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方案(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校企合作方案(全文完整)

 

 校企合作方案

  沈阳安达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贵校合作可行性报告

 一、 校企合作前景

 (一)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1]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 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 对职业院校、 企业、 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2006 年 7 月, 国家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 2006 系列活动大会上, 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特别强调: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 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

 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 这在我国还是首次。

 理解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二)

 校企合作的建立是对传统师带徒和企业办技校(简称企办校)

 两种培养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具有时代性。

 传统的师带徒和企办校制度都有长处, 也曾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当今时代仍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也有明显不足。

 师带徒制度的不足是“少”和“慢”; 企办校制度的不足是辐射面窄, 被动办学、 社会贡献率受限。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继承师带徒重技能训练,重培养质量; 企办校制度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技能特色, 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

 校企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 也克服了其不足, 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 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三)

 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 具有规律性。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 深化为合作状态, 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

 换句话说, 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合作的具体化形式, 校企合作制度就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具体而特定的合作形态。

 这就涉及了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规律问题。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这一经济基础。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 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 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

 这是一条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律。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据企业需求, 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 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 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四)

 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 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

 进入 21世纪以来,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改造的升级, 第二、 三产业发展快速, 特别是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

 近几年来, 全国各地发生的“技工荒”, 特别是“高级技工荒”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若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势必拖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 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

 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

 能人才, 缓解甚至化解“技工荒”, 无疑是当前企业和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五)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来自实践, 具有可行性。

  二、 校企合作的优势分析

 (一)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是劳动力市场的创新。

  劳动力市场是交易劳动力的市场, 由需求方、 供给方、 交易场所三方构成。

 交易对象是供

 给方提供的特殊商品——劳动力, 交易的载体是职业介绍所等市场载体。

 市场载体以机构形式 (如职业介绍所)

 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交流渠道, 提供场地为供求双方当场决策交易服务,并依法收取相关中介费用。

 借助劳动力市场,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地区、 行业、 职业、 企业、 岗位。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实际上也同时在创建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

 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构成。交易的对象是供给方——学生提供的特殊商品——技能, 交易的载体却不是职业介绍所等市场载体, 而是企业实习场地——岗位。

 交易之前,学校代表学生与企业联系, 采取合作培养、 岗位锻炼、 全面考察, 最后交易的办法是购买和使用学生的技术能力。

 借助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技术劳动力被分配到合适的地区、 行业、 职业、 企业、 岗位。

  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有几个特点:

 一是省略了一般劳动力市场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和交易中介费; 二是转移了交易空间, 交易空间由职业介绍所转到企业; 三是延长了交易时间,由在中介场地一次性洽谈交易延长到实习结束后才确定交易; 四是把交易与培养、 使用、 考察相结合, 提高了交易的质量和可信度。

  (二)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是教育制度的创新。

  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是否科学、 有用, 或者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 一个重要标准, 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 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与无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相比,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事实证明,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的、 有用的, 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 它无疑是成功的。

  与传统教育制度不同,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对职业院校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1.在办学理念上, 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 以技能就业为导向, 以传授知识、 训练技能、 提升品德为重点, 以技能成才为目标, 走技能教育、 技能就业、 技能成才道路。

  2.在学校职能上, 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 坚持全日制培养与社会化培训相结合, 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 既培养全日制技能人才, 也培训、 提高企业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

  3.在办学过程上, 主张从技能人才需求信息、 专业设置、 课程开发、 教学计划、 教材编写、教案制作、 教师结构、 教师能力、 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都体现校

 企合作, 做到所教、 所学、 所用有效对接。

  4.在招生就业上, 招生方面主张针对学校实际, 精心选择市场紧缺人才而对学生发展特别有利的工种开设专业, 招收学生。

 就业方面坚持以技能就业为导向, 并将之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都与毕业就业相关。

 此外, 重点抓住校企合作毕业实习环节,把毕业实习与毕业就业联系起来, 并落到实处。

  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有效实行, 校企合作制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对传统教育制度展开猛烈冲击的同时, 也在创建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三、 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

 第一, 校企双方都希望合作。

 一方面企业要发展, 需要学校不仅为其输送合格技能人才,而且还要为其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 学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企业和学校双方各有所图又各得其所。

  第二, 只有校企合作, 才能产生规模效应。

 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的一个专业面对一批企业合作, 培养的也是一批技能人才, 解决的也不是一个企业, 而是一批企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第三, 只有校企合作, 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不仅能够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问题, 还能解决速度问题。

 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的职业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条件, 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 再到企业顶岗实习。

 使用

 这种培养方法, 初中毕业生五年, 高中毕业生三年就可成为基本合格的高级技工。

 与传统的师带徒和企办校制度相比, 效率更高。

  第四, 只有校企合作, 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兼具校内文化知识教学和企业岗位能力实训两个领域、 两种空间、 两种能力教学的特点, 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结合,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切实体现。

  实践证明, 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 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

 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 企业满意、 学校满意、 学生满意、 家长满意。

  四、 校企合作目的

 以服务社会、 提升技能、 促进就业为宗旨, 开展全方位、 深层次、 多形式的校企合作, 形成校企按需组合, 相互支持, 共同发展, 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五、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的意义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 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

 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十分提倡走校企合作之路, 希望双方达成共识, 实现双赢。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向劳动者及后备劳动者传授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业务知识、 技能和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而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

  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为企业储备优秀的可用之才, 通过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可以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

  通过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 行业、 社会的需要, 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 能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 校企合作于学校、 于企业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

 企业可以在招工时就说明, 凡在本企业服务满三年的员工, 企业可以为他颁发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 而且员工本身不用任何费用, 对员工和企业来说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企业虽然拿出一小部分的钱来培养在职员工, 但企业从中得到最实惠的好处。

 通过三年有目的的培养, 企业为自己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劳动力, 不必再花人、 财、 物进行上岗培训。

 学校专门培养出来的劳动者, 比起一般打工者, 素质要高得多。

 他们熟知企业文化, 懂得生产技术, 具有良好的文化、 思想素养, 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可以当作企业为员工颁发的社会福利, 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

 提高企业对外宣传的知名度。

 并且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交流。

  六、 合作原则

 (一)

 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 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

 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 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 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七、 校企合作模式

 (一)

 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 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 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

 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 合作教育培养, 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二)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 教育管理、 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 技术指导

 等优势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 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 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 制订培训计划, 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 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 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 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 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 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 新业务的培训, 提升劳动者技能。

  (三)

 共建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 举办专场招聘会, 让学

 校、 学生、 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

  八、 校企合作方法

 (一)

 校企对接.校企双方找准合作点, 对接沟通,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按协议书要求开展校企合作。

  (二)

 协调指导.校企之间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 企

 业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校企合作意向书(企业)

相关热词搜索: 校企合作方案 完整 校企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