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寓教于交通土木等工科教学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田源 王婕 吴建清

摘  要:“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发展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且重点推进的项目。当下,高等教育尤其是交通土木等工科学科,存在输入信息杂乱,学生为追求个性发展,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薄弱;课堂教学侧重国外技术而欠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评价系统各自独立,缺乏完善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等问题。为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地实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从而建立健全高校双创考核体系,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将思政寓教于交通土木等工科学科的教学中刻不容缓。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随访,提出了关于思政教育与工科教学结合教学的新思路,即以“大先生”榜样提升思想觉悟、增加“大工程”观摩,激发学生的从业兴趣、利用“平台+”提供实践机会,灵活教学方法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开放包容的工程基调。

关键词:思政教学;教师考核体系;工程平台;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2-0144-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提高教育事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为我国高等教育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升教师和高校学生自身发展素质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教育方式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条件。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堂,不仅能提升大学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能让高校学子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融合,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祖国栋梁。

当下,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缤彩纷呈,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受传统的教学习惯影响,中国大学各专业分工详细,各有所长,这种明确文理分科的教学模式在着重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交通土木学科为代表的传统工科类专业受此影响更甚。交通土木学科是传统的工科类课程,其课堂有以下特点:一是现代科技发达知识信息来源途径十分丰富,学生容易因自我意识独立、追求个性而缺乏集体观念感和职责意识;二是课堂教学实例尤其是工科类主要以国外先进事例为主,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美感,缺乏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三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体系与学生评价分裂开来,难以建立课堂思政教育与工科课堂教学的双重考核评价体系,这也是体现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指标。交通土木学科所体现的问题,仅仅只是工科类教学中的一个缩影,在众多的工科类专业教学中,各个专业特点鲜明但又存在统一的不足之处,即在平时的教学中缺少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加强思政教育到交通土木等工科课堂乃至整个教育体系实践教学中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利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导向,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有利于完善现代大学生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综合发展的大学课堂,培养“德、智、体、美、劳以及思想”全面开花的全能栋梁;有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社会主义综合全面教育体系,服务当今,造福后代。

一、思政教育融入工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地实施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就已经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党的十九大报告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交通土木等工科课程教学接触更多的是建筑工程,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增强文史哲教育有助于全体师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思政教育融入工科教学,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重视德育和人格养成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体现。

(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构建以教育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绝对不是一人之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全员共同参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看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建设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格局,满意度应该是多元的,也是动态发展的。

如今一些工科教学缺乏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就如同劳动人没有工具,士兵没有武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格局形成,要求全员尽可能参与,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也摸得着实验设备仪器传感器电表模具,从课程讨论方案修改到数字建模算法推演、实验验证仪器监测,全过程参与,提高教育专业责任感和参与度。高校应结合实际工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力,灵活教育方法,锻炼学生牢牢把握工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能力,学习思政教育,在实践中加强思政教育和工科课堂的融合,完备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成。

(三)建立健全高校双创考核体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都侧重通过学生的主观满意度和学生客观的成绩以及创新业绩去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指标有限,很难全面从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德教育人的层次展开课程教育评价。一个有缺陷的高校考核体系,必然會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和道德体系的形成、制约高校人才的培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高校教育考核体系更应该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所以,建立加入思政教育、教师“以德树人”的思想考核评价专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教师从价值观到理想信念的指引性,更能强化学生品德教育、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能彰显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客观性,不断改进提升思政和知识教学双重注重的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引导教师和高校学子在提升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德育的培养。

(四)增强学生发挥工匠精神

交通土木等工科课程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工科传统教学在现代面临着重大变革,在交通土木建造业以及服务业中,要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技能成才路线[3],培养教师言传身教的模范引领作用,刻苦钻研所授专业,从零件的使用、传感器的安装使用规范,到数据的监测、保存、处理,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身育人,发挥工匠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精神,表达对交通土木行业的热爱。“干一行,爱一行”,工匠精神绝对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热衷追逐财富和名誉,物质生活高度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世界越来越匮乏,工匠精神正在逐渐消失。为了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政教育协同工科领域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通过对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展开“思政教育融入工科教学意见与措施调查表”的现场调研活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结合交通土木等工科学科特点,提出了关于思政教育与工科课程结合教学的新思路。

(一)“大先生”榜样提升思想觉悟

榜样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支撑学生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指路明灯。对榜样的学习越勤奋,心灵共鸣就越响;对照楷模越多,行事作风就越正。山东大学有一面院士墙,涉及交通、土木、医学、信息、计算机等领域,给予广大学子深深的震撼和心灵洗涤,只有让学生坚信榜样的力量,才能让学生成为榜样。传扬“大先生”周培源、茅以升等这样的先驱力量,有助于为国家缔造一支又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才[4]。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高校应鼓励学生学习榜样、汲取力量,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师可结合传统和现代,增加从简单到复杂的人物故事和优秀楷模吃苦耐劳等典型案例,让枯燥的工科类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感染交通土木建筑学科领域的学生向“大先生”们看齐,走近榜样。针对传统工科领域的学科,这样的思政因素还有很多,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需要逐渐培养和挖掘,并将其融入理性偏多的工科课程领域。

(二)增加“大工程”观摩,激发学生的从业兴趣

交通土木学科领域的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认为,增加学习和观摩“大工程”的建设建造有助于重视课堂学习时所忽视的建设细节,这些细节恰恰是工程不容小觑,而理论学习时容易忽略的“小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新闻实时报道、国内外典型工程案例出发[5],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的顺序展开。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是无数设计、工程学家、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建造完成的,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纪录,彼时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三长的跨海大桥。

现在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也在国人的努力下建造而成并顺利通车运行。这座大桥是我国修建团队在没有任何外国技术的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的建设成果,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这样的“大工程”展现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体现的是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同时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大工程”项目涉及水文、地质、通航、海事等复杂的建设难题时,如何解决桥、岛、隧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

(三)利用“平台+”提供实践机会,灵活教学方法

为领略科技前沿,提高创新意识,以“大先生”为榜样,以“大工程”为依托和导向,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机会及平台,展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交通土木等工科领域教学模式中,教师可结合现代多种高科技平台[6],珍惜并利用科技发展为当下教学带来的便利,灵活教学方法和理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堂,如科技竞赛、课题讲座、国际会议等,以紧张刺激的知识竞赛、专业性强的课题讲座以及紧扣国际的国际会議等形式,引领学生发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建多融合的平台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问题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课堂方式,向学生宣传和展示“平台+”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大赛,锻炼自身知识技能以及重视实践操作细节的能力;思考问题时言传身教,利用辩证法思想看待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们辩证性思考正反两面,在实际中摸索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四)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开放包容的工程基调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国家名片,是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在“术业有专攻”的大学课堂里,土木交通领域建筑项目的特点以实用为主,在工程项目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文+工”的融合,是彰显工程项目里的文化根基。根据问卷调查,有的学生提出建议,隧道工程外观单调,如果在隧道里添加艺术文化元素,如山水画、动画人物,可以为枯燥的驾车生活增添多彩的行车乐趣。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教师应推进传统文化和现代工程结合,赋予其先进的时代内涵。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根”,大树的“叶”欣欣向荣发展、大树枝繁叶茂生长除了根基稳定之外,还需要开放包容的接受阳光和雨水的滋润。在交通土木的工科领域还需要学习国外国际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并融入工科领域建造。

提升全民思想政治觉悟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使命,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全程的任务。思政教育是石,敲出科研创新的星星之火;思政教育是火,点燃引领中国科学发展的明灯;思政教育是灯,照亮学生学子们努力前行的道路;思政教育是路,引领14亿中国人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

将思政寓教于交通土木等工科教学,是学生的选择,可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增加文化内涵;是教师的选择,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是学科的选择,培养新世纪综合性全能发展人才;同时更是社会的选择、时代的选择。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从生活中、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思政教育,才能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发展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18.

[2] 武晓霞,刘国辉. 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度融入学生党建工作[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23(12):22-27.

[3] 刘斌,蒋鹏,聂利超,等.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智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高教学刊,2021(27):149-152+ 157.

[4] 殷雪艳,孙路. 机械专业课如何加入课程思政[J]. 知识文库,2020(18):95+97.

[5] 徐建华,唐丛洁.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0):255-256+262.

[6] 康红蕾,罗国华.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索[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256-260.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传统文化 浅谈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课堂的融糅三悦文摘·教育学刊(2021年39期)2021-11-15诵读经典,展现学生人文素养神州·上旬刊(2019年12期)2019-10-21西方超写实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鸭绿江·下半月(2019年12期)2019-10-21构建中职学校思政教学的人本模式山东青年(2019年4期)2019-07-05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世纪桥(2018年9期)2018-12-21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北方文学(2018年23期)2018-08-29“互联网+”下化解高职学生思政课“三低”探析南方企业家(2018年4期)2018-01-19“知止”及其对国人品格的塑造祖国(2018年22期)2018-01-10高职思政课堂生态化设计的论域、反思与前瞻现代交际(2017年6期)2017-05-16利用校园文化中的隐性思想教育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路径探讨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10期)2016-12-09 相关热词搜索: 工科 土木 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