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解决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新入园小班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环境;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开展家园合作。

【关键词】小班幼儿 分离焦虑 案例分析 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0-0042-03

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亲人或家庭分离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反应。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与亲人分离,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因而产生分离焦虑,具体表现为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不同性格的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表现各不相同,但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如若幼儿长时间处于焦虑情绪之中,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幼儿入园后出现的分离焦虑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帮助幼儿缓解焦虑,让幼儿快速熟悉环境、融入集体生活。

一、分离焦虑典型案例

(一)哭闹不止,抗拒入园

“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这是小班幼儿桃桃刚入园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桃桃每天来园又哭又闹,扯着妈妈的衣角不让妈妈离开。当妈妈离开幼儿园时,桃桃就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儿园”。午睡时间,桃桃也不愿意安静地躺下来睡觉,不断地央求老师叫妈妈来接她回家。当教师把午休室的窗帘放下来时,她会大声喊道:“不要把窗帘放下!拉起来!拉起来!”她的哭闹影响了其他幼儿。

(二)依恋物品,先笑后哭

新学期第一天,小班幼儿嘉嘉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嘉嘉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好像没有任何不适应,也不受其他小朋友哭闹声的影响,而是对教室里的玩具柜十分感兴趣,并且很快把玩具柜里的玩具汽车全部拿了出来,高兴地玩耍着。妈妈离开幼儿园时,嘉嘉还主动跟妈妈挥手道别。嘉嘉沉浸在玩耍当中,不允许别人靠近自己,也不让任何人碰他的玩具汽车。如果老师或其他小朋友拿走玩具汽车的话,他就会非常生气,甚至打人。吃饭前大家都在收拾和整理玩具,嘉嘉却抱着玩具汽车不松手。从嘉嘉的行为和表现来看,他把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了自己熟悉和热爱的物品上,一旦有人触碰到他的心爱之物,他就会恼怒,甚至表示不愿意再来幼儿园。

(三)行为反常,自理能力差

可可小朋友是幼儿园小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刚入园时动不动就哭,自理能力较差,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需要老师照顾。开学两个月了,其他幼儿基本上适应了集体生活,可可小朋友虽然不再哭闹,但是特别依赖老师,吃饭要老师喂,上厕所还是习惯性地对老师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如果老师对她说:“可可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上厕所了对吗?”她就会一直站在原地不动,直到尿湿裤子。像可可这样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尿裤子、独自静坐、不正常吃饭和午睡等。

二、原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原因

1.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小班幼儿入园之后,交往对象从亲人扩大到了老师和同学。不同性格的幼儿适应能力是不同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不同。性格开朗活泼的幼儿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也容易与老师、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性格内向文静的幼儿适应环境比较慢,不主动参加游戏活动,与老师、同伴建立起亲密关系需要较长的时间,他们要慢慢熟悉陌生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害怕、担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2.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小班幼儿入园后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在家里,幼儿受到父母的照顾,吃饭、穿衣几乎不需要自己动手,但是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有的幼儿因为自理能力差而产生挫败感,甚至产生焦虑感。案例中的可可小朋友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产生紧张不安,以及各种反常行为,她希望老师陪同和帮助她完成各种事情。可见,幼儿自理能力差会使幼儿对入园产生抵触心理和分离焦虑。

(二)家长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部分父母溺爱孩子,在家里为孩子包办一切,这容易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部分幼儿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造成心理紧张。案例中的嘉嘉从小喜爱玩具汽车,家里就他一个孩子,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当嘉嘉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其自我中心意识进一步突显,表现为无视规则、霸占玩具的欲望格外强烈。当他感受到来自幼儿园的约束时,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愿意留在幼儿园。

2.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家长的情感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实际上,孩子进入幼儿园,家长也存在一定的分离焦虑。比如: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会照顾自己,不能好好吃饭、睡觉;不确定孩子能否融入班集体,是否主动参与游戏活动,能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出于对孩子的担忧,家长在护送幼儿入园时迟迟不肯离开,甚至返回幼儿园观望。案例中的桃桃妈妈在送桃桃入园之后,每次离开都是三步一回头。这让桃桃形成了哭泣和吵闹的习惯,长期存在分离焦虑。

(三)教师原因

1.教师处理方法不当。小班幼儿第一次入园,多数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此时教师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所采用的方法十分重要。有的教师缺乏教育经验,面对幼儿出现的反常行为和抗拒心理,会大声斥责幼儿。幼儿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得到教师的呵护与关爱,更容易产生不安和无助感,焦虑感尤甚,更加不愿意上幼儿园。

2.教师的态度过于严苛。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能够有效地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和蔼可亲的教师更容易亲近幼儿,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减轻幼儿的不适感和紧张感,而严厉的教师更容易令幼儿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并因此惧怕上幼儿园。

三、緩解分离焦虑的策略

(一)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

对孩子而言,家以外的环境都是陌生的空间。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容易感到害怕和无助。为了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幼儿园应当以“家”作为设计理念,选择以“家”为主题的环创内容,创设温馨、舒适、有趣的活动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他们对父母和家庭的依恋。如:利用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装饰教室,利用“小鸡一家人”“猜猜我有多爱你”“我上幼儿园”等表现亲情的饰品装饰区域环境,利用温馨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在小班,最适合创设环境空间的区域就是“娃娃家”。教师可以在“娃娃家”投放有趣的玩偶、座椅、小床等,给幼儿营造家一般的感觉。在各个活动区域,教师要有意识地摆放声响玩具、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插塑玩具等。当幼儿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们就会放松心情,消除焦虑情绪。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幼儿的行动,要允许幼儿自由地玩耍,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跟家里差不多;要允许幼儿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摆放在活动区域里。案例中的嘉嘉小朋友很喜欢玩具汽车,教师要允许他带一辆自己的玩具汽车来幼儿园,当他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可以玩一玩熟悉的玩具汽车,增加安全感,也可以引导嘉嘉将玩具汽车分享给小伙伴,用以结交新朋友,逐渐改变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创设有趣、舒适、温馨的教室环境,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犹如家一般温暖,这对幼儿缓解分离焦虑情绪,顺利开启幼儿园新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长做好支持工作

1.转变观念,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个体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要及时更新育人观念,多学习育儿知识,敢于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入园前教会孩子自己吃饭、独立上卫生间、自己穿衣服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2.保持良好的情绪。面对孩子入园,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忧虑和担心。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家长要及时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门口偷偷观察孩子,更不能中途来园察看孩子的表现。在接孩子放学时,家长要放松心情,不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被人欺负”“幼儿园的饭菜好不好吃”。无论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如何,家长都要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保持上幼儿园的热情。

3.给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孩子正式入园前的一段时间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与孩子共同观看动画片和到幼儿园观摩等形式,与孩子共同了解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家长要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作息时间,引导孩子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技巧,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当孩子正式入园后,他们就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减少分离焦虑。

(三)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1.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班幼儿入园后因分离焦虑所产生的各种反常行为和不安情绪,年轻教师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感到束手无策。为了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焦虑期,教师要多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分析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及行为表现,掌握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技巧和方法。如,幼儿喜欢玩游戏,游戏能够快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增加幼儿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消除紧张情绪。

2.提前了解幼儿的情况。在小班幼儿正式入园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提前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当幼儿入园后,就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在家访过程中,教师有机会初步接触幼儿,幼儿也能够提前熟悉老师,入园时就不会排斥老师,这有利于减轻幼儿焦虑的情绪。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长的育儿理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家长的信任,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消除家长的顾虑,缓解家长的焦虑。

另外,教师要善于分析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和行为表现,与幼儿互动时要亲切自然,减少威严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关怀,进而信任老师,轻松融入班集体。

(四)有效的家园合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需要家园双方加强合作,密切沟通,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说:“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小班幼儿年龄小,第一次入园就要离开父母整整8个小时,当他们处于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时,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心情会失落,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有效的家园沟通与合作,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尽快融入集体生活。

首先,幼儿正式入园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电话交流、家访、家长培训、亲子活动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给家长普及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相关知识,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如针对案例中桃桃小朋友入园后哭闹不止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提前做好入园心理准备,带领桃桃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给桃桃描绘幼儿园的游戏和生活,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

其次,幼儿入园之后,家长要和孩子正式告别,及时离开幼儿园,不要在窗户外面或门口偷看孩子的反应,要相信老师会把孩子照顾好。放学后,教师可以建议父母与孩子多沟通,多询问幼儿正面的问题。如:今天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可以和妈妈分享吗?你和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能不能和爸爸一起玩?家长来园接孩子回家时,不必急着带孩子离开,可以陪同孩子在幼儿园多逗留一会儿,陪孩子玩一玩,让孩子慢慢熟悉幼儿园环境和老师,并尽量使用正面语言进行引导。如:幼儿园真好玩!瞧,有这么多小朋友跟你一块儿玩呢!

最后,幼儿园要与家长建立联络机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能够形成很好的教育合力,有效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妥善应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幼儿焦虑的行为表现,寻找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强化家园沟通与合作,同时采取有效的策略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顺利跨过入园过渡期。

注:本文为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A类)“关于农村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性的研究”(2020A25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润红(1968— ),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小班幼儿案例分析 浅谈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分离焦虑疏导方法甘肃教育(2018年10期)2018-07-21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初探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3期)2018-01-22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考试周刊(2016年103期)2017-01-23浅论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工商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分析与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7期)2016-12-16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方法探讨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9期)2016-11-22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的案例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0期)2016-05-24中学生物活动课案例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5期)2016-03-11借助角色游戏提升小班幼儿角色意识的实践研究新课程·上旬(2015年2期)2015-06-02 相关热词搜索: 小班 焦虑 分离