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焦虑,不妨尝试具体化思维方式

Meiya

我有一个来访者,男朋友比她大8岁,曾有过婚史。他们恋爱2年,她想和男朋友结婚,但是因为担心父母不会接受男朋友,所以她一直瞒着父母。

她在咨询中对我说:“我太焦虑了!我如果和父母说自己交往了一个这样的男朋友,他们一定会打死我!”

于是,我问了她以下问题:

为什么父母知道她谈了一个大自己8岁,有过婚史的男朋友就会打她?

父母对她的择偶对象有哪些标准和要求?

父母对离异人士持怎样的看法?

父母是否在意婚恋中的年龄差?

父母真的会打死她吗?会怎么打呢?

假如父母不看好,她可以做哪些尝试改变父母?

假如父母不同意,她还会继续选择和这位男士在一起吗?

通过这些问题,来访者发现自己对“父母不同意自己的婚恋选择”并非一种理性的思考和认知,而是处在一种“感到害怕和焦虑,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具体害怕和焦虑什么”的模糊恐惧中。

所以,面对自己的婚恋情况,她极可能夸大了父母的反应。

这位来访者的案例,使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卫生间里用白色大浴巾擦刚洗过的头发。老公抱着孩子在旁边,我把浴巾披在头上,摇头晃脑地扮鬼逗孩子,然后问老公:“我像不像鬼魂阿童?”

“鬼魂阿童?”老公很疑惑。

“就是宝宝绘本里面那个鬼魂阿童啊!”我答。

“哦,那个鬼叫‘阿童’啊?”

“是啊。”

说完,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的笑点在哪里呢?因为有了阿童这个名字,原本可怕的东西不仅不可怕,还变得可爱了。

很多人都怕鬼,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

这个鬼是男的,还是女的?

鬼的名字叫阿童,还是阿花?

鬼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鬼孩子会不会被鬼父母催婚,安排相亲?

当你想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你对鬼的恐惧有没有减少很多呢?会不会觉得鬼非但不可怕,还有一点点可爱呢?

其实,这里用到了具体化思维,即将模糊的一个事物,变成一个非常具体的、有细节的事物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中,我常常会用到一个技术——具体化。它不仅是一项咨询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提问,针对来访者给的信息做深入的、具体化的提问和分析。

比如一个来访者说:我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我感到很焦虑。

我就会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你做这份工作多久了?

你是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工作,还是后来才不喜欢的?

你不喜欢工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工作收入太低?是领导、同事很难相处?是工作的内容不喜欢,还是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与成就感?抑或者其他?

这样的提问过程就是具体化的思维过程。

很多人焦虑,正是因为缺乏这样一种具体化的思维,他们的思维经常是具体化思维的反面——模糊化思维,指一个人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是非理性的、模糊不清的、不合逻辑的。

他们遇到问题,往往处在一种“很焦虑,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焦虑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状态。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具体化思维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当一个人处在模糊化思考时,他对事实的认识往往是不清楚的,他对问题根源的认识极可能也是错误的。具体化思考则帮助他拨开云雾,看到之前所没有看清的问题。

具体化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一个人更多地了解自己,看清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能够帮他将问题梳理清楚,不再混乱,让他更明确自己的具体需求是什么。

当我们用模糊化的思维思考时,会把

问题想得很严重、很大,会出现逃避心理,

于是很多问题就拖着不去面对和解决。

而具体化思维恰恰是“把大化小”的思维。通过具体化分析问题之后,我们会把一个大的问题分拆成几个甚至十几个小的问题,这样每个小问题就变得更容易解决了。

是什么——我当下的感受是什么?

为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怎么做——我该怎样实现目的?

比如:

我说:“我很烦!”

这种表述是模糊的。“很烦”是一种情绪,如果我不去深究这种情绪为何会产生,很烦的感觉可能会一直存在。

所以,我要问自己:“我在烦恼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我就会发现,我烦恼的是今天我上班很累,但我的同事要求我下班陪她逛街,可我只想回家休息。

当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我就会发现,只要我拒绝同事的要求回家休息,烦恼自然就不存在了。

如果一个人习惯于用模糊化思维去思考问题,他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狭隘和偏激的。

就拿前文提到的想与男友结婚的女孩来说,她思考的只是“我谈了一个大自己8岁、有过婚史的男朋友,父母一定会打死我”,而不是“虽然父母现在可能不接受我们之间的年龄差和男友的婚史,但不代表他們会彻底反对我们,男友身上也有可取之处,相信这些品质最终会让父母改变。”

想要培养具体化思维,你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脑所构建的世界里,而应该去看清楚现实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当我们对问题的认知是模糊的,我们会觉得解决问题很困难。而当我们可以将问题具体化时,就意味着我们开始面对和正视问题了,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有了态度,能力的提升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一个人害怕去面对问题,可能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所以你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减少不知所措、无能为力的感受。如果你的能力暂时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再去考虑向身边的人求助。

猜你喜欢 来访者婚恋男朋友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心理与健康(2022年3期)2022-03-11放下“应该”,才得自由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9期)2019-12-17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知识文库(2018年7期)2018-05-14答应我,千万别让男朋友帮你拍照好吗意林(2017年21期)2017-12-05这就是我爸金山(2016年12期)2017-02-17啼笑皆非的当代婚恋“回文”故事会(2015年18期)2015-05-14小巫的男朋友飞魔幻A(2015年1期)2015-05-14男朋友小樱桃·童年阅读(2015年3期)2015-05-12婚恋心理探秘故事林(2009年21期)2009-11-19单亲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1期)2009-03-09 相关热词搜索: 具体化 思维方式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