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教育之习惯养成

姚珠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也是伟大的诗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和学说。这一学说有三条基本的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同时在陶行知看来,教育的使命就是解放人,即“使人成为人”。他的这些思想在幼儿教育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并被后人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显而易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至关重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而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长期的培养与提示。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不是没有依据的,而是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的。幼儿时期是启发幼儿思维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要求幼儿教师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充分考虑,在教育幼儿方面谨言慎行,选择具有成长意义的活动,然后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教育经验进行统筹安排,以期达到启蒙幼儿思想、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行为能力的教学效果。

英国有句谚语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情感教育很重要,人类的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作为教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点,在向幼儿提出每一點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幼儿正处于性格养成和发展初期,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进行积极的培养与引导,能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保证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并不是系统知识的学习,而是性格养成与成长初期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时期进行情感教育,能积极引导幼儿保持活泼、开朗、外向的性格能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交流活动中,能克服恐惧内向,避免不良的情绪影响幼儿健康的成长,并且通过融入文学、音乐、美术作品等的欣赏活动对幼儿的高级情感进行进一步的陶冶,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能把孔融让梨、程门立雪、黄香温席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切身的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依旧会随手乱扔垃圾。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积累。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

(二)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提升和内化

如今,由于受幼儿教学体系的影响,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新型模式往往是自给自足的,而这种教学方法经过演变,使游戏教学的概念不断涌现。儿童科学游戏的目的是“用糖衣包裹学习理论,用多元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摸索意识”。兴趣是最好的方向标。户外活动引入新形式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快速吸引幼儿的眼球,使游戏教学多样化。视觉和生动的游戏内容轻松带领学生进入状态,主动并认真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幼儿在3~6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例如,笔者在和幼儿一起玩“马兰开花”游戏时,幼儿根据游戏指令,抱团分成三、四、五或六人,大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既有了数的概念,又有了伙伴交流,还遵守了不推搡的游戏要求。这样幼儿不仅在游戏中学到了小组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达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三)放心放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也是个重要的习惯组成部分。现在独生子女虽然已经不多,三胎开放,但每个孩子都受到长辈宠爱。家长都爱一手包办,很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提供不同的生活契机,如娃娃家的实物投放、幼儿一日生活、家庭的劳动熏陶等,来训练幼儿的生活技能。所以家长要意识到,该放手时就要大胆让孩子去做,该约束时也绝不能放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原则让孩子来依循。好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和鼓励,还要家长的配合,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事情,先放心、再放手,相信孩子可以做到自己照顾自己,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笔者的班级就有一个特别的孩子,他不会自主用餐,每到中午就紧张。后来据了解,是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总是呵护着宠爱,在家里很少自己吃饭,几乎都是追着喂完的。我们同孩子的家长也进行了沟通,让孩子家长放手,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吃饭,养成独立意识,最后共同帮助了这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四)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儿童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儿童教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愈发受到重视,对幼儿开展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是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文明、礼貌、有章可循和秩序,也学会了关心和尊重他人。然而,孩子学习的不是教师机械的灌输,而是在日常活动中的微妙理解和接受。可以说,幼儿园的一天活动是孩子培养良好喜感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机会。810BB7F8-584A-489F-9A11-2F3B239938E4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好的环境,并且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庭和幼儿园一定要一致。幼儿园教师要求幼儿这样做,到家后家长马上否定了;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和家长的不一致,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此,家庭成员和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出现不一致情况时,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与园方进行沟通,商量、达成一致。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途径1:聚在一起,漫谈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小知识。

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每个学年初,孩子都会进入新的年龄班生活,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典型表现会有很大不同,培养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丰富家长的相关认识,各班会在开学初用不同形式召开家长座谈会,有的班会采用头脑风暴形式,有的班会将“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光盘播放给家长,进而交流看法和认识。然而不论怎样的形式,家长都会在座谈会上,就幼儿换牙注意事项、怎样喜欢上刷牙、什么样的饮食搭配更有益,以及爱上洗手的奥秘等这些家长的困惑,得到充分的表达和经验分享。教师则要抓住适宜的时机,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读本,以及其他专业书籍上收集来的,关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知识和建议,融入座谈中。家长和教师共学习,同提高,每次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整个学年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和家园合作,奠定了基础。

途径2:定期沟通,交流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小方法。

“宝宝生活习惯记录表”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桥梁。记录表的设计简单易行,通过记录幼儿在家中各项生活行为的表现,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做出积极行为,进而在坚持一个月后,形成初步的良好习惯。同时成为家长与教师沟通个别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家长出谋划策、传授培养方法。记录表由幼儿每月带回班,教师会将上面鼓励的话念出来,让幼儿感受父母和教师的肯定,这种展现在孩子面前家园教育上的一致,能够有力地改善幼儿不良生活行为。

途径3:吸纳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家委会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秉承“家校共建、全员育人”的理念,带动每位家长都能参与到班级建设和孩子成长中来。家委会不仅仅是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是搭建家园沟通的平台,成为纽带和桥梁。通过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有目的地开展家校沟通,让家长对幼儿园重要决策和事关幼儿园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通过幼儿园在园门口和班级门口设置宣传橱窗,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交流。幼儿园可以制定每周“家长驻校日”,各班级家长轮流到幼儿园参加一日活动,参与幼儿园的班级工作。

途径4:网络平台,晒晒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小故事。

现代网络技术的強大是众所周知的,利用网络平台相互交流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能达到多方参与共说一题,分享经验、分享成果的目的,更能起到鼓励家长、鼓励幼儿的作用。因此,利用班中的家长微信群,教师会结合每月的生活习惯培养重点,有目的地在群中发起话题;点评群里家长好的培养方式、幼儿努力付出的行动等。这种方式的分享与鼓励,能让教师在学期末看到家长教育行为以及孩子生活行为的积极转变。

教师、家长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相信通过各类家园合作的方式的开展,家长能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大助力,并与教师携手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良好基础。

三、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把握的要点

(一)让幼儿意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到故事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多以正面的形象来引导幼儿,让他们深刻体会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点评幼儿行为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具体说明哪一件事是正确的,哪一件事是欠妥当的,不能笼统地概述,导致幼儿界定不清。

(二)鼓励幼儿参与行为规范制定

制定家规,制定班规,制定行为习惯一定要大家一起参与,要让幼儿认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让幼儿自己来制定行为习惯,通过制定让幼儿明白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自觉地去遵守,才能达到好的行为习惯的目标。不能急于求成,把目标细化,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制定一个小目标,等达到了一个目标再进入下一个目标,同时不忘记上一个目标的检查和监督,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孩子形成更多好的习惯。

(三)榜样作用,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幼儿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的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教师要给幼儿做好榜样,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在幼儿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左毓红)810BB7F8-584A-489F-9A11-2F3B239938E4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习惯杂文选刊(2021年12期)2021-12-13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祝您健康(2021年2期)2021-01-26上课好习惯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9期)2020-12-16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好习惯小火炬·阅读作文(2014年7期)2018-06-09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14期)2018-05-14一日三餐儿童故事画报(2016年6期)2016-07-14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09年5期)2009-05-22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祝您健康(2008年3期)2008-08-03 相关热词搜索: 启蒙教育 养成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