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种情境丰富语文课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设多种情境丰富语文课堂,供大家参考。

创设多种情境丰富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创设多种情境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

 赵宝华

  单位:

 鸡东县新华学校

  时间:

 2010-10-25

  创设多种情境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情境教学就是为了 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围绕语文课的科目特点和一定的教学内容, 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授课情境, 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

 并且在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里, 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日常生活中各种现实困难的应对方法,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达到预设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笔者从自身的实际教学出发, 从如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做法。

 一、 利用导语创设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总述和化解, 对教程的推进和转换, 对要点的点拨和升华, 都必须用恰当的导语来起承转合,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 我在新课开始时一般采用这几种方法:

 1、 故事导入。

 如在讲授《玩出名堂》 时, 我说:

 “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想听吗? ” “想听。

 ”

 “在三百多年前荷兰有个‘超级玩家’ ——列文虎克,他在工作之余, 没事就玩镜片, 没想到却玩出了大名堂。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玩出了大名堂的啊? ”

 “想。

 ” 同学们个个面带笑容, 精神饱满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2、 激情谈话。

  如在讲授《葡萄沟》 时我是这样开课的:

 “我国的西北边疆有一个好地方, 那里盛产葡萄, 生产的葡萄干远销海内外,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去葡萄沟旅游一番, 怎么样啊? ” 同学激情高涨, 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课本,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 即兴应变。

 今年在讲授《秋天的雨》 时, 正值秋雨绵绵好几天, 气温下降, 教室外的银杏树叶正半黄半绿的, 随着秋风摇曳, 我走上讲台便道:

 “下这么久的雨, 同学们感到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吗? ” 同学们望了望窗外, 立即举起了一双双小手, 眼睛里闪出喜悦的目光, 抢着说:

 “银杏树叶开始黄了, 柳树叶子也在落了……” 我紧接着说:

 “那好,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秋雨的魅力吧!

 ”

 在课堂实践中语文课的导语非常重要, 导语导的好课堂效果就好,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 也正应了那句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二、 利用室外天地创设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 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 在多种阵地上进行。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我尝试了 将学生领出课堂, 走入大自然, 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 一课时, 讲到“天空中的云, 有的像……有的像……” 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在大操场, 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

 当时天气晴朗, 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

 学生一边观察, 一边想象。

 追着要告诉老师, 这朵云像骆驼, 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 那朵云像绵羊; 这朵云像一只公鸡, 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

 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 进行《秋游》 的学习

 由

  于学生有了 直接的体验, 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 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 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 为学生创造了 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三、 利用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

 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 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 导入和学习时, 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

 如果在朗读时, 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 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

 而分角色朗读, 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我在指导《狼和小羊》 的分角色朗读时, 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 小羊), 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

 由于头饰渲染了 气氛, 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 争先恐后来表演、 朗读。

 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我抓住了 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道具, 为学生创造了 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学得开心、 读得开心、 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 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 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

 在教学中, 要适时、 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 活跃的氛围中, 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四、 利用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 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而对于逻辑、 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

 二年级《动手试一试》 一文, 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 发展、 结果, 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 在教学中, 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 进行了 一场实地、 真实的实验, 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 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 放入一个石子, 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

 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 发现水漫了 出来。

 然后我问, 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 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 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 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 课文, 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 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 让学生观察。

 结果水也漫了出来。

 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 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 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 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 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 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总之, 将小学语文建构与情境之上这样获取的知识, 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还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而且可以“以境生情”,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内容中的情感, 使原来枯燥、 单调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富有情趣。可以说,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创设多种情境丰富语文课堂 创设 情境 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