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内在机理

陈步伟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秉承和切实坚守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敏锐感知和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交织而成的时代之变,深刻映射和系统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升的新要求,系统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充分肯定与创造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体认与高度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积极承担和主动践行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和责任,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想指引,必将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3-024-00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这个重大论断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为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奋进力量提供思想指引。那么,它是如何实现新的飞跃?换言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是系统理解这个重大论断的前提基础,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深刻把握实现新的飞跃的内在机理,不能仅从单一的实践基础或是理论因素入手,而是需要从品格基础、时代体认、实践诉求、理论准备、文化积淀、充足动能、境界提升多维度加以探讨和分析思想飞跃的重要条件,才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科学结论。

一、品格基础:内在秉承和切实坚守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

只有具备开放性的理论品格进而能够不断审视和完善自身的理论,才能实现理论本身的跃升,这是任何思想实现新飞跃的前提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它能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重大飞跃都是秉承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理论品格的必然结果。正是秉承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态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人才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坚守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理论基点,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基本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奠定了理论根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和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鲜明品格,进而实现了新的飞跃。这首先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品格的充分肯定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敏锐感知世情党情国情的重大变化,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新发展中汲取丰厚养料,实现了理论形态的跃升,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次,这也表现为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不断扩展理论内容,提升理论境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其核心内涵从“八个明确”扩展至“十个明确”,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层面上的新突破、新发展。

正是对开放性品格的坚守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凸显独特魅力,向世界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二、时代体认:敏锐感知和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交织而成的时代之变

时代呼唤思想,思想映射时代。深刻把握时代情境是思想实现新的飞跃的基本条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创立无不伴随着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4](P77)。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时代脚步与时代脉搏有着敏锐感知,深刻把握了“两个大局”交织而成的时代之变。

从国际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科技之变,国际经济力量变动引发的格局之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不断增强所引发的话语之变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形成,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趋向。从国内形势看,虽然我国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也出现了诸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科技创新自主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治理效能有待提升,改革攻坚任务艰巨,等等。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变化,但国际态势和国内形势相互交织,使我国面临的发展情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亦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逐渐生成,对于我国发展而言都是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何妥善应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所构成的时代之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提出的重大问题和严峻挑战。

作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解决关涉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胸怀天下的情怀,为世界谋大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出特有的时代烙印,為思想跃升奠定基础。

三、实践诉求:深刻映射和系统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升的新要求CD079D0D-BA75-4BE1-A69E-368CA3B19AB7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想的飞跃本质上源于实践的跃升。换言之,回应实践的新诉求是实现理论飞跃的重要基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不断探索,最终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形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关注的问题已经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概言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发展起来之后”的历史时期,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出现历史性跃升。而“发展起来之后”所要面临的新问题与新诉求,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回应和破解的关键问题。

例如,更加关注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相关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起来之前”的阶段,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侧重于效率提升方面。而在“发展起来之后”的时期,我们则更多关注于“带动后富”以及互相帮助的落实问题,侧重于公平实现方面。无论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或是鼓励第三次分配,亦或是对公平正义理念的遵循,都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理论指导。又如,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发展起来以前”的时期,由于我们经验和认识的不足,致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措施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予以谋划并加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再如,更加关注党的自我革命的相关问题。面对新的矛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只有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实现自我革命,才能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重托,进而实现社会革命。无论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强调,还是对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的确认,亦或是修订并制定诸多党内法规条例,都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指明方向。

正是对新的实践诉求予以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新的气象,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行。

四、理论准备:系统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任何思想都是在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实现飞跃的。充分继承与发展前人的思想精华与智慧结晶,为思想实现飞跃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正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在理论目标、理论品格、理论基点、理论主题话语表达等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实现了自身理论形态的跃升。

其一,在理论目标方面,它不仅秉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目标,而且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性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而不断谋划和奋进,促使理论目标得到扩展。其二,在理论品格方面,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而且特别凸显了守正创新的理论秉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仅创造性提出了诸多理论范式,而且创造性提出了包括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在内的诸多思维方式以及包括伟大斗争、精准施治等工作方法,而且特别突出注重实干实效的理论品性,进而使理论品格得以升华。其三,在理论基点方面,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本国国情为基本立足点的科学方法,而且时刻关注国情的变化,依据现实情境及时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并把其作为“总问题”予以破解,进而实现理论基点的跃迁。其四,在理论主题方面,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复兴”理论主题进行求索的传统,而且依据新时代要求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要时代课题予以充分解答,实现了理论主题的延展。其五,在话语表达方面,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民族特色的话语表达方式,而且充分运用古诗词等传统典籍以及通俗易懂的事例解释重大理论,使话语更加平易近人,增强理论的亲和力,实现了话语表达的跃升。

正是实现了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新的理论形态所具有的磅礴生机和独特魅力。

五、文化积淀:充分肯定与创造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重大理论创新的温床。思想的新飞跃必定建立在文化的丰厚积淀之上。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融合,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凸显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也正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进而不断实现理论飞跃。

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这也是其实现新飞跃的重要条件。其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作为传承五千年的文明国度,中国具有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磅礴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壮大。同时,作为独有的精神符号,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基因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华夏儿女的精神标识,也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重大作用,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5]。将文化自信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之中,更加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其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创立过程中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使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气象。中国梦理念充分映射着大同思想的精华,大同思想所蕴含的“天下为公”的价值观、“讲信修睦”的人际观、“选贤与能”的人才观、“各得其所”的社会观等重要理念与中国梦所倡导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都是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刻画与追求。又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传承着民本思想的精义。民本思想所倡导的“民为邦本”的国家观、“民贵君轻”的执政观、“爱民治理”的治理观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遵循有着深刻的契合性。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重大论断的提出,不仅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再发展,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民本思想的精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着“和合文化”理念的要义,和合文化理念所倡导的“和为贵”的价值观、“和而不同”的本质观、“睦邻友邦”的实践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等重大理念有着强相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承载着“天人合一”理念的思想精华。从本质上说,“天人合一”理念是将人生与宇宙融于一体的基本理念,其思想精华在于人与自然是一榮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美好图景。CD079D0D-BA75-4BE1-A69E-368CA3B19AB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和滋养,也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绽放新的生命力。

六、充足动能:深刻体认与高度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思想要实现新的飞跃,必须回溯历史进程并从中汲取滋养,并在新的征程中继续践行初衷,才能产生飞跃的充足动能。如果说一个人的初心是指这个人最初的愿望与信念,那么一个政党的初心使命则是指这个政党在诞生之初确立的基本信念和承担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6](P3)。正是在初心使命的指引下,经过无数先辈的浴血奋斗和艰苦努力,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新时代的复兴曙光,中华民族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民族复兴的“最后一公里”绝不会是一片坦途,必定充满荆棘与坎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4](P542)。牢记初心使命,直面困难挑战,敢于担当奉献,才能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前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深刻体认和高度践行的情境下诞生的,其所承担的使命就是为冲破层层阻碍以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理论力量。这就使其映射出独有的理论魅力,也昭示着其实现新的飞跃。

例如,强调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其中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都是在面对严峻挑战的情境下产生的,也为破解实践困境指明方向。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时,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科学提出问题、系统分析问题以及切实解决问题,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做到有的放矢。要坚持底线思维,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常怀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争取主动权。又如,凸显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实践状态与奋斗姿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不断奋斗的实践姿态与实践气概,突出强调了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重大作用,使思想自身也带有磅礴的斗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再如,凸显对党的坚强领导的充分肯定与信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令行禁止,使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面对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也只有对党的坚强领导予以充分信任与肯定,才能破除阻碍民族复兴的藩篱,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理论凝结,是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实现的理论指南,必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境界提升:积极承担和主动践行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和责任

思想的飞跃需要境界的升华,即不仅要在民族国家的视角审视实践、呼应诉求,而且也需要站在人类文明的视角审视人类所处的命运及其发展趋向。人类文明是指人类作为主体改造客体所形成的一切成果的总和,而人类文明形态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集中展现和表达。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人类文明形态是由生产力体系与生产关系体系两大部分组成。前者是对人的能力、技术、工具等因素的表达,后者是对社会关系、制度、规则等因素的展现。从宏观上看,经过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人类已经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世界人民享受幸福生活和普惠福祉奠定了前提基础。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历程的不断演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愈加严峻。从生产力角度看,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愈加提升,人与自然的關系不断恶化,生态失衡造成的生态危机愈发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问题;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愈发凸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不断以致社会持续撕裂,普通民众生活艰难。同时,随着资本逻辑在全球扩展,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尤其是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蛮横推行,侵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致使人类社会的纷争愈演愈烈。如何克服诸多矛盾以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是这个时代世界各国人民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6](P13-1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再次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作为破解当前人类文明困境的一种路径和方案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秉承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担当,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境界,持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正是对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文明互鉴论、文明特色论、文明多样论、文明形态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论断的提出,有助于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为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指引,也为思想实现新飞跃提供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张力与向度。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予以连接,不仅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具备了重要的文明意义,也为理解和推进人类文明的可能性进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思想实现新飞跃提供了深切的人类关怀与气度。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相关联,不仅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示范意义,而且也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充分肯定,为思想实现新的飞跃提供马克思主义的自信与底气。CD079D0D-BA75-4BE1-A69E-368CA3B19AB7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发展、世界发展与人类发展统筹考量,不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 语

正是具备了品格基础、时代体认、实践诉求、理论准备、文化积淀、充足动能、境界提升等实现思想飞跃的重要要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才得以成为可能。思想的新飞跃不仅预示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形态的跃升,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而且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大党更有自信和底气承担起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责任与使命,不断推进人类解放宏伟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1.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o Achieve a New Leap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Chen Buwei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

Abstract: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herently inherits and realistically adheres to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openness. It keenly perceives and deeply understands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woven by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mperatives. It clearly maps out and systematically responds to the new demands o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t systematically inherits and innovatively develop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t has fully recognized and creatively used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profoundly realized and highly practiced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founding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actively takes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 promoting the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t has thus realized a new leap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and has provided ide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in one hundred to. It will leave a lasting mark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inicized Marxism.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Sinicization of Marxism;A New Leap

責任编辑:孟筱CD079D0D-BA75-4BE1-A69E-368CA3B19AB7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人民论坛(2019年8期)2019-04-24HIP –HOP AGANDA?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8年2期)2018-10-24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1期)2018-04-21“理论”与“实践”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8年11期)2018-01-14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10期)2017-11-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期)2017-09-05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期)2017-09-05盛满理论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2017年4期)2017-04-18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4期)2004-04-22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化 机理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