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张波 顾振飞 聂百玲

[摘           要]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为解决学历和技能之间的契合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领域广、涉及技术多、一专多能、培养“通才”的综合性特征,使其人才培养方案和“1+X”证书制度的融合有着独特性,文章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案例介绍其实施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75-03

一、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至2020年3月,已公布第三批证书和标准,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一专多能”,拓展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其中,“1”指学历证书,是基础;“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是对学历证书的补充。“1+X”证书基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给出了职业技能的标准和要求,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主体之一[1],需要依据专业相关领域的“1+X”证书标准,优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能人才成才渠道,最终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支撑人力资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自2012年起,物联网技术已连续多年都被国际权威资讯机构列为位于前十的重要技术趋势,物联网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2]。物联网是一个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的万物互联的网络,其应用涉及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多个领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智慧化和智能化发展[3],简而言之,与智慧、智能相關的行业或领域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目前,“1+X”证书中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就已经包括传感网应用开发、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车联网系统集成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和运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等。

综上所述,立足“1+X”制度要求,研究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物联网方向在大学专科层次的唯一专业,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培养能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3]。由于是近几年新设立的专业,所以开设的院校并不多,且主要是从电子信息或网络通信等专业孵化而来,其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架构的设计缺少专业特征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是一门涉及网络通信、软件开发、电子设计、测控调试、项目管理等传统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通才”,这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但是,目前各学校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时,原专业的历史痕迹较重。例如,电子信息专业孵化来的,课程中电子信息类的课程较多;网络通信专业孵化来的,计算机网络类的课程较多。课程体系架构设计缺少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专业特征,一方面教学内容缺少串联主线,人才培养脉络不清晰,人才知识和技能的特点不鲜明;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缺乏递进迭代,人才培养层级不明确,知识和技能的构建路径不明朗,导致无法实现培养合格的“通才”这一目标。

(二)培养规格对职业技能要求的兼容性不强

物联网技术应用涉及农、工、商等多个领域,在已公布的“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中,有多个证书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这些证书除了存在共性技能要求外,还带有不同行业应用领域的特殊职业技能要求,目前,各“1+X”试点学校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多围绕学校试点的1至2个证书进行设计,培养的学生虽然可以适应该证书的要求,但无法满足其他相关或相近证书的要求,课证融通方式单一化,培养规格与高职教学标准、“1+X”认证标准、技能大赛考核标准三者间的衔接点不准、契合度不高,对职业技能要求的兼容性不强,无法有效引导学生“一专多能”,也无法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支撑人力资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多类生源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在校学生,还应承担上岗、转岗、再就业等社会人员的培训,同时,在校学生也有着工作和继续深造的不同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在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很少兼顾工作和深造两类在校学生的不同培养需求,社会人员培训更是不涉及,往往单列,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教学资源利用率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方向不明确,无法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有的放矢”和技能人才成才渠道的畅通。F9EA96CB-C49B-43E3-A9E7-5A009FAD84C1

综上所述,有必要结合物联网岗位人才发展规律和“1+X”制度新要求,修改完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在修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涵盖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三个方面[4],做到“课证融通、阶段培养”。

(一)培养规格设计

在培养规格设计方面,“求同存异,准确衔接”,设计“工作、实施和学习”三维模型,以国家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基于“1+X”传感网应用开发、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车联网系统集成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和运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等物联网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和技能大赛考核要求,梳理知识点和技能点,准确衔接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和学习目标三者的内容。具体实施时,将培养规格分为三级,第一级将物联网共性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培养目标,此部分对应“1+X”传感网应用开发的初级要求;第二级将不同工作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核心培养目标,此部分对应“1+X”传感网应用开发的中级要求和其他“1+X”证书的初级要求;第三级将不同工作岗位的进阶知识和技能作为拓展培养目标,对应“1+X”传感网应用开发的高级要求和其他“1+X”证书的中级要求。通过培养规格的顶层设计,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具备共性技能,掌握关键技能,并根据个人发展需求熟悉进阶技能,兼顾深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最终实现物联网应用项目设计实施能力的“一专”和不同应用领域应用系统构建的“多能”。

(二)课程体系设计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模块设计,递进部署”,明确培养规格后,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特点,从岗位技能出发,结合“1+X”证书和技能大赛考核要求,构建“课证赛岗”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知识构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规划各学期学习内容,递进部署专业课程,将培养过程分为“基础建设、进阶掌握、因材施教”三个阶段,在基础建设阶段,学生学习物联网所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进入第二阶段的基础;在进阶掌握阶段,学习传感网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相关的技能知识,具备物联网行业从业的基本能力;因材施教阶段,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课程,满足求学深造、上岗工作的不同需求。具体实施时,第一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包括物联网概论、电子电工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普及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基础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辅以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调试的集中实训,建立专业技能基础,具备“1+X”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认证的能力;第三学期,专业课程安排无线组网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并辅以物联网系统集成实施的实训,熟练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具备“1+X”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认证的能力,并具备参加技能大赛选拔的基础;第四学期,专业课程安排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数据库应用技术,并辅以物联网工程实施的实训,具有3到5个典型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实施经验,具备其他物联网相关“1+X”证书初级认证的能力;第五学期,安排专业拓展课程,提供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工业物联网应用、农业物联网应用、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等课程供学生选择,使学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对深造有关的课程,或选择参加其他物联网“1+X”证书中级认证相关的课程,从而具备参加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的能力。这一课程设计涵盖了电子信息、网络通信、计算机软件等多类技术,体现了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强、信息技术为主的特点,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后,具备成为“通才”的基础。同时,分层递进的课程内容安排,在符合知识构建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兼容了不同职业技能要求,也满足了不同生源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设计方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建立“工单制”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营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习氛围。具体实施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发布学习任务工单,将培养周期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变为学习任务的工单,明确掌握知识技能的内容、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并给出参考路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2)提升教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参加“1+X”证书评价组织的师资培训等方式,助力教师掌握新技能、新标准、新工艺,打造满足传统教学和证书培训需求的教师团队,做好示范和引导,以“能”服人,发挥好主导作用,潜意识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3)升级教材,由于传统教材与课程内容难以完全一致,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案例更新迭代周期短、频率快,现阶段,选择教材时,以一本教材为主的基础上,提供参考书目,教学时进行内容组合,同时,规划教材建设,采用活页式教材模式,编辑新教材,及时进行教材内容选择、组合和更新,以适应物联网技术发展速度快的特点;(4)采用项目化、任务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规模逐渐扩张的项目、难度逐渐增大的任务,同时,辅以不同应用情景,让学生逐渐掌握职业技能,同时适应不同应用需求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

(一)培养方案调整

以我校为例,2019年,为适应“1+X”改革变化,一方面对201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课程层面的微调,根据“1+X”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认证的标准,第三學期,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增加了stm 32开发技术的内容,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增加了cc2530开发、现场总线、LoRa和NB-IoT等内容;同时,对师资能力进行提升,先后选派了6名教师参加传感网应用开发的师资培训;同时,对第四学期的短距离组网、物联网工程实训、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基本具备了引导学生参加“1+X”认证考核的条件,通过置换、强化和补充实现部分环节的书证融通。F9EA96CB-C49B-43E3-A9E7-5A009FAD84C1

(二)實施效果

从实施效果看,在“1+X”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认证的首批试考中,我校通过率居全国第一;基于评价组织的试考样题和资源,进行内部自评,2018级未参加试考的学生中80%能够独立完成样题;同时,通过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组织方发布的资源,进行内部考核,可供选拔参赛的学生数量较2017级增加了3倍;专业学生参加“双创”竞赛的项目数量增加了2倍,且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多个应用领域。综上所述,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为2019级、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树立了信心,坚定了方向。

五、结语

重构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更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更准确,课程体系更系统,且具有物联网专业的典型特征,融入了“课证赛岗”多维要求,教学资源利用更高效,教学过程更灵活,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需求,满足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培训不同要求,有力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支撑了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受限于调整时间短的因素,课程体系、师资能力尚未调整到最优状态,实施效果总的来说还不尽如人意,例如,首批试考绝对通过率不高,理论评分偏低,反映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没有打牢的问题。后续,依托2019级和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深度实施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统计和分析学生参加“1+X”证书认证考核、技能大赛、“双创”项目、毕业设计质量、转本深造、就业工作等方面的数据,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完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勇.1+X课证融通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原则与方法[J].机械职业教育,2020(2):1-5.

[2]范晓红.关于“1+X”书证融通下高职类物联网教学模式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0(5):92-93.

[3]郭天一,靳继红.基于“1+X”证书的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7).

[4]王亚盛,赵林.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3-17,64.

编辑 郑晓燕F9EA96CB-C49B-43E3-A9E7-5A009FAD84C1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党的生活(黑龙江)(2022年4期)2022-04-25少就是多伴侣(2021年9期)2021-10-28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线学习(2021年4期)2021-09-10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2期)2021-03-04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2期)2019-09-10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2019年4期)2019-07-07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通信产业报(2016年9期)2016-05-14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电脑爱好者(2015年11期)2015-09-10假证故事会(2015年16期)2015-05-14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09年3期)2009-05-22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培养 高职 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