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完整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1  一、概念:  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XY雌性:n-1对常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完整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1

  一、概念:

  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XX

  性比:一般1: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2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三、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四、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a、普遍*、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1)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框架 (菁选2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框架1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框架2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2)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框架 (菁选2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框架1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框架2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弧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物质基础),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氧生物。

  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共三点。其中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应改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3)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1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逐个计数 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b、计算方法: 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均值;

  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计算公式:N=M×n/m.

  估算的方法 昆虫:灯光诱捕法;

  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增长”a、数学模型:(1) Nt=N0λ

  (2)曲线(如右图)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2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C5H10O4)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糖原

肝糖原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原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细胞中的脂质

  脂质的分类 、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内脂)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包括:

  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 →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 碳链 → 单体 → 生物大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4)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要点框架3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要点框架1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是随着 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细胞核 。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留复制 。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

  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 游离的脱氧核酸 ,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要点框架2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 , 转运RNA(tRNA) , 核糖体RNA(rRNA) 。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链 ,而且比DNA短。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氨基酸 ,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密码子 。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细胞质 ,搬运工是 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

  6.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 蛋白质 传递到 蛋白质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7.基因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8.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9.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要点框架3

  1.染色体变异包括 结构 变异和 数目 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 非同源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 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 减半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6.单倍体是指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 培育纯种 。

  第五章第三节

  7.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

  8.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 显 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 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

  9.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 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10.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 21三体综合征 ,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 减数分裂 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11.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 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5)

——高中生物必修2的知识框架 (菁选2篇)

高中生物必修2的知识框架1

  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的生殖细胞(*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高中生物必修2的知识框架2

  一、减数分裂的过程

  1、*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与卵细胞相同点:*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二、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6)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重点框架 (菁选2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重点框架1

  生物的变异

  (1 )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 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的生殖细胞(*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重点框架2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几倍体:由*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方法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杂交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粉)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扩展7)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 (菁选2篇)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1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2

  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 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相关热词搜索: 每章 必修 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3篇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1 高中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框架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