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和7加减法》评课稿3篇【精选推荐】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1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6和7加减法》评课稿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6和7加减法》评课稿3篇【精选推荐】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1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堂课的教学是紧紧围绕着“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展开的。本着科学、新颖、实用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参与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杨老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践,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时,杨老师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学生体验比较多少的过程,感悟出比较多少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杨老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通过比较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杨老师注重运用课改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唯一不足是教师操之过急,在教学完大于号后忘了让学生用小棒一对一进行操作,而且也没有注重指导对大于号、小于号及等于号的书写。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阅读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1)

——6和7的加减法教案3篇

6和7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

  6 7 7

  1 2 4 6 2

  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个圆片,然后用你的红线把它们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有6个圆片,一部分有1个圆片。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看一看你们摆的圆片,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1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6个圆片,所以7-1=6

  还有别的小朋友说吗?你想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7-6=1

  问:你为什么列7-6=1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6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1圆片,所以7-6=1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

  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我发现7可以分成1和6,也可以分成6和1。

  (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鼓励,发智慧星。)

  四、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出示课题)

  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姐姐想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朵红色向日葵,2朵黄色向日葵)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在4朵和2朵向日葵之间画一虚线。

  问:谁知道这一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他表示把6朵向日葵分成两部分。

  问:谁会根据虚线分的情况说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6-2=4,6-4=2)

  小朋友们,向日葵姐姐就在我们书上的第45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指名上台填算式,然后讲评,发智慧星。

  问:你们觉得上台来的同学做的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若有错误教师及时更正。

  问:说愿意把你做得给大家看?(可以把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向日葵姐姐看到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为我们感到很骄傲,那么她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等学生反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笑脸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问:还有吗?(学生可能还说3+3=6,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奖一颗智慧星。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板书:6-3=3

  问:还有吗?(可能还说6-3=3,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做引导)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得到了智慧星,请得到星的同学上台来,我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好吗?大家鼓掌。

  大家看上台的同学和他们得到的星星,你们也想得到智慧星吗?

  那么,你能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呢?请按练习格书写。

  如: 6 + 1 = 7 62 = 4

  (投影演示)

  等大家写完后,可在投影上展示学生所写的算式。

  问: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出的算式?

  生:我看到了3颗红星,4颗黄星,所以写

  3+4=7 7-3=4

  4+3=7 7-4=3

  问:谁有与他不同的算式?(实物展示)

  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的?

6和7的加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

  6 7 7

  1 2 4 6 2

  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个圆片,然后用你的红线把它们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有6个圆片,一部分有1个圆片。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看一看你们摆的圆片,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1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6个圆片,所以7-1=6

  还有别的小朋友说吗?你想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7-6=1

  问:你为什么列7-6=1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6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1圆片,所以7-6=1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

  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我发现7可以分成1和6,也可以分成6和1。

  (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鼓励,发智慧星。)

  四、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出示课题)

  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姐姐想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朵红色向日葵,2朵黄色向日葵)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在4朵和2朵向日葵之间画一虚线。

  问:谁知道这一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他表示把6朵向日葵分成两部分。

  问:谁会根据虚线分的情况说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6-2=4,6-4=2)

  小朋友们,向日葵姐姐就在我们书上的第45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指名上台填算式,然后讲评,发智慧星。

  问:你们觉得上台来的同学做的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若有错误教师及时更正。

  问:说愿意把你做得给大家看?(可以把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向日葵姐姐看到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为我们感到很骄傲,那么她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等学生反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笑脸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问:还有吗?(学生可能还说3+3=6,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奖一颗智慧星。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板书:6-3=3

  问:还有吗?(可能还说6-3=3,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做引导)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得到了智慧星,请得到星的同学上台来,我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好吗?大家鼓掌。

  大家看上台的同学和他们得到的星星,你们也想得到智慧星吗?

  那么,你能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呢?请按练习格书写。

  如: 6 + 1 = 7 62 = 4

  (投影演示)

  等大家写完后,可在投影上展示学生所写的算式。

  问: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出的算式?

  生:我看到了3颗红星,4颗黄星,所以写

  3+4=7 7-3=4

  4+3=7 7-4=3

  问:谁有与他不同的算式?(实物展示)

  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的?

6和7的加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课中操

  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2)

——《6和7的加减法》教案3篇

《6和7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

  6 7 7

  1 2 4 6 2

  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个圆片,然后用你的红线把它们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有6个圆片,一部分有1个圆片。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看一看你们摆的圆片,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1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6个圆片,所以7-1=6

  还有别的小朋友说吗?你想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7-6=1

  问:你为什么列7-6=1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6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1圆片,所以7-6=1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

  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我发现7可以分成1和6,也可以分成6和1。

  (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鼓励,发智慧星。)

  四、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出示课题)

  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姐姐想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朵红色向日葵,2朵黄色向日葵)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在4朵和2朵向日葵之间画一虚线。

  问:谁知道这一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他表示把6朵向日葵分成两部分。

  问:谁会根据虚线分的情况说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6-2=4,6-4=2)

  小朋友们,向日葵姐姐就在我们书上的第45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指名上台填算式,然后讲评,发智慧星。

  问:你们觉得上台来的同学做的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若有错误教师及时更正。

  问:说愿意把你做得给大家看?(可以把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向日葵姐姐看到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为我们感到很骄傲,那么她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等学生反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笑脸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问:还有吗?(学生可能还说3+3=6,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奖一颗智慧星。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板书:6-3=3

  问:还有吗?(可能还说6-3=3,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做引导)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得到了智慧星,请得到星的同学上台来,我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好吗?大家鼓掌。

  大家看上台的同学和他们得到的星星,你们也想得到智慧星吗?

  那么,你能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呢?请按练习格书写。

  如: 6 + 1 = 7 62 = 4

  (投影演示)

  等大家写完后,可在投影上展示学生所写的算式。

  问: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出的算式?

  生:我看到了3颗红星,4颗黄星,所以写

  3+4=7 7-3=4

  4+3=7 7-4=3

  问:谁有与他不同的算式?(实物展示)

  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的?

《6和7的加减法》教案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和7的加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5、46页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一套,男生女生的头像,大大的智慧星

  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口算、做好铺垫

  1、接火车——口算卡片

  三、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以旧引新(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显示数学乐园的背景)

  ①问:这是谁啊?(蓝猫)

  这节课蓝猫要带着咱们班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玩一玩。想去吗?大门紧锁,怎么办呢?(生说:门上有钥匙)

  ②(点钥匙,出现6和7的组成画面)只有回答出蓝猫的问题才能进去。(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同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新课探究(点门打开,出现智慧塔,塔尖有闪烁的星星)

  ①师:小朋友真聪明,门打开了,瞧!这里都有什么?

  这是智慧塔,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智慧星,想不想要!那就让蓝猫带领着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吧!(点第一层门出现画面,左边5根小棒,右边1根小棒)请你学着蓝猫的样子摆一摆

  ②学生独立摆

  ③问:“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为什么你们写的不一样呢?

  ④看黑板总结:看一幅图咱们能写出2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观察这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⑤师小结: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是得数不变。像这样你还能说出几道得数是6或者是7的算式吗?(畅所欲言)教师板书:4+2。3+3等等。

  ⑥(点击进入第2层)“第一层的任务顺利完成了,继续跟着蓝猫前进”

  显示画面:七根小棒,一根和6根之间有一虚线

  问:这是什么?(虚线)和原来我们认识的虚线有什么不同?

  小结:以前表示去掉是用虚线把去掉的部分框起来,今天的虚线是直的,可以表示去掉左边,也可以表示去掉右边。

  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一摆?你是怎么摆的?

  (独立写)根据你摆的写出2个减法算式,

  板书:7-1=6 7-6=1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

  “观察这2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⑦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学会了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完成了蓝猫的又一个任务,蓝猫看咱们班的小朋友这么厉害,请来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⑧点击进入第3层(老虎图)

  问:你能用3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根据你看到的列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

  (老虎图中间出现虚线)根据你看到的列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

  ⑨最后第四层完成书45页的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3)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1

  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她的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陈老师借助整数教*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重视错误资源,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师出示错误算式,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同时,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本课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讨,

  1、复习题3米+4厘米=()厘米,与本课关系不大,可以改为一道整数加法运算。

  2、教师语言不严密,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末尾对齐”,应该是“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恰当评价。

  3、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本课教的是例1,例2是被减数末尾的位数不够,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处理,与例1相比,有难度。教者只教了例1,但练习中出现了例2的"题目,学生练习时效果不好。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4)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喜欢创设一定的声音、图片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有时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却觉得会冲淡数学味,总之要因课而异。

  比如在“6和7的加减法”一课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在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时,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这个设计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图和教材上的小棒图相比,出现“一图两式”的效果更加明显。因为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列式时往往是左边的个数加上右边的个数并求出总数,如果利用上面的图的话教师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得出“一图两式”。但是利用小棒图却有很多优势:

  1、让学生摆的话前后两个学生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就会很自然的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突破一图两式这一重点。同样在教学减法时利用小棒图让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列式,也会很自然得出减法的“一图两式”。

  2、学生再次的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6和7的组成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会观察的方向不同,引起加数交换位置,但总数是不变的。

  4、省去十分烦琐的课件制作。

  因此,我想我们在备课时因仔细分析教材,然后再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这样可能会冲淡数学味,失去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该仔细琢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5)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1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 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 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 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 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 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 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

  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

  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4、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6)

——《口头加减法》教案3篇

《口头加减法》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

  活动准备

  1、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

  2、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印章。

  活动过程

  一、操作

  1.实物操作。

  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

  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

  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如,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二、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三、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7)

——初中快乐加减法作文3篇

初中快乐加减法作文1

  “下一个!下一个,在哪儿?”坐在考场前叫号的老师厉声的催促道。看了看手表,下一个不就是我吗!我深呼一口气,望了望天空,一大片乌云聚拢而来,我加快了进考场的脚步,这让人心神不宁的我更紧张了。

  今天是最后一次考级的日子,为了今天自己能得心应手,这一阵我一直苦练,身体苦,毫无快乐可言。尤其是我看到正在应考的一位选手时,她那灵活的手指和熟练的技巧让我压力很大。我匆忙地进入考场,拉开琴盖,放上琴谱,坐上椅子想着昨天老师告诉我的要点。但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害怕极了,心砰砰直跳,仿佛有只兔子在心中蹦来蹦去,总觉得有个灾难飞鸟似的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雨点在沸腾着,随时都有可能砸到我的头上,我的双手在颤抖着,心里想着赶紧结束这一切。因为心中的恐惧,前两首曲子好像并没有打动考官,我用余光试着瞄了一下,两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我不知所措,开始变得彷徨,仿佛迷失在黑夜里……

  我思索着,我学习钢琴是为了什么,不就因为它能带给我快乐吗!而现在的我呢,只是为了能考级过关一味地练琴,从前的`快乐减少了,甚至要消失了。想到这里,我似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让自己重振旗鼓完成最后一首曲子。

  奏鸣曲那欢快的节奏使我沉浸在音乐当中,试图用自己那跳跃的手指弹奏出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渐渐,进入高潮,柔和抒情的曲调突然间随着左手流畅的伴奏的伴奏显得非常激昂。我慢慢地闭上双眼,去聆听自己的音乐,重温着快乐……

  一曲终了,我并没有再注意考官,也没有想考试的结果,因为我寻回了从前的快乐,为自己增添了一份喜悦,舍去了一份烦恼,学会快乐加减法,你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初中快乐加减法作文2

  快乐也是有级别的,分为低级快乐和高级快乐。我要增加我的高级快乐,减少低级快乐。

  我喜欢看书。在小学的时候,我常常向妈妈要钱,买漫画书,家里一本一本的漫画书堆积起来就像一座小山丘,为此,被妈妈骂了不少次,但是我就是喜欢看,每到有趣地方的开怀大笑总是让我心情舒畅。但是,上了初中我才知道,看漫画只是意识的快乐,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并没有实际意义,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帮助,还不如看看符合我们年龄段的杂志,那些作者用优美的词句吸引读者的眼球,每一个美丽的故事都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这样的书就可以锻炼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为自己找到阅读的快乐!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是同班同学,我们有各自喜欢的明星,为了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拉票,因为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吵架了。她从小学时就这样,一直很有王者风范,弄得好像所有的同学都得听她的,这次又是这样。我实在是按耐不住愤怒的心情,就对她大喊起来,快把她气哭了,说要和我决裂。那时候,我特别兴奋,感觉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事后,我忽然感觉到了孤独感,才明白就为这样一件小小的事失去一个朋友,不值得。我主动道歉,她原谅了我,我突然感觉自己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因为我挽留住了友情。减掉烦恼,就是获得快乐!

  快乐加减法,让我们在生活中增加自己的快乐,体现最好的自己。

初中快乐加减法作文3

  人生是无数次角色转换的历程。

  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时期,战争让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前线的将领们更是将黑夜与白昼颠倒,绞尽脑汁地思索对抗的策略。身居要职掌握重权的吕蒙便在其中,他用果敢的个性和高超的武艺打胜了百计的战斗。当政者孙权提醒他多看点书,不可放弃学习。面对繁忙的朝务,尽管想过推辞,但吕蒙却低头沉默,开始了漫长的学习。及鲁肃过寻阳,那个知识浅薄的武夫早已变成足智多谋的军事大家,令鲁肃吃惊佩服。是吕蒙放下自己的`身段地位造就了他的丰功伟绩,是吕蒙的勤奋刻苦告别了当年吴下阿蒙,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成为后人的榜样。

  少一些骄傲自满,多一些*和待人坚持奋斗,人生会多一些辉煌的战绩,多一些灿烂的烟火。

  在官场黑暗的东晋时期,贪腐让人心涣散,仕宦清廉的官吏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不断尝试。心怀有兼济天下苍生壮志的陶潜位列其中,他用切实的行动反抗门阀制度的存在,然而他庶出寒门,无法实现梦想。最终他选择归隐田园,做一个单薄渺远、恬然自知的隐士。是渊明的尝试让他看透了*的真面目,也是渊明的放弃成就了田园诗的再度繁荣。多一些心境的提高,少一些无谓的欲望,人生会多一些宁静淡薄的乐趣,少一些前进的彷徨。

  加是一种成长,学会善用加法。加上智慧的光芒,品格的力量;加上亲情的滋润,梦想的追求。减是一种成熟,学会善用减法。减去多余的物质,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环境的纷扰。善用加减法是一种智慧,接近生命最实际的准则。

  其实加非单纯的富庶,它让内心*静;减非纯粹的减少,它让心境豁达。学会取舍,以获得人生的*衡,让生命之风吹向我。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8)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评课稿 (菁选3篇)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评课稿1

  一、挖掘教材的“深”乐老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例中两个小朋友列举两种算法,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及算理相同,所以学生再说第二种算法,1000+20xx把“0”不看,1+2=3时所以1000+20xx=3000这时老师继续追问,这时的1表示什么(1个千),2表示什么(2个千),那3呢?(3个千就3000)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当1和2在同一数位上才能相加。并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口述算理。因为只有理通算理,才能学会融会贯通。相反在此处如果不加以引导,就给今后的学习造成负迁移影响。比如:算1000+200时,学生还是把“0”不看那1和2可以相加吗?所以让学生理解算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处理教材的“新”乐老师把例题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将两个例题融于一个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解决问题与探索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的运用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三、本节课几个亮点。

  1、复习用抢答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回答的机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本节课听得最多的是“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老师真正做到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己耐心的等待和倾听。

  3、老师能灵活的处理课堂生成,当学生说到便宜用加法时,老师即时引导学生理解便宜一词的意思。

  4、课堂上老师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鼓励胆子小的孩子回答问题。下面就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提一点自己的建议:课堂上有个学生在提数学问题,妈妈带了8000元钱买电器??老师可能是觉得时间不够,没有等学生说完就阻止学生。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说完,并让他们自己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这节课通过老师的引导,有效的突破了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并口述算理这一重难点。这是一堂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片段教学。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评课稿2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数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让枯燥的内容让它更生动化、赋于它活力呢?王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挖掘身边的生活字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学中我首先借助教材的主题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设计“我会填”、“谁大谁小”、“数学小博士”,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使数学材料充满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再如试一试我能行这组题,通过让学生计算100×2、3×200、3000×3、6000×7,让学生从中发现这类题的规律,算理不能教师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历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通过让学生计算5×6、5×60、5×600、5×6000,使学生明白当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同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的积中0的个数会比因数中0的个数要多,加深学生对于口算乘法方法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评课稿3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王老师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时,王老师让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几千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大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2、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

  3、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与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4、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通过练习,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3篇(扩展9)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1

  众所周知,小数加减法不难,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问他们应该怎么计算时,说的非常好,可是实施起来那可真说得上错题不断啊!错题原因:

  一是,轻敌。认为这很简单的题,口算即可。

  二是,做题不仔细,数位对不准就进行计算。

  三是:口算的多,用竖式计算的少。

  今天为了弥补他们的过失,我只好再想办法。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你们是想做的快一些,错题多一点呢,还是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甚至没有错题?

  生答: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请你找一找同学的错误。

  课本上练习二第一道题是应用题,同学们很快列出算式,我巡视。

  然后拿着一个同学的本子到展示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来找一找这个同学做的题有没有错误或者缺点?这么一说,那他们都喜欢找人家的不是,第一个学生说:老师,他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方米,他写成了米。

  我表扬:观察很仔细!还有缺点,看哪个能找出来?

  又有很多学生举起手,我接着说,找出别人缺点的同学,是很聪明的同学,他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一生答:我感觉他书写的不是太好看。“是啊,书写对我们来说,就是面子的事,一定把字写好看了,这样才能给你掌面子。

  我边说边展示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你看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了没有,书写的如何?”“特别漂亮”“特别工整”“是啊,虽然是练习本,陈文杰依然书写的很工整,大家没看出他有一个好习惯吗?

  同学答:“他验算了”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一下加法的验算方法。(注意:在展示出错同学的作业时,请不要说出他们的名字)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回顾整理,因为它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教师只在重点处给予点拨、补充和引导。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既有亮点,又有不足。

  亮点:

  (1)学案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由浅入深,既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将所学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还兼顾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差异生的知识生成。

  (2)加强了学生合作交流、评价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积极的思维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评价、纠错。以达到会做、会讲,会表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中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不足:

  (1)对知识的总结不够准确。

  (2)学生的书写应从细节入手。书写应从左到右,小数点应是圆的,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不能中原题中改等。

  (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度不够。用班班通展示学生的学案会更全面,同时也能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这节课也存在着如何使复习课更加实用高效,在以后的复习中我将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做到真正的学数学,用数学。

相关热词搜索: 加减法 评课 《6和7加减法》评课稿3篇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1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