)高端法律服务项目同步跟进。中心内的高端法律服务项目区具有“孵化器”功能。法务机构落户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如果项目发展成熟,会推介引导至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或其他功能区域落户。这是法务项目创新创业的空间,通过推动高能级法务资源集聚,在中心平台上共同发展壮大,不断完善全方位全链条法务生态圈。目前,已入驻的有国际破产协会中国区会员中心、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秘书处、国家重点学科xx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博士后工作站、xx国际法高等研究院等,已达成进驻意向的有印尼雷米律师事务所驻厦代表处、菲律宾甘南律师事务所驻厦代表处等。

  (四)“实体、热线、网络”三位一体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法律服务,努力打造金融证券、知识产权、破产、涉台法律事务四大应用场景,在线提供咨询、调解、仲裁、诉讼等全链条解纷服务,已引进2254家法律服务和泛法律服务机构、法律科技企业入驻云平台,对接10个法律数字资源平台,为企业、政府机关、公民提供智能咨询、智能法律文书、智能合规审查、智能存证等30余项常用法律服务应用。目前,已组织xx市律师协会运用全市法律服务资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律师法律服务信息进行梳理,遴选出87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云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

  三、取得成效

  xx“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驻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目前共有近400名的值班律师参与轮值,为群众提供7×24全天候的法律咨询服务。2022年前10个月,“12348”热线咨询总量已达10.25万件,占全省总量的40%以上。揭牌启用以来,中心已接待各地、各部门来访调研30批次,共举办较有影响的会议16场,其他业务培训3场,总计参加人数已达836人次。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6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人社部门为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出台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但政策条款多、频次高、专业性强、知晓率低,企业群众应接不暇,存在“不知道、听不懂、不会办”现象,政策落地兑现难。省人社厅提出“1+3+N”的政策宣传新模式,建设人策匹配智能平台,通过采取智能机器人设备终端,刷身份证或单位代码验证方式,自动生成“预享”政策清单,让群众足不出户、快捷便利在线匹配办理人社政策补贴,打通政策衔接最先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搭好省级统一的“人策匹配机器人”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就业、培训、人才等政策导入平台,市、县(区)因地制宜上传本地化政策,省市县三级联动,依托“xx人社”公众号“人策匹配机器人”,迅速对政策申报者进行精准画像,即时匹配“预享”政策清单,为企业群众提供就业创业、人才发展、宜居宜业等营商环境的政策评估比对,用政策“全景图”引导人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二)定制“预享”“需求”“好差评”三张政策清单。量身定做“预享”政策清单,企业群众自主勾选政策享受地、身份信息、政策词条,系统自动匹配、自动生成政策预享清单,详细列出政策补贴项目明细和总数金额,让企业群众看得懂、算得清。定时储备“需求”政策清单,问需于民,既匹配政策又同步收集企业群众政策需求,动态更新政策“需求”清单,为政策制定做好储备。精准评估“好差评”政策清单,通过企业群众勾选的数据,形成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政策目录,人社部门从后端掌握企业群众政策满意度,为政策升级完善提供支撑。

  (三)铺设“N”个本地化“人策匹配机器人”。依托省级“人策匹配机器人”智能平台,延伸拓展各地本地化专属“人策匹配机器人”,因地制宜为辖区内企业群众提供定制化政策服务,企业群众通过勾选所需地域“人策匹配机器人”,“一网通办”轻松获取全省各地政策补贴。同时,可以通过本地化服务平台获取政策热点、需求意向,适时完善政策。

  三、取得成效

  目前,全省九市一区已开通97个“人策匹配机器人”,入驻各地经办执行的助企抒困、就业培训、人才服务等惠企惠民政策共1625项。“人策匹配机器人”可即时实现“一企多策”“一人多策”的政策打包推送,简化申请流程,缩减申请材料,加速线上办理。打通人策匹配数据链条,补齐政策宣传覆盖不足、掌握不足、申领不足短板,弥补了传统政策服务广度精度不够、企业群众获得感不强的问题,提升了政策便利度、适配度、有感度,让惠民助企政策走深走实。试点至今,政策匹配服务约20余万人次,累计总发放补贴金额4500多万元,惠及1000多家企业、2万多人。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7

  一、背景情况

  省税务局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以“便利度就是满意度,体验感就是获得感”为服务理念,以“数据多走网路,纳税人少跑马路”为工作目标,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赋能,依托电子税务局、xx税务APP开发“智能导税”服务功能,为纳税人、导税人员提供“涉税事项智能定位、办税渠道智能推荐、办税场所智能引导、事项表单智能导填”的一体化智能化导税服务,让办税缴费更高效,更便捷。

  二、主要做法

  (一)涉税事项智能定位。纳税人缴费人无需了解规范的涉税事项名称,输入关键字,即可通过模糊搜索,实现事项的智能定位,直观展现该事项的适用范围、政策依据、办理时限、附报资料和办理渠道等详情。

  (二)办税渠道智能推荐。纳税人可根据事项概述,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办税渠道。凡事项可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的,均作为首选推荐,积极引导纳税人网上办理。同时,实现登录即可直达事项办理,有效提升办税效率。

  (三)办税场所智能引导。纳税人如选择线下办理,则可根据位置信息,显示最近距离的2-3个办税服务厅地址、电话和当前排队人数,引导纳税人选择适宜的办税服务厅预约办理。纳税人抵达预约厅无需现场取号,点击到达,排队号直接发送至手机,实现了线上线下办税的无缝对接。

  (四)事项表单智能导填。如纳税人选择线下办理的事项需要填写表单,系统将提醒并引导在线填写、提交。办税服务厅窗口人员通过预约码或证件号码可直接调取该表单,减少办理时长。

  同时,针对纳税人缴费人的常办事项,推出新办纳税人、代开发票、企业注销等10项“一件事”综合导航,有效避免企业多次办、来回跑。

  三、取得成效

  目前,智能导税已试点上线,涉及办税缴费事项5000余项,让企业快速准确了解办理业务信息,实现24小时自主预约,提高办税效率,大大提升企业办税便利度。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篇8

  一、背景情况

  2022年,国家陆续出台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既涵盖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也包括缓税缓费措施;既有普遍适用的减负政策,也有针对制造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专项帮扶措施。省财政厅贯彻落实中央统一制定的政策,因地制宜实施我省地方措施,创新运用“3+3”工作法,帮助市场主体用足用好政策。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政策效应叠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做好“三个保障”。一是制度保障。依托省级退税减税降费工作机制,对外建立财政、税务、人行等部门的会商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对内在原有减税降费领导小组基础上,增设省财政厅留抵退税工作专班,各司其职,合力推动政策实施。二是宣传保障。创新宣传模式,第一时间通过新闻通气会、政策发布会等方式宣传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编印《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指引》并录制政策宣讲视频,由社会各界扫描二维码下载,实现足不出户知晓政策;组织xx财政博士服务队挂职队员就地深入基层和企业,“一对一”辅导促进,有效助力企业减负。三是监管保障。聚焦减税降费政策落地执行“最后一公里”,自查与检查相结合,组织各级各部门对照减税降费政策清单开展自查,不折不扣落实政策。会同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赴各地开展涉企乱收费等专项整治,确保不弱化政策“红利”。

  (二)做到“三个把握”。一是把握节点。在抓好中央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的同时,第一时间针对全省不断变化的形势,用好用足地方权限,有针对性出台五项地方举措:1月,帮扶困难主体纾困,明确经营困难纳税人可依法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3月,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和退役士兵等群体创业就业,顶格减免小微企业“六税两费”,顶格执行支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4月,支持国家商品储备企业发展,细化享受商品储备税收优惠政策;6月,做好稳经济保就业工作,对我省工业、物流等六大行业免征2022年度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二是把握重点。围绕财政重点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留抵退税资金保障的通知》,建立退税库款保障机制和补助资金预拨机制,保障基层国库动态存有半个月退税资金。今年以来,全省共分四批次累计下达各市、县(区)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资金346.24亿元,有力保障基层平稳运转。针对漳州古雷石化留抵退税资金压力较大等情况,省财政综合采取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延缓调回省级代垫退税资金,以及加大库款保障等多项措施,确保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兑付企业。三是把握堵点。调查研究下基层,对基层和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研究,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取得成效

  至10月底,今年全省办理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千亿元。其中,为全省纳税人兑付留抵退税资金673亿元,约为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倍。

相关热词搜索: 做法 典型 优化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材料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怎么写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总结 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思路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材料 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 优化营商环境做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