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推进方法概述

王克龙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生活实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十分必要。科学教学要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蕴涵着科学哲理。小学科学教学应逐步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世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推进是小学教育革新中的重要举措,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也更全面,对科学学习兴趣有所提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教學中导入生活化的材料

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相对熟悉环境中,可以放下防备、迅速融入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主动探索科学知识、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小学科学中推进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情境中,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科学教学可以有序开展。例如,在讲解“包装袋信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用具,向学生展示科学实验。如学生生活中都比较喜欢喝饮料,教师可以按照饮料配料表提前准备好材料,如浓缩果汁糖浆、纯净水和搅拌棒等用具,之后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如何自己制作饮料,在做好之后师生共同品尝,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制作出的饮料味道也很好,而且按照不同比例调制出的饮料其酸甜度和味道也不同。此时,教师引出主题:由于饮料配料中有很多种原材料,其配比不同所调制出的味道也有很大差异,我们日常所喝到的不同口味饮料,也是因为配料不同导致其味道有所差别。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材料,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各种科学知识使学生获取生活经验,愿意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欣然接受生活化课堂模式,为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探索生活化科学现象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应用知识理解科学现象,解决实际性问题。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探究科学知识,培养综合素养。例如,在讲解“透明”现象时,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材料带到课堂中,如水杯、本子等,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并向学生提问,请大家按照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对物品进行分类。学生可以利用手电筒照明,验证物体是否透明。此类实验相对简单,学生操作容易,且实验用具多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很容易吸引学生眼球,提升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多个物体的判断,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其他物体时,也可以快速断定物体是否透明,对透明和不透明的理解更深入。

将生活化内容融入科学教学中,学生可以观察科学现象以及实验变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更深入,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这为生活化科学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例如:在讲解“水珠来源”相关知识时,科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内容融入其中,教师在水杯中倒入烧开的热水,盖好杯盖后放置几分钟,之后观察杯盖变化。教师可以准备透明的水杯和杯盖,使学生更容易观察,静置后可以看到杯盖上凝结了很多个小水珠,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水珠是怎么出现的呢?生活中又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学生通过思考想到自己在洗澡时,浴室房顶也会出现水珠,有时会滴到身上,这与杯盖出现水珠原理相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对科学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联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利用科学知识可以解释现象出现的原因,使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提升,对其他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增强。教师通过对科学现象的详细讲解,生活化教学的逐步推进,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更直观地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师生共建高效科学课堂。

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学要引导学生真正走入生活中,使用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解答。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问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科学教师应向学生讲解生活化科学知识,科普常见现象,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索科学奥秘,应用科学知识,发挥科学学习价值。例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喝碳酸饮料,如果饮料不小心掉到地上或者撞击,在打开饮料时为什么会立刻涌现出很多泡沫;以及为什么不能在树下躲雨避雨等,教师向学生讲解这些问题后,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原因,通过了解的科学原理分析,自主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遇到相似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联想所学知识解释问题。再如,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穿黑色衣服感觉比白色衣服热,学生通过日常实践可以认识科学现象,认识到黑色吸光,而白色可以反射光线,使人们觉得更加凉快。学生相互之间共同讨论生活常见现象,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合理解释科学问题,收获多方面知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推拉”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哪些动作属于推拉动作呢,在推拉后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身边常见的现象,如在挪桌椅板凳时会经常做推拉动作,在外力作用下,桌椅板凳的位置会移动;学生之间互相玩耍时,相互推拉也会使对方受力,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是,不了解其中蕴涵的原理知识,只知道这样做会产生变化,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知识解释,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有所提升,对遇到的问题敢于大胆提问,通过自我探索和请教教师答疑解惑。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全面,认识到原来科学就在人们的身边,很多神奇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

四、创建生活化科学环境

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对学生生活实践的引导较少,未能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很多学生只是表面了解知识,对所学知识能解决的现象了解较少,教师忽视了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影响。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建和谐的生活化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例如,在讲解“食物营养”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食物,不同的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能量等都不同,通过创设生活化科学环境,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更细致,在吃食物前会看配料表,了解食物营养。近年来,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很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道学习,对其他方面技能掌握的少之又少,而观察食物营养配料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食物营养成分,注重身体所需营养,科学饮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规划一张属于自己的食谱,记录一日三餐的饮食,分析饮食营养,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自我饮食有了清楚认识,很多学生改掉了挑食的毛病,这对学生综合发展有很大帮助。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推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科学知识学习兴趣提升,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使学生积累很多知识。

五、布置生活化科学作业

小学科学教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科学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生活现象。科学教师应打破教学束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主动观察身边生活现象,通过利用课堂学习知识,挖掘发现科学原理,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各种生活化科学作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例如,天气预报会提前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学生可以记录下来,并观察天气情况,每个季节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深入思考,认识到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提升观察能力。

六、结合生活实例,挖掘学生潜能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奇事物好奇心较重,大脑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科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研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精力投入科学学习之中,跟随教师步伐探索科学知识,探究科学原理,提升科学学习兴趣。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蕴涵着科学原理,学生利用科学思维可以解释很多神奇现象。虽然科学学科具有一定抽象性,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学习,可以了解原理的根本所在,学生可以感受科学奥妙之处。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对生活现象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讲解“浮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與学生沟通互动,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浮力现象,列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学生通过思考,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浮力现象,如:木头在水中可以漂浮起来,人们在游泳时也可以漂浮起来,石头落入水中就会下沉消失,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要学生深入研究。生活中常见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实例都具有科学性,特殊现象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说明。生活实际案例与教学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七、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眼球

近年来,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构建趣味性课堂。利用信息网络多样化功能,拓展科学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现象与科学原理关联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深入研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构建科学思维,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出来,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并非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科学原理,在遇到相似问题时能了解根本所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获得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快速集中精神,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例如,上文中说的四季天气变化,学生很难在短时间一一感受不同季节,而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夏秋冬视频和图片,学生可以快速融入情境中,了解冷热变化情况,并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这些现象都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也有更高层次的了解。很多时候,在面对生活现象时学生并没有深入研究的想法,而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会想要探究科学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原理,丰富自我知识,满足好奇心,认识到生活和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八、给予学生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在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设计出多样化、适合学生的科学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专注力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生活化教学进程,传授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践与理论一样重要,如果缺少实践,则无法验证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结合理论的方式,才能探索科学意义,构建科学性思维,人类才能进步,社会才能不止步于此。科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践才是验证理论的有效办法,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科学教学的实例,关联课本内容,设计科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例如,设计观察植物生长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花盆中种植植物种子,并每日观察植物变化,从种子生根发芽到逐渐长大,定期浇水,关注植物成长,记录生长情况,总结分析生长变化的原因。通过实践理解科学现象,利用照相机拍摄记录,在课堂中和学生互相分享。学生在自我动手种植植物后,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所提升,收获了探索科学的乐趣,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学习效率提升,逐渐形成科学素养。

九、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教师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做好教学规划,构建和谐的科学课堂。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培养科学素养,观察科学现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提升学习积极性。科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生活与科学教学的关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改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遇到问题时能利用科学知识探索原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原理,挖掘学生潜能,锻炼学生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邱瑞玲)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现象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2年2期)2022-05-05关于考查科学本质的试题编制策略之思考物理教学探讨(2019年6期)2019-08-10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例谈学生言语想象力的养护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3期)2017-05-17饮料瓶中的云小猕猴智力画刊(2017年3期)2017-03-24第四章光现象试题与研究·中考物理(2015年4期)2016-04-07梦想中的学校科学启蒙(2015年10期)2015-09-25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2期)2015-07-07 相关热词搜索: 概述 生活化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