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四步五环合”的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

梁丽敏

一、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的渊源与现状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诵读汉语诗文的传统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学习方法,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多元一体的“一线四步五环合”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吟诵教学研究小组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进行提炼、整合而来的。究其渊源,是区别于西方分析思维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综合思维;究其特质,是民族文化基因中的“整体观念、普遍联系”思维模式及此思维下的中国语言文字“综合思维”特点。

清末民初,我国实施西式教育,吟诵教学法退出语文课堂,吟诵已几乎失传。吟诵式微了近百年之后,在叶嘉莹等一批老先生锲而不舍的倡导下复苏了,近十年涌现了不少关于吟诵的研究著作,但是对吟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研究却十分鲜见。

二、古詩文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依据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学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古诗文教学厚植于中职语文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维度,践行课程目标中的“审美鉴赏与评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2016年,吟诵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十三五”工作规划。

三、多元一体的“一线四步五环合”的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

我校吟诵教学研究小组通过四年来的古诗文专题教学实践与探索,基于最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结构中的基础模块“专题4 古代诗文选读”,构建了知行结合、多元一体的“一线四步五环合”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

(一)“一线”——以吟诵为主线,贯穿于古典诗词教学的全过程

“一线”就是以吟诵为主线,一以贯之地将古诗文的吟诵贯穿于教学的每个过程,而不仅是在“导入”“听音频”和“小结”时点缀一下。关于“一线”贯穿于教学的每个步骤、每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下文详述。

(二)“四步”——吟诵教学四大步骤中的每一个始终在吟诵的引领下进行

吟诵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四大步骤:导入、吟诵感知、吟诵涵泳、拓展延伸(见图1 吟诵教学步骤图)。

1.导入

古诗文课的导入这一步骤的形式丰富,可温故知新,教师或请学生吟诵相近主题的诗词导入,如学习《春望》时,可以吟诵抒写杜甫听闻安史之乱已平定消息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可以吟诵诗中的典故导入。

2.吟诵感知四个环节

(1)诵读理解:诵读理解:诵读理解指的是在诵读的过程中理解古诗文的大意。学生在诗词上方标注学过的吟诵符号后,就可以自由诵读诗词。

(2)声音形式:声音形式指的是古诗文中节奏点上的平声字、押韵、入声字、节奏等有助于理解诗人为了“助情”而使用的声韵形式。

(3)文字形式:文字形式指的是古诗文所用的表现手法。这是理解诗词的另一个维度:修辞、意象、用典。

(4)诗思主题:诗思主题指的是诗人写诗的思路、情志,在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主题。如果说声音形式、文字形式是对诗词横向的理解,那么诗思主题就是对诗词纵向的理解深化,也是将中国传统文人儒士写进诗文的中华文化精神流传下来的一个环节,更是立德树人的有效维度。

3.涵泳诗意是吟诵读书法的第三个步骤

与教师在前面的教学步骤与环节不同,涵泳诗意是学生自己的独立涵泳。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这一步骤是学生真正内化吸收的过程,教师可请学生分享他的独立吟诵,通过学生的吟诵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是否符合预设。

4.拓展延伸是吟诵读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

教师根据具体古诗文的特点来进行拓展与延伸,以深化中华文化精神,以及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如学完《蜀相》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仿照《蜀相》,写一首咏怀古人的诗(见图2)。

“四步”中的每一个环节始终是在吟诵“一线”的引领下进行的,贯穿于整个古诗文教学,“一线”与“四步”相互紧密融合。

(三)“五环合”——吟诵与诗教、涵泳、背诵、想象、创作环环相融相扣,首尾圆合

“五环合”是指在吟诵教学中,吟诵与诗教、涵泳、背诵、想象、创作五个方面的相互融合、紧扣,最后首尾圆合(见图3)。

1.与诗教相融相扣,是古诗文教与学的根和本

诗教是指通过学诗、写诗来进行启蒙教育,通过诗歌来教化民众。文人儒士所写的诗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性尊严和人格力量,是中华文化中脊梁。

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有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古人历来都很重视诗教,发挥古诗文中吟咏性情、化育人心的作用;在当代,教师则可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审美情操,以体现古诗文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与涵泳相融相扣,是古诗文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格律诗,中国古诗文都是讲究声律的。掌握平仄格律、押韵等诗律特点可以更直观地体会诗人情感的“心音”,“因声求气”,理解诗意,领会其中的韵律美感。古诗文教学可以顺应古诗词的文体特点,抓住教学关键点:情感体验、形象思维、节奏韵律、语言精致。在吟诵的声音中涵泳,把握诗人的情怀。

在古诗文教学中借助吟诵读书法中的涵泳手段,并深化学生对古诗文言外之意的理解,是吟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B81FD38A-9D7F-4C4C-B2AE-FFE3109EC21C

3.与背诵相融相扣,是古诗文教与学的过程性习得

《汉书·艺文志》记载:“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七千字以上,乃得为吏。”(“讽”即背诵)可见当时对背诵的重视。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史哲及其他方面大师级的人物辈出,他们年轻时无不经历过背诵的严格训练。吟诵是背诵的快捷方式,通过吟诵可以长久记忆。自古以来背诵和吟诵是共生共存的,荀子曰:“少不讽诵,壮不议论,虽可,未成也。”(《大略》)在吟诵背诵的过程中,我校学生也有相似的感受:“在古诗学习中尝试原生态的吟诵,既培养了我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加快背诵的速度,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4.与想象相融相扣,是培养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在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另一维度“思维发展与提升”时,又提出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运用,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想象力有先天的因素,也可以靠后天的激发培养,青少年时期是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黄金时期。学生在吟诵诗词时,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图景,在或拖长、或促读、或读高、或读低的声音里,学生正好获得了想象的空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客至》中的首联下句“但见群鸥日日来”拖长的字是“鸥”和“来”,“鸥”字一拖长,学生便从拖长的声音中感受到了鸥鸟之多,“日”字入声,连用两个入声,学生知道了这是强调鸥鸟来的频率很高,“来”字亦拖长,学生说仿佛看到了一群鸥鸟从远飞到近处来。通过吟诵的声音,平面的诗歌就立体起来了,整个画面因为对声音想象充满了张力。

5.与创作相融相扣,是想象力的倾吐与产出,是学生所学的积极反馈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读写结合”也是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之一。写作练习不应是每单元的写作课,应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在与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从读中学写。写作创作有多种方式,如属对、仿写、续写、格律诗(绝句)创作等。

例如,學了《声律启蒙》之后,先从简单的二字对、三字对开始属对练笔,再让学生仿照真韵进行仿写和续写;请学生在一定的主题下创作格律诗,这些练笔创作是在吟诵中进行的,与初入学相比,学生的审美情操已然上升了一个台阶,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宽广、多维起来了。因此吟诵与创作相融合相紧扣,是学生想象力的倾吐与产出,是学生所学的积极反馈(图4、图5、图6)。

四、“一线四步五环合”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展望

“一线四步五环合”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下的吟诵课堂教学与系列实践活动相结合,融通吟诵教学线上、线下课堂内外,以信息化手段推广、宣传学生学习吟诵古典诗词的成果。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听吟诵——品吟诵——学吟诵——用吟诵——推广吟诵”的系列教学活动架构了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桥梁(见图7),并建构了该模式下以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为指向的教学目标、课型及评价框架(见表1)。

古诗文吟诵教学实践与探索已进行至第二个教学循环,教师从理论学习到教学实践,学生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从陌生到热爱,教学阵地从线下到线上,学习场所从校园到社会……四年下来,有每学期源源加入学校吟诵社的学生、有升读上高校后因吟诵而锻炼成长起来而得到进入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工作室实习机会的毕业生、有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正是多元一体的“一线四步五环合”教学模式这汲取着中国智慧花朵结下的硕果,它凝练着中职语文新课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闪耀着中国语言文字的光芒,更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古诗文专题教学中有益、高效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为广州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课题“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古典诗文吟诵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编号:KTLX201930254)成果之一,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KZD049)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陈春阳B81FD38A-9D7F-4C4C-B2AE-FFE3109EC21C

猜你喜欢 涵泳五环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天津教育·中(2022年3期)2022-04-13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青年生活(2019年9期)2019-10-21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1期)2019-03-13陆九渊“涵泳”法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7年20期)2017-05-25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5期)2017-05-18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4期)2016-10-21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新课程·中旬(2016年7期)2016-10-21“涵泳”不作此“涵咏”中学语文·教师版(2015年5期)2015-05-25五环数阵小学生作文选刊·低年级版(2014年8期)2014-08-19五环的幽默中关村(2008年11期)2008-11-14 相关热词搜索: 环合 教学模式 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